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忍不住自残是什么病

时间: 2023-10-01 19:17:45

自残是指一个人有意伤害自己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会导致疼痛,或者在短暂的时间内释放压力。在现代社会中,自残的现象越来越多。一些人会出于各种原因,例如情感困扰、家庭纷争、压力等,认为自己无法应对,因而选择自残来释放内心的痛苦。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忍不住自残是什么病,并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原因及可能的治疗方法。

忍不住自残是什么病

首先,让我们探索自残的类型。自残可以包括切割、烧伤、撞击、咬伤等。虽然与大多数人的日常经验不同,但是对于那些进行自残行为的人来说,他们往往相信这是一种释放方式。

其次,自残和其他疾病或行为有联系吗?实际上,许多实验表明自残行为常常与其他行为或心理健康问题有关。例如,忍不住自残有时可能与焦虑症、抑郁症或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关。在一些情况下,患有自残习惯的人可能也可能同时面临过度饮酒、吸烟或滥用药物等问题。

然而,忍不住自残行为的原因是什么?每个人的情况都是独特的,自残的原因也因人而异。有时,痛苦和身体受到伤害的感觉可能会暂时缓解焦虑和紧张感。还有一些人可能因为自己的生活不如意而无法处理复杂的情感问题而发生这种行为。可能有的人借此来试图表达自己的欲望,而有的人可能因绝望或痛苦而寻求自杀。

对于忍不住自残的人来说,需要注意的是,治疗可能是一个漫长而充满挑战的过程。专业人员可能会推荐药物治疗,以帮助缓解情绪问题和其他潜在问题。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旨在帮助自残患者了解自我的感觉和情绪,以及如何在更积极有效的方式下缓解自己内心的痛苦。

总之,自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并且其原因和影响因人而异。如果你或你的朋友/亲人正在寻求帮助,请不要犹豫。与当地的医疗专业人员或心理医生联系,以便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

文章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有时自残,如果不是抑郁症还有可能是什么?

心理压抑自己的情绪,麻木到被忘记的地步,当这种情绪爆发的时候,就会有自残的现象。

人的自然习惯受到抑制,是外来因素造成的,一切的后天物质都属于外来因素,如果要回归自然,找回本我,就只能暂时的抛弃后天物质。

回归自然疗法,主要是矫正行为习惯,以及饮食习惯,行为趋于自然,平衡,食物趋于科学,健康,就什么病都没有了。

“每天打自己头、撕咬自残”,9岁男童究竟得了什么怪病?

医生说很有可能犯的是孤独症,这位九岁的小男孩2010年11月出生于云南文山富宁县,他在出生时家人并没有发现他有什么异样,到了一岁多才察觉他不但不会说话,性格还特别的怪奇怪。“跟同龄的孩子明显的差别大,他从来不会跟别的小孩子玩耍。也有小孩子找他玩耍,他一打自己,其他孩子就会被吓跑。”赵女士称,2016年,孩子开始出现手舞足蹈的奇怪表现,同时,不与任何人交流。

小男孩每天不停地往自己头上拍打,而且还使劲撕咬自己手部。因为他每天对自己的头部拍打,咬自己的手,这种自残行为已经持续了三年之久,导致他的脸部、手部都有大面积的伤痕。在家属向记者提供的视频中显示,9岁的男孩子脸部和手部有严重的伤痕,孩子突然用右手使劲的拍打自己的头部,家人试图拽住他的右手,他立即换左手拍打自己头部。

在另外一段视频中,男孩子的情绪十分的激动地用双手拍打自己的头部,不时发出揪心的哭声,坐下来吃了几口饭以后后,立刻又开始拍打自己,并且还撕咬自己的手臂整个场景让人十分揪心与心痛。

我相信最近很多人通过新闻媒体都看到了这个让人揪心的小男孩,他的家庭条件不太好,是个单亲家庭,跟随父亲生活,但是他的母亲已经重组家庭有了自己的生活,小孩子是由爷爷奶奶带着的,希望老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对待的,早日找到他的病因,给他一个健康的生活,不要再受病痛的折磨。

边缘型人格特点之“自残行为”都有哪些?

