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梦的四种作用分别是

时间: 2023-10-05 14:03:45

人类的梦境是一种神秘而又奇妙的体验。梦境在人类的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人们一直在研究、分析、解释梦境的含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从某种意义上讲,对梦境的解释和分析也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梦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现象,它涵盖了很多复杂的过程和功能,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梦的四种作用。

梦的四种作用分别是

梦的第一种作用是情感调节。梦境是人类情感的载体,它可以调节我们的情绪状态。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情绪,都可以通过梦境得到释放与排泄。比如,面对日常生活中的挫折和压力,我们会在梦中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得到一定的宣泄,使得我们的情绪得到缓解。此外,如果我们在白天中遭遇了痛苦的经历,这些经历也会在梦境中被表达出来,并得到宣泄和放松。

梦的第二种作用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梦境是人类智慧的体现,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梦境是人类思维的延伸,在梦中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寻找答案。在梦境中,我们可以勇敢地尝试许多新的想法和方法,并逐步解决问题。因此,梦境对于人类的学习和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梦的第三种作用是对自我认知的提升。梦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我,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内心深处。通过梦境,我们可以发现自己之前忽略或隐藏的一面,并更好地评估自己的性格、行为和目标。比如,我们在梦中看到自己另一个角色的表现,这会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梦的第四种作用是对健康的维护。梦境可以帮助我们维持健康的身心状态。这是因为梦境可以帮助我们调整自己的睡眠质量。在梦中,我们可以将白天的经历排出,有助于消除焦虑和沮丧。此外,梦境与健康有关的方面还有,例如梦中的强烈感官体验对身体有益。

综上所述,梦的四种作用分别是情感调节、解决问题、提高自我认知和维持健康。对于每个人来说,梦都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经历。我们不仅需要欣赏它,更需要积极地尝试去理解和探究它的含义,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积极和正向的体验。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请问大家对梦的看法是什么?

这在心理学上叫“记忆幻觉”(Deja Vu)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成年人都至少有过一次“似曾相识”的经历。而且越有想象力的人越可能经历奇特的感受;经常在外旅行的人比长时间留在家的人更容易经历“似曾相识”;另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比其他人更多经历这种感觉(也许这是因为他们在托尔斯泰或哪位文学巨匠的著作中经历过独特的感受)。调查还显示,“似曾相识”的发生率在青年时期最高,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特别是当人们真正开始重复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时,它的发生率反倒降低了。一个世纪以前,当弗洛伊德理论还是领导心理学研究的主流时,分析家就把“似曾相识”解释成潜意识矛盾冲突的体现。但是现在心理学家提出,“似曾相识”不一定发生在深层次潜意识矛盾冲突基础之上。一般健康的大脑都会产生这种感觉。而且,人们在疲惫和压力状态下时很容易出现这种感觉。此外,它还可能会与“jamaisvu”相伴出现,即见到熟悉的事物或文字时却一时间什么都回忆不起来的感觉。心理学家还指出,“似曾相识”感的出现可能是因为人们接受到了太多的信息而没有注意到信息的来源。熟悉感会来源于各种渠道,有些真实,有些却是虚幻的。当你遇到已经忘记的小说描写的情形时,可能会把它当作自己前世的记忆。或者,当身处了曾经看过电影的真实场景时,虽然表面上已经完全忘记了这部电影,但脑子里还是会勾起惊心动魄的回忆。心理学家还指出,人们有时根本不需要真实的记忆,大脑内部就有可能自己制造一种熟悉的感觉。
剔除先入为主的所谓科学观,还有以下诸种解释:

1、人的大脑时刻在虚构各种情景,主要是潜意识活动,当你遇到现实中近似的情景时,就会与你记忆中以前大脑虚构的情景相呼应,加上心理强化的作用,你就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人在睡眠中,大脑仍在对现实中的一些参数运算,得到许多种结果。似曾相识的情景是大脑运算的结果之一。

2、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某个印象早已潜藏在做梦者的潜意识里,然后偶然再在梦里显现出来,也有些研究指出这种现象和另一种超越时空的潜意识有关。另一方面,有些大脑活动研究专家指出这种现象也有可能是我们的大脑某半边处理讯息的速度稍为快过另半边所做成的。

