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残是指个体在不寻求他人帮助的情况下,在身体上进行自我伤害行为。自残现象不仅在精神障碍患者中较为普遍,同时也存在于一般人群中,包括青少年和成年人。因此,理解想自残的人的心理机制对于预防和干预自残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想自残的人是什么心理
自残行为可能是多种心理问题的表现,包括情绪调节问题、自我厌恶、自我惩罚、焦虑和抑郁等。下面从不同角度探讨想自残的人的心理问题。
1. 情绪调节问题
许多人开始自残行为是因为他们无法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有些人可能有许多消极情绪,例如愤怒、恐惧和无助,却没有学会如何表达和处理这些感受。在这种情况下,自残成为了一种实质上“表达”内部感受的方式。通过造成身体的痛苦和伤害,自残者可能会感到释放内部积压压力和情绪调节。这种方式是短暂的,但也是一种方法去暂时缓解心理压力。
2. 自我厌恶和自我惩罚
自残行为也可能与自我内疚和自我惩罚有关,因为自残行为是一种消极、痛苦的行为。通常,想自残的人都有强烈的自我厌恶感,觉得自己是无可救药的失败者,往往把问题归结为自己没有能力面对。自我厌恶让自残者认为他们应该遭受惩罚,而自残成为了一种用痛苦疯狂的方式来达到这个目的。
3. 焦虑和抑郁
抑郁和焦虑往往是自残的触发因素。想自残的人常常感到孤独、悲伤,觉得没有人愿意倾听他们的痛苦。疼痛在这些情况下成为了一种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对于有焦虑和抑郁症状的人来说,自残是自我安慰和缓解心理负担的方式,即使只是一时的缓解。
4. 心理创伤
自残行为也可能与心理创伤有关,自残者可能经历过暴力、虐待、性侵犯、精神虐待和家庭冲突等经历。这些经历不仅会引起自责和自我惩罚,同时也会引起巨大的内心痛苦。自残行为成了一种表达和减缓这种痛苦的方式。
综上所述,自残行为是多方面的内部心理问题,包括情绪调节问题、自我厌恶、自我惩罚、焦虑、抑郁和心理创伤问题。想自残的人需要面对这些情况,并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找到适合自己的缓解方式。同时,家人和社会也应该提高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以便及时干预和治疗。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一生气就自残的人是什么心理
1、生气时自残是什么心理
1.1、特殊的家庭环境
自残行为的产生与孩提时期特殊家庭环境有关,不少有自残行为的青少年,或生活在父母离异的家庭里,或不是由双亲带大,或幼儿时受到百般溺爱后来却管束极严,或父母的期望值过高,脱离了孩子实际承受能力等。这些孩子很难养成保持自我价值观、承受强大不良影响、保持和他人交流这三种重要的自我承受能力。
1.2、大脑多巴胺含量的缺乏
自残者往往极易生气、冲动、焦虑、好斗。研究表明这可能与他们大脑中多巴胺含量较少有关。一些容易发怒的人,如果大脑多巴胺含量正常,他们会向外发泄自己的愤怒,而含量较少的人则会通过自残或自杀行为把心中愤怒发泄在自己身上。
1.3、潜在心理疾病
有自残行为的青少年可能正在遭受着急性或慢性心理疾病的折磨。如边缘性人格障碍、抑郁、创伤后应激反应、解离性疾患、饮食失调症、恐惧症、强迫症、双极性精神失调症、冲动控制障碍等。
生气时自残是什么心理
2、孤独症患儿为什么出现自残行为
2.1、生化因素
一些研究学者提出,某些特定的神经传导物质分泌数量和自残行为紧密相关。自残行为会增多人脑中的类鸦片胜肽,使患者出现类似麻痹的感觉。而研究显示,人体内血清素过少或多巴胺过多,都会导致自残行为的产生。
2.2、社会原因
自残行为往往和存在交流障碍有关。如果某人的理解接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很差,就可能导致沮丧,甚至升级为自残行为。
满意记得采纳和点赞哦!!
自残的人也许根本不会认真去想什么后果,在自残时,他们只被一种冲动所控制,只渴望得到解脱(通过身体的痛苦来缓解心灵的痛苦,更恰当的表达也许是,借身体的疼痛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让大脑关注的焦点从内心的痛苦转移到身体的疼痛(至少暂时转移吧))。
我觉得,这也许是人的一种本能,当痛苦超过内心的承受极限时,人会本能的选择逃避痛苦(自残或者是自杀等)。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