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知心理学中,认知策略是指人们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特定方式和方法。这些方式和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决定了个体的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认知策略在教育、心理辅导和认知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提高思维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认知策略的意义和作用。
认知策略的意义和作用
一、提高信息处理效率和记忆能力
认知策略帮助人们更有效地处理和存储信息,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例如,在学习新知识时,采用归纳、总结、比较、分类等策略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记忆方面,采用联想、串联、图像化等策略可以帮助大大提高信息的存储和记忆效率。
二、提高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
认知策略可以帮助人们更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决策能力。例如,采用逻辑分析、判断推理、模型构建等策略可以有效地解决复杂问题,推理能力得到提高。而在决策方面,采用决策树、贝叶斯网络等策略可以帮助人们在决策时更科学、更理性。
三、降低情绪负荷和应对压力
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经常得面对心理上的负荷和焦虑。研究表明,认知策略的应用可以减少负面情绪,增强对压力的应对能力。例如,采用情绪调节、自我解决问题等策略可以帮助人们应对各种不同的情境和压力。
四、提高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认知策略能够帮助人们更加有效地综合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采用多元思维、创新思维、反思思维等策略可以帮助人们更容易地想出新的创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提升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认知策略在个人和团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采用符合自身特点和要求的认知策略,可以提高信息处理和记忆能力,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降低情绪负荷和应对压力,增强创新和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个体和组织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丹瑟洛的认知策略如下:
丹瑟洛把学习策略分为六种,概括为MURDER学习策略:其中M代表情绪的调整(Mood-setting)和维持(Maintenance);U代表理解(Understand);R代表回忆(Recall);D代表消化(Digest)和细述(Detail);E代表扩展(Expand);R代表复习和检查(Review)。后面的五种策略为主策略系统,最前面的策略为辅助策略系统。
与麦基奇的学习策略相对照的话,他的主策略系统属于认知策略,辅助策略系统类似于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网上也有人这么解释:MURDER是英文首字母表示:激情(mood)、理解(understanding)、回意(recall)、详述(detail)、扩展(expand)、检验(review)。总的来说就是一种学习策略。
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其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策略属于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分为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等,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它常被描述成一种理解记忆的策略,其要旨在于建立信息间的联系。联系越多,能回忆出信息原貌的途径就越多,即提取的线索就越多。精加工越深入越细致,回忆就越容易。对于比较复杂的课文学习,精细加工策略有说出大意、用自己的话做笔记、解释、提问以及回答问题等。
一、种类:
1、认知策略
2、元认知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
二、研究性学习:
1、定义: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带着问题,运用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等方式去研究获取新的知识。
2、意义:
这种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分析问题,然后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数学中的行程问题,研究这类问题将会告诉我们:如何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如何利用已有的知识探索隐含条件之间联系,从而建立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数学模型。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构建解决问题的策略,是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所谓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一、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一般而言,认知策略因所学知识的类型而有所不同,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策略主要是针对陈述性知识,针对程序性知识则有模式再认识策略和动作
陈述性知识,它是关于事实的知识,是学校学习的一个主要的方面。过程性知识告诉我们如何做某件事。要知道如何做某件事,我们不仅要知道过程的每一步,而且还要知道采取每一步的条件。过程性知识因此可以被认为是由“如果……那么……”条件陈述句组成的,其形式是:如果某个条件适合,那么就要采取某个行动。
(一)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二)精细加工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例如,学习“医生讨厌律师”这一句话时,我们附加一句“律师对医生起诉了”,如此一来,以后回忆就相对容易一些。一般的精细加工的策略有许多种,其中有好多被人们称之为记忆术。比较流行的记忆术有位置记忆法、首字联词法、视觉联想法和关键词法。
(三)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组织是学习和记忆新信息的重要手段,其方法是将学习材料分成一些小的单元。并把这些小的单元置于适当的类别之中,从而使每项信息和其他信息联系在一起。有人认为,记忆能力的增进,是组织的结果,因为学生可以用各类别的标题作为提取的线索,从而减少回忆时的负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对信息进行分类,以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在教复杂概念时,教师不仅要有序地组织材料,而且,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清楚这个组织性的框架。
(四)模式再认策略
模式再认知识涉及对刺激的模式进行再认和分类的能力。模式再认知识的一个重要的例子是识别某个概念的一个新事例。比如:再认鲸鱼属于哺乳动物。模式再认知识的第二个重要的例子就是识别符合某个行为的条件或符合应用某个规则的条件,比如,什么时候“倒置分数后相乘”。和概念一样,模式再认过程是通过概括和分化的过程学习来的。比如,学生已经学习了凡生命体必须完成八大生命过程:获取食物、呼吸、排泄、分泌、生长、反应、繁殖、运动,这一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学生要利用这一知识注意生命的这八个过程,表示这一过程的条件陈述句是:“如果一个客体执行了所有这八个生命过程,那么它就是活的。”教师可以用诸如鱼、哺乳动物、植物等生命体作不同的例子,促进概括;还可以列举反例,如水晶石虽然存在促进分化、进行生长的过程,但不实现运动、呼吸等生命过程。
(五)动作系列学习策略
动作系列首先是当作构成某个过程的一系列步子来学习的。学习者必须有意识地执行每一步,一次执行一步,直到过程完成。在学习某一个过程时,存在两个主要的障碍。第一个就是工作记忆存储量的限制。尤其在学习一个长而又复杂的过程时,困难更大,任何一个过程如果步子长达9步以上,超过短时记忆的容量(7±2),那么就很难被保持在工作记忆中。为了克服这一局限,可以利用一些记忆辅助手段,如把这些步子写下来给学生。当然,重要的是成功地完成这一过程,而不是记住这些步子。第二个潜存的问题就是学生缺少必备的知识,在学习某一过程时,要确保学生已经具备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学生还未学会一定的原理、定理,而要求他们解决几何证明题将是十分困难的。在教学某一过程时,教师不妨先进行一下任务分析(task analysis),也就是要识别为了达到某一教学目标学生必须学会的次一级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任务分析,教师能了解学生在次级技能上的能力,如果有必要,可进行一定的补习。
二、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计划策略、控制策略和自我调节策略都属于元认知策略。
三、资源管理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有重要的作用。它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学业求助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包括:学习时间的管理、学习环境的管理、学习努力和心境的管理、学习工具的利用、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