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教学意义

时间: 2023-10-08 02:22:10

认知发展理论是指人类思维与认知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其中法国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被认为是最为成熟和广泛应用的理论之一。从教学研究的角度来看,皮亚杰的理论对于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教学意义

首先,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来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个体的发展水平每个阶段都不同,因此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设定。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制定合适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例如,对于处于操作阶段的学生,应该采用具体的实际操作方式,如参观实验室、进行实验等,利用操作经验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其次,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也为教师提供了许多教学方法的指导。他提出了“适应教学”和“发现教学”两种教学方法。适应教学是为了满足学生实际水平和认知发展而采取的教学方法。而发现教学则是立足于学生自己的认知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究来发现和理解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和探究性,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和深层次理解。

第三,从评价方式的角度来看,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也给教师们提供了思考。皮亚杰的理论强调了学生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因此评价也应该根据不同的阶段来进行。例如,对于处于感知运动期的幼儿,教师的评价应该重视他们的感知、动作和语言的发展状况。而对于处于形象运算期的儿童,教师应该重视其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评价。这种针对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

最后,认知发展理论的理论和方法也为课程设计提供了指导。因为学科的内涵和目标与知识的认知水平有关,因此同样的课程在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应用不同。我们应该遵循认知发展的规律,知识领域不断地为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学习,使他们的认知发展更可以得到有效地推动。

综上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不仅提供了关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指导思想,也为教师提供了深远的启示,如适应、探究、评价不仅适用于幼儿教育,而且在中小学教育中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含义是什么

(一)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0~2岁,这个时期在认知发展上属于感知运动时期.就道德发展而言,则属于道德情感萌生阶段.
2~6、7岁,这个时期在认知发展上属于前运算时期,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最初阶段,可称作道德的“他律”阶段.“他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守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制约和支配.
6、7~11、12岁,这个时期属于具体运算阶段,在道德发展上,则是属于“自律”阶段.
11、12~14、15岁,这个时期属于形式运算阶段,在道德的发展上,则属于“公道”阶段.
(二)皮亚杰道德教育理论主要特点
1.肯定了儿童认知发展是其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皮亚杰看来,无论是儿童道德判断、道德情感,还是对道德规则的学习和理解都要受到认知水平的制约.
2.丰富和发展了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并确定了教育的适当作用.他指出: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是一个不可跳跃的和不可逆的连续过程,把这一过程概括为“自爱——他律——自律——公道”等阶段,并对各阶段道德发展作了详细论证.
将皮亚杰有关理论引申到道德教育上,具有多方面的指导意义.第一,儿童道德认识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作为教育者应很好地理解儿童,努力使德育内容适合儿童的认识水平,不能超越发展阶段对儿童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第二,发展智力是提高儿童道德认识的必要条件;第三,发展自我评价能力是提高道德认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除可以给人们以极大的启示外,也存在着某些不足:(1)偏重从认知发展的角度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但忽视道德行为,特别是良好的习惯行为在德育中的意义.(2)护士了不断变化或不同背景下的社会道德标准对形成儿童道德判断的影响.

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有什么启示 作用?

首先,皮亚杰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即不主张毫无根据地或人为地加速儿童的发展;但同时,过于简单的问题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作用也不大。因此,教师创设或提供的教学情 境应该是恰好适合的,这种情境既能引起学生的不平衡,又不过分超越学生已有的认知 水平和知识经验。 其次,每一个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要确定学生的不同认知发展水平,以确保所实施的教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因此,教师应创设或提供良好的教学情境,这种情境既能引起学生的认知不平衡(cogntve dsequlbrum) , 又不过分超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 因此,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或体会到一种认知冲突时,他们会重新思考自己的认识,也就可能会获得新的认识或知识。因为学生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知识的,检验自己的思维和认识并不断地得到反馈的、思维的素材取决于具体的经验,教师应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引导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的发展。

