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是心理学中的一种主流流派,其营垣篱的观点在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中依旧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将从行为主义的定义、主要观点、优缺点等多个角度阐述其核心内容。
简述行为主义流派的主要观点
一、定义
行为主义是指心理学的一种派系,它把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以行为为中心,以强化和惩罚为手段研究学习、认知和个性等方面的问题。
二、主要观点
1. 心理活动不具有被观察性,故行为主义不关注心理活动中的主观体验和思考,而只关注人们的行为反应。
2. 行为是由环境因素(强化和惩罚)决定的,人们的行为是被外界环境所塑造的。
3. 行为可以通过重复和练习得到加强和巩固,形成条件反射和习惯性行为。
4. 某些行为可以通过建立对外界刺激的条件反射和习惯,来产生特定的反应。
5. 经典条件反射是行为主义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常通过使用消极或积极—性强化来控制行为。
6. 人类行为主要来自于学习和塑造,而进化和遗传对行为的影响较小。
三、优缺点
行为主义作为心理学的主流流派,在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领域中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行为主义强调实证研究、模拟和分类,受到了众多学者和教育家的推崇。同时,行为主义也暴露出缺点。比如:
1. 行为主义过于强调行为的外显,忽略了行为内在的动态和人类心理方面的研究。
2. 行为主义忽视了感知、思考和情感等心理活动,对内心体验的研究较少。
3. 行为主义有着验证性、局限性和实证性等缺点,它无法预测和说明不可预测和本质上的行为。
四、结论
综合以上内容,我们不难发现,行为主义对于理解人的行为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行为主义并不是万能的理论,只有我们多方面接触、多元思考,才能不断推进心理学的发展。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行为主义主要观点
行为主义理论又称刺激——反应(S—R)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通过环境的改变和对行为的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在教学中,对学生理想的行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还要尽量少采取惩罚的消极强化手段,只有强化正确的“反应”,消退错误的“反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作是程序教学的核心,认为只有通过强化,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本原则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认为通过对环境的“操作”和对行为的“积极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
1.小步子原则。
---把学习内容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分割成许多细小的单元,分割后的小单元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形成程序化教材或课件。学生的学习是由浅人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这种学习方式称为小步子学习原则。
2.积极反应原则。
---对每一单元的学习内容,都让学生作出积极反应。使学生通过选择、填空和输入答案等方-式作出反应,以保持积极的学习动机。
3.及时强化原则。
---当学生作出反应后,必须使他们知道其反应是否正确。要求对学生的反应给予“及时强
化”或“及时确认”
4.自定步调原则。
---学生在以适宜速度进行学习的同时,通过不停地强化得到了进一步学习的内动力。
5.低错误率原则。
---学生每次都尽可能作出正确反应,将学习的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提高学习效率。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局限性
1.所依据的行为心理学原理没有考虑动物和人类学习的本质区别
2.教学刻板、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学生提高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步子原则容易使学生厌倦,也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事物
4.不适应信息时代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行为主义可区分为旧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旧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其次则有霍尔特、拉施里·亨特和魏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则为托尔曼、赫尔和斯金纳等.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它的创建人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强度有大有小.
华生指出一向认为纯属意识的思维和情绪,其实也都是内隐和轻微的身体变化.前者是全身肌肉,特别是言语器官的变化,后者是内脏和腺体的变化.20年代以来记录肌肉电位变化的技术不断提高,已经发现心理活动伴有轻微的肌肉收缩.但连带发生的事件并不一定就是同一事件.所以思维时有轻微的肌肉收缩,并不足以证明思维就是轻微的肌肉收缩.
华生认为,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都可归结为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有机体反应的 *** ,最后分析也只能是有机体内部和外界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这样一来.全部行为,包括通常所说的心理活动,都不外是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另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而已.因此,他认为心理观象都能够用物理和化学的概念来说明.一位早期行为主义者魏斯把这种观点发挥到极端的还原论,但华生本人则又主张心理学只应着眼于有机体整体的适应性行为,无须过问这些物理和化学变化.