一、边缘型人格

边缘型人格是指一种人格障碍,也被称为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简称BPD)。该疾病通常表现为情感不稳定、行为不可预测、自我认同感混乱、极度孤独和自我毁灭性行为等症状。

边缘型人格患者常常有以下特征:

急性情绪波动:情绪易于激动,表现为情绪起伏大,极度悲伤、易怒或焦虑等。

不稳定的人际关系:患者可能表现出恐惧或回避情感亲密关系,同时也表现出关系不稳定和偏执的情况。

自我毁灭性行为:患者可能表现出自我伤害、药物滥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危险的性行为等行为。

恐惧被遗弃:患者可能表现出强烈的恐惧被遗弃或被孤立。

感知扭曲:患者可能会表现出感知扭曲,包括感觉到空虚、自我认同感混乱、偏执等。

边缘型人格障碍

二、行为表现

边缘型人格(BPD)的行为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情绪不稳定:边缘型人格患者情绪波动幅度较大,可能会经历剧烈的情绪起伏,如情感爆发、愤怒、抑郁、焦虑等。情绪不稳定可能使患者对日常生活中的情境难以应对。

不稳定的人际关系:边缘型人格患者可能会表现出恐惧、回避和厌恶亲密关系,同时也会表现出关系不稳定和偏执的情况。这种行为表现可能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和不安全。

自我毁灭性行为:边缘型人格患者可能会表现出自我伤害、药物滥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危险的性行为等行为。这些行为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恐惧被遗弃:边缘型人格患者可能会表现出强烈的恐惧被遗弃或被孤立,他们可能会采取不健康的方式来保持和他人的联系,如粘人、控制和猜疑。

感知扭曲:边缘型人格患者可能会表现出感知扭曲,包括感觉到空虚、自我认同感混乱、偏执等。这些表现可能会影响他们对自己和外部世界的看法。

内心空洞的小丑

边缘型人格患者需要综合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以帮助他们缓解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三、心理学分析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边缘型人格可以理解为个体在人格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早期创伤和不健康的环境造成的影响。这些创伤和环境因素可能包括:

早期亲密关系的失调:例如,婴儿期和童年时期缺乏父母关爱、不安全的家庭环境、亲密关系不稳定等,这些经历可能导致个体在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出现问题。

儿童期的心理创伤:儿童时期遭受过虐待、忽视、家庭暴力、性侵等创伤性经历,可能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遗传和生理因素:边缘型人格可能与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有关,例如脑结构和功能的差异。

基于以上因素,边缘型人格的人格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强烈的情绪反应:边缘型人格患者的情绪反应通常比正常人更强烈,可能经历剧烈的情绪起伏。

不稳定的自我认同:边缘型人格患者的自我认同通常比较不稳定,他们可能缺乏自我价值感、自我认同感或者具有偏执的自我认知。

人际关系不稳定:边缘型人格患者的人际关系通常比较不稳定,他们可能有恐惧、回避和厌恶亲密关系的行为,同时也表现出关系不稳定和偏执的情况。

自我毁灭性行为:边缘型人格患者可能会表现出自我伤害、药物滥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危险的性行为等行为。

我的世界只有英雄和坏人

心理治疗是治疗边缘型人格的主要方法之一,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方案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通过治疗,患者可以减轻情绪不稳定、改善人际关系、增强自我认知等方面的问题。

四、“自残行为”

边缘型人格通常伴随着自我毁灭性行为,其中包括自残行为。以下是边缘型人格患者可能表现出的自残行为特点:?

1. 刻意自伤:边缘型人格患者有可能刻意地伤害自己,比如使用尖锐物切割自己的皮肤、刻字、打自己的头部、撞墙等。?

2. 反复自残:边缘型人格患者通常不只进行一次自残行为,而是反复出现自残行为。?

3. 自残行为的严重程度:边缘型人格患者的自残行为通常比一般人更加严重,可能会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或危及生命。?