皮亚杰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

让·皮亚杰,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他从认识发生和发展的角度对儿童心理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富有辩证思想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他的思想、理论向传统的教育提出了挑战,并带来教育革命,对当代教育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皮亚杰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皮亚杰把认识的发生和发展归结为两个主要方面,即认识形成的心理结构和认识结构与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机制。他认为每一个智慧活动都含有一定的认知结构,即图式。图式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木模式。同化是主体把客体纳入自己的图式中,引起图式的量的变化。顺应是主体改造己有的图式以适应新的情境,引起图式的质的变化。平衡,指由同化和顺应过程均衡所导致的主体结构同客体结构之间的某种相对稳定的适应状态川。同化与顺应是适应环境的两种机能。儿童遇到新事物,在认识过程中总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如果成功,就得到暂时的认识上的平衡。反之,儿童就做出顺应,调整原有图式或创立新图式去接受新事物,直至达到认识上新的平衡。儿童心理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从低一级水平的图式不断完善达到高一级水平的图式,从而使心理结构不断变化、创新,形成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

皮亚杰还把儿童认识的建构过程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 -2岁)、前运算阶段(2-6、7岁)、具体运算阶段(6、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四个阶段。认为儿童智力发展的四个阶段是连续发生、紧密衔接在一起的。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是在新的水平上把前一阶段进行改组,并以不断增长的程度超越前一阶段。各个阶段之间存在着质的差异。虽然各阶段因各人的智慧程度和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可能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顺序是不变的,而且人人都要经历这样的几个阶段。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皮亚杰是“活动教学法”的积极倡导者。他指出,儿童学习的真正基础是活动。活动在儿童的智力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儿童的早期尤其如此。不仅如此,智力的发展也随着动作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得以进行。活动是儿童学习的真正基础,是教学的真正起点,活动应该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二、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皮亚杰的理论和教育是密切相关的,他对现代西方教育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对于我国当前和以后的教育科研和教育改革都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皮亚杰认为,新的知识只有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才能被吸收。因此,教育的目标并不在于增加知识量,而在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吸收和同化所学的知识,要让他们去理解。如果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应付考试,填鸭式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这将迫使学生主要依据记忆来学习。记忆而缺乏理解,其结果只能是既不能学到知识,也没有促进智力的发展。

皮亚杰的图式理论或其建构主义,从本质上阐释了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及其思维发展过程。作为主体的学生,在与外部环境(或者说是教育环境)不断地相互作用过程中,增进了知识和思维的发展。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学生构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活动的主体。图式理论充分体现了教育教学中学生是主体的思想。今天,我们要进行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教学的优化、科学化来对学生施加影响,全面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必须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性。

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成熟和经验、社会经验、平衡化。儿童的成熟、经验和社会交往不同,儿童会按自己的速度和自己的兴趣来学习,这就会使有的儿童认知快些,有些儿童慢些。因此,教学内容和方法要考虑到这种差异性。教学要重视个别儿童的兴趣,了解他的认知发展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在符合他们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接受教育,按照各自的发展步调发展,加强个别化教育。

皮亚杰强调平衡是儿童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动力,证明了认知是主体在不断寻求平衡模式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能动性的结果。他发现了自我调节在平衡中的作用,指出儿童的认识活动始终离不开主体能动的调节作用。主体在自我调节的平衡化过程中实现认识结构的连续更新和螺旋上升。皮亚杰的平衡化目标在教学中的精神实质就是促进儿童逐步建构起具有创新功能的自我调节系统,促进其主动有效的学习。因而,在现代教育改革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不断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自我调节系统;必须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变化,创设各种问题空间,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加强对自身认知结构的监控和调节,提高学生自我调控能力,从而不断的更新和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育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策略,并培养学生对自己知识获取过程的监控、调节能力,即“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当代教育教学产生了极大影响,对当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因此,在当代教育教学中,教育目标应着重于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力;教学内容应适用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不断打破学生已有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应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重视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