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幼儿园人数的不断增加,小朋友们在幼儿园打架现象也越来越多。对于这种现象,幼儿园是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处理的。但是,在处理打架问题时,不同的幼儿园采取的处理方式可能会各不相同。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幼儿园小朋友打架问题的处理方法。
幼儿园小朋友打架处理
家长的态度
在幼儿园小朋友打架问题上,家长的态度和反应是至关重要的。一些家长在小朋友打架后,会对自己的孩子采取纵容甚至是支持的态度,这会极大地鼓励孩子的打架行为。而另一些家长则会过分干涉幼儿园的工作,一味地指责、抱怨。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让孩子知道打架是不对的,并配合幼儿园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而不是站在自己孩子的立场上进行反击。
教师的角色
对于幼儿园小朋友打架问题,教师是重要的角色之一。教师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来解决孩子的打架问题,例如让小朋友先冷静下来,在正确的时机让他们解释自己的观点,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而如果教师是纵容或者疏忽处理打架问题,会鼓励和加剧小朋友们的暴力行为。
幼儿园规定
制定一些明确的幼儿园规定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处理打架问题。比如说,幼儿园可以制定“尊重他人”的规定,教育小朋友之间应相互尊重。此外,规定还包括“禁止打架”的规定,对于打架的孩子要进行及时的惩戒。这可以帮助小朋友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避免打架等暴力行为。
家长与教师合作
对于幼儿园小朋友打架问题的处理,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合作至关重要。家长应该积极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向小朋友灌输正确的观念,避免对孩子的错行为进行纵容。而幼儿园则要积极向家长沟通孩子的行为问题,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里的表现,相互配合,共同协助幼儿园小朋友打架问题的处理。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宝宝在人际交往中,由于语言表达的匮乏,或者难以控制的情绪等等的原因,很容易和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甚至大打出手。
当自家的宝宝被打后,作为家长的你是怎么应对的呢?来看父母最易犯的4个错误。
宝宝年纪小,容易自我中心也容易情绪失控,在幼儿园小朋友之间难免会有小矛盾,抓伤、咬伤的事情时有发生。
看到自家宝宝受了委屈,家长的心中肯定是非常的不舒服。家长是如何对待孩子的这种意外情况呢?梦老师跟你说,宝宝被人打后,有4个家长常做的做法是要不得的。
01
教宝宝“以暴制暴”
情景回顾:爸爸满心欢喜地赶到幼儿园,可一看见点点,就发现他粉嫩的小脸上多了一道红色的抓痕,爸爸真是心疼死了。后来老师解释才知道,原来是当时点点和另外一个小男孩一起玩,后来因为争抢玩具,小男孩“出手”抓伤了点点的脸。爸爸感到很气愤,还“教育”宝宝下次不要吃亏,要勇敢一点还击,把对方打倒才不被欺负!
家长爱孩子,不愿孩子被欺负是可以理解的,但“被打了就要打回去”是绝对不正确的。家长以激烈的方式去责骂对方的孩子,甚至教唆孩子下次以牙还牙去 还击,孩子会认为父母是鼓励这种行为的,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孩子会很容易让孩子变得骄纵、暴躁甚至变得暴力,这样孩子难以与他人建立友好和谐的人 际关系。
正确的做法:当孩子被打被欺负时,家长首先要冷静头脑,不能因为自己的宝宝被欺负了,就失去理智地大发雷霆。
家长可以教孩子一些应对的技巧,在孩子被欺负时,鼓励孩子迅速、主动准确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告诉对方“不许打我”,或者立刻报告老师,请求老师帮忙。家长还可以主动地和对方家长或老师沟通,防 止类似事情再次发生。
02
嚷嚷着指责老师
情景回顾:妈妈看到玲玲哭红了双眼,一问缘由才知道原来玲玲带去幼儿园的心爱娃娃被别的小女孩抢去弄坏了,玲玲生气地骂了对方竟还被那个小朋友动手抓伤了手臂。妈妈对于老师的“无动于衷”感到很生气,非要找老师理论不可。
老师发现打人情况后立即制止,并在家长接孩子放学时向家长交代清楚事情原委,老师诚恳的态度理应得到家长的谅解。但是一些家长过分挑剔,在孩子和其他家长面 前大声指责老师的过失,甚至向园长投诉。
这样一方面会让家长和老师之间产生隔阂,激化矛盾;另一方面,老师作为孩子在幼儿园中最亲近的人,家长的这种行为 会让孩子对老师产生信任危机,失去安全感从而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
正确的做法:家长应该认识到,大多数老师是称职的,是值得家长信赖的。对于孩子打架的问题,家长可以和老师多做沟通工作,让老师多关注孩子的活动。 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和老师建立信任关系,告诉孩子“当别人抢你玩具时,你可以告诉老师,让老师主持公道”同时也让孩子学会谦让、分享,不要动手打人。“如 果别人来抓你的脸,可以用胳膊挡住”教会孩子一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03
