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与气质是人们经常提到的两个词汇,人们将它们作为描述、分析自己或他人的关键词。但是,“性格有好坏,气质无好坏”这句话可能会让人产生疑惑。那么,到底什么是性格?什么是气质?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人们总是说气质无好坏,性格却有好坏呢?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解开这个问题。
性格有好坏,气质无好坏什么意思
首先,性格是指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方面的稳定模式。简单来说,性格即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也就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做到“真诚、善良、可靠、懂得尊重、公正、有责任心、有同情心、有良心、有竞争力、乐观进取、果断坚定、热诚付出、团结友爱、自我控制、克服逆境等”。而气质则是指人们的生理特征与心理特征紧密相连的性状,它是一种与生俱来、天生的品质。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个人的气质好,可能指他有一张天生的好皮肤,或者拥有优秀的身体条件。但是,这丝毫不能代表这个人是一个好人或者一个成功的人。
其次,性格因为与思想、情感和行为密切相关,在不同的情境下,也会呈现出好坏不同的特点。例如,一个人在工作上很强势,但是在个人生活中却缺乏同情心或者责任心。因此,可以看出一个人性格中的好与坏是相对的,它跟人的表现、环境都有很大的关系。相比之下,气质是相对稳定的,而且因为是与生俱来的属性,没有好坏之分。
第三,性格和气质相互交织,但是两者是不同的。有时候,我们会把一个人喜欢的外向表现定义为好的气质,而把内向的人定义为不好的气质。但事实上,这种划分没有根据。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这也就在某种意义上影响了他的气质。但是,即使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也不能混淆两个概念。
第四,为什么说气质没有好坏?人们之所以认为气质没有好坏,是因为它是与生俱来的属性。在某一方面有所优势,但在另一方面就可能缺点明显。所以,无论一个人的气质优劣如何,他都不该被人们评判。而性格则是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稳定模式,远比气质更容易被人们所改变。因为人的意识、思想可以被教育、培养和训练,这可以促进一个人对自己性格的改变。这也意味着,我们有责任去改变一个人的性格缺陷,而且改变性格的尝试可能会带来更好的结果。
综上所述,性格和气质作为两个不同的概念,都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和存在的价值。气质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属性,没有好坏之分,而性格则是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稳定模式,具有相对性与影响性,因此,性格是具有好坏之分的。我们需要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差异,避免因为混淆概念而产生错误的评价。我们更应该注重培养人们的性格,努力把自己的性格优点发挥到极致,缺点不断改进,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人格包括两部分:性格与气质,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和功能
1、人格是指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也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征之一。
在心理学中,还经常运用“个性”一词表达人格的概念。我国的《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中就有人格即个性的提法。在心理学中,人格是探讨个体与个体差异的领域。
2、人格包括两部分:性格与气质。
性格是人稳定个性的心理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上。性格从本质上表现了人的特征,而气质就好像是给人格打上了一种色彩、一个标记,性格可分类为人类天生的共同人性与个体在后天环境与学习影响下所形成的独特个性。
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方面的特点,赋予性格光泽。同样是热爱劳动的人,可是气质不同的人表现就不同:
有的人表现为动作迅速,但粗糙一些,这可能是胆汁质的人;有的人很细致,但动作缓慢,可能是黏液质的人。气质和性格这样构成了人格。
二、【特征】
1、独特性
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点。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所谓“人心不同,各有其面”,这就是人格的独特性。但是,人格的独特性并不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个性毫无相同之处。
在人格形成与发展中,既有生物因素的制约作用,也有社会因素的作用。人格作为一个人的整体特质,既包括每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心理特点,也包括人与人之间在心理、面貌上相同的方面,如每个民族、阶级和集团的人都有其共同的心理特点。人格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2、稳定性
人格具有稳定性。个体在行为中偶然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并不能表征他的人格。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里的“秉性”就是指人格。
当然,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变化,人格也有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是人格可塑性的一面,正因为人格具有可塑性,才能培养和发展人格。人格是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统一。
3、统合性
