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认知行为主义疗法

时间: 2023-10-02 14:03:15

认知行为主义疗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和治疗中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它的核心原则是认为人的思维、情绪和行为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通过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可以帮助人们改善心理健康和应对问题。

认知行为主义疗法

从认知角度来看,认知行为主义疗法注重人们对环境的解释和理解。它认为,不良的思维模式和错误的认知偏差是导致负面情绪和行为的主要原因。通过帮助个人识别和纠正这些错误的认知,人们可以改变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

从行为角度来看,认知行为主义疗法强调行为的学习和塑造。它认为,人们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学习和形成他们的行为模式。通过增加积极的行为和减少负面的行为,人们可以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和适应性。

认知行为主义疗法还注重个人的主动参与。它提倡通过个人的努力和行动来改变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治疗师通过与患者合作制定个人目标,并指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实施行为和认知变化。通过这种互动和合作的过程,患者可以逐渐改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行为模式,从而实现心理健康的改善。

认知行为主义疗法在实际应用中有多个方面的优势。首先,它是客观的和科学的。治疗师基于实证研究和理论来指导实践,使得治疗过程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其次,它是短期的和目标导向的。治疗过程通常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并专注于解决具体的问题和达到特定的目标。此外,它是灵活的和适应性的。由于认知行为主义疗法的原则和技术是可变的,治疗师可以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定制,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然而,认知行为主义疗法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限制。首先,它忽视了个体的情感和体验。它主要关注思维和行为,而往往忽略了情感和情绪方面的问题。其次,它忽略了文化和环境因素的作用。认知行为主义疗法普遍适用于个体的思维和行为问题,但对于与文化和环境相关的问题可能不够敏感。最后,它可能需要患者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努力。对于某些人来说,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动力或资源来参与到治疗过程中。

总结起来,认知行为主义疗法通过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帮助人们改善心理健康和应对问题。它注重个人对环境的解释和理解,同时强调行为的学习和塑造。它通过个人的主动参与来实现心理健康的改善。认知行为主义疗法具有客观、短期、目标导向、灵活和适应性的特点。然而,它也存在一些限制,如忽视情感和体验、忽略文化和环境因素、可能需要患者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努力等。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行为主义取向心理咨询的核心技术和一般步骤是哪些

行为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
①系统脱敏法;
②自我管理技术;
③厌恶疗法;
④模仿学习;
⑤角色扮演;
⑥自信心训练;
⑦强化法;
⑧认知—行为疗法。
行为治疗的具体方法虽然有很多,但其治疗过程却有许多共同之处,大都包括以下方面
1.了解来访者非适应性行为或疾病产生的原因
来访者的非适应性行为往往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多种因素(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比较准确地把握了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奠定有效咨询的基础。
2.确定需要矫治的目标行为(或称靶行为)
来访者的非适应性行为往往十分复杂,其中有主要的,也有次要的;有“原发性的”,还有“继发性”的。因此,需要把来访者非适应性行为的主要表现确定下来,即把需要矫治的靶行为确定下来,作为治疗的目标。然后通过观察、检查,记录下来访者非适应性行为的严重程度与出现的频度,并列出治疗前症状表现的基线,作为治疗时的对照指标。例如对焦虑,就可按照所规定的轻、中、重的等级标准,确定其表现的严重程度与出现的频度。这项工作的完成为下一步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打下了基础。
3.向来访者说明行为治疗的目的、意义和方法行为治疗的实施方案和程序虽然是由治疗者制定的,但实施过程必须取得来访者的主动配合才能成功。行为治疗从表面上看,治疗者是主动的,来访者是被动的,但实际上,必须要求双方密切配合,特别是来访者的主动配合行动是行为治疗能否取得理想疗效的关键。因此,在治疗开始之前要向来访者说明行为治疗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使其消除由于无知而产生的不必要的疑虑和心理阻抗,从而主动配合治疗。
4.采用专门的行为治疗技术或配合必要的药物或治疗器具进行治疗行为治疗技术种类繁多,但每种方法都有其一定的适应症范围。在开始进行行为治疗时必须根据靶行为的临床特点、治疗的目的,选取一种或两种最为恰当、最可能取得可靠疗效的行为治疗技术。有时,为了提高疗效,还需配合一定的药物或治疗器械,作为综合性的治疗措施。
5.根据行为治疗技术的性质及来访者行为的改变情况给予正负强化
治疗过程中,治疗者根据选用的治疗技术本身特点和靶行为的性质、特点、形成原因以及治疗目的(例如,是对靶行为进行消退、改造,还是进行重塑,或是形成新的行为以取代旧有的行为),给予相应的正强化(如表扬、鼓励或物质奖励等)或负强化(如批评、疼痛刺激或撤消奖励等),并且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针对行为改变的具体情况而变换方式,以达到最佳疗效。
6.根据治疗的转变情况,调整治疗方法
由于来访者的非适应性行为大多数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形成起来的,而且形成的原因也很复杂,所以不经过一定的疗程难以治愈。因此,在治疗开始以后就需要根据治疗情况的变化,对治疗方法与措施作适当的调整。
7.将治疗效果迁移到非治疗情境中
行为治疗一般都是在专门的治疗情境中(如治疗室)进行,来访者有可能在特殊的治疗情境中是有效的,能否将疗效迁移到到日常生活情景中,这是行为治疗经常碰到的一个难题。
可能的解决方法之一,是根据归因理论,特别是“归因—维持模型”,通过改变归因,强化来访者的行为自由感和“自我引导感”(Sense of Self initiation),训练他们的抗干扰的能力。有关内容我们已在第十章第二节中做过介绍。