3、这是时空隧道的碰撞或对梦的记忆。在梦里已经看到了将要发生的场景,只是记不清梦境了,所以你遇到事情发生的时候会觉得好象那里经历过。其实是勾起了你自己的记忆,对梦的记忆。

4、这个在医学上还有一种解释是大脑皮层瞬时放电现象,或者叫做错视现象,也可称为视觉记忆,经常会发生在你身处于非常熟悉的环境时。我们的大脑有一个记忆缓存区,当你看见一见东西或者遇见一件事情的时候是先把记忆存储再缓存区。之所以会发生眼前的事情好像已经经历过这种感觉,是因为我们在记忆存储的时候发生了错误,把它存在历史记忆中去了,在看着眼前的事情的时候你又从历史记忆中把它找出来,你就觉得好像以前已经发生过了。在大脑疲劳的时候会比较容易产生这样的错觉。

5、生死意识流动的差异。死/^^^^生____/死。这是人的意识流动图。人出生有了意识,到死之前这个意识一直是平坦的流动。到死了之后,人的意识会按照曲折的路线回到出生时,从而一直往复。因为死后的路线曲折,致使生时的记忆被分段的记录,只有处在接点的记忆才有可能被下一段“生”的意识绞缠,就会出现deja-vu现象。至于为什么年轻人和老人会有这一现象,也很好解释。年轻人的正常的意识形态还再形成中,而老年人的大脑的记忆回述功能较强。而中年人由于生活压力过大,而经常忽视这种感觉,而不是不存在。

6、物理学上称这样的现象是时光倒流,也就是在速度大于光速后时空交错,四维空间偶尔发生混乱的特殊人体感觉。当发生某个场景的时候,人的控制神经(中枢神经一部分)就会以极快的速度传送于记忆神经,这时大脑的反应还没有传达到记忆神经,所以当大脑的反应传到记忆神经的时候,就会让人感到以前发生过一样。有科学家猜测,这时控制神经和记忆神经的传输速度会大于光速。这是对相对论的一个巨大挑战,当然现在这个理论并没有得到证明,只是猜想阶段。

人最常做的10个梦还有这些梦的含义是什么?

梦的意识的一种...

变化气质---改变命运之道

训练控制梦境

梦是可以自己控制的:

