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Alfred Adler)是一位奥地利心理学家,他是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是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一种反叛。在阿德勒的理论中,他关注人类的自我意识和个人心理发展,注重于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认为人们在社会环境中发展出自己的个性。以下是一些阿德勒的经典语录以及我对它们的解读。
阿德勒的经典语录
1. “未来的目标是塑造个性而不是发现它。”
这句话强调了人类思想的积极力量。例如,你可以从现在开始开始塑造你想要成为的人,而不是只是试图寻找自己的个性。这意味着你要努力实现设定目标,在实践中去检验你的个性,并且持续不断地提升你的自我意识。
2. “生命向我们展示的是一只蜘蛛的网,不是一条直线。”
在这句话中,阿德勒告诉我们,人生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充满曲折和变化。人类的目标和理想可能会因为生活的变化而改变,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学会适应变化,迎接挑战,将失败看作是一个机会,而不是一种不利条件。
3. “没有人愉快地生活在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环境中。”
这句话强调了自由表达对于人的重要性。作为一个社会化的物种,人们需要有条件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愿,这让我们能够建立人际关系,并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在生活中,不愉快的关系和工作环境往往是由于缺乏自由表达、人际关系或者信任问题的标志。
4. “幸福不是从过去和现在来,而是从未来到来。”
阿德勒强调了未来的重要性。我们的过去和现在都会耗费我们自己的能量,但未来是我们能够塑造自己、实现梦想的地方。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是通过创造自己的未来来获得成功的。
5. “我们不能拥有自我,我们只能追求自我。”
这句话非常有意思,指出了人们打造自己的过程比拥有成果更有价值。我们无法拥有未来和梦想,因此向自己的梦想不断追求比拥有更重要。
总的来说,阿德勒的经典语录以不同的方式让人们思考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向未来前进的意义。这些语录强调了勇气、自由和创造性的重要性,并鼓励人们采取积极的行动,以创造出积极的人生体验。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他是弗洛伊德的学生之一,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他与弗洛伊德和荣格并称为古典精神分析的三大代表人物。
1870年2月7日,阿德勒出生在维也纳郊区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尽管家庭富裕,但阿德勒的人生自童年开始便充满了磨难。从小就患有佝偻病的他看上去又矮又丑;三岁时,睡在身旁的弟弟去世,此后又有两次被车撞的经历;五岁时,阿德勒因为肺炎险些丧命。所有这些经历让阿德勒从小就对生活充满了深深的恐惧,于此同时,自卑的种子也开始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但生活的磨难并没有让阿德勒消沉下去,他没有逃避,恰恰相反,这位命途多舛的少年怀着巨大的勇气与生活进行搏斗。经过不断努力,年轻的阿德勒顺利进入了维也纳医学院并于1895年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
作为一名医生,阿德勒在从业过程中开始对心理学和精神病理学产生极大的兴趣,并在1899年结识了弗洛伊德,此后便开始研究心理学并成为当时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师徒二人渐渐在学术研究上出现了矛盾,阿德勒与弗洛伊德在性的因素、潜意识、人格和梦,以及对神经症的病因和疗法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上都存在分歧。1911年,阿德勒公开发表文章阐述精神分析的问题所在,并退出了精神分析学会。1912年,阿德勒正式创立了“个体心理学学会”,并从此致力于发展和完善“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体系。直到1937年5月28日,阿德勒在赴苏格兰亚伯丁做讲演时因心脏病突发病逝,享年67岁。
继《生活的科学》之后,《自卑与超越》是我翻译的第二本阿德勒的著作。在将近一年的推敲修改中,我反复地与这位命途多舛但内心坚毅的心理学家对话,并日益强烈地感受到阿德勒及其个体心理学的独特魅力。