理论概述:巴甫洛夫和桑代克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先驱人物。
华生认为,行为可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不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观点.
华生创立的心理学派主要研究人的行为。
符合刺激一反应模式的理论观点的说法是:①可以用公式R=f(S)来表示;②不必考虑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间过程。
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关于行为主义的理论认为,正确的是:①B=f(S、P、H、T、A);②刺激和反应间存在中介变量。即行为(B)是环境刺激(S)、生物内驱力(P)、遗传(H)、过去训练的经验(T)、以及年龄(A)等试验变量的函数。
不属于斯金纳行为主义理论贡献的是:①提出R=f(S,A)的公式,其中R为反应,S为中间变量;②提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公式是R=f(S,A)。S为刺激,A为控制变量。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的观点是:①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②模仿学习理论;③人类可替代学习。
关于替代学习的概念,不正确的说法是:①人类不可预见行为结果,不需要实际去经验它;②替代学习属于经典行为主义理论观点。
行为治疗是使用实验确立的行为学习原则和方式,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这个行为治疗的定义是由沃皮首先提出来的。
属于行为治疗技术的特点的是★:①用客观的操作性术语描述治疗程序;②依据实验研究,从中引申出假设和治疗技术。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第八版)30

第十章?认知行为疗法(一)

阿尔伯特.艾利斯:阿尔伯特.艾利斯在1955年发展出了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艾利斯因此被称之为“认知行为疗法之父”。

阿隆.贝克:贝克发展出了关于抑郁的认知理论,他发现人们对抑郁的认知反应往往体现在个体逻辑上的错误,贝克称之为“认知扭曲”。对贝克而言,个体消极的想法往往反映了个体潜在的机能不良的信念和假设。当这些信念被个体遭遇到的情境性事件所激发时,个体的情绪状态便会出现了抑郁模式。贝克认为来访者可以通过修正其机能不良的思维模式进而从一系列的精神问题中摆脱出来。他关于精神病理学以及认知疗法的研究使得他在美国的科学协会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一、导论

认知行为疗法同时混合了认知疗法与行为主义疗法的原理和方法,它和其他的心理治疗模型相比,实证研究的成分更多,治疗周期更短。所有的认知行为疗法都基于心理学的教育模型,强调布置家庭作业的重要性、强调来访者在治疗内外的积极主动性并会为促发改变而采取一系列的认知及行为策略。

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假设在于:个体自我陈述的重新构造过程可以促进个体行为的重构。

二、阿尔伯特.艾利斯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是第一个认知行为疗法,今天,它依然是认知行为疗法领域中重要的一支。REBT和其他以认知和行为为定向的疗法拥有很多共同之处:都强调思考、判断、决定、分析以及行动的过程。REBT的基本假设在于:是人们自己——通过其对事件和情境的解释方式,导致了自己的心理问题和症状。REBT的假设在于:认知、情绪和行为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它们彼此之间还拥有可逆的因果关系。REBT强调所有这三个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我们将REBT描述为一种整合型的疗法。

