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对一个人有偏见的表现

时间: 2023-10-01 22:49:06

偏见是指人们基于个人偏好或立场而对某个人或事物进行不公正的评价和行为。在现代社会,人们之间难免存在偏见,不过重点是如何识别和避免偏见的影响。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人们对他人的偏见表现,并探讨如何消除这种偏见。

对一个人有偏见的表现

第一,外貌歧视。外貌歧视是指基于一个人的身体外貌特征对其进行歧视和偏见的行为。在职场中,面试时难免会对求职者的外貌有所评价,但若将外貌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这便成为了一种歧视行为。在生活中,也有人对于某些人的体型、肤色、发型等进行不公正的评价和行为。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偏见。

第二,性别歧视。性别歧视是指基于性别对一个人进行偏见和歧视。在社会中,依然存在着观念保守的人将男性看作强者、女性看作弱者,他们在工作和家庭中得到的待遇和权利都会有所不同,这是对女性的一种好斗和假设性的偏见。

第三,种族歧视。生于不同的民族,看待世界的视角自然有所不同。但是,对于某些种族的人进行不公正的评价和行为,就成为了一种种族歧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某些人对非本民族人一直保留猜疑甚至不屑之情,这种行为不仅是一种偏见,也是一种不友好的行为。

第四, 社会阶层歧视。社会阶层歧视是指基于社会阶层对一个人进行不公正的评价和偏见。在社会中,依然有人望尘莫及,却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这些人一享有高权利,高收入,另外一些人的经济情况不好,他们的权利和地位都很低。这种对于阶层差异的偏见在现代社会仍然存在。

为了避免偏见的影响,人们应该努力开拓视野,学会理性看待他人,实现平等化、多元化、包容化的发展。在生活中,要鼓励多样化交往与交流,这能开拓你的视野。尊重每个人的独特体验,并试图理解和接受它们。

本文从外貌、性别、种族和社会阶层歧视四个角度分析了人们对他人的偏见表现。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人们的偏见行为存在于各个领域中,并对受影响的人们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应该学会开放心态,关注多样性,鼓励包容性和理性的交流与交往。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偏见与歧视到底有什么区别与联系?举例说明

偏见与歧视联系:均是指向偏见目标或受害者的那些否定性的消极行为的表现。

偏见与歧视区别:指代不同、出处不同、侧重点不同

一、指代不同

1、偏见:是人们认识世界万事万物所萌动的臆断情由,它携带着主观意识情感看问题,论人就事。

2、歧视:人对人就某个缺陷、缺点、能力、出身以不平等的眼光对待,使之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多带贬义色彩,属于外界因素引发的一种人格扭曲。

二、出处不同

1、偏见:徐迟 《地质之光》:“凡是胸无偏见的真正有成就的科学家,毕竟是有正义感的。”

2、歧视:巴金 《家》二五:“节省时间,便于工作,以及减少社会上歧视女子的心理。”

三、侧重点不同

1、偏见:侧重指心理上的。

2、歧视:侧重指行动上的。

对于偏见,大家知道多少?——《偏见的本质》

“偏见”这个词,可以衍生出不少大家熟悉的词汇;鄙视链、地域黑、性别歧视……这些词汇司空见惯,很少有人认真思考它们背后的意义和问题。大多数人只是随波逐流,和别人一样就好。于是,这些不同的偏见就在这样的社会氛围和家庭氛围中继续传递,默默传承。但是,当你与地域黑争吵时、当你看到《金星秀》对鄙视链的调侃时,心里会不会也好奇过,人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偏见?

一切的答案,都在这本《偏见的本质》里。

关于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人格心理学家戈登·奥尔波特,他是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也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代表之一、1939年,戈登·奥尔波特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4年,他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这本书出版于1954年,之后多次再版。虽然这本书已经出版60多年了,经过这60多年的实践检验,书里的内容依旧具有指导意义,是这个领域的必读书目。

这本书最大的意义,是在那个年代,改变了心理学领域对“偏见”的偏见。那时的心理学领域普遍认为偏见是个别的、品行恶劣的人才有的信念。但是,戈登·奥尔波特的这本书指出,偏见是人类认知结构和社会组织形态的必然产物。要想解决问题,就要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在这个方面,这本书做出了杰出贡献。

关于内容

这本书一共有八个部分,31章。第一部分一共5章,这些章节对于偏向性思维的探讨,就让人有种醍醐灌顶之感。在第一章里,戈登·奥尔波特对“偏见”的定义提出了一些反思,指出“偏见”不止是负面的,也包括正面的。

首先,“偏见”往往是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就谬下结论的例证。最常见的,就是种族之间的偏见。比如,那个年代的美国人大多对土耳其人有很多偏见,但实际上,真正接触过土耳其人的美国人并不多,虽然种族偏见往往表现为对属于某个种族的某一个人的偏见,但这背后,是对他背后所属种族的偏见。这意味着,这个种族被贴上了没有根据的标签。另外,偏见是否仅仅指那些偏离了人们普遍做法的行为?这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其次,很多种族的文化内部存在偏见。在这种情况下,偏见其实是一种文化对族内成员的道德评价。