1.醒与梦
昔人云:“浮生若梦”。然则人生而有梦,殆乃梦中说梦耳。佛法常引梦以为喻,古今论此者,多矣。《礼记》列梦为数十种,《列子》亦为梦作分类。《黄帝内经》亦有梦与病之分类。现代心理学,谓梦乃潜意识之作用。亦有谓乃心理病态之现象,如“梦游症”、“离魂症”等,皆属梦之所摄。洪迈《容斋随笔》曰:“汉《艺文志·七略》杂占十八家,以黄帝、甘德占梦二书为首。其说曰:杂占者,纪百家之象,候善恶之证,众占非一,而梦为大,故周有其官。周礼太卜掌三梦之法:一曰致梦,二曰觭梦,三曰咸陟。郑氏以为,致梦夏后氏所作,觭(ji)梦商人所作,咸陟者,言梦皆得,周人作焉。而占梦专为一官,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其别曰正,曰噩,曰思,曰寤,曰喜,曰惧。季冬聘王梦献吉梦于王,王拜而受之,乃舍萌于四方,以赠恶梦。舍萌者,犹释菜也。赠者,送之也。
《诗》、《书》、《礼经》所载,高宗梦得说。周武王梦帝与九龄,伐纣梦叶朕卜宣王考牧,牧人有熊罴(pi)虺蛇之梦,召彼故老,讯之占梦。《左传》所书尤多。孔子梦坐奠于两楹。然则古之圣贤未尝不以梦为大,是以见于《七略》者如此。魏晋方技,犹时时或有之,今人不复留意,此卜虽市井妄术,所在如林,亦无以占梦自名者,其学殆绝矣。”
佛法论梦之起缘,约分为五:一想,二忆,三病,四曾更(经验影像),五行引起(未来事实)。梦之起作用者,乃独头意识,亦称独影意识。相当于心理学上之潜意识。意识具分别明了功能,独头意识乃意识之影子。
独于睡眠昏迷,乃至静定境中,自起作用。兹分论五种梦缘。
一、想梦者:如思想专精,意思胶着于人事物欲等,于睡眠时即现梦境。但只能影射事物,或梦境独影中,联合生理病态,以及过去经验等,支离破碎之残存记忆,而构成梦境。其最明显之例,如男女相思,易形梦寐。此皆想之成梦也。
二、忆梦者:亦近于想,而忆之与想,功能不同。想者,意识起思想作用;忆者,于人事物欲,或见、闻、觉、知之事,习惯已深,无须意识运思,不期然如有事存心。例如陆放翁诗云:“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唐人诗云:“行过疏篱到小桥,绿杨阴里有红娇。分明眼界无分别,安置心头未肯消。”此等所谓心头未肯消者,即忆念现象也。复如李后主词云:“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皆忆念至深之现象也,凡此形梦寐者,忆梦也。
三、病梦者:如饮食停滞,生理障碍而梦重魇,或被人追逐而足步艰难。又如血液不清、湿盛者,则梦水。生理发炎、火盛者,则梦火。血液循环太速、风气盛者,则梦飞翔。如血压高而梦冲举,血压低而梦下堕,肝病梦色青蓝,心病梦色红紫,脾病梦色黄,肺病梦色白,肾病梦色黑,乃至恐怖惊悸而梦恶,喜悦欢欣而梦祥,皆可统摄于病。亦可通于前之二者。
四、曾更梦者:即于前三种梦象,或牵连过去经验而成梦,或前尘影事,于梦中重温,故梦中之见、闻、觉、知,绝少有超过平常知识经验之印象者。有之,则非梦所诠矣。
五、引起梦者:非常情所可测,如梦入素未历之境,素不相识之人,素无经验之事等,但经若干时日,身之所接,悉与梦符,此即梦有引起之作用也。此种梦理,须研究佛法,知夫“三界唯心,一切唯识。”“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究明此理,方知心意识与如来藏性之用,具足一切,遍含三际,含裹十分方矣。
知梦之成因若此,然后可知吉祥善梦与惊怖恶梦,皆属意识之变现,来因去果,自有蛛丝马迹可寻,实无奇特之处。观乎世人常有因吉梦而欣悦,或凶梦而忧惧,其实同一颠倒也。庄子不云乎:“吾固不知蝶之梦周?抑周之梦蝶?”岂非一大痴事乎!既知为梦,早成过去之幻影,孰此以求验,其与刻舟求剑,事将毋同。藏密中有修梦成就之法,以梦为入道之门。又如判刑待决之囚,一切希望已绝,当亦无梦。佛道中人,知见工用有得者,夜眠往往无梦;或虽在梦中,仍历历耳,盖已达醒梦一如之境地矣。有谓庄子曰:“至人无梦”,即误谓圣人皆无梦;实则,非无梦也,醒梦一如耳!苟绝无梦,何以释迦犹梦金鼓,宣尼犹梦周公、奠两楹。庄周梦蝴蝶,此岂非至人之梦欤!其义可深长思也。寻常所谓梦者,皆在睡眠昏迷状态中。梦境所起作用,现代生理学者,谓乃脑神经尚未全部休息所致。唯心唯物,姑置勿辩。其所谓梦者,乃人于醒后,五官感觉依然起用,意识分明时,能记昨梦。凡梦中一切,不可捉摸,不可控制,故称之曰梦。孰知我人日常生活,六根运用,迁流不停,例如眼之视色,一转动间,刹那即逝,与梦无别也;耳之闻声,鼻子辨气,舌之尝味,身之运动,意之思惟,皆无常存之可把捉,其无梦也何别?一日作为既毕,双眼闭而入睡,一切了不可得,则日间之所为,非即所谓梦乎!已去者不复来,未来者尚未至,年之与月,日之与时,分之与秒,刹那变易,安有一事一法之可得;所谓现实者,不过一刹那间之缘会,缘灭即散矣!若能仔细观察,昼之与夜,梦固无别也。
人如能常空其意念,如庞居士所云:“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念念之间,于过去不留,未来不逆,现在不住,忽然三际托空,意识不行,则于应缘动作间,但前五识(即五官直接感觉,不再缘意识分别之知觉),对境起用,则此心如无,此身如一真空之球或瓶等,即唯识学所谓之现量境,小乘之人空境,可得现前。此时对缘外境,一切皆如梦中。视山河大地人物动作声音等,皆如活动影象。不但对外境他物觉其如梦、如幻、如影,即我此身心亦同于诸梦。动静行为,皆能行所无事,如永嘉云:“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岂不乐哉!虽然,此犹梦语。必曰“百尺竿头须进步,空花镜里莫藏身。”迨至远离颠倒梦想,得究竟涅盘,方可出世入世,一切自在矣。但于圣凡情断、超佛越祖之地,尚须痛吃辣棒。云门云:“此即为慈悲之故,有落草之谈。”若欲究明斯事,当复观云门语:“扇子①跳上三十三天,触着帝释鼻孔。东海鲤鱼打一棒,雨如倾盆。”毕竟如何?曰:参!(①左足右孛)