艾利斯还高度评价了阿德勒这位影响深远的先驱者的作用。和阿德勒疗法一样,REBT也强调社会兴趣对心理健康的决定作用。

REBT的基本假设是:我们的情绪主要根源于我们的信念、评价、解释以及对生活情境的反应。

治疗的性质:治疗的焦点在于处理行为与想法,而不是感觉的表达。治疗被视为一个教育的过程,治疗师——尤其在与来访者合作设计家庭作业以及教授来访者进行直接思考的策略的方面来看——更像是一名教师,而来访者则是学生,来访者将把自己所学到的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核心概念

(一)人性观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基本假设是:人一生下来就同时具有理性、正确思考及非理性、扭曲思考的潜在可能性。考虑到人们容易犯错的本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尝试帮助人们接纳自身:接纳自己是一个会不断犯错的人,但同时又是一个在不断学习如何与他人和平相处的个体。

(二)对情绪困扰的观点

尽管REBT鼓励人们去体验那种因不被接纳而产生的健康的悲伤感,但是REBT依然会帮助人们找到战胜抑郁、焦虑、受伤、怨恨和自我价值感的缺失等消极感受的方法。

艾利斯认为自我责备是我们大部分情绪困扰的来源。艾利斯假设我们很容易将自己的愿望和偏好转化为教条式的“应该”“必须”等要求和命令。这些要求会导致破坏性的感受以及机能不良的行为。

(三)ABC模型

ABC模型是REBT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所在。A是既存的事实、启动性的实践或是个体的行为或态度。C是个体的反应或是个体情绪与行为的结果;个体的这种反应既可能是健康的又可能是不健康的。A(诱发事件)并不是导致C(情绪结果)的原因。相反,B——个体对A的信念,才是C(个体的情绪反应)的根源所在。

个体的情绪困扰是如何产生的?答案是个体会持续地用一些自我挫败性的句子来让自己产生情绪困扰。

在A、B、C之后是D(指对非理性信念的干预和抵制)。本质上讲,D指的是用来帮助个体挑战其不合理信念的方法。这一抵制过程有三个主要成分:侦测、辩论与分辨。认知重构是认知疗法中的核心技术,它会教授人们如何通过利用建设性的信念取代错误的认知来改善自身。重构包括:帮助来访者学会管理自己的自我对话、识别机能不良的自我对话并用适应性的自我对话取代消极的自我对话的过程。

与心理动力学和认知----行为主义方法相比,以人为中心的疗法的优点和不足是什么?

认知-行为主义方法非常客观,前因,后果,行为,都很清楚。条理清晰,对做客户的整体规划很有帮助。
有时候过于固定模式化,这也是太过于要求自身客观所带来的后果之一吧。还有一个就是因为问题回答空间不大,客人很容易有没有被治疗师理解,关怀的感觉,因此和心理医生比较难短时间建立起强有力有信任感的链接(链接用的不大好,但是我想不出别的词了),这也是很多客户会中途放弃治疗的原因。

心理动力学嘛,问题开放,让客户有更好的倾诉空间。很适合头两次诊疗,寻找生活细节和病因嘛。但治疗过程中对病人要求较高,没有万金油的效用。

以人为中心的,说实话,我不大喜欢的。太慢,没进展。老是要人自我成长,强调内省,问来问去都是一些回音式问题。自我成长哪那么容易。那些来寻生活中遇到问题需要解决的人,如果是已经优柔寡断,决断能力不强,再打转也是一样的。
不过有一点,客户在这种环境中很容易与治疗师建立起比较稳固的以理解信任为基础的关系,让客户有个心理安慰外加寄托。

顺便问一句,哥们儿啥学校滴?(当我八卦,不愿说也没关系哈)

