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媒体和舆论场上,我们可能会时常听到“受害者有罪论”这个词。这个词指的是一种思维模式,即当某个人成为了受害者,而他/她的言行被认为有问题或者不符合社会期待时,他/她往往会被指责为“有罪”的,或责任在他/她一方,这种指责可能带有明显的性别、种族、阶级等歧视。然而,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悖论,因为它带有内在矛盾和不合理的逻辑。
受害者有罪论是悖论
首先,受害者有罪论忽略了一个基本的论点,即被害者没有任何错。在任何情况下,当你成为受害者时,你有权被尊重、被支持,并且不应该被指责或者加倍承担责任。如果我们把意外或者不幸看成是一种犯罪,则被害人应该受到更多的支持和同情,而不是被指责为有罪。
其次,受害者有罪论忽略了犯罪者的责任。不能因为一个人是受害者,就意味着他们是可以随便挑衅或者忽视法律的。如果有人侵犯你的权利或者身体,那么这是他们的过错,而不是你的错。这是因为对于任何一项行为,犯罪者都应该对其负责,受害者反而不应该被追究责任。
第三,受害者有罪论可能涉及到性别和阶级的歧视。当女性或者少数族裔成为受害者时,他们往往被指责为脆弱、不能自理,这种指责可能科学上是错误的。当我们把一些现象归咎于受害者的特定身份时,就可能在危机中进一步深化性别或种族的差异!
第四,受害者有罪论可能会适得其反。如果我们容许对受害者进行指责和诋毁,那么我们就为犯罪者创造了误解、逆转和解放机会。这将会进一步强调相对罕见的假指控,让犯罪者得以逃脱当下的责任。
简而言之,受害者有罪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思维方式,它忽视了受害者的权利、犯罪者的责任、种族和性别的歧视以及可能的力量关系。我们需要坚持基本的原则和价值观,并保持同情、理解和对受害者的尊重。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有时候脾气好的人,或者比较软弱,不强势的人,总容易被那些可恶的人顶上,,这就是人性,所以说你要变得厉害点,让那些人知道你不是好惹的,这样你才可以保护自己,我们在这个社会上,要学会的就是如何生存,所以,要找方法,具体的你也懂,所以,你需要改变.
在这个社会中,你决定不了别人,你只能决定自己,你只要坚持做你自己就可以了,你不欺负别人说明你是善良的人,是可爱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人,不管什么时候,你只要做你自己就可以了,你说别人欺负你,第一,你先要反思自己,有没有错的地方,或者说,你有没有让他欺负你的理由,第二,你如果是完美无缺的人,你要用你的善心化解他对你的矛盾,因为你是一个善良的人,必须要有一颗让人信服的恒心,你尽量用你的心去感化他的心,你要坚持自己的初心,让别人明白你是一个值得拥有的人,值得敬仰的人,再者,我们中国人有一个误区,好人有好报,你是一个好人,但是不一定有好报,因为这两者没有任何关系,你只需要做好事就可以了,不必去要求别人对你的态度,否则那就不是单纯的好人,而且一个追求利益的人。请记住,人要不忘初心,坚持自我。
因为别人不是你!别人跟你不一样,想法跟你不一样,性格跟你不一样,所以你不喜欢的事别人不一定不喜欢,你不喜欢欺负人,别人不一定不喜欢欺负人。不过看样你似乎很烦恼别人欺负你,没关系,每个人都被欺负过,再厉害的人也被欺负过,看你对欺负的接受程度有多大吧,怎样的行为在你眼里算是欺负,只要被欺负的不是太过分就别计较了。要想不被人欺负,要么你主动一点,经常欺负人,别人虽然不专门注意却也能了解到,自然不敢来欺负你。要么,做你自己,不主动欺负别人,但别人要来欺负你你得让他知道你你不是善茬,嘴要厉害!最好修炼到这种程度,别人想欺负你,结果却是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己给自己找难堪。
? ? ? ? p1说道,大概是有些人钻了受害者定义不明确的漏洞,肆意扩大“受害者一词的使用条件和使用范围。他们似乎是想带节奏,煽动有经历类似的人的情绪,打击异见者,从而以达到其不可告人之目的。
? ? ? 他们的目的,我不太好说,但他们的方法,我很明了,那就是他们自己发明了一个概念——受害者有罪论。
? ? ? ? 据我所知,这个词兴起于2013年左右,最开始反对“受害者有罪论”的一小撮人,恰恰是最先提出这个概念的人。他们自己先立下了这样一个标靶,然后又自己把这个标靶打倒。我只是觉得这就是一群小丑在瞎胡闹,但就是有很多人愿意捧他们的臭脚。其中还不乏学历很高的人!
