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自我"这个概念在个人发展和心理学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真正提出这个概念的人是谁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该问题,并探讨他们如何影响了这个概念的发展。
提出理想自我概念的是谁
从心理学家的角度来看,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是首个提出 "理想自我" 概念的人。在20世纪60年代,罗杰斯提出 "理想自我" 概念,在他的自我实现理论中探讨。在这个理论中,罗杰斯强调一个人在实现其潜力和幸福时需要意识到自己的理想自我,并尽可能地接近这个自我。
然而,一个社会学家的立场也有很大的影响。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康德和黑格尔都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康德认为我们应该根据我们的生命目的自由地制定计划,并尽可能地接近这个自我。而黑格尔则强调了个人的自由意志,在其辩证法中探讨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除此之外,一些著名的精神领袖和哲学家也对 "理想自我" 概念提出了诸多建议。比如德国的尼采认为,个人目的的实现需要在 "超人" 的概念中解决。梅洛-庞蒂则着重于个人的行为和存在,探讨了个人与外界的关系。同时,佛家的概念对 "理想自我" 的定义也有所涉及。他们认为,理想自我是个体的本质和智慧的表现,并通过心灵和身体的协调实现。
总的来说,这个概念只有得到综合理解才能完整。人们的心理、社会、哲学和文化历史等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至关重要。正因为如此,理解和定义 "理想自我" 的人是多元化的。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1、人本主义学派人性观:
(1)人是理性的,自立的,有正面的人生趋向;
(2)人是建设性的,社会性的,值得信任,可以合作;
(3)人本身具有能力去有效地解决个人的问题;
(4)人的行为是基于对自己的看法,透过与环境的相交而形成的。
2、核心观点(key):
? 人人都有其独立的价值与尊严;
?人人都必须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向。
3. 理论基础
A. 基本点
(1)实现趋势:人类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不断发展、增长和延续其肌体的趋势。
(2)自我概念:自我乃是一个人对他自己的概念。自我形象是与其他人对他的评价相互作用后建立起来的。
(3)充分体验:它是对客观事物和可以意识到的肌体内部过程的态度。
(4)不协调:肌体的体验与自我概念不一致。
B. 治疗条件
1)真诚/一致(Genuine)
? ? 是指真诚与真实,或治疗者自身的和谐一致。
2)无条件积极关注
指不带价值判断地表达对人的基本尊重,接纳人有权产生自己的感受, 对当事人的接纳与关怀是无条件的。
3)同感的了解
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
C.自我理论
指对自己心理现象的知觉、理解和评价。 是个人意识到的自我
实际:但一个人对自我的看法并不一定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符:
?低估自己会使人自卑;? 高估自己会使人自傲。
差距:
? ? ?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能够作为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指标。
? ?二者差距太大,使人焦虑不安;? ?
? ?二者差距的缩小,会使人感到幸福和愉快。
4、自我的形成
? ? ? ? ?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是在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
? A.影响因素:? ?
(1)重要人物
(2)童年关注:
? ? ?一个人健康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其儿时能否得到积极的关注有关。
? ? ? ? 关怀、爱抚、同情、认可、尊重、喜爱等态度会使儿童感到温暖和满足,儿童天真和真实的自我就能得到表现,健康的自我概念容易形成。
(3)价值条件:
? ? ? ? 父母的关注往往是有条件的:儿童的行为只有符合父母的价值观念,才会得到肯定,否则就会受到批评、斥责,甚至惩罚。
按罗杰斯的解释:自我是一个有组织的结构,是一个不断改变的结构。其内容能够用两点三面来描述。两点:一是指自我知觉所反映的个人各种特点和能力;二是指自我知觉所感受到的自己与他人及环境的关系。三面:是指对上述两面反映的性质,包括知觉、评价和理想。例如:我是成年人的、我身高1.8m、我干活认真、我人际交往面窄、我想开朗些等等。
在罗杰斯的“自我概念”里,它属于个人自我方面所得经验,是个人从经验中对自己一切的概念。在众多的实践经验中,那些与我、自己有关的知觉,慢慢从个人实践经验中分化出来,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有着内部联系的认知,这包括我是谁? 我是什么样的人? 我能做什么? 等问题的一切成形答案。罗杰斯认为,心理障碍患者是个人经验与“自我概念”不一;提出的治疗方法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怀和共情。
1.2 罗杰斯的“自我概念”局限性 临床上,心理障碍患者缺乏自我意识,即我们通常所说缺乏“自我概念” ,这是无疑问的,患者有很好的自知,却没有准确的自我评价。如:一个长相很端正的小伙子,常为自己不帅而自卑,整天闹着要整容;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很好,研究生都毕业了,还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怎么,等等。临床实践发现,那位闹着要整容的小伙子,他想要帅,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他要的那个“帅”是怎么样的呢? 内心不明确,这问题他不清楚。其实他本以长得很帅了,他不自知,就算是做了整容,他还会不满意(整容者多是反复的整容) ,于是被整容纠缠,想整容又怕整容,内心冲突着。帅和我不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不帅是自我认知,属“自我概念”的问题;而帅是个人心目中对相貌的一个看法和标准。这不仅是对自己相貌评价要求,也是对他人相貌评价的要求。所以帅是自我以外的一个概念。
罗杰斯提出了“自我理论”。
罗杰斯的主要观点:在心理治疗实践和心理学理论研究中发展出人格的“自我理论”,并倡导了“患者中心疗法”的心理治疗方法。人类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即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力,它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各种潜能的趋向。
自我理论:
刚出生的婴儿并没有自我的概念,随着他(她)与他人、环境的相互作用,他(她)开始慢慢地把自己与非自己区分开来。当最初的自我概念形成之后,人的自我实现趋向开始激活,在自我实现这一股动力的驱动下,儿童在环境中进行各种尝试活动并产生出大量的经验。
通过机体自动的估价过程,有些经验会使他感到满足、愉快,有些即相反,满足愉快的经验会使儿童寻求保持、再现,不满足、不愉快的经验会使儿童尽力迥避。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