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自律转向他律

时间: 2023-10-06 18:58:36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加上现代人的审美观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但是,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中,人们的“自律”也越来越少,尤其是在个人行为上的自律。自律不仅是个人品质的体现,也是对社会责任和价值认同的具体表现,因为个人的自律行为对于维护整个社会的良好发展和进步至关重要。

自律转向他律

然而,如今的社会,因为现代生活方式的发展和设施的完善,让人类更容易满足自己的需求,而这恰恰助长了一种“他律”的行为方式。人们不再经常自律地管理自己的行为,而是依靠其他的因素来激励自己去为某种目标而奋斗。这种现象被称为“他律”,人们会依赖于外部的控制和激励措施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我们必须明白,“他律”行为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只有在人们实现了自律的基础上,才能够做到更好地实现“他律”。在这个基础上,为什么现代人越来越依赖于外力激励来完成任务呢?

首先,许多人没有真正的目标。没有目标的人往往缺乏动力,缺乏动力的人就难以自律。当人们没有自己的目标和明确的方向时,很难努力去实现它们。

其次,某些环境和场所可能会诱导人们产生“他律”的行为。例如社交媒体上的各种饰品和高端品牌,让人们感到自己缺乏了某种东西,导致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的资金去购买这些物品。

最后,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应付的事情越来越多,导致人们没时间进行自我约束,让自己不断被琐事缠身。

在这个“他律”的社会中,如何转为自律呢?

首先,人们需要有目标和明确的方向。为了保持自律,我们需要必须为自己设定目标,明确自己的需要和方向,不仅会激发个人的潜力,而且也会让人们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生命,并真正对生命有所作为。

其次,要明确自己的可以承受的范围。从事一些可以承受的事情将能够增加自己的自律性。例如,建立每天定时的时间表,从小的事情做起,一步一步地进行积累,时间长了就逐渐有了一些能力。

最后,需要彻底放弃对现有设施的过度依赖性。社会条件的发展,设施和便利的提升可以让人们更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意愿,生活得更加自主。只有彻底放弃这种过度依赖性,才能让自己更加自律。

在这个现代社会中,自律已经成为人生的一种追求,它不仅让我们拥有自己的自由意愿,也会通过我们自身的付出和努力,来推动社会的进步。我们需要将自律作为我们生命中的一种态度,从中汲取力量到抓住生命的机遇,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将“他律”行为的发展转化为让我们更加需要自律的社会,人们必须通过自律来实现他们的愿望和目标。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他律到自律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他律到自律的四个阶段是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该阶段儿童缺乏按规则来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

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

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

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该阶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自律和他律:

自律和他律是康德道德哲学用语,自律即支配人的道德行为的道德意志纯由自己的理性所决定,而不受制于外部必然性;与此相反,他律即支配道德行为的道德意志受制于外部必然性而非由理性自身决定。

康德认为,在他以前的伦理学都是从行为主体的意志之外如从上帝或神,从感官欲望、情感、利益、世俗权威等中引出道德和道德准则,都是他律伦理学,这种他律道德论不能使意志自成法则,是不科学的;他要在伦理学领域实现“哥白尼式革命”,建立自律伦理学。

如何区分从他律到自律的四个阶段?

他律到自律的四个阶段分别是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

也叫前道德阶段,该阶段的儿童缺乏一种按照规则来规范自身行为的自觉性,例如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以及价值判断等方面都会表现出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

权威阶段:

或者叫他律道德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常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顺从,会把权威的规则认为是绝对的,且不能改变的。

可逆性阶段:

也就是初步自律道德阶段,在该阶段,许多儿童的思维逐渐具有守恒性、可逆性,他们会认为规则是可以改变的,从而逐渐从他律转向自律。

公正阶段:

这个阶段的儿童,他们的公正观念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的道德观念主要倾向于公正、公平。

如何理解自律与他律

自律源于一个人内心中最初的善,是与生俱来的引导人向上的力量;
他律则常常扭曲了人的天性。

不合理的他律还常常伴随着统治者的自私自利,于是他律更其像一股武力下的被迫屈服。
所以,任何形式的他律都一定引起反抗。
每个人不是受制于一种他律,便要受制于另一种他律,就算成功推翻了他律的实施者,成为主宰。
这种快感也是暂时的,因为主宰者会迅速地发现,成为了统治者就要统治同类,实施统治就是给别人制造他律下的压迫,不管他律的条条框框是谁制定的。
与此同时,被这些条条框框束缚住的人一方面要开始他们的反抗,另一方面也以另一种近乎同等的力量在约束着统治者。这也就是为什么有“君无戏言”“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等劝诫皇帝的金科玉律流传于世的原因。想约束别人,就一定被别人约束。

被约束的人永远都要反抗的。

“他律” 与“自律”谁更胜一筹

他律含义:他律,与“自律”相对。所谓“律”,即约束之意,他律是指非自愿地受他人约束、检查和监督。

他律与自律的关系:他律是自律的制度基础。良好而严谨的制度和监督体系可以树立明确的行为标准和规程,使人们能预见到不规范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和自己要承担的责任,从而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自律;可以说没有他律,人么就无法做到自律,也不知该怎样自律。

自律是他律的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制度体系中每个个体的自我约束,能够使制度体系得到最高效率的运行,从而使制度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每个人都不自律的话,制度体系将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自律含义:遵循法纪,自我约束。自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人格力量,没有它,一切纪律都会变得形同虚设。真正的自律是一种信仰、一种自省、一种自警、一种素质、一种自爱、一种觉悟,它会让你发觉健康之美,感到幸福快乐、淡定从容、内心强大,永远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

但他律与自律到底谁更胜一筹?

其实这个就要因人而异了,有的人会选他律或是自律所以还是要更具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下面我说说我的认为:我认为自律重于他律。领导干部需要自律,当代大学生要自律,民族素质提高更需要自律。自律是内因,他律是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里,一定要具备一种自律能力。这样在某些情况下,人才能“出淤泥而不染”。目前,法律是日益在完善,可犯罪的人依然不见减少,其原因是不言自喻。所以说,自律在社会和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每个人有很高的自律能力,那国家的各种机器将不需存在,人人都将和平相处。反之,即使是在严格的法律监督下,人们也将是我行我素。

我再说一个自律的例子:柳传志的自律

时间观念反映着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柳传志以"自律"在业界享有盛名。他就是以"管理自己"的方式"感召他人"。守信首先表现在他的守时上,柳传志本人在守时方面的.表现让人惊叹。在20多年无数次的大小会议中,他迟到的次数大概不超过五次。 有一次他到中国人民大学去演讲,为了不迟到,他特意早到半个小时,在会场外坐在车里等待,开会前10分钟从车里出来,到会场时一分不差。

2007年上半年,温州商界邀请柳传志前往"交流"。当时,暴雨侵袭温州,柳传志搭乘的飞机迫降在上海,工作人员建议第二天早晨再乘机飞往温州,柳传志不同意,担心第二天飞机再延误无法准时参会,叫人找来"公务车"连夜赶路,终于在第二天早六点左右赶到了温州。当柳传志红着眼睛出现在会场,温州的那位知名企业家激动得热泪盈眶。

自律还是要靠自己的自觉,无论是有他律的这个外因在,但是要充分的利用自律这个内因,要相信自己,定会成功。(点个赞和加个关注!)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