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属于行为主义理论的是哪些

时间: 2023-10-04 23:03:13

行为主义理论是一种心理学说,它将人的思维和情感视为不可观察或不能测量的状态。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刺激的响应,而这些刺激可以通过训练改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行为主义理论包括其定义、特点、历史以及在现代心理学中的应用。

属于行为主义理论的是哪些

定义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刺激的响应,而这些刺激可以通过训练改变。行为主义理论专注于可观察的行为,主张将行为视为学习的结果。人的个性、思维和情感都是通过环境和教育塑造的,并认为个人之间不存在基因的差异。

特点

行为主义理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行为主义理论是一种对行为和环境的全面关注。它认为行为取决于环境中的刺激和反馈。

2.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控制和预测行为的能力。行为可以通过正面和负面的反馈来强化或减弱。

3. 行为主义理论注重实验和科学验证。这意味着行为主义者会进行实验研究,以验证其理论并发现更多的关于人类行为的规律。

4.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积累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而且行动是行为的焦点。

历史

行为主义理论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叶的美国,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John Watson、Ivan Pavlov和BF Skinner。John Watson是行为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他的理论强调人的行为可以通过不同刺激和反馈逐渐改变。

Ivan Pavlov则注重行为的条件反射,主张知觉和学习是如何引起和影响行为。他的研究催生了现代条件反射理论。

BF Skinner的影响最深远,他的理论强调环境在形成行为中的重要性,主张透明的、可重复的、用自然语言描述的行为主义研究。他创立了放大作用,甚至在大规模使用之后在人类社会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现代应用

虽然行为主义理论在心理学研究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然存在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现代应用:

1. 心理治疗中:行为主义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中,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系统行为治疗。这些治疗方法都是基于行为主义理论的基础。

2. 教育: 行为主义理论也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中,例如奖励山人、赞美,便于建立适当的行为。

3. 商业:行为主义理论在市场营销等的商业领域中大有用武之地。人们可以根据顾客的行为来进行推销和营销。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什么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ehaviorist Theory)是指运用行为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学习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在对动物和人类进行一系列控制较严密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并提出一系列有关学习的原理和规律。
1.怎样看待知识:知识是联系及部分技能有组织的积累,是在基本的心理单元或各行为单元间形成各种有组织的连接。这些单元是一些刺激反应的联系,强调某人知道的东西往往是这个人的经验的反应。把知识看作是一些特定反应组合的观点,某种知识的形成经常可用课程及评定中详尽的行为目标来表示。
2.如何理解学习活动:学习是联系的获得和使用,是形成联系,增强联系,调整联系。有效的学习需要有明显的准备,即学习的行为需要“塑造”。而迁移的条件是事先获得学习新知识所需的联系,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相似性,以及在最初习得的程序与迁移情境中要学的程序之间,到底有多少或有哪些共同的条件行动的产生式规则。
3.怎样看待教师和学习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是训练者,而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有赖于能否反复练习和得到及时的反馈。因此学习者是可以由教师任意塑造的,是接受者、被领导者。
4.如何理解教学:斯金纳认为“教学就是安排可能发生强化的事件以促进学习”.给学生创设能为要学习的刺激作出反应的机会,教学要在学生作出反应之后, 应当有随之而来的反馈。(1)教学目标: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特定的反应,教学目标越具体、越精确越好。(2)教学过程:斯金纳认为,学生的行为是受行为结果的影响的,要学生作出合乎需要的行为反应,必须形成某种相倚关系,即在行为后有一种强化性的后果;倘若一种行为得不到强化,它就会消失。据此,相倚组织教学即为对学习环境的设置、课程材料的设计和学生行为的管理作出了系统的安排;关注的是“怎样教”,而不是“教什么”。事实上,侧重的是行为,并要以一种可以观察到的、测量的形式来具体说明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3)教学方法:学习过程的有效进行有三个条件:小步骤呈现学习材料;对学习者任何反应立即予以反馈;学习者自定步调学习。传统的讲授法违背上述三个条件,应采用程序教学法。 程序教学的设计需要按照教材内部的逻辑程序,即为了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率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又要合理地设计教材,使每个问题(即每一小步)都能体现教材的逻辑价值。每步内容很少,整个系统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安排。程序教学安排有两种形式:“直线式、分支式”。

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美国-心理学家-约翰?6?1华生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克、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他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设计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曾经风靡世界。华生 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斯金纳 认为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表的行为, 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他认为科学必须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其任务就是要确定实验者控制的刺激继之而来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当然他不仅考虑到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关系,也考虑到那些改变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的条件,他的公式为:R=f(SoA)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行为主义理论的“四大实验”是什么?

