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个角度解读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这句话出自《庄子》中的一则寓言,讲述了一个懒惰的人不愿意劳动,在村民中扮演“是非者”的角色,只会说是非话,最终被人唾弃。这句话至今仍然被广泛引用,既是对善恶、真假的判断,也有对于“是非话”和“吹牛者”的嘲讽。那么,我们就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句话的含义。
一、道德层面
“是非者”一词源于古代礼仪,即为宴会中的仪卫官员。他们的职责是维护宴会秩序,防止喧闹。由此延伸到现代,成为了“议论是非”的一个称呼。那么,“是非者便是是非人”的道德层面的解读,便是认为说谎、误导他人、刻薄挖苦、添油加醋的行为,实质上就是在说“是非话”,是一种损人利己、逐利私欲的丑陋行为。
二、行为层面
“是非者”与“吹牛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说服力,能够让人听从他们的言论,而后者则更多的是夸大话语的自我炫耀。但是,“是非话”并非是一种积极行为,它常伴随着诋毁、攻击、误导等负面情绪,不仅会让人受到伤害,还会扰乱社会正常的秩序。
三、心理层面
“说是非”的人容易因为缺乏自信,以及渴望获得关注和认可的心理,而利用他人的缺点来凸显自己的优点,进而达到自我心理安慰的目的。但是,这种行为只是一种短暂的满足感,长期而言会激化社会矛盾,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四、社会层面
在社会层面上, “是非者”往往是社会病态的一部分。一个大国的文化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民的道德水准决定的。若有越来越多的人从道德层面、行为层面、心理层面均存在隐患, 那么这个社会将难以成为一个良好、有品质的社会。
总结一下,“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这句话不仅揭示了善恶的定义,更意味着嘲讽那些只会说大话却不去努力的行为。我们不能只对外部陈述好的,而对内部不检讨自己的行为负责。做一个品德高尚,善良正直的人,才能取得别人的认可,真正走向成功。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评论是非的人,自身必定处于是非中
是非,就是对错,评判对错,就是评判立场和观点。
评论别人的立场,那么自己首先就需要有立场。这样,你能说别人立场不对,别人也同样会说你不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举实例来讲,孔子的观点是复礼,为什么呢?因为孔子是贵族,贵族成年就可以做官的,实际上也称不上做官,而是管理“家产”。很多人自然就不乐意了,因为孔子时代贵族只是少数,大多数的国人(城市公民)、野人(城外民众)按理是终身不能学习、更不能做官的。
就连大多数贵族对于复礼也是不愿意的,因为有的贵族世卿经营家产,封地、人口、兵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君,就想自己做国君。一旦复礼,贵族也失去了晋升空间。再说周礼是姬姓王朝的规矩,是偏向姬姓王族及后裔的,很多贵族并非是姬姓后人,就想摆脱这种束缚,打破职业天花板。
孔子的复礼可以说是得罪了所有的有志之士,因此掌握实权的贵族都不愿意用他。反过来,为什么孔子要提倡复礼?因为礼崩乐坏导致了孔子失去了“应有的”官职和待遇,孔子把早年生活的困苦归咎于礼崩乐坏。
孔子嘴上要复古,但实际行动却是顺应时势,孔子弟子大部分也并非贵族,越是把知识教给国人、野人,贵族优势丧失,权利就越是下移,孔子之后的落魄贵族就越多,那些落魄贵族就越是嚷嚷着复礼。
“说人是非者,必是是非人”还有更深的含义,那就是指责别人的过错,自己也必然有过错,甚至是相同的过错。正好契合孔子的例子,孔子教书复礼就是南辕北辙,孔子指责别人违背了礼,而自己却在亲手毁掉礼,斥责别人的话完全可以用在自己身上。
直白的说:认为别人有错,这种想法本身就是错误。那么是不是也可以反过来,认为别人是对的,这种想法也是对的。如果把“别人”放在不特定事物上,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总觉得世界上其他人都在做错事,其实错的是自己;古人看到满天星在运动,认为星星围绕地球转,其实是地球在自转。
是非之地是非之人说是非之事
是非之地是非之人说是非之事,人都是比较喜欢说是非的,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习惯,所以远离是非之地才是正确的,以下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是非之地是非之人说是非之事的资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是非之地是非之人说是非之事1我们常听到人们说:“洞天福地。”唐朝的杜光庭就在《洞天福地记》中,记录了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似乎能够找到这种福地,人生就能交好运,自己就能得到高福厚禄。
其实,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只是古人内心中美好的向往。人世间确实有一些天地钟秀之处,只不过是风景秀美,能够让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而已。
与福地相对的,我们在立身处世的时候,的确会遇到一些险地。这些地方往往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很可能给我们带来莫测的祸患。
曾国藩说过:“久利之地勿去,是非之处勿往。”这就是曾国藩这位老祖宗的提醒:人生中,这二个地方要尽量少去,容易致祸。
久利之地
南怀瑾大师说过:“三千年读史,无外功名利禄。”这句话的意思是,纵观历史上的`兴衰成败,无数英雄豪杰,之所以要建功立业,其实都是为了功名利禄而已。
就算一个人胸怀济世救民的伟大志向,凭借自己的拼搏奋斗,付出了很多艰辛的努力,最终得到的也不过是名利罢了。
