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哭闹是他们表达需求和情绪的一种方式,但对于家长来说,处理幼儿的哭闹却是一项挑战。幼儿哭闹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饥饿、疲劳、生病或情绪不稳定等。在与幼儿进行沟通时,家长需要耐心、爱心和理解,同时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和观察,找出合适的方法与他们有效地沟通。本文将从情感支持、非语言沟通和积极引导等多个角度分析幼儿哭闹与家长沟通的方式。
幼儿哭闹怎样与家长沟通
情感支持是与幼儿沟通的重要元素之一。当幼儿哭闹时,家长应首先表达出关心和理解的情感。家长可以用柔和的语气安抚幼儿,并告诉他们“妈妈/爸爸在这里,没事的”。表达理解和安全感可以帮助幼儿感到被关爱和被接纳,从而减少哭闹的程度。
除了情感支持,非语言沟通也是与幼儿有效沟通的重要方式。幼儿在发展初期更多地依赖非语言沟通,他们通过表情、肢体语言和眼神等方式向家长传递信息。家长需要仔细观察幼儿的身体语言,例如哭闹时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等,这些可以给家长一些线索,帮助他们理解幼儿的需求。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与幼儿互动来加强与他们的联系,例如轻拍背部、制造儿歌声音或给予温暖的拥抱等。
此外,积极引导也是与幼儿沟通的重要方法。当幼儿哭闹时,家长可以试着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告诉幼儿发生了什么事情。通过给予幼儿适当的选择权,例如“你是饿了还是渴了?”,家长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家长还可以尝试提供一些分散注意力的活动,如玩具、绘画或手工等,帮助幼儿从焦虑或不适中释放出来。
总结起来,与幼儿哭闹的沟通需要家长的情感支持、非语言沟通和积极引导。家长应该学会通过表达关心和理解的情感来减轻幼儿的哭闹,同时通过观察幼儿的非语言沟通来了解他们的需求。积极引导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有效沟通的一种方式。通过这些方法,家长可以与幼儿更好地沟通,满足他们的需求,并建立更紧密的亲子关系。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要纠正孩子的这种做法,必须让这种办法失效,要让孩子知道哭闹是没有用的。我给大家推荐的方法是:温和坚定,以稳止躁。
拿上面的案例来说,妈妈可以这样做:闹闹哭时只管讲道理,(注:孩子说“不听不听”时,其实他在仔细地看着妈妈的每一个反应。)如果孩子不听,就告诉他“哭是没有用的,如果你还想哭,你就哭一会儿吧,等你不哭了咱再说。妈妈到路对面去等你”。如果在家中,可以说“妈妈去做饭”。然后不说话,耐心等孩子冷静下来再讲道理。如果要惩罚孩子,如罚站10分钟,孩子会抵抗、不接受。妈妈要告诉孩子:“直到你安静下来好好站,这十分钟才开始计时。”
在整个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5个问题:
1.温和坚定:态度要始终比较温和,即使生气了,也要温和告诉孩子:“我已经很生气了!”但态度还是严而不厉。
2.耐心十足,以稳止躁:孩子如果经常哭闹1个小时,你要有1个半小时的耐心准备,以“你这样哭闹对我没有用”的稳定态度应对孩子的“躁”。
3.坚持:一个习惯的养成要3个月,一个坏习惯的纠正至少要3个月。什么方法都需要一个过程,孩子会反复用原来的方法,是习惯,也是试探,所以坚持非常重要。
4.一致:家庭所有成员对待孩子的方法要一致。如果不一致,孩子就会分家长而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5.约定:对于孩子的很多要求要事先明确告诉孩子,如去超市前要告诉孩子,只能买两样或只能花30元钱,什么东西决不能买。
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幼儿的家庭状况、 家长的教育观点与教养方式也各不相同, 教师必须针对每个幼儿和家长的不同情况, 区别对待, 进行有针对性的交谈沟通。
一、和新入园家长的沟通
有人常说幼儿有入园焦虑, 实际上新生家长也会有入园焦虑。因为要将自己的心爱的小宝贝交给陌生人看管, 既使是自己精心挑选的幼儿园和老师,也会不放心,不适应。 他们会不断的询问教师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 观察孩子的各种表现, 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孩子的关心和爱护程度。 此时, 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理解和帮助,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慢慢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渐渐接纳教师,让教师真正成为他们教育孩子的助手。教师则可以利用这种良好的学习机会, 通过交流、反思、学习,积累进行家长工作的经验,获得专业成长,提升自己的幸福感。那么,教师如何与新生家长沟通?
1. 以热情、友好态度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
和新生家长初次接触,教师给他们的印象很重要,如果你拥有热情友好、亲切温和的态度, 将会给家长留下"好相处"的印象, 同时他们也会通过你传达出的友好信息。
第一, 要学会"微笑"。微笑是人与人之间传递友好情感的最简便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在和家长交流时,一个友好的微笑和礼貌的点头,都能时时交流、理解在良好的气氛下进行。
第二, 要学会一些简单的礼仪。比如说和家长交谈时要用眼睛注视对方,并且要和他们平视,也就是要站起来或者让家长坐下来和你对话;当年长的家长与你交谈时, 要有礼貌的称呼,可以随着孩子一起喊"奶奶"或"爷爷"; 在迎接小朋友或是和小朋友告别时,主动回应孩子和家长……等等。
第三, 要学会观察,主动的给予家长一些帮助和关怀。 现在小朋友的父母很忙,一般都是爷爷奶奶来接送,教师可以用帮忙孩子穿外套和整理衣裤、 叮嘱孩子听爷爷奶奶的话、 把通知写成小纸条让他们带回去等方式,向长辈们传递自己的关心。只有建立了这样一种热情、友好的情感氛围,才能有利于教师和家长之间理解和信任的建立。
2.以积极、耐心的原则与各类型的家长进行沟通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个人的想法也会不同。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好相处的家长,他们一般要求很多,言语中充满了对教师的不信任和不放心。其实,这些家长往往是对幼儿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很高的类型与教师交流的家长 越能磨炼教师的耐心和责任心, 如果我们不把它看作是找麻烦,而是促进自己改进,不断成长的途径,这何尝不也是一种体验幸福、成长的过程。
二、策略性的交谈沟通,取得家长的信任
1.态度真诚
作为幼儿教师,要理解家长对孩子的关爱之情。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总是最棒的。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只是一时糊涂,孩子调皮,是一种可爱。所以当个别孩子有一些小错误教师与家长交谈时,一定要先抑后扬,先说优点再说缺点。比如班上的冬冬,自控能力较差,有点攻击倾向,几乎每天都有欺负其他孩子的行为,有次户外游戏,还把一个小朋友推倒在草地上。每次老师批评他,他就会说一些很奇怪的话:“我要变成一条小蛇来咬你们,我要拿小刀来杀你们……”令老师头疼不已。但他也有自己的优点:非常爱动脑筋,老师提问总是第一个举手;手工操作也是即快又精美,且很有坚持性……于是,老师每次与天天家长交流时,总是先夸孩子的优点,再来说孩子的一些坏习惯,这样家长就能感到自己的孩子并不是一无是处,认为教师对自己的孩子没有偏见,在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的孩子,也就会乐意接纳教师提出的意见与建议。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