行为主义疗法的方法

放松疗法(Relaxation therapy)又称松弛疗法、放松训练,它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治疗方法。实践表明,心理生理的放松,均有利于身心健康、起到治病的作用。
肌肉放松可分为全部放松和渐进放松两种程序,又可分为放松全身肌肉群的逐个放松身上的肌肉群两种形式。同时,按诱导方式又可分为直接放松和间接放松。
放松训练发展了五大类型:
(1)渐进性肌肉放松;
(2)自生训练;
(3)自我催眠;
(4)静默;
(5)生物反馈辅助下的放松。
[适应症]
渐进性的放松训练是对抗焦虑的一种常用方法,和系统脱敏疗法相结合,可治疗各种焦虑性神经症、恐怖症,且对各系统的身心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放松技术现在除了肌肉性放松之外,还有意象性放松技术等等.也比较有效. 肌肉性放松虽然广泛使用,不过美国较新的研究现在表明:肌肉性放松不要使用在心脏病和高血压的来访者人群,因为其之前的肌肉先紧张有可能使其心血管系统方面承受压力.对于这类来访者,使用意象性放松技术比较合适.
放松技术操作举例:
举例一:放松训练或是渐进式的肌肉放松都是一种先刻意紧张然後再放松的方式,如此一来我们才可以去区辨紧张与放松两种不同的状态。这里,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个很简单的、自己可以练习的放松技巧:  肌肉放松: 平躺在地板上,深深吸一口气并且停住。同时间将你的双脚、双手举起离开地面约30公分。紧绷你全身的肌肉,并且让这样紧绷的感觉停留大约5秒钟,然後将放下双手与双脚,随著气缓缓吐出慢慢体会肌肉放松的感觉。接下来,轻松的想像这自己好放松,松的好像要陷入地板里头一样。带著这样放松的感觉,从头到脚再体会一次,你的感觉如何?跟放松之前有没有特别不一样的地方呢?放松之前和放松之後肌肉的感觉又各是如何呢?而这样的练习可以同时再作几次。可将全身肌肉分别作练习。
举例二:每天用总体为十分钟的时间坐下,后作三口深呼吸。然后体会此时心境的平和感受和想象湛蓝、开阔的天空的景象。当这种感受消逝时,再作一到三口深呼吸,然后放松继续体会身心暂时放松的感觉。如此反复几次。当你实际生活中遇见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紧张、焦虑心情时,你可以马上用练习的放松,也就是深呼吸三口,然后结合放松的感受回忆平时的放松体验和湛蓝、开阔的天空的景象。 系统脱敏疗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沃尔帕认为,人和动物的肌肉放松状态与焦虑情绪状态,是一种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例如,在全身肌肉放松状态下的肌体,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指标,如呼吸、心率、血压、肌电、皮电等生理反应指标,都会表现出同焦虑状态下完全相反的变化。这就是交互抑制作用。而且,能够与焦虑状态有交互抑制作用的反应不仅是肌肉放松,即使进食活动也能抑制焦虑反应。
采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应包括三个步骤:
(1)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是进行系统脱敏疗法的依据和主攻方向;
(2)进行放松训练;
(3)要求求治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按某一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进行脱敏治疗。
补充一下,眼动脱敏分支:
眼动脱敏是一种80年代后兴起的行为主义疗法,「EMDR─眼动心身重建法」的英文全名是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这是一种可以在短短数次晤谈之後,便可在不用药物的情形下,有效减轻心理创伤程度及重建希望和信心的治疗方法。可以被减轻的心理创伤症状包括「长期累积的创伤痛苦记忆」、「因创伤引起的高度焦虑和负面的情绪」,及「因创伤引起的生理不适反应」等。因接受EMDR治疗而可以建立起的正面效果,则包括「健康积极的想法」及「健康行为的产生」等。 在一次EMDR的疗程中,通常患者被要求在脑中回想自己所遭遇到的创伤画面、影像、痛苦记忆,及不适的身心反应(包括负面的情绪),然後根据治疗师的指示,让患者的眼球及目光随著治疗师的手指,平行来回移动约15~20秒。完成之後,请患者说明当下脑中的影像及身心感觉。同样的程序再重复,直到痛苦的回忆、及不适的生理反应(例如心跳过快、肌肉紧绷、呼吸急促)被成功地「敏感递减」为止。若要建立正面健康的认知结构,则在程序之中,由治疗师引导,以正面的想法和愉快的心像画面植入患者心中。
EMDR的基本理论假设为:人会遭遇到不幸的事件,但人们也有一种内在的本能去冲淡和平衡不幸事件所带来的冲击,并从中学习使自己成长和茁壮。虽然EMDR疗法的机治尚未完全明朗,并继续在研究之中,但基本上可能和增进左右半脑之间的神经顺畅运作及沟通有关。根据研究,创伤记忆和负面资讯常被储存,凝滞在大脑右半球的身体知觉区,使大脑本身的调适功能和健康的神经传导受到阻碍,因此造成了想法上的执著和知觉、情绪上的不适。在这样的情形下,让双眼的眼球有规律的移动,可以加速脑内神经传导活动和认知处理的速度,使阻滞的不幸记忆动摇,让正常的神经活动畅通。