再次,关于偏见的根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二,许多偏见的来由,是为了满足自我的需要,这是偏见能够长久不衰的重要原因,毕竟人类普遍还是在追逐自我的利益,既然偏见可以为自己提供利益,何乐而不为?二,另一些偏见是追随社会主流风俗的结果。人类这种盲目跟风的习性也很常见,最典型的,就是每年流行的产品、服饰,以及对大品牌的追随。最后,由以上可知,偏见的定义应该包含两个要素,一个是必须包含喜爱或厌恶的态度,另一个是必须与过度泛化的信念相关,也就是与错误的信念相关。

第二章探讨的是预先判断。关于种族偏见,这背后其实是人类生活与思考所需的某些基本条件引导出来的。自古以来,和相似的、同一族群的人交往、通婚、生活,是最稳定的一种生活方式,避免了习惯、习俗等方面的冲突、不便。久而久之,这种生活方式难免会产生对其他种族的偏见。

戈登·奥尔波特提出,人脑用分类的方式来思考,人们会将一件事放到一个自己熟悉的类型里,也就是“类型化”,然后采取行动。但是,这不意味着不会出错。因为每天身边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这种分类的思考方式为大家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同时,人们的思维也有恰性,喜欢用最轻松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种最轻松的方式就是将事情归类,然后预先判断解决途径。

可以这样说:人们对事物或人的归类、人们看到的东西、人们做判断的方式和人们的反应密切相关。这是一种适应外界的方式,尽管经常出错,这种模式却依旧传承了下来。

这种归类也是分为理性的和不那么理性的两类。备受推崇的科学原理,就属于理性的归类:归类不一定是百分百完美的,会有失误,这也是科学原理的特点。科学一直在进步,也意味着以前的原理不断被推翻。但是,只要能做出高准确率的预测,人们就认可这样的归类,或是科学原理。

当分类与事实依据冲突时,有两种可能:一是有些人对标签化、固有思维有怀疑,他们很少受到偏见的影响,尽量保持独立思考;二是很多人发现事实与他们的预判不一样,他们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改变预判。

偏见与每个人的价值观有关。当一个人习惯于用自己的那一套价值观去衡量一切、预判一切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反对与自己价值观有差异的人和事。在这个过程中,偏见就产生了,这种偏见的产生是源于自我的需要。

偏见分为“爱的偏见”和“恨的偏见”。实际上,“恨的偏见”是“爱的偏见”的副产品,因为“爱的偏见”要维护珍爱的事物或人,才会贬低其他事物或人,也就产生了“恨的偏见”。“爱的偏见”与群体内忠诚息息相关。群体包括家庭、社区、族群,这就涉及到儿童是如何受到家庭影响,形成偏见。在后面的章节里,戈登·奥尔波特从群体间诧异、对群体间诧异的感知和思考、社会文化因素、偏见的习得、偏见的动态、性格结构和缓解群体间的紧张态势这几个方面,详细分析偏见的各个方面。

在第12章,戈登·奥尔波特分析了刻板印象。他以美国人对犹太人的普遍评价和对亚伯拉罕·林肯的普遍评价为例,指出犹太人得到的评价是小气、野心大、观点激进,而亚伯拉罕·林肯得到的评价是节俭、雄心勃勃、致力于追求每个人的平等权力。同样属于犹太人的亚伯拉罕·林肯,得到的评价比较正面。这些词汇的大意都差不多,只是用来形容犹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选择了贬义词,用在亚伯拉罕·林肯的身上,就是褒义词。

本质上,刻板印象是与类别相关联的、夸大的信念,是为了使人们在归类之后的举动合理化。也就是说,这也是满足自我需求的一种方式。

在第八部分,戈登·奥尔波特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缓解群体间的紧张态势的设想。首先,关于是否必须制定法律,他客观地论述了关于种族歧视方面的立法进程。从这个过程来看,依旧是充满偏见的。其次,他分析了改变偏见的几种可能的途径,包括正式教育方法、接触与结识方案、集体再培训、大众媒体、训诚和个体治疗。这些途径都需要大量的投入,效果未知。最后,戈登·奥尔波特也考虑到了局限,展望了未来。他的忧虑在于,人们朝向宽容态度的转化进程是否会持续下去。历史上不是没有过倒退的现象。整体来讲,戈登·奥尔波特还是觉得未来是有希望的。

人类的历史进程,就是出于爱而不断改变和完善价值观。从最早的奴隶时代,到封建时代,再到如今的时代,人的地位在不断提高。从这一点上来讲,朝向宽容态度的转化进程,一定会持续下去。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