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在各方面彼此和谐统一时,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否则,可能会出现适应困难,甚至出现人格分裂。
4、功能性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愤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现。
三、【精神分析人格分类】
人格的组成部分包括:本我、自我、超我。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创始人S.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和无意识两部分。意识只占心理生活的小部分,是浅层的经验部分;无意识是深层的、更重要的部分,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起主导和决定的作用。
1. 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低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的。遵循快乐原则。
2. 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其作用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遵循现实原则。
3. 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的自我。它的作用是: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遵循道德原则。
这三点本身是并无好坏之分的,只看你如何运用,是否违背了法律与道德。如:肚子饿了要吃饭,是本我的需求,如果你去偷去抢,那么就是坏的;如果你用钱去买,就是正确的。
四、【大五人格表】
随着统计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者们在对人格进行因素分析时,有了惊人的并且相当一致的发现。一些不同的研究群体从许多不同的人格资料中不断地发现关于五个人格维度的证据。
这五个因素在大量不同方法的研究中都是那么突出,以致研究者们称之为“大五”,它们就是: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开放性。
外向性:它一端是极端外向,另一端是极端内向。外向者爱交际,表现得精力充沛、乐观、友好和自信;内向者的这些表现则不突出,但这并不等于说他们就是自我中心的和缺乏精力的,他们偏向于含蓄、自主与稳健。
宜人性:得高分的人乐于助人、可靠、富有同情;而得分低的人多抱敌意,为人多疑。前者注重合作而不是竞争;后者喜欢为了自己的利益和信念而争斗。
尽责性:指我们如何自律、控制自已。处于维度高端的人做事有计划,有条理,并能持之以恒;居于低端的人马虎大意,容易见异思迁,不可靠。
情绪稳定性:得高分者比得低分者更容易因为日常生活的压力而感到心烦意乱。得低分者多表现自我调适良好,不易于出现极端反应。
开放性:指对经验持开放、探求态度,而不仅仅是一种人际意义上的开放。得分高者不墨守成规、独立思考;得分低者多数比较传统,喜欢熟悉的事物多过喜欢新事物。
大五人格的构建基础,包涵了有关品格的词汇或行为表现,由大五人格量表测试出来的结果就有好坏之分。从它的各个因素的描述也很明显地看出来。
在测试中,大五人格量表要探测到人的品格层面,这是心理上更深层领域,既难测量,又容易受到测试者伪装和反应倾向的影响。
如果测试者能清晰地认识自己,诚实地在测试中作答,那么,可以将测试结果作为人格的量化结果,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以上专业定义及相关介绍来源于书籍
人格不是单方面的“优”“劣”,需要从多角度来考虑。
壹心理精华回答者@高洪尧
心理学参与者
首先抛开题主所说的“标准”,在心理学研究中,人格是一个事实性的概念,不是评价性的概念,不做道德判断,没有优劣之分~
目前应用比较多的人格分类——大五人格:
开放性
尽责性
外向性
宜人性
情绪稳定性
(在这里就不一一解释了~)
如果加上“标准”呢?不同人格的个体,在社会适应方面是否会存在不同呢?
有研究者探讨了大学生群体的人格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结果发现:
外向性水平越高,社会适应越好;情绪稳定性水平越低,社会适应越差。(外向性的人活泼开朗,喜欢交朋友,所以很容易适应社会;情绪不稳定的人,有时焦虑、有时冲动,难免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社会适应~)
但人格对我们的影响不仅仅是社会适应,其他的,比如赚钱。
有研究发现(Denissen et.al.,2017):
1)除了宜人性,个体人格与工作需要的人格,均是高水平的一致性(工作很需要这种人格特质,你也很具备这种人格特质)要比均是低水平的一致性(工作不怎么需要,你也不是很具备)收入高;
2)如果人们的宜人性、责任心、开放性超过了工作所需要的理想水平,则会没有那些与工作所需要的理想特质水平相一致的人收入多。而且,对于宜人性和开放性,如果低于工作需要的理想水平,赚的钱也会更少;
3)总的来说,外向性、宜人性与开放性等三种特质,当个体所具备的水平与工作所需要的水平相匹配时(不多不少),收入更高。
之所以介绍这一点,就是想说,作为一个比较稳定的特征,人格会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人格可能不利于A,但对B却特别有帮助...而且,也要考虑到人格的匹配度~
因此,对于这么一个特别复杂的特征,我们似乎不应该单方面地说孰优孰劣,永远要多角度来考虑(当然了,这并不容易..
性格这个词来源心理学,对于这个词在心理学是这么定义的: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它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也就是说,性格是有好坏之分的。
没有好坏之分的是气质。我们平时说的“此人有气质”,非心理学中的气质。心理学上对气质的定义和我们日常这种对他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气质(temperament)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 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是人的天性,反映了人的自然属性,无好坏之分。只能给人的言行涂上某种色彩,但不能决定人的价值。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