人们为了争名夺利而费尽心机,甚至有的人无所不用其极,为了得到利益,不惜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
其实到最后,都难逃“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滩上”的结果。一切功名利禄,都是生不带来,走不带去,挣到最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们劝告世人不要争名夺利,但是每个人在生存之中,又离不开金钱利益。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我们活在凡尘俗世之中,离开钱寸步难行。
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多赚一些钱,让家庭变得富裕起来,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富贵的生活,这本来就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但是君子爱财,必须取之有道。有的人为了生存而放纵欲望,变得贪财好利。看到别人在某处已经得到了很多利益,于是自己就不假思索地跑去这里为自己谋利。
这个地方虽然有利可图,但是别人已经累积下丰厚的资本,而自己对此缺乏经验,也毫无准备,很可能图利不成,反而一败涂地。
这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的道理,对于久利之地,我们一定经得起利益的诱惑,这样才能趋利避害。
是非之处
人生最怕的,其实不是经历艰难和困苦。因为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一个人再有本事,也会遇到高低起伏的时候。
人生发生了突然的变故,就算我们当时没有能力解决,只要我们有坚强的毅力,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就能把这些困难熬过去,早晚会时来运转。
人生其实最怕的,是招惹上是非和麻烦。是非不断,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搞清楚的。甚至有些是非,就算自己有嘴也说不清,越解释反而越描越黑。
麻烦缠身也同样让人头疼,烦心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理不出头绪,找不到根由。把生活弄得像一团乱麻一样,到处都是解不开的结。
人生中的是非和麻烦是怎么来的呢?俗话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人生的福气,是自己努力换来的。人生的祸患,也是自己做错事招惹来的。
曾国藩说过:“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凡是是非之地,一定是众人瞩目的焦点,很多人就是喜欢在这些地方逞能,处处显露自己,所以才会祸从口出。
人生如果深陷是非和麻烦之中,就算自己再有能力,也会因为疲于应付,而让自己焦头烂额。既无法专心去做事,也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
俗话说:“是非入耳来,不听自然无。”
我们就算不去是非之地,很多时候是非也会找上门来,只有不听是非,洁身自好,这样才能免受是非之害。
所以说:“是非之地,不可久留。”这样才能避免祸患的发生。久利之地,人人趋之若鹜,大家都想去谋利,所以竞争激烈,风险巨大,我们应该知所进退。
是非之地,表面看起来光鲜亮丽,所以很吸引人,但是一旦踏足,就会弥足深陷,我们要懂得避险。
人生想要取得成功,并不仅仅是要去寻找机会,把握机遇,更要能够识别风险,远离祸患。
是非之地是非之人说是非之事2 1、久利之地尽量少去
南怀瑾大师说过:“三千年读史,无外功名利禄”,从古至今有多少人为了名利是费尽心思,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
的确如此,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离开了钱就寸步难行,我们每个人都想要赚更多的钱过更好的生活。
但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人为了让自己和家人能够过上富裕的生活,就开始放纵自己的欲望变得贪财贪利。
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生活中有很多官员由于成天行走于久利之地就变得越来越贪财贪利,以至于以权谋私放纵自己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最终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在赚钱的同时也需要自己的努力,并且脚踏实地赚取自己应该得到的钱,不要去做一个见钱眼开、贪财贪利的人。
所以,做人要经得起利益的诱惑,这样才能趋利避害。
2、是非之地尽量少去
所谓“是非之地”,说的就是有麻烦或者有争吵的地方。如果要想远离是非之地,就必须要远离是非之人。
那什么又是“是非人”?古人有云:“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意思就是说在别人背后议论是非的人就是是非的制造者。
常言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所以,我们做到了远离是非之人,就能够远离是非之事。
人这一生最怕的不是艰难和困苦,而最怕的就是招若是非。一旦去了是非之地,招惹是非之事,就会引火烧身,给自己带来麻烦。
比如说,一群人在打架,你抱着好奇心去看热闹,有可能别人拳脚就会伤及到你自身。
再比如公司里原本同事关系都很好,可是偏偏就有一些人喜欢搬弄是非在背后议论他人长短,于是就会产生争吵的是非。
所以,是非之地我们尽量不要去,是非之人尽量少接触,这样才能避免祸事发生。
”说人是非者,必是是非人。“是一句俗语。
意思是:人多的地方,是非必定多,而处理是非的最好方法,则是保持沉默,不须刻意去澄清、解释。智者的态度是“清者自清”。若找人解释之对象也是喜好搬弄是非者,那只会把问题弄得愈不可收拾,一点帮助都没有的。
所以,如果我们要对别人的言行发表评论,也要慎重,语言要得当,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