南怀瑾《禅海蠡测》

/larong/DanZeng/Meng/ruhe.html#gaibian

2、如何训练梦
2.1、认知梦境
2.2、改变梦境
2.3、光明梦境
2.3.1、骨肉情深泪撒中阴界——聂达沃兹上师梦境经历
2.3.2、人间天上任我游——乔美仁波且梦境经历
2.3.3、超越时空的旅行——多钦则仁波且梦境经历
2.3.4、发现新世界·小兜率天——法王晋美彭措梦境经历

改变梦境
在认知梦境获得稳固之后,就可继续下一阶段的训练——改变梦境。

在梦中,已能觉知自己正在做梦,此时,马上提醒自己:“我现在已经具备改变梦境的能力。”然后,自己可以变化成天人或者佛菩萨……这样,逐步训练自己达到随意变化的水平。

为了提高改变梦境的能力,我们可以应用“交替变化法”。例如:将自己先变化成文殊菩萨的形象,随之又由文殊菩萨变成观音菩萨的形象,再由观音菩萨变回文殊菩萨。另外,从起初的自观一尊文殊菩萨到变化成无数尊文殊菩萨,再从无数尊文殊菩萨合为自身一尊文殊菩萨,也就是由一变多,由多变一。

依照这种修法,经过反复习用,修到一定层次,就可以去改变其它事物。例如:把火变成水,把水变成火;将虚空变成大地,将大地变成虚空……

在梦境之中,如果出现象征妖魔鬼怪的东西,比如:人形物和狗等(这种东西一出现,往往自己心感不安),自己就应当立即变成愤怒本尊,以凶猛之势调服它们……此类变化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可以在无限自由的领域中,随心所欲地去改变。

此外,还有一个改变梦境的修法,那就是冒险习练法。在已然觉知是梦境以后,自己有意到江河险滩边。先提醒自己:“现在我是梦境意形身,根本不会被河水冲走的。”随之猛然跳入河中……结果,不仅未被河水冲走,反而有可能产生乐空无别的觉受。同样,不论是熊熊烈火之中,还是悬崖深渊,只要是有危险恐惧的地方,都可以进行冒险练习。最终,能将一切恐惧现象完全转变成禅定。

我们要想扩大梦境训练范围,在梦中就可以到神山圣地和佛国刹土去观光朝拜。方法是在白天时,自己经常提醒自己这是梦。在临睡前将自己要去的地方或刹土观想在喉间,聚精会神地渐渐进入梦乡。在梦境中认知梦以后,提示自己:“光是认知梦是远远不够的,意形身应当离开血肉之身,到神山圣地或佛国刹土去。”自己专心一想,就很容易到达目的地。在观览朝拜之后,自己思量一下:“现在我应该回到家中神识入窍。”就这样,自己返回住处……

初次前往佛国刹土等地方,在开始时,景象有可能模糊,不过,随着训练的深入,会逐渐地显像清晰的。在这些修法修行时,一定要注意:身体不要歪拐、弯曲和蜷缩,否则,会影响风脉正常畅通,对训练梦境不利。我们不仅需要有正确的睡卧姿势,而且,呼吸要缓慢、神志要清醒……

对于梦游佛刹,难免有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在梦中所去的刹土,象极乐世界或铜色吉祥山等是否是真实的?”