华生自称行为主义是唯一彻底而合乎逻辑的机能主义.他在芝加哥大学深受机能主义的影响.机能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安吉尔也说过心理学要研究行为.但机能主义者把意识和行为都看作人适应环境的手段.按机能主义的哲学依据——实用主义来说,检验意识适应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行为的适应性.所以,考察了行为就无须考察意识;反之,若不考察行为则无法考察意识的适应性.因此彻底的机能主义就必须承认,可以丢开意识去考察行为,但不能丢开行为去考察意识.
华生宣称心理学家应该象物理学家那样去使用意识,即只把它看作关于客观事物的经验,而不看作关于心理活动的经验,从而否定了冯特所指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区别,把心理学家所研究的意识和物理学家所研究的客观事物等同起来.拉什利明确指出这是新实在论的观点,并极表赞赏.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 *** 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这样就能根据 *** 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 *** ,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
行为主义者在研究方法上摈弃内省,主张采用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这是他们在研究对象上否认意识的必然结论.
华生一方面反对内省,另一方面又不能不利用只有内省才能提供的一些素材.于是他把内省从前门赶出去,又以“言语报告”的名义从后门请进来.这样就把言语的两种作用混淆了.言语固然和动作一样是对客观 *** 的反应,但也可用来陈述自己的心理,这种陈述其实就是内省.
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方法论上深受进化论问世以来的动物心理学的影响.动物不会作内省报告,所以只能根据它对 *** 的反应来推测其心理.这样就使早期的动物心理学染上浓厚的拟人论色彩.摩根提出要尽量克服拟人论,经过勒布的进一步努力,直至桑代克,均未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华生承其余绪,做过许多动物心理学的研究,最后得出一反拟人论的结论,断言人和动物在心理上没有质的差别,但不能按人的心理来推测动物的心理,相反地要像研究动物心理那样来研究人的心理.因此,他非常赞赏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法,因为它可以使像感觉辨别这样的主观经验转化为反应差异的客观事实.
但从根本上看,华生与巴甫洛夫完全不同.华生否认神经中枢在动物行为中的特殊重要性,认为它仅起联络作用.巴甫洛夫则把身体外周器官活动与神经中枢活动的关系看作投影关系,考察外周器官的活动,目的在于了解神经中枢的活动.再者,巴甫洛夫不否认意识,而且非常强调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本质差别.
华生认为除极少数的简单反射外,一切复杂行为都取决于环境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通过条件反射实现的.因此他把巴甫洛夫式的条件反射当作行为主义的“枢石”.华生夸口说,给他一打健康婴儿,让他在可以完全控制的环境里去培育,他能使任何一个婴儿变成任何一种人物.他在婴儿的情绪行为上做了实验,使婴儿的爱、惧通过条件反射的改变而改变.他后来侈言要建立行为主义的实验伦理学.
华生式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最高峰.它的一些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渗透到很多人文科学中去,从而出现了“行为科学”的名称.直至今天,其涉及的领域仍日益扩大.它们尽管不全以行为主义为指导观点,但名称的起源则不能不归之行为主义.华生的环境决定论观点影响美国心理学达30年.他的预测和控制行为的观点促进了应用心理学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界公认,自行为主义心理学问世后,有很长一个时期,美国心理学家多是实际上的行为主义者.认知心理学兴起后,虽然意识重新被重视,但认知心理学在方法上也尽量通过观察客观行为来研究主观经验.
华生过分简化的 *** -反应公式不能解释行为的 最显著特点,即选择性和适应性.30年代以后,他的一些后继人在操作主义的指引下试图克服这一致命缺点,从而形成多种形式的新行为主义.如果说华生废除意识的主张,由于使心理学丢掉主题而渐被抛弃,那么方法论的行为主义则在美国借操作主义的巧辩而延续.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