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加里培林五阶段模型简答

时间: 2023-10-01 00:23:21

加里培林五阶段模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伊萨克·加里培林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解释人类个体学习过程的模型。根据这个模型,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会经历五个阶段,分别是:准备阶段、接收阶段、处理阶段、应用阶段和检验阶段。这个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发展轨迹。下面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加里培林五阶段模型。

加里培林五阶段模型简答

首先,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准备阶段是学习的起点。在这个阶段,学习者会通过外界的刺激和内在的需求得到学习的动力。他们会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并且为下一阶段做好准备。接收阶段是学习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学习者会接受来自外界的信息和知识,并试图理解和记忆这些内容。处理阶段是学习的核心。在这个阶段,学习者会通过加工和分析接收到的信息,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知。应用阶段是学习的实践。在这个阶段,学习者会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并进行练习和实践。最后是检验阶段,学习者会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检验,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其次,从教学者的角度来看,加里培林五阶段模型可以帮助教学者更好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者可以根据学习者所处的不同阶段,提供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准备阶段,教学者可以通过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提供前导知识来帮助学习者进入学习状态。在接收阶段,教学者可以通过清晰的讲解和示范来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处理阶段,教学者需要引导学习者进行思考和讨论,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理解能力。在应用阶段,教学者可以提供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来帮助学习者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在检验阶段,教学者可以通过考试和评估来检验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并针对性地提供反馈和指导。

此外,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加里培林五阶段模型也可以帮助学校制定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学校可以根据学习者所处的不同阶段,安排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在准备阶段,学校可以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在接收阶段,学校可以组织系统的课程,让学生接触到广泛的知识和信息。在处理阶段,学校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研讨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创新能力。在应用阶段,学校可以开设实践课程和实习项目,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在检验阶段,学校可以进行定期的考试和综合评估,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

总之,加里培林五阶段模型是一种解释个体学习过程的模型,从学习者、教学者和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这个模型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通过了解学习者的心理活动和发展轨迹,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第七章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

