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本我,超我
自我本我,超我
自我本我和超我是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代表了人类内在不同的自我层次。本我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自我,它是人类的本性和潜力的源泉,也是人类欲望和情感的驱动力。而超我则是人类自我整合、规范和抑制的产物,它是人类道德、伦理和文化观念的反映,也是人类秉持的理想和价值的体现。本我和超我的互动和平衡是人类内在健康和生命力的表现,同时也是人类与外界互动的基础和前提。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本我是早期阶段形成的个体内在心理实体,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最自私的渴望和欲望的代表。在本我的驱动下,人类追求个体中心的满足和快乐,希望获得自我认同和实现。但是,本我的过度强调和独霸会导致自我滞缓和聚焦,个体只能看到自身的需求,缺乏对外界和他人的关注和关爱。这种单纯的自我满足会产生极大的自我中心主义和道德沦丧,个体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也会十分扭曲和负面。
相对地,超我的形成则是人类在社会文化中接受的行为准则、规范和价值观的反映。超我是个体的文化自我,代表了个体所属的社会、文化和个人所信奉的理想与理念。在超我的影响下,人类会对本我的表现进行规范和调节,控制自己的欲望、情感和行为。超我的出现具有正面效应,它会引导个体积极适应外部社会环境,关注他人的感受和情感,理性地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言论,而不是仅仅为了满足自我欲望和需求。但是,超我的过度规范和束缚会导致个体失去自由和创造性,甚至导致彻底的自我放逐和心理崩溃。
在心理学中,本我和超我的平衡和互动是人类内在健康和生命力的体现。个体既要保持本我的本真和自由,又要接受超我的规范和约束。在现代社会,人类的内在自由和心灵的平衡十分重要。个体需要在自我成长的同时,接受社会、文化和道德伦理的熏陶和引导,不断调整和平衡内在的力量和外在的压力。只有在健康充满生命力的内部环境中,个体才能连接外在世界和人际关系,创造出真正有意义和价值的人生。
文章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1、本我:位于人格结构最底层,先天的本能,遵循快乐原则。
2、超我:位于人格结构最高层,道德化的我,遵循道德原则。
3、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负责调解本我和超我,遵循现实原则。
本我是原始欲望的我,包含着一些阴暗丑陋的东西,但如果我们常常去追求超我,而忽略本我,不愿意接受一部分真实本我的时候就会感受到很大的疏离感。我就会成为我最熟悉的陌生人。
因为如果把力量都指向理想超我的时候,往往会苛求完美,更多的批判、指责自己,心生不满甚至产生一种对自己的轻视,否认自己,看不到自己的潜力而常常无法实现真实的自我。
扩展资料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意识所分为的三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从他们之间的联系中得到合理的解释,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几乎是永久对立的,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自我需要进行调节。
若个人承受的来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时,自我就会帮助启动防御机制。防御机制有:压抑、否认、退行、抵消、投射、升华等等。
其实很好理解,简单来说,本我是人的本能,超我是我们的理想化目标,自我则是二者冲突时的调节者。
举例而言,小明看到某个漂亮女孩,心动不已。本我将会遵从本能,意图将其占为己有,这时超我就会出来干预,从道德、法律的层面阻止,而面对冲突时,本我自我将会出面,选择折中的办法,如上前搭讪,或者接近展示自己等。
这时,如果搭讪失败,还会产生焦虑(比如生气,懊恼等),化解焦虑的方法有压抑,回归,转移等。
总而言之,弗洛伊德的自我是有逻辑性的,有理性的,能够忍受紧张的,是人格的执行者,但它也是骑在本我这匹迅速的马匹上可怜的骑手,并且还被三个主人所控制。
参考资料:——自我、本我与超我
“本我,自我,超我”是弗洛伊德的理论。弗洛伊德理论,主要是“潜意识”,是人言行的最大动力;并认为人的很多言行的深层原因是潜意识深处的东西。其中,本我指的是最原始的我,是天然、自然之我,是生而有我之我。本我是一切“我”存在的心理前提和能量基础。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认为这种“本我”是追寻快乐的,是避免痛苦的,是无意识、无计划的。比如,婴儿生而会哭泣、饮食。
自我,指的是“自己”这个意识的觉醒,是人类特有的自我探寻的开始。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如道德和法律。它是意识结构部分。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慢慢地学会不能随心所欲地做事,我们必须考虑现实的作用。自我能支配行动,思考过去的经验,计划未来的行动。自我不能脱离本我而独立存在。
超我,指的是泛道德、伦理角度的“我”。如果将本我概括为“我想要”,那么自我就是“我能要”,而超我则是“我应该要”。超我遵循的是“至善原则”,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前者是超我的惩罚性的批判性的部分,做了违背良心的事时,就会产生犯罪感。