每个人对于人性的理解都来源于对自我的理解,这一点在心理学家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事实上,阿德勒在本书中阐述的很多重要观点都来源于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他对于这些经历的理解。因为从小身体不好,所以他在日后的研究中非常重视生理器官缺陷对个体人格发展的影响;因为母亲偏爱哥哥,所以他从小就深感自卑,并不断努力试图超越哥哥从而获得母亲的青睐。而正是这样的童年经历促使他在日后的研究中把“超越自卑与追求优越”作为个体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阿德勒认为,个体生来就有追求优越的内驱力,在这种力量的驱动下,个体会力图做一个没有缺陷的、完善的人。与此同时,自卑感则是个体的行为的原始决定力量,为个体追求优越提供了根本动力。
不同于弗洛伊德长篇大论的晦涩理论,阿德勒用一种咨询师特有的温柔态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个体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研究问题。在不同的章节中,作者按照个体发展的时间顺序,结合自己的生活和临床经验,系统地梳理并分析了个体在不同生命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的形式、本质和根源。
关于早期记忆,阿德勒说,发生过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以为发生过什么。每个人都在用精心挑选的记忆编造着自己的生活。无论这些记忆是真是假,都代表了你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以及你对自我的认知。
关于职业发展,阿德勒说,个体一般在十二到十四岁的时候就会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形成清晰的认识,并会形成较为具体的职业目标。而如果到了这个年纪,孩子仍然对以后的人生迷迷糊糊缺乏目标,也并不意味着他对一切都漠不关心。他心里可能怀着非常远大的志向,但是因为缺乏勇气,所以不敢开口让别人知道。
关于爱情与婚姻,阿德勒说,如果爱情中的男女双方都全心全意地为对方付出,他们就不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或是受制于人。只有双方都保持这样的态度,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平等。只有真心为对方付出了,彼此之间才会有幸福可言。幸福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就是你知道自己的价值,你感到自己是无可代替的,你确信对方需要你,你相信自己在婚姻中的表现无可挑剔,你既是对方的伴侣也是对方的挚友。
关于子女教育,阿德勒说,如果孩子抗拒父母对自己的教导,他就总能找到父母的弱点并进行反击。德国一位非常著名的社会学家发现,很多罪犯都来自打击犯罪的家庭,他们的父母往往是法官、警察或狱警,而很多教师子女的学习成绩也常常落后于其他学生。我的经验也是如此。我遇到很多医生的孩子都患有神经症,而很多牧师的孩子则成了少年犯。
通过对这些生活问题的系统阐述,阿德勒引导着我们逐步地认清自我,让我们明确地觉察到自我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模式。而书中对于问题儿童、犯罪预防和社会适应等问题的分析也非常值得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阅读学习。不仅如此,在对于各种人生问题的论述中,阿德勒所流露出的思想智慧也非常发人深省。
纵观本书的所有章节,有一个频繁出现的词,就是interest。这个词可以翻译为关心、兴趣和利益。在处理人生中的种种问题时,阿德勒一再强调,要心怀对他人和社会的关心,要培养对他人和社会的兴趣,要时刻以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为先。而事实上,心怀善意和勇气,以谦卑合作的态度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也正是每一个势单力薄的个体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立足生根的秘诀所在。
与弗洛伊德“性本恶”的观点相反,阿德勒认为人人都有向上向善的意志和愿望。他抛弃了弗格伊德的性本能和潜意识,把目光转向社会文化环境和外在因素,他强调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对于社会的兴衰和人类的进步都有自己应尽的责任。阿德勒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他摒弃了弗洛伊德那种对社会和人性的悲观失望,而是让人们看到未来生活的美好和希望,从而对未来和自己充满信心。这种改变无论是对当代社会还是心理学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鲁迅先生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阿德勒不仅是敢于直面自卑的真正的勇士,他更是勇于追求优越的希望的传播者。无论是过去,现在,抑或未来,勇气和希望都是信念,是武器,也是安慰。阿德勒是一位值得纪念的伟人,《自卑与超越》也是一部值得再读的经典。斯人已逝,精神常留。仅以此译本,献给所有心怀善念自强不息的有缘人。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