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有攻击性的小学生

时间: 2023-10-08 23:30:06

小学生是社会未来的栋梁,他们的品性、习惯将对日后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然而,有些小学生却表现出攻击性和暴力倾向。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现象。那么,有攻击性的小学生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该如何面对和纠正他们的行为呢?本文将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展开分析。

有攻击性的小学生

一、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之一,家庭教育质量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有的小学生家庭教育不善,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技巧,他们未能及时控制和引导孩子的行为,导致孩子习惯不良,表现出攻击性和暴力倾向。

二、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是小学生成长最为重要的一环。学校、老师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有的小学生在学校中感到孤立和不安,他们因此从而表现出攻击性和暴力倾向。一些老师教育方法不当,言行不一致,影响了孩子的行为习惯,也是小学生攻击性的形成原因之一。

三、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也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现代社会中,资讯和文化繁荣,小学生接触外部环境的机会越来越多,不良信息和坏习惯也包括其中。这些不良信息和坏习惯会对小学生产生重要影响,使他们表现出攻击性和暴力倾向。

如何对待有攻击性的小学生?

1.及时发现和教育,及时引导孩子,了解和掌握孩子的心理,帮助孩子了解错误行为的危害。

2.家长和老师要携手共同开展教育,家长要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与老师积极沟通,协助孩子克服现实困难和矛盾。

3.加强社会的宣传教育,组织和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和塑造健全个性。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小学生在校用刀伤了另一学生,用什么话语教育学生

学生的攻击性行为常常让教师非常头疼,这些学生在班级中“称霸”,稍不注意就和同学甚至是老师发生正面冲突,在班集体中造成很坏的影响,被视为“害群之马”。那么对学生的攻击行为应如何矫正呢?这则案例至少给了我们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1.重视与家长的沟通,改善家庭教育方式及氛围。班级中“称霸“的学生往往受不良家庭管教方式的影响,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没有一点方法和策略,孩子无论犯了什么错,不问青红皂白就是一顿痛打,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常常受压抑和斥责,心中存在一股怒火。这种情绪一旦”转嫁“到别人身上,就易拿别人”出气“,引发出敌对行为。当然,在溺爱型家庭中,孩子往往个人意识太强,到了学校也要求”唯我独尊“,受到限制也容易采取”还击“。所以,家庭环境对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作为教师,首先应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

2.创设辅导情境,用角色扮演法,增强学生自我抑制的能力,实现自我教育。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以学生个体为主导因素。通过各种形式的促进手段,使之能进行自我构件,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攻击性强的学生自控能力都比较差,一般不会去考虑自身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攻击者扮演被攻击者,亲身去体验被攻击后的痛苦、厌恶和愤怒等心理感受,这种换位思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人处境,使其逐步对自己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否定情绪,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自控能力,从而自觉抑制自己的攻击行为。

3.多鼓励肯定,少批评指责。著名的教育家说:“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一般有攻击性心理的学生,自尊心都很强,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向往得到教师的表扬。因此当它们取得每一点进步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和鼓励;当它们犯了错误或行为出现反复时,也要能及时指出,帮助分析原因,并晓之以理,使之心悦诚服。

4.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创造良好的环境,分散其攻击意识。很多教师对待有攻击性行为的学生时,喜欢在班级中将他们孤立,其实这种方法只会使学生的心理变得更加偏激。在影响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因素中,同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他们处于一个团结友爱、文明守纪的集体中,并创设一种爱的氛围,让“问题“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如果有可能,还可以安排品德端正的学生与他们交朋友,充分体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