教招考点——行为主义理论的“四大实验”带给教师的启示

敏试教育
2017年08月20日
行为主义理论又被称为刺激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主义的主要流派之一,而行为主义理论的“四大实验”是教师招聘考试的重要考点之一,是每位经历教师招聘考试必学内容之一。

简单概括地说,行为主义理论的“四大实验”,包括“巴甫洛夫的狗”、“桑代克的猫”、“斯金纳的小白鼠”和“班杜拉的小朋友”四大内容。

巴甫洛夫的狗

首先,是“巴甫洛夫的狗”。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后来,每次给狗进食时打开红灯、想起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看到红灯亮或者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的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经典性条件作用

桑代克的猫

其次,是“桑代克的猫”。著名的迷笼实验:将饿猫关入笼中,笼外放一条鱼,饿猫急于冲出笼门去吃笼外的鱼。猫第一次被放入迷箱时,拼命挣扎,或抓或咬,试图逃出迷箱。终于,它偶然碰到踏板,逃出箱外,吃到了食物。在这些努力和尝试中,它无意中踩到踏板,结果使门打开,多次实验后,饿猫的无效动作越来越少,最后一次入笼就会立即以一种正确的方式去触及机关开门。桑代克把猫放进迷笼中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排除错误最终学会开门来取食的过程称为尝试错误学习,并提出学习的“尝试—错误”理论。

斯金纳的小白鼠

然后,是“斯金纳的小白鼠”。在斯金纳箱中放进一只白鼠,并设一杠杆,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小白鼠就能吃到食物。实验发现,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斯金纳通过实验,进而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班杜拉的小朋友

最后,是“班杜拉的小朋友”。在早期的研究中, 他们首先让儿童观察成年人对一个波比娃娃的拳打脚踢,然后把儿童带到一个放有波比娃娃的实验室,让其自由活动。结果发现,儿童在实验室里对波比娃娃也会拳打脚踢。这说明儿童通过观察成人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通过实验,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实验”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良行为。

而在具体教学中,行为主义理论启示教师注重创设有助于教学的课堂情境,配合教材设计教学的进度,塑造个体的良好行为以循序渐进的达到教学目标。

这要求教师要理解学习的行为。个体获得的学习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教师可以通过这两种形式的利用,一方面创造条件让学生可以轻松参与到活动中,通过直接的体验进行学习(这对于年龄小的儿童这一点尤为重要)。学习的结果是产生行为的较持久的变化,因此,教师要注意采取措施保证学习行为的持久性,在学习之后进行及时的练习和强化,避免已学习的行为的消退、遗忘。在现实中,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具有一定的被动性,教师应当在理解其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例如,帮助学生认清当前所学知识对未来适应环境的重要作用,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系统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以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教师还应当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进行教学设计,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不同形式的教学:当设计需要理解的概念或原理时,可以从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或熟悉的生活入手进行教学,促使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对于结论性的知识则可以直接教给学生,促使其进行接收学习。另外,不同的教学方式下,教师的角色不尽相同:教师有时充当知识的传授者,指导学生进行接收学习;有时则只起引导、辅助作用,如在物理、生物等的自然学科课程中,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学习发现,指导学生学生进行试验和实验等。教师应调整好自身的角色,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试验中,消退说引起教师的思考,帮助教师利用消退律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例如教师应注意到如果教师对那些上课吵闹的不予以理会,则开始时可能出现更多的吵闹行为。桑代克通过一个经典的“迷笼实验”说明不断尝试错误行为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允许学生犯错误,尤其在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形成的课堂上,教师要敢于放手,尽量保证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个别零散的片段,允许学生犯错误走弯路,经历”尝试—错误—从教训中学习“的过程。当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应给与适度的引导,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对学生作出正确的反应,对学生获得的成绩进行鼓励和奖励,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我们知道学习的实质是观察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榜样来学习,教材、影视作品中的人物都可能成为学生观察学习的榜样,那么,教师即可给学生提供观察学习的来源。另外,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教师可以利用这四个过程强化学生的观察学习。从学习理论中的交互作用观,给教师这样的启示。教师通过利用交互作用,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合理竞争、合作的学习风气。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正确的理解这些理论在学习中的作用,从而利用这些理论背后的实质作用很好的运用于教学活动中,以达到引导学生学习并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良好的学习效果。

本文整理 | 敏试教育(江西教师招聘网)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