一、有关心智技能形威的理论探讨
(一)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
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他于1959年系统总结了有关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加里培林认为。心智技能是由一系列的心智动作构成的。心智动作是外部的实践动作的反映,心智动作是通过实践动作的“内化”而实现的。心智动作的形成要经过一系列的阶段,在每一阶段,心智活动的性质与水平都发生相应的变化。
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五个阶段:一是动作的定向阶段,是智慧技能形成的准备阶段,了解做什么和怎么做。二是物质与物质化阶段,该阶段借助实物或模型、图表等进行学习,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各种各样的表象。三是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这是外部的物质与物质化的活动向智慧活动转化的开始。四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该阶段特点是智慧活动以不出声的“外部”言语进行。五是内部言语动作阶段,主要特点是智慧技能活动的简略、压缩和自动化。
(二)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1.认知阶段:认知阶段任务是要r解问题的结构,即起始状态、要达到的目标状态、从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所需要的步骤、算子。
2.联结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者应用具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主要表现在把某一领域的描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这种转化即程序化的过程。在该阶段,个体逐渐产生一些新的产生式法则,以解决具体的问题。
3.自动化阶段:在自动化阶段,个体获得了大量的法则并完善这些法则,操作某一技能所需的认知投入较小,且不易受到干扰。
二、心智技能原型的模拟
(一)确立心智技能操作原型的方法及步骤
确立心智技能操作原型可用心理模拟法,用心理模拟法来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需经过两个步骤,创拟确立模型和检验修正模型。
(二)创拟确立模型的步骤
首先必须对活动进行系统分析。包括动能分析和结构分析,并将功能分析与结构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创拟模式的基本方法。其次,实践模式中的基本操作要依据操作系统的性质及学生的能力水平而确定,以能为学生理解并执行为原则。
(三)检验修正模型的方法
1.教学心理实验。
2.通过计算机.将过程分解细,分解到机器可以执行为止。
(四)心智技能的培养过程的含义
把专家头脑中的经验“内化”为学生自己经验的过程,就是心智技能的培养过程。
三、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
(一)原型定向
1.原型的含义
原型:心智活动的“原样”.即外化了的实践模式,“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
2.原型定向的含义
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次序和动作的执行要求),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原型定向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活动的定向阶段”。
3.原型定向阶段的任务
原型定向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起进行活动的初步的自我调节机制.为进行实际操作提供内部控制条件。首先要确定所学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操作活动程序).其次要使这种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
4.原型定向阶段的教学要求
(1)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顺序,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
(2)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3)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
(4)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
5.原型定向的作用
通过原型定向阶段的教学,学生建立起了关于活动的初步的自我调节机制,从而为进行实际操作提供了内部控制条件。
(二)原型操作
1.原型操作的含义
所谓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这一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及其学派的著作中称之为“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2.原型操作阶段的任务
该阶段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践模式进行实际操作,对动作序列要逐一执行.及时检查操作是否正确、对象是否变化。执行的同时还要作口头报告.促使智慧活动向言语执行水平转化。
3.原型操作阶段的教学要求
(1)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也就是说。主体要依据心智活动的原型,把构成这一活动的所有动作系列,依次按照一定的顺序做出,不能遗漏或缺失。而且每个动作完成之后,要及时检查,考查动作的方式是否能正确完成,对象是否发生了应有的变化。
(2)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
(3)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
(4)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的执行。
4.原型操作的作用
通过原型操作,学生不仅有了程序性知识,而且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了完备的动觉映象,这就为原型内化奠定了基础。
(三)原型内化
1.原型内化的含义
所谓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2.原型内化阶段的任务
该阶段开始借助于言语来对观念性对象进行加工。这是原型在学习者头脑中转化为心理结构内容的过程。
3.原型内化包括的三阶段
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
4.原型内化的教学要求
(1)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
(2)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即用出声或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完整地描述原型的操作过程(此时已没有实际操作)。然后,再逐渐缩减。
(3)在这一阶段也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
(4)在进行由出声到不出声、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中.也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不能过早转化,也不宜过迟,而应适时。
四、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一)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任何学习任务的完成均依赖于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取决于主体对学习任务的自觉需要。在培养工作中,教师应采取适当措施.以激发主体的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所谓完备性,指对活动结构(动作的构成要素、执行顺序和字形要求)要有清楚的了解,不能模糊或缺漏。所谓独立性,指应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独立地来确定或理解活动的结构及其操作方式,而不能是教师给予学生现成的模式。所谓概括性.是指要不断变更操作对象.提高活动原型的概括程度,使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扩大其迁移价值。
在原型建立阶段,一切教学措施都要考虑到有利于建立完备、独立而具有概括性的定向映像。
(三)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言语在不同的阶段上,其作用是不同的。言语在原型定向与原型操作阶段。其作用在于标志动作,并对活动的进行起组织作用。所以,这时的培养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动作本身,利用言语来标志动作,并巩固对动作的认知。在学生熟悉动作的基础上再提出言语要求。在用语言来标志动作时。用词要恰当,要注意选择表现力强而学生又能接受的词来描述动作。
言语在原型内化阶段,其作用在于巩固形成中的动作表象,并使动作表象得以进一步概括,从而向概念性动作映像转化。这时培养的重点应放在考查言语的动作效应上。在这一阶段上,不仅要注意主体的言语动作是否正确,而且要检查动作的结果是否使观念性对象发生了应有的变化。此外,要随着心智技能形成的进展程度,不断改变言语形式.另外,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简述加里培林关于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

简述加里培林关于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如下:

(1)活动的定向阶段。活动的定向阶段是智力活动的准备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应了解活动的任务,形成对活动及其结果的表象,对活动进行定向;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活动的样本,指出活动的操作程序以及关键点。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是直观中的两种基本形式。物质活动是运用实物的教学,而物质化活动则是物质活动的一种变形,是指利用实物的模象,如示意图、模型、标本等而进行的活动。这个阶段实质上是借助实物或模象为支柱进行的心智活动的阶段。展开即把智力活动分为若干小的单元;概括指形成关于智力活动的较为概括的表象。

(3)有声的言语活动阶段。有声的言语活动阶段是指学生的学习活动已不直接依赖实物或模象而借助自己出声的外部言语形式来进行的阶段。这一阶段智力活动已经摆脱了实物或实物的替代物,而以外部言语为支持物。本阶段是外部的物质活动向智力活动转化的开始,是智力活动在形式上发生质变的重要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是出声的言语活动向内部言语活动转化的开始,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其特点在于智力活动的完成是以不出声的外部语言来进行的。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