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弗洛伊德的自我

时间: 2023-10-06 16:45:52

弗洛伊德是心理学界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对人类心理的研究和探讨,影响了人类对自身的理解和认识。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自我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个体对自我意识的掌控和调节能力,是人们实现自我内部和外部的协调和平衡的关键。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弗洛伊德的自我概念,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理论的内涵和实际意义。

弗洛伊德的自我

弗洛伊德的自我理论来源于他的自由联想研究和梦境分析,这个理论表示了人类内心各个部分的相互作用和整合。在弗洛伊德的自我理论中,自我被视为一个协调各个内心部分的整体,是个体与外部世界进行互动的关键。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自我是由个体的本我和超我相互作用构成的,而自我的缺失或处于混乱状态时,会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比如,一个无法规范和调控自己行为的人,可能会出现自我中心、情绪难以控制等问题。

另一个从个体角度来分析弗洛伊德的自我理论的视角是探讨个体的发展过程。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在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不断地进行适应和调整。从这个角度来看,自我是通过个体的经验和实践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同时,自我也在个体决策和行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一个形成完善自我的人,可能在情感和社交方面比较成熟,可以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还有一个重要的角度来分析弗洛伊德的自我概念,就是从文化、社会和历史的角度出发。弗洛伊德的自我概念是基于对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理解而形成的,因此,在分析自我时,需要考虑到文化和社会的变迁,以及历史的发展。举个例子,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对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自我概念的内涵和意义也在不断变化。

通过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弗洛伊德的自我概念,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它的内涵和实际意义。自我概念在人类心理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无法忽视,我们需要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不断探索和发展它的相关内容,以更好地构建人际关系和提升个体发展质量。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本我,自我,超我是什么意思

是这样子的。在心理动力论中,本我、自我与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之结构理论所提出,精神的三大部分。1923年,弗洛伊德提出相关概念,以解释意识和潜意识的形成和相互关系。“本我”(完全潜意识)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识)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识)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

1、本我(英文:id)是在潜意识形态下的思想,(拉丁字为“id”,原德文字则为“)代表思绪的原始程序——人最为原始的、属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生气、性欲等;此字为弗洛伊德根据乔治·果代克(Georg Groddeck)的作品所建。

本我为与生俱来的,亦为人格结构的基础,日后自我及超我即是以本我为基础而发展。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具有很强的原始冲动力量,弗洛伊德称其为力比多。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非社会化和混乱无序的。 本我只遵循一个原则——享乐原则(pleasure principle),意为追求个体的生物性需求如食物的饱足与性欲的满足,以及避免痛苦。弗洛伊德认为,享乐原则的影响最大化是在人的婴幼儿时期,也是本我思想表现最突出的时候。

简单定义:依据理论,本我代表所有驱力能量的来源。

2、心理学上的自我(ego)这个概念是许多心理学学派所建构的关键概念,虽然各派的用法不尽相同,但大致上共通是指个人有意识的部分。

自我是人格的心理组成部分,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它一方面调节着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它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要求。?[1]??这里,现实原则暂时中止了快乐原则。由此,个体学会区分心灵中的思想与围绕着个体的外在世界的思想。自我在自身和其环境中进行调节。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

另一易混淆的概念是自性(self),则包括无意识。心理学上关于自我的研究的方法上十分复杂,并常牵涉到哲学中的形而上学。

简单定义:是自己意识的存在和觉醒。

3、超我(superego)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则支配,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其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的自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其形成是社会化的结果。超我遵循道德原则,它有三个作用:一是抑制本我的冲动,二是对自我进行监控,三是追求完善的境界。

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超我是父亲形象与文化规范的符号内化,由于对客体的冲突,超我倾向于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对立场,而对“自我”带有侵略性。超我以道德心的形式运作,维持个体的道德感、回避禁忌。超我的形成发生在恋母情结的崩解时期,是一种对父亲形象的内化认同,由于小男孩无法成功地维持母亲成为其爱恋的客体,对父亲可能对其的阉割报复或惩罚产生阉割情结(castration anxiety),进而转为认同父亲。

简单定义:本我的对立面是超我,也就是人类心理功能的道德分支,它包含了我们为之努力的那些观念,以及在我们违背了自己的道德准则时所预期的惩罚(罪恶感)。

相互关系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意识所分为的三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从他们之间的联系中得到合理的解释,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几乎是永久对立的,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自我需要进行调节。若个人承受的来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时,自我就会帮助启动防御机制。防御机制有:压抑、否认、退行、抵消、投射、升华等等。

其实三者相互关系很好理解,简单来说,本我是人的本能,超我是我们的理想化目标,自我则是二者冲突时的调节者。

弗洛伊德认为自我追求的原则是什么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追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

扩展资料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开创潜意识心理的研究,开创了人格心理学、动力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新领域,并促进自我心理学的发展,并且在心理治疗领域,影响了很多后来的治疗方法体系。

在精神分析心理学以前,传统心理学除了行为主义外,都以意识为研究对象。虽然历史上也有学者论述过潜意识问题,但是真正以潜意识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体系只有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打破了理性主义的传统,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首创了潜意识心理学体系。

弗洛伊德将自我分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