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容易被网络诈骗的原因

时间: 2023-10-07 18:59:29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诈骗的手段也变得越来越高明。大量的网络欺诈实例不仅造成了财务损失,还对个人隐私和安全构成了威胁。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容易成为网络诈骗的目标呢?接下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原因。

容易被网络诈骗的原因

一、不了解网络诈骗方式

网络诈骗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假冒公安机关、冒充亲属等等。由于大部分人并不了解这些常见的诈骗方式,所以很容易被骗。因此,学习和了解常见的网络欺诈方式非常重要。

二、经济利益驱使

很多人在网络上购物、赌博等,但并不了解网络上的欺诈风险。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他们会轻信网络上的各种诈骗广告,或是被骗子说服资金占用。

三、过度共享个人信息

网络诈骗分子经常会向个人索取大量的个人信息,如账号密码、身份证号、手机号等敏感信息。许多人过于信任对方,轻易共享自己的重要信息,结果被骗。

四、心理欺诈

网络诈骗分子往往是利用人们的心理。例如在网络上出售的商品价格低于市场价,很多人被这一点所吸引而轻信对方,结果付了钱却从未收到任何东西。

五、技术漏洞

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公司和用户对网络安全的注意不够。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漏洞在网络上实施网络欺诈攻击,以达成违法目的。

研究这些原因非常重要,因为只有理解了这些原因,我们才能够更好的保护自己。一方面,应该有防范意识,不轻信陌生人;另一方面,要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能随意将重要信息透露给外界。

总之,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网络诈骗的目标,但仅仅通过个人意识不能减少诈骗发生率,需要多方面有关部门的配合与关注,以实现网络环境的安全,同时也需要加大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高校大学生为何屡遭网络诈骗?

1.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弱、自我防范意识不足。一是学生思想单纯、社会经验少。大学生面对较为复杂的社会生活,缺少灵活应对通讯网络诈骗的防范策略,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鼓动。加之网络诈骗的虚拟性、多样性等特点,大学生们对网络的依赖和痴迷,对各种游戏、软件、购物、交友等兴趣浓厚,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严重的影响了大学生门的日常学习和生活。

二是学生自身存在一些心理上的弱点。一些受害人存在心理和人性上的弱点,如有的人贪小便宜、贪图便利等等。在网络购物中,受害人的心理往往是想买到便宜的物品,在网络上浏览时无意间看到诈骗分子发布的虚假信息,只图便宜,不辨真伪,容易被其迷惑,虽被骗金额一般不大,但随着网上二手市场销售范围的不断扩大,被骗金额也相应的增大。又比如网络刷单兼职诈骗,其实刷单本身就是一种违法的行为,但由于学生贪图来钱容易,导致被犯罪分子利用被骗取钱财。



2.学生对新型诈骗的认知不够、主动关注防骗宣传不多。高校学生数量众多,从回访的情况看,相关防范宣传的深度和精准度还不够,虽然有微信公众号推送、或者发送传单,面上能够覆盖到,但究竟这些资料有多少会看会研究尚未得知。每年都有学生毕业及新生入学,学生的群体也在不断的变换,学生对诈骗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主动关注防诈信息的不多。近几年,学生被骗的案件还是屡屡发生,并且被骗方式依然集中在一些网络刷信誉兼职诈骗、网络购物诈骗等老套路的诈骗。

3.高校学生法律意识较为淡薄,普法力度不够。高校学生这一群体是从应试教育中进入高校的缺乏法律意识启蒙的青年群体,我国在义务教育期间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培养法律意识的教育内容,这种缺位阻碍了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启蒙和培养。对陌生人的防范心理不够。近年来,犯罪分子瞄上了生活中最常见的“两卡”,使其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重要工具。犯罪分子将黑手伸向了毫无防备心理的在校学生,这类人基本上都有银行卡和微信,涉世未深,对法律后果未知,又有一定的经济需求,只要犯罪分子给的价格够高,就有人卖卡。在侦破各类案件的同时,我们发现多名在校学生完全不知道自己这些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而法律带来的严重后果往往需要一辈子来承担。。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