西格蒙德_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摩拉维亚,4岁时举家迁居维也纳。他在中学时代就显示出非凡的智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7岁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76年到1881年在著名生理学家艾内斯特_布吕克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1881年开始私人开业,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1886年与马莎_伯莱斯结婚,育有三男三女,女儿A_弗洛伊德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1938年因遭纳粹逼迫迁居伦敦,于1939年9月23日因口腔癌在伦敦逝世。
1.本我:遵循快乐原则。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非社会化和混乱无序的。
2.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间的矛盾。
3.超我:遵循道德原则(至善原则)。超我是从自我分化出来、道德化了的自我,处于人格的最高层。具有三个作用:一是抑制本我的冲动,二是对自我进行监控,三是追求完善的境界。
人格发展的阶段:
口唇期(oral stage):从出生到1岁左右。此期婴幼儿以吸吮、咬和吞咽等口腔活动为主满足本能和性的需要。
肛门期(anal stage):2-3岁左右。此期儿童性欲望的满足主要来自于肛门或排便过程。
性器期(phallia stage):4-5岁左右。此期儿童性生理的分化导致心理的分化,儿童表现出对生殖器的极大兴趣,性需求集中于性器官本身。他们不仅通过玩弄性器官获得满足,而且通过想象获得满足。
1.“本我、自我、超我”源于弗洛伊德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来自人的本能,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追求各种个人欲望的满足和追求个人利益实现的特征;本我是人的生物性本能,只知快乐,活动盲目。
“自我”是人的理性部分,往往处于社会生活的现实要求、超我的道德追求与本我的利益追求之间,按照现实原则协调矛盾,尽可能地寻找权宜之计,是个体最终行为表现的决策者,时而管理本我,时而服从超我。只有自我知道活动的目的和方向。
“超我”来自社会文化,是个体在成长经历中已经内化为自身价值观念的种种文化信念,其中以道德、信仰为主要内容,超我是人内化了的社会道德原则。这些社会文化与道德信念对个体的要求,往往以牺牲个人服从整体为主,甚至要求个体行为完全道德化,因而与本我相对立。
2.“主我与客我”源于米德的思想。
用通俗的话讲,“主我”就是真实的那个自己,客我是指自己评价中或者别人评价中的那个自己。
米德对“主我”与“客我”的概念做出了如下的解释:“‘主我’是有机体对其他人的态度做出的反应;‘客我’则是一个人自己采取得一组有组织的其他人的态度。
3.“镜中我”是美国社会心理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库利提出并用来说明自我观念形成过程的基本概念。
库利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即是“镜中我”。
扩展资料:
超我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个体接受与选择对象的过程中,个体的自我的壮大是其基本特征。个体在其初期与对象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个体小而对象大、个体弱而对象强、个体有限而对象无限等等,由此形成了它们之间的差异性、不对称性和矛盾性。
但是后来,随着个体的对象关系在个体自我中的积累,个体开始壮大起来,个体与对象的关系逐渐地趋向对等、平和、融通与同一。个体在对象关系中的这种地位的变化,是对象关系的本质使然。
自我是一个矛盾体。自我寄宿在个体之内之后,他便处在矛盾的夹击之中。他既受到来自他的渊源——他的一切对象——对他的作用,他是这些对象的代言人;他又受到来自他的载体——他的命运共同体——对他的作用,他是他的载体——个体——的代言人。
自我的这一矛盾,使得他不断地调和二者,不断地生成“新我”。由于对象是源源不断的,“我”就是生生不息的,自我总是在新的内容的充实之下不断地改变自己。
显然,个体的对象关系越广泛,个体的自我所包含的外延就越广泛。如果接受是无止境的,那么自我的外延就是无边界的。
迄今为止,群是个体的高级对象。作为个体处在高级阶段的对象关系,个体所在的群是个体的现实关系。
群内的每一个个体相互间的交往通过他们各自的自我而展开,个体的自我在交往中相互接受对方从而壮大了他自身。
如此以来,交往的结果形成个体之间的普遍自我,正是这种普遍的自我支持了群的延续和发展。在随后的个体与群的关系中,个体进入群的最低的门槛就是个体的自我达到了群的普遍的“我”,低于群所要求的自我不为群所接纳。
因而,个体的自我——被群所认可的自我——成为个体与群对话的平台,个体的自我上升为与群相统一的普遍的自我。
在与群这一对象的接受与选择中,个体的自我仍然继续发展并壮大。当他的接受程度大到比群的普遍的对象关系更广泛的对象世界时,个体的自我超越了当前的群的普遍自我,他上升为超我。
参考资料:
-弗洛伊德
-本我
-主我与客我
-镜中我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