4. 心理背景:自残行为常常与负面情绪和心理痛苦有关,边缘型人格患者可能因为感到孤独、无助、恐惧、愤怒等负面情绪而进行自残行为。

5. 自我调节:边缘型人格患者可能会将自残行为视为一种自我调节的方式,帮助他们控制情绪和减轻心理压力。

这是一种罕见遗传病

需要注意的是,自残行为是一种不健康的应对方式,可能会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并不会带来真正的解决问题的帮助。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出现自残行为的行为,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疗帮助。

五、治疗建议

边缘型人格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以下是一些治疗建议:

药物治疗:边缘型人格患者常常伴随着抑郁、焦虑等症状,因此,医生可能会给患者开一些药物,如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等,以缓解症状。然而,药物治疗只是辅助治疗,需要配合心理治疗使用。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治疗边缘型人格的主要方式之一,常见的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边缘型人格治疗、心理动力学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的目的是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健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改善人际关系等。

情感稳定技巧训练:情感稳定技巧训练是一种边缘型人格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情感调节技巧、人际交往技巧等,这些技巧的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学会有效地处理负面情绪和人际关系问题。

家庭治疗:边缘型人格患者的家庭支持是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家庭治疗可以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问题,并提供支持和理解,同时家庭治疗也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家庭关系。

他们自救并不容易

总之,边缘型人格的治疗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时也需要患者和家庭成员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有边缘型人格的症状,建议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疗帮助。

六、总结

以上我们讨论了边缘型人格的定义、特点以及心理分析,可以看出边缘型人格患者常常经历着负面情绪、关系困难等挑战,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不少的困扰和痛苦。然而,我们应该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挑战和难题,我们要学会正视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不断努力。

对于边缘型人格患者,建议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疗帮助,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并学会有效地应对和解决问题。此外,也可以适当地尝试一些健康的应对方式,如运动、音乐、艺术创作等,以缓解负面情绪的影响,提高心理韧性。

世界需要爱

最后,无论我们面临的是什么困难和挑战,都要坚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克服它们。人生总会有起伏,但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信心、勇气和决心,不断前行,为自己的人生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自残行为是心理疾病吗

当然是有心理问题的。但也不要把这种“自残”行为看的过于严重。

人为什么会产生自残行为?

人在极度压抑,痛苦,愤怒的时候,会产生巨大的负能量。这种极大的痛苦情绪需要一个出泄口。这个时候就像一个快被胀破了的气球。如果不采取减压方式,可能会精神崩溃和情绪失控。

两利之间选其大,两害之间选其轻。

这个时候必须通过一种方式,把这股负能量发泄出来。不是对外产生攻击行为,就是对内产生攻击行为。也就是“自残行为”就是这么产生的。

一个人在后悔愧疚自卑的时候,会出现自打耳光,拿头撞墙,用不吃饭,不喝水,来惩罚自己。把自己置于一种“肉体痛苦”的状态。

这些行为从本质上就是用自己的身体痛苦惩罚自己,来替代自己的精神痛苦。让自己心里好受些。

自残行为通常发生在十五岁到二十五岁之间的群体,理由也很简单。这个年龄段没有自己的舒压方式,价值观不稳定。俗称“不成熟”。

价值观是一个人的稳定器。它有两个作用,向上利于生存,向下堵住风险。

一个稳定的社会,首先它有一套完整的价值观体系。比如中国的儒家孝道体系,西方的基督教体系。日本的天皇体系。也可以叫对错是非观。

一个人也是如此,自残行为的人首先他的价值观是不稳定的。他的对错是非观是模糊的。

自残行为从好的一面来说,它就是一种“断臂求生”的做法。避免了让自己精神崩溃和情绪失控。那会更严重。

对于有这类问题的人,首先要建立自己的减压方式,不要积累情绪。定期减压,不要让自己一直处在一个紧绷状态。

当面问题当面解决,不要一直在心里装着。积累多了久了早晚会在一个点上爆发出来。

像个炸药包一样,不知道时候就被一下子激怒了,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来。

对外叫攻击,对内叫自残。害人有害己。

学会给自己减压,学会给自己释放,学会定期大吃大喝一番,学会定期疯玩一番。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