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需要帮助的人们来说,看心理医生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之一。然而,如何选择心理医生、如何准备初次会面、如何建立好的沟通和治疗关系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看心理医生的步骤,并给出实用建议。
看心理医生的步骤有哪些
1. 理解心理医生的角色和职责
在选择心理医生之前,需要理解他们的角色和职责。心理医生是专业的治疗师,他们接受过训练,能够用各种方法协助你解决心理困扰和问题。他们帮助病人分析问题、理清思维,修复受伤的情感和关系。 心理医生的职责是为病人提供安全、私密和保密的环境,同时与他们保持专业关系,确保治疗过程和所得效果。选择心理医生需要注意他们的经历、知识和职业背景,了解他们的专长和治疗方式。
2. 寻找适合自己的心理医生
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医生是看心理医生的重要步骤。可以选择从医疗机构、朋友推荐和互联网上寻找心理医生。查找心理医生时,需要考虑自己的需求和偏好,比如性别、年龄、语言、信仰、治疗方式等,这些条件可以更加舒适和顺利的进行治疗。
3. 在初次会面前做好准备
初次会面是心理治疗的第一步。在初次会面前,需要准备好个人信息、日程安排、特别需要询问医生的问题等。同时,在初次会面中,许多心理医生都会推荐一种名为“初会症”的心理状况。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情况,病人要耐心准备,流露出真实的自我,并与治疗师分享关于自己的信息。
4.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治疗关系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治疗关系是心理治疗的关键。 需要学会具体表达问题, 能够探究内在的感觉、价值和信仰,识别自己情绪,并学习有效地解决问题。 没有一种通用的心理治疗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例如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药物治疗、精神分析等。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我希望我可以帮到你,私信说说您的困惑。
首先,要为提出这个问题的人表示敬意!为什么呢?因为对于有心理问题的人,很多人是回避,甚至拒绝承认。
其实,一方面,心理问题和生理问题一样,有了不舒服就需要看,如头疼脑热、感冒发烧,去医院看医生很正常;但另一方面,一到了心理问题,好像就很难启齿,迈步看医生就更难了。
为什么不敢看心理医生? 生活中,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很多希望得到心理问题疏导,或救助的人,都表示不敢去看心理医生。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2个原因:
1.传统观念的桎梏。 生活中我们有时损人,或骂人,都用“神经病”来作为语气加重词。加上,目前我国的心理 健康 教育宣传非常不到位造成的,所以,一旦你说出自己有心理问题,那么,唯恐被别人视为“神经病”。
2.心理医生很陌生。 人们普遍对心理医生的职业很陌生,更不知道心理医生会如何给自己看病。尤其是很多心理问题往往是由自己的隐私问题引发出来的,隐私问题与心理问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所以患者担心医生会问到这些隐私问题,更担心心理医生会把这些隐私问题传扬出去。
应该去怎么看心理医生? 首先,人是由物质和精神组成的,物质的部分出了毛病,就是生理疾病,比如身体不舒服;而精神的部分出了毛病,就是心理疾病,比如心理不舒服。
所以,要认识到心理不舒服,扛不住了,要去医院,看医生,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其次,如果我们迈出这一步,坐到心理医生的面前,如何和医生交流呢?我们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呢?其实,这些都是伪命题,这些都是瞎操心,为什么呢?
一句话:这些问题都是心理医生要操的心,你只管有问有答,或者想说啥就说啥,这就是看心理医生的方法。
心理医生看病的流程 心理医生门诊有着严格的规定和流程,除了替病人保密隐私的职业规范以外,一般心理医生看病的流程是这样的:
第一步:医生询问。除了挂号时电脑信息之外,心理医生要询问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然后就是患者的主诉。
第二步:心理测试。询问完毕,心理医生对你的病情已经有了大致了解,下面就要确诊了,心理医生需要一些量化的数据来确诊属于哪一分类。
做心理测试题,关键是不要长时间思考,最好是本能回答做题,这样才能真实反映出你的问题,心理医生确诊就更加科学合理。
第三步:撰写病历。心理测试完成后,心理医生基本掌握了你的病情,开始撰写病例,开药,下医嘱。同时会将最关键的几个事情给你交代清楚,让你谨遵医嘱。
以上是心理医生看病的三个步骤,看似简单,也确实简单,和看生理疾病门诊没有什么区别。
总结:对于每个人来说,心理问题和生理问题一样,都需要医疗救助! 你同意我的观点吗?