? ? ? ? 其实这种说法也有些言过其实了,他们并不是完全捧臭脚,也有自己的利益考虑。所以在很多时候,发生矛盾的双方往往都会“争做受害者”,企图通过舆论为自己树立“道德标杆”,进而再毁掉对手的“道德高地”。大到国际,小到个人,无一不在使用着这个手段。但究其本因,就是利益,再加上世界上的这种歪风邪气,被一小撮人几句话那么一煽,就能让一大批人如影随形。
? ? ? ? 我敢说,反对“受害者有罪论”的人,他们根本无法权威判定谁是“受害者”,谁不是。他们既不敢谈“受害者”,也不敢谈“有罪论”,只敢给别人扣上“受害者有罪论”的帽子。
? ? ? ? 如果你们不信的话,我举一个司空见惯的例子。
? ? ? ?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老师会这么教大家:如果有人打你,你不能还手,必须告诉老师。如果你还手,那么你们俩都有错。
? ? ? ? 大家应该都是从这个时候过来的,对于什么“一个巴掌拍不响”、“各打五十大板”都是很反感的。如果事情比较严重,甚至也会给老师扣上“受害者有罪论”的帽子。
? ? ? ? 但是,如果让你当老师,你会在短暂的下课时间,以及宝贵的中午休息时间去具体甄别责任吗?尤其是老师本人不在现场,而且学生双方各执一词,还都动了手的情况下。有谁会去调监控,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处理呢?
? ? ? ?“他把我的东西搞丢了,还不赔给我。”
? ? ? ? “我说了赔了,而且已经道歉了,他还骂我,还说cnm,fuck you。”
? ? ? ? “他先动的手,他打了我的肩,两下。”
? ? ? ? “他打了我的脸,一下。”
? ? ? ? ……
? ? ? ? 这个事在小学校园真的太常见了,那么谁是受害者呢?提出“反对受害者有罪论”的人能给出准确判断吗?
? ? ?还有一个例子,中小学生抽烟现在太多了,那有些坏人就往烟里面放“白面(毒品)”,唆使、迫使中小学生吸烟、吸毒。按照他们的网络定义,这也算所谓的“PUA”了吧,那为什么事情东窗事发后,那些被别人唆使吸毒(被PUA)的无知青少年同样要受到校规处理,甚至法律制裁呢?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受害者有罪论,他们怎么不敢去戒毒所情愿,细细甄别处理那些受迫吸毒的人,替他们求情呢?
? ? ? ? 归根结底,他们所谓的“有罪论”是刻意将别人的观点极端化。这个话怎么说呢?现在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就算没有儿女也有侄子(女)、外甥(女)吧。他们有的时候不听话,吃了亏,你们也会恨铁不成钢。如果侄子(女)不听话,桀骜不驯,而且没有主见,和一些坏孩子学坏了,你们是训斥他们,然后把他们引入正途呢?还是磨刀霍霍,找那帮坏孩子算账呢?
? ? ? ? 逻辑很明显,所谓的“训斥”也好,“恨铁不成钢”也罢,都是基于躲灾避祸的立场上,而非法律追责的立场上。
? ? ? ? 之前我的发小问过我这个问题:一个女的没穿衣服大晚上走入红灯区的小巷子,然后被一群男的轮j了,是谁的责任?
? ? ? ? 我回答道:首先我为了躲灾避祸,不想惹上“女拳”,而且不完全了解此事,因此不予置评。如果真的问我是什么观点,我会说“男的有罪,女的不正常”。男的应该被法律处罚,女的在智力健全的情况下,抛弃现代文明,像原始人一样,在不恰当的地点选择不恰当的着装,没有做到躲灾避祸的应有之义。
? ? ? ? 我的回答当然不是说“女的有罪”,但就是那一些人会给我扣上这么一个帽子,把我的观点曲解、极端化。然后基于此,再“故作善良”,来劝我要有同理心,说我这样不对,那样不好,让我善良。其实这都是他们自导自演的一场闹剧罢了。我的意思他们心里能不明白吗?难道驾照的科目一和科目四都白考了?
? ? ? ? 我觉得不论是谁,是不是“受害者有罪论”,都是为了利益。老师各打五十大板,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不给自己浪费时间;所谓的“男女关系矛盾”,偏向女也好,偏向男也罢,多多少少还不都是“想到类似经历,为自己辩护”?谁能保证一点都没有?
? ? ? ? 既然大家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和利益出发的,那何必要互相伤害?你可以对这件事情产生评论A,我也可以对这件事情发出评论B。你当然可以评论我的评论,也可以说具体说我的观点有什么问题,但你无权扣帽子、恶意揣测,更不能妨碍我为自己争取利益。当然,我也是一样。
? ? ? ? 还有什么“完全受害者”、“不完全受害者”,这都是那一小撮人及其走狗所发明的派生词,站在严格定义的角度上,我的评价只有一句——统统都是胡扯。
? ? ? ? 还是那句话,这群杂种根本不敢单谈“受害者”,因为他们讲不清楚怎么判断受害者。也不敢单谈“有罪论”,因为他们说不出来对方指控了什么罪。只敢说别人“受害者有罪论”,把这句话当成一个武器攻击别人,当成一个暗号找到队友。打击与他们意见不同的人,再找到与他们观点相同的人,剥夺中立者质疑和深入了解事件原委的权利。
? ? ? ? 这个帽子,扣在更多人的头上,扣在更多人的心中,并且依旧持续着……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