EMDR的治疗程序包括了八个阶段,分别为
1.「患者病史检验」─在第一个阶段,要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此一疗法,及订出合理的治疗目标和可能的疗效。
2.「准备期」─帮患者预备好进入重温创伤记忆的阶段,教导放松技巧,使患者在疗程之间可以获得足够的休息及平和的情绪。
3.「评估」─用已发展出的「SUDS量表」,评估患者的创伤影像、想法,和记忆为何,分别出何者严重,何者较轻。
4.「敏感递减」─实际操作动眼和敏感递减阶段,以逐步消除创伤记忆。
5.「植入」─以指导语对患者植入正向自我陈述和光明希望,取代负面、悲观的想法以扩展疗效。 6.「观照」─把原有的灾难情况画面,和後来植入的正向自我陈述和光明想法,在脑海中连结起来,虚拟练习「以新的力量面对旧有的创伤」。
7.「结束」:准备结束治疗,若有未及完全处理的情形,以放松技巧、心像、催眠等法来弥补,并说明预後及如何後续保养。
8.「评估」:总评疗效和治疗目标达成与否,再订定下回治疗目标。 模仿学习疗法(Modelling therapy)又称示范性疗法,它是利用人类,通过模仿学习获得新的行为反应倾向,来帮助某些具有不良行为的人,以适当的反应取代其不适当的反应,或帮助某些缺乏某种行为的人学习哪种行为。
示范疗法是以这样一条行为主义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的:人的各种行为,无论是适应性行为还是不良行为,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因此,通过同样的方式也可以改变不良行为,或重新学习适应性行为。我们在生活中所学到的许多东西,从行为到态度,都是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习得的。童年期的学习尤其具有这种特点。如果一个母亲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特别害怕小动物的话,她的儿女对此也会感到恐惧;如果一个儿童在一个小气吝啬的环境中长大,他也会形成一种斤斤计较的性格。示范疗法正是基于上述实验及其理论而产生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班杜拉认为,一切直接经验的学习,都是由于看到别人的所作所为,看到了这些行为的结果,因共鸣而产生的。由此推论,如果给那些有行为问题的人提供机会,让他们观看别人的切合时宜的行动,他们就能够放弃自己的不适应行为,建立良好的适应行为,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此疗法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用奖励的方法强化所期望的行为,常应用于智残儿童、行为障碍儿童、呈现严重行为衰退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来塑造新的行为。
“代币”可为一种内部流通的、印有一定价值的“货币”、代用券或筹码,也可为用红旗或红星式样的印章符号。例如在一所收容各种智残儿童的医院里,根据智残程度分为若干班级,每一班的儿童对其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有一定的规章要求。如对一中等智残儿童的班级,在老师或教养员的带引指导下,要求每个儿童早晨按时起床,起床后要叠被,要自己穿好衣服、裤子、袜子和鞋子,自己刷牙、洗脸,将洗漱用具放在规定的地方,在院内做早操,早餐时要坐在指定的位置上,所发的食物必须吃完,不能将食物遗留在桌上……等等,将儿童从早晨起床到晚上入睡一日生活中所进行的每项活动包括在课堂学习和游戏在内,根据难度的不同,规定每完成一项活动就给予0.1元至1元的奖励(或给予若干“红星”)。每一病室都设有小卖部,陈设各种糖果、点心等食品,小人书、图画书、练习本、,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洋娃娃、小熊猫等玩具以及其它日用品,每一种物品都标明价钱(或需要若干“红星”)。智残儿童就用他自己每日得到或积存的“货币”购买他所喜受的物品。除了这些物质的奖励外,还有精神的奖励,需要积存多少“货币”或“红星”可以傍晚看电视或电影,假日去公园游玩。在每周探视日时,需要积存多少“货币”或“红星”就可以让父母或亲人带出院外去游玩或团聚半日。对这些精神上的奖励也是多数儿童所渴望的,为此大多数儿童在每日各项活动中都能作到规范要求,以期获得所需要的“货币”。通过标记奖励也使儿童学会了计数和计算。
对于那些出现毁物、伤害他人和自己身体等有严重行为障碍的儿童,对他们日常生活的要求则另有规范,使病人明确他受奖的目标行为。例如不撕毁自己衣服或吃饭时不用手去抓食则给予较多的“货币”或“红星”,而这些“货币”使他们能立即获得他所期望的东西。
在精神病院里,对那些行为衰退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或器质性精神病人,也可用此疗法训练他们塑造新的行为,例如起床后能完成洗脸刷牙动作,早餐时则可获得购买一个熟鸡蛋的权力等等。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