就此问题,我觉得,若没有有关变化梦境与光明梦境的殊胜窍诀,这样的人在梦中所去的地方,不一定是真实的佛刹。因为,根据密法理论所说:风涌而动,意识随之进入身体脉络之中,则产生梦境。其中,风入明净脉中,就会出现“前往佛国刹土”的感觉。宗喀巴大师针对这类情况曾指出:“利用风的力量和‘想去刹土’的意识力量,所能见到的清净刹土,只不过是真实刹土的影像而已。‘看到真实刹土’的说法难以成立。”

欢??切┠芄怀浞衷擞帽浠?尉秤牍饷髅尉车母卟愦涡扌姓撸??堑囊庑紊砑?锌赡芾肟??庵酱镎媸档姆鸸?餐痢9ぶ袢什ㄇ姨傅剑骸懊尉骋庑紊砝肟?臀蠢肟?硖逵写肆街帧!彼??档摹袄肟?笔蔷驼媸档执锓鸸?餐琳庵智榭龆?缘摹R虼耍??行扌忻尉承薹ɑ竦贸删偷娜嗣牵?嗷ピ级ㄍ?皇奔淙ネ?簧餐粒?罄捶⑾郑??撬??榫耙荒R谎??br>
以前,乌金巴大师④、达丝巴大师和察琼巴喇嘛三位一同相约,在当天晚上共赴兜率天。两位大师因梦修成就甚高,所见景象别无二致。而察琼巴喇嘛梦修成就水平一般,他之所见与他们略有出入……

梦游佛国刹土,在佛菩萨座下祈闻佛法或者梦中获得善知识传法加持等等……对于此人来说,是否真实得到佛法受用?答案是肯定的。以前,有位弟子向噶玛巴(第三世)让雄多吉求法。噶玛巴先让他回去,答应在梦里传法。后来在约定的时间里,噶玛巴真的向他传授了佛法。第一世噶玛巴曾祈问冈波巴大师说:“在梦中所得到的灌顶传承有否真实意义?”冈波巴大师回答道:“只要你具足信心,梦境所得灌顶传法不仅具有真实益用,而且较之现实灌顶传法更为殊胜!”有关这类教诲在达龙夏仲·扎西巴珠善知识⑤回复乔美仁波且的信件中也谈了同样的观点……

变化梦境不仅可以获得求法灌顶,而且还可以给自己提供有利方便。例如,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梦境学习经论。以前,若必多吉(第四世噶玛巴)大师,在自己的寝室中堆满经书,他利用夜晚的时光,在梦境中广学经论。他不仅通晓经义,而且还对经论文句记忆犹新……

以上仅仅讲述了几种改变梦境的技巧与相关若干实例,其实,梦境修法是可以应用到各种领域的。比如,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改善生活质量,激发我们潜在的生命原动力,修补前世与今世的某些残缺,恢复生命生机……诸如此类的应用是极其广泛深入。其中,一些方法已被西方一些专家学者开始采用。

例如,美国休士顿有一个改梦学讲习班,就改梦学的应用,曾有一份这样的资料:“改梦学的应用,小则可将恶梦改为美梦,大到能将整个醒时的‘梦’改善:梦可利用作人生预演和实验的场所。某女士每年都作恶梦,梦中被凶恶的妖怪追赶,每次从恶梦中惊醒后,感到难过。但在参加改梦学训练后,他在恶梦中知道是在作梦,因此改变她以往的反应,她不但不逃跑,而且勇敢地面对着凶恶的妖怪,没想妖怪竟化成一团烟消失了,她从此再也不作这种恶梦。在梦中可开始改变一个人习惯性的反应或缺点,比如某人脾气不好,对不如意的事,总是怒气相应,因为反正是梦,何必那么认真?慢慢地在醒时的反应也会有改善。再举一例,假如有人怕在公众场合中发言,在梦中有这机会则可大胆地练习。慢慢地我们会发觉‘人生如梦’,生活中的一切,也会因我们行动思想态度的改变而不同,一如梦中的恶梦可改为美梦,人生的‘梦’也就同样可由恶梦变成美梦。”