向打人的宝宝逼问原委
情景回顾:接宝儿放学的时候,老师告诉宝妈孩子和一个叫小林的小男孩因为一些言语不和就干了一架,虽然被老师及时阻止但宝儿还是被推到在地了。妈妈听了很生气,在第二天非要找到小林当面质问为什么打宝儿。小林被宝妈的气势吓坏了,只是一味的哭,哪还说得出话来。
一些家长对打人的宝宝怒气冲冲,逼问他打人的原委。这种做法其实也是一种“冷暴力”哦。虽然打人宝宝不对,你想让他认识错误,但其实宝宝打人很多时 候是因为他们年龄小,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因此用不适当的方式赢得自己的利益。家长没有必要将其归类到道德的高度,对小小孩子大动干戈。
正确的做法:家长对待抓伤了自己宝贝的“小霸王”,应该和其他宝宝一视同仁。可以的话,家长将自己置身事外,关注但不干涉,让孩子独立地在自己的圈子里和其他小朋友交涉,让宝宝自己慢慢悟出解决的办法,而家长只作为孩子的精神后盾,给他支持给他勇气,让宝宝知道被打不是他的错,妈妈会站在宝宝这边。
1.如果幼儿园的老师已经按规章制度尽到了合理的照顾孩子的义务、没有空岗或是其他过错:幼儿园可以不负赔偿责任,受伤孩子的损失应由抓伤人的孩子监护人负责赔偿。 2.孩子在学校受伤,对方小朋友的家长、学校及孩子投保的保险公司三方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3.可以要求对方进行民事赔偿,要求赔偿医药费、误工费、营养费、护理费、财产损失等,如果构成伤残,还可以要求对方赔偿伤残赔偿金。
1、弄清楚宝宝动手的原因。是因为争抢玩具,还是因为对方先动手,宝宝才还手的?先把事情状况弄清楚,不要急着批评宝宝,也许宝宝都孩子委屈呢。心想为什么我也受伤了,妈妈只是批评我,为什么对方的妈妈都没有批评他?
2、让宝宝当面道歉。如果是宝宝因为一些原因主动动手打其他小朋友,那么一定要在当时,立刻请老师安排宝宝进行正式的道歉,让宝宝意识到自己的言行是不对的,做错了就要站出来道歉。并且回到家里,爸爸妈妈要进行一定的沟通和教育。
3、适当的惩罚。如果非常调皮,今天才动手打了小朋友,道歉是道歉了,第二天或者隔几日又忘了,又动手打人了。这次不仅仅是道歉这么简单了,大人应该给小孩制定一些宝宝表现不好或者做了坏事的惩罚。比如当天的零食取消,当然看动画片的时间取消。让宝宝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4、坚持原则,惩罚到位。不能因为宝宝哭闹,撒娇就作罢,设定好的惩罚一定要按照计划进行,不然下次再动手打人,再要进行你的惩罚制度,宝宝哭闹会更厉害,因为她记得上次你就是因为她哭闹退步了的。
5、制定特殊惩罚计划。如果以上惩罚对宝宝没有任何实际上的作用,那么就要想一些特殊的惩罚计划了。比如宝宝动手打人后,第二天带上宝宝最心爱的玩具,送给被打的小朋友并且当面道歉。下次宝宝估计就不会再犯了。当然不能长久使用这种办法,不然宝宝会觉得无所谓了,反正还会有新玩具。
记得我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也经常和其他孩子发生矛盾,但是我们做父母的从来没有管,都是交给老师,幼儿园老师也是非常热心的
1.照顾孩子的心情
如果孩子被推倒,哇哇大哭,父母第一时间要过去关心孩子,安抚孩子的情绪,让他知道他并不是一个人,有爸爸妈妈时刻支持着他,给予他更多的安全感。
其次,我们要帮助他们理解这个场景“他是想从这跑过去,并不是欺负你”,让孩子理解对方的行为。
如果孩子被推倒,父母就为孩子“强出头”,孩子很容易理解为“我被欺负了,很委屈。”产生了对孩子成长不利的因素。
2.尽量不干涉孩子们的冲突世界
孩子们的世界就是这么简单,孩子们的游戏有着属于孩子的规律。让他们在冲突处理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问题解决中不断成长。
3.针对幼儿一日活动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孩子打打闹闹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有的孩子相对内向,处境往往比较被动;有的孩子会讲道理,对冲突能起到缓和作用;而也有个别孩子从小深受家人溺爱,有一定攻击性。
有时,孩子间的冲突也会“升级”。这时大人就不得不干涉了。首先要了解情况;其次具体分析;最后给孩子讲道理。
最不可取的是父母为了面子,不由分说拉来孩子或批评或打骂。这样容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也会破坏大家的好心情。
4.教会孩子适度保护自己
(1)如果发生的冲突属于正常生活中的小摩擦,可让孩子学会宽容,不要得理不饶人。
(2)如果属于孩子的既得权益受到侵犯,就要让孩子据理力争,不能一味退缩,在力量对等的情况下要学会适当自卫和反抗。
(3)如果对方人数较多或和自己力量悬殊,不要盲目地硬碰硬。可以事后向家长或警察叔叔寻求帮助。
5.最终解决问题的是:孩子
这关键的一点往往被我们忽略。孩子发生矛盾,经常是大人出面解决,甚至小事被闹成大事!我们最常做的是直接上答案:“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应该……”那么,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学会自己思考并真正学到与人交往、相处的技巧呢?
正确的做法是,通过和孩子的交流,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是什么导致发生矛盾,他和对方是怎样的感受,会有什么后果,有什么办法解决。目的是让孩子通过练习,能够自主解决问题。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