心理咨询,可以去试一试,你就当成是一次普通的和朋友的一次分享就好,不必不好意思,其实我们很多人在生活中即便没有任何心理问题也可以定时去心理咨询的,主要是调整一下自己的状态。
另外如果不知道如何挑选心理咨询室的话可以直接挑选一个还可以的医院,很多医院都是有设立心理咨询的,不过心理咨询是一个陆陆续续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可能时间跨度会比较久,做好心里准备,在这个过程中,你会了解到很多相关知识,慢慢的你熟悉了就好了。
但是,有一件特别的事情,你要注意一下,有一部分学心理学的老师,是因为自己本身就存在类似的问题的,所以如果老师不仅能理解你而且还和你非常有共鸣的话,就最好不要再这个老师这里继续了,他并不会减轻你的压力和缓解你的情绪。
如果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已经出现了病理反应,就没有办法自我调节了,那你就一定不要拒绝治疗,这只是再让你变得 健康 ,和感冒了要吃药一样。
加油,生活总是惊喜与希望并存的!~(゜-^*)/
看一次就不怕了。
直接去就好了,后面要怎么做别人会说,不懂就问。
一直觉得,人本不该有心理疾病,但是经历的人和事情多了,难免有想不开的。
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咱们向下看。
你说你钱赚的少,还有比你更少的,他们也要生存;
你说领导一直挤兑你,你看看那些找不到工作呢;
你说为什么不能像别人那样想买什么买什么,那你看看郊区农村的,他们连饭都吃不上;
等等
向下比,向上努力,你会很幸福。
感觉自己有问题,理智上告诉自己该去看医生, 情感 上却担心害怕不敢去,这不是讳疾忌医吗?
首先要问问自己:
1、为什么不敢去?怕查出严重问题?
明确一点:现代人有心理问题的越来越多,心理问题和其他身体疾病一样,不是见不得人的事。我身边好多好多人,亲戚、朋友,包括我自己,都去看过心理医生。
有时候是你把自己的问题想得过于严重,也许去了医院,医生就给开一些抗抑郁焦虑、调节睡眠的药,指导如何调试心理,回来自己慢慢调整,就会好的。
费用不高,效果不错,但主要还是自我调节,药只是辅助作用。
2、是不知道挂什么科、就诊流程如何吗?
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去医院的话,网上先查找一下哪些医院有心理科,有些医院没有这个科室。
提前挂号,挂心理科就可以了,到医院描述症状,按医生指导来,很简单的。不要有心理负担。
当来访者登门的时候,咨询师应热情而自然地表示欢迎,并扼要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原则,尤其要讲明尊重隐私的保密性原则,所谈的内容不会向其他人透漏,让来访者在这里可以对自己的问题畅所欲言。
一、通过来访者的自述,了解其存在的问题。此时咨询师应注意两个方面:
1.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家庭及其生活的社会文化背景,如果来访者不愿透露姓名,咨询人员不必追问。了解基本情况有助于分析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2.来访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包括弄清当前究竟被什么问题所困扰,问题的严重程度如何,问题的持续时间多久,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本人对此是否有明确的意识。
在此阶段,咨询师要注意倾听,不要随意打断来访者的话题,扰乱对方的思路。但倾听并非完全被动,也要对来访者的讲述给予适当的引导。
二、心理诊断阶段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结合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辨明来访者问题的类型、性质和严重程度等,以便确立咨询的目标,选择帮助的方法。
三、信息反馈阶段
咨询师将自己对来访者问题的了解和判断反馈给当事人,使来访者能够作出进一步的决定,考虑是否继续进行咨询。
在这一阶段,咨询师给予来访者的信息反馈应尽可能清晰、简短、具体,不要过多使用术语,而应以简明的语言说明所收到信息的分析和判断,来访者也可提出问题或作出补充,以便更准确地进行诊断。
四、咨询目标的确立阶段