对于这份资料所提的观点,我表示极为赞赏。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梦境与醒时之间的确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因如此,如果能够随意变化梦境,那就可以改变现实境遇,这是很符合逻辑的。这些道理,从个人经验中也能得到证实。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梦境与醒时两者之间是存在着宛如幽明之隔的距离。然而事实并非这样,二者除了搀杂与未搀杂睡眠成份之外,它们的基质是别无二致。正因二者相互关联,有时还会出现梦境与醒时几乎混杂的现象……

著名佛学家更登群佩⑥曾对饶活佛讲述了一次非常有趣的经历:“在梦中,有时我能够高翔于空中。当时,我可以随心所欲选择方向,只要稍微用点力,就能立即调转过来……这种飞翔之梦,真正能够梦到的话,心里的感觉非常快乐惬意。有时我在梦境里能认知梦,而且,还能分辨探知梦中所梦的纸与白天所见的纸二者有何差异。梦境中我试试用火烧纸,很奇妙,闻到烧纸的味道与白天的完全一模一样。有时我从梦中醒来,梦里所见到的东西在屋里仍历历在目。可是当我的身体稍微动一下,或者眨一下眼睛,那些景象就消失无迹了。

这一例子,阐明了在似睡非睡假寐状态,可以将梦境功能引用到醒时(初醒阶段)中的道理。

而那些变化与光明梦境已然成就的人,他们不仅能将梦境功能引用到醒时状态,甚至在白天也能充分利用。布顿仁波且⑦有位弟子名叫喇嘛,他与其它几人同去冈底斯山闭关。在路上,他们要趟过冈底斯山北部的哲达布热河。由于喇嘛旅途劳累,再加上体质虚弱,他在过河时被水冲走了……此时此刻,他觉得这是梦,于是从容自若地金刚跏趺坐,身浮水面,随波漂流……同伴们见他一起一浮,被水流冲走了,心急如焚,一边追赶一边向他甩过一根绳子。喇嘛接住绳子,忽然感觉不是梦,从禅定中惊怔而出,一下子沉入水中……经过同伴们的奋力抢救,他才幸免于难……

3.红教六种中有

我们有的同学修过红教,红教里面讲六种“中有”(生死中有、梦境中有、妊娠中有、禅定中有、法性究竟期、转生中有)。比如说,我们人从死后到重新投胎是一段中有,这段的中有身也叫中阴身,死后灵魂重新投胎,变成胎儿出来。我们活著的这一段也是中有,从白天醒著到夜里睡著了,这个中间又是一个中有。所以我常常问一般参禅用功的人,你知道自己是怎么睡著的吗?注意啊,当你靠有枕头上要睡著的那一刹那是什么样,你知道吗?一般人听了我的话就去注意了,结果又睡不著了。不注意呢,就又昏沉了,一般人就是这样。
我们的念头在梦与醒之间也是一段中有。一个念头过去了,后一个念头还没有生起,有时候好像楞住一样,这一段也是中有。我们呼吸一进一出之间也是中有,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里告诉我们,有个“中间息”,指的就是这个。修安那般那修止息,我所以常常骂你们修数息观都在乱修,不是叫你光数呼吸啊!又不是学会计!中有认识清楚之后,你就可以把握昏沉与散乱中间是什么了。
如果拿本体来讲,散乱不是定,昏沉也不是定,散乱与昏沉都是本体来的,就好像黑暗与光明都是一个东西所变的。不过我们现在是讲功夫,不管你本体不本体,黑暗就是黑暗,光明就是光明。那么在黑暗与光明中间是不是也有一段中有呢?那个好像亮又好像不亮的东西是什么?认识清楚这个,你就懂得用功了,上起路来就快了。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