心理咨询的目标,包括终极目标、中间目标和直接目标。所谓终极目标是指心理咨询最终达到的目标,通常定义为来访者达到自我实现;中间目标是指来访者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和主要成长需要;直接目标指来访者面临的具体问题的消解。三个目标,远近结合,互相作用。
五、帮助和改变阶段
咨询师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来帮助来访者消解心理问题。对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者,则要采用更专业化的心理治疗技术。无论是应用哪些方法和技术,咨询师要注意坚持指导帮助与包办代替相区别的原则。
六、结束阶段
对咨询情况作一个小结,帮助来访者重新回顾咨询的要点,检查目标的实现情况,进一步巩固咨询所取得的成绩。通过前面几个阶段的谈话,咨询过程已进入尾声。如果咨询谈话比较成功,来访者很可能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告之自己的收获、领悟和考虑下一步的行动计划等。咨询师作一个简短的总结,并布置有关作业。心理咨询一般需多次进行,在结束阶段还需要约定下次谈话的时间。
总之,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是在来访者积极配合的基础上,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这是一个互动的和漫长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融化三尺冰块,绝非是一蹴而就的。对心理咨询要有正确的理解和现实的期望。当然,也不是所有心理问题都需要多次咨询和治疗,简单的问题一次足矣。
问题一:心理疾病应该去什么医院检查,挂什么科医院里面的心理医生大多都是精神科的大夫,一般是通过药物来抑制病患大脑,来避免精神所导致的行为障碍。是药三分毒,这里我们也不推荐用药,因为药物根本无法根除心里问题的。
心理问题是观念,意识,心理活动以及心理暗示出了问题,说一个人不会游泳,吃了药就能游泳了?不会的。而我们出现心里问题的时候,无非就是没有正确方法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学界,心理医生是医学界,两者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有了心理问题,应该先找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
问题二:感觉心里不舒服,怀疑有心理疾病,有什么办法可以检测吗?不想去医院如果你自己都感觉到不正常了,那就抓紧就医,别耽误了。你要真不爱去医院,给你推荐一个好心情软件,那上面有心理自测量表,跟医院花钱测的量表一样,免费的。根据结果,你可以在线咨询平台上的医生,也是免费的,医生都是大医院的精神科、心理科大夫,实名认证的,比较靠谱。
问题三:想判断一个人是精神疾病还是心理疾病去什么医院好?是不是专科医院好些,是不是大城市的医院检测标准更先 30分 医院完全靠心理测试判断。
心理测试后,大致可知是心理或精神疾病。
至于判断标准,都大同小异。
重要的是,判断准。
推荐先找题自测,再选医院。精神专科也好
问题四:医院检查不出病因,怀疑是心理疾病存在焦虑症状,不妨到心理(精神)科就诊. 苏州广济医院-精神科-吕永良主任医师 查看原帖>>
问题五:去医院检查抑郁症的话,检查步骤是怎样的?你好,抑郁症不易治愈且容易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去除心理因素,药物只是控制了疾病的某些症状,当遇到社会心理因素的 *** 时又可能复发,因此建议最好采用中药配合心理治疗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中药可以起到调理情绪,醒脑开窍、疏肝涤痰、调理气血,调整机体的脏腑功能及平衡阴阳的作用。
中药副作用小、标本兼治。同时配合心理治疗从根本上治疗疾病,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疾病反复发作的原因就是没有治疗心理因素,只有去除心理因素,才能达到根治。
问题六:医院治心理疾病的就是精神科吗? 20分 不一定都是精神科,有的叫“身心科”,可以先去医院挂号看诊,完善相关检查后,才能决定是否需要药物治疗。
问题七:在精神医院心理科室做的检查 这检查结果是什么意思 我有病吗 30分 从检查结果来看,你的确是患有心理疾病,但是心理疾病不同于精神病。希望配合医生进行治疗,让自己的心理恢复健康。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