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是一位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提出了许多对儿童成长有益的理论。其中,他将儿童的言语归为两大类,即物体言语和社交言语。下面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两种言语的意义和特点。
皮亚杰将儿童的言语归为两大类
一、物体言语
物体言语是指儿童使用语言来表达关于物体的信息,包括描述、分类、数量等方面。在儿童语言发展的早期阶段,物体言语在儿童的语言中占据主导地位。例如,儿童可以说“球”、“车”、“狗”等词汇来表达他们看到的物体。物体言语有助于儿童对环境进行观察和认知,促进其理解世界和发展思维能力。
二、社交言语
社交言语是指儿童使用语言来进行社交交往的行为,包括问候、告别、请求保持眼神接触等方面。社交言语也是儿童语言中重要的部分,并在儿童语言发展的后期阶段扮演重要的角色。社交言语的发展有助于儿童建立社交技能,培养他们与他人的交往方式,建立互信关系等。
三、物体言语和社交言语的关系
物体言语和社交言语不是孤立的,它们是相互交融的。儿童在母语学习过程中,两者之间并不是严格区分的。事实上,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是通过将物体和社交言语相结合,逐渐形成完整的语言能力。儿童在交往中使用物体言语,而物体言语的使用又需要借助社交言语。两者的结合使用可以更好地帮助儿童发展语言认知和交往技能。
四、实践中的运用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发展物体言语和社交言语。
1. 通过交谈帮助孩子识别物体、给物体命名,让孩子掌握基本的分类、数量和空间概念。
2. 鼓励孩子与他人进行交谈,包括与同伴、亲属等进行日常社交,培养社交技能、友谊能力和人际交往的习惯。
3. 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物体和场景,让孩子在观察、探索、游戏中运用语言,培养语言能力。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教育心理学考察的一个重点内容,需要重点理解和掌握。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从而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有它主要的行为模式。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并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在感知运动阶段,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儿童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进入前运算阶段,儿童开始能运用言语或较为抽象的符号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他们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所谓的“泛灵论”。
这一阶段儿童在思维方面存在自我中心的特点,认为别人眼中的世界和他所看到的一样,以为世界是为他而存在的,一切都围绕着他转。自我中心主义在儿童的言语中也存在。即使没有一个人听,年龄小的儿童也高兴地描述着他正在做什么。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儿童独处的时候,甚至更多的发生在儿童群体中,每个儿童都热情地说着,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真实的相互作用或者交谈,皮亚杰称之为集体的独白。
本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出现了显著的认知发展。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他们没有形成概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都必须与他们熟悉的物体或场景相联系,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因此皮亚杰认为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应多做事实性或技能性的训练。
此外,本阶段儿童已经能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能刻板地遵守规则,不敢改变。随着分类和排序的获得,儿童获得了思维的可逆性。他们的思维开始逐渐地去集中化,能够学会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进行一些逆向或互换的逻辑推理。去集中化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16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这种能力一直持续到成年时期。本阶段中个体推理能力得到提高,能从多种维度对抽象的性质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假设性思维,采用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够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
以上四个阶段需要各位考生从两个维度进行掌握,第一个维度就是每个阶段的年龄,这个维度需要识记,另一个维度是每个阶段的特征,需要充分理解,其中重点理解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
【牛刀小试】
1.皮亚杰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几个阶段( )。
A.3个 B.4个 C.6个 D.8个
【答案】B。解析: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并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2.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道哪一个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C。解析: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简单的抽象逻辑思维。
皮亚杰和维果斯基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上存在一些差异。
皮亚杰认为,思维的发展先于语言。他提出,儿童的语言发展是从对成人和同伴的运用语言的活动开始的。这种观点强调的是在语言使用中,对于物体的操作和命名,然后是语言的使用,最后是语法和语用的掌握。
维果斯基则主张语言的发展先于思维。他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最简单的对话开始,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语言,然后是命名和词汇,最后是语法和语用。
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上,两位学者的观点有所不同,但他们的理论都是基于对儿童语言发展的不同理解而建立的。
总的来说,皮亚杰和维果斯基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上的观点存在差异,皮亚杰认为思维先于语言,而维果斯基则认为语言先于思维。
皮亚杰的教育思想——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
班主任点滴
2018年01月06日 · 高级中学生涯规划师 中学一级教师 教育领域创作者
皮亚杰简介
皮亚杰(1896-1980)是瑞士心理学家、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儿童的言语和思维》(1923)、《儿童智慧的起源》(1936)、《儿童心理学》(1966)、《结构主义》(1968)、《发生认识论导论》(1945-1950)、《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1979)等。
皮亚杰的教育思想
1、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
皮亚杰还为,培养儿童思想能力的重心是培养创造性和批判能力。他反对传统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吸收知识的做法。
2、真正的学习是儿童主动的、自发的学习。
皮亚杰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儿童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作用是间接的。教师除了为儿童提供主动、自发地学习的机会之外,还可选择一定的材料,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儿童的发展。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活动必须由一种情感性质的力量所激发。他强调,认知组织里建立起来的内在动机是首要的,奖励惩罚之类的外来强化并不起主要作用。认为给儿童学习的材料必须和儿童的己有经验有一定的联系,同时又要足够新颖,这样才产生认知上的不协调和冲突,引起儿童的兴趣。
3、儿童必须通过动作进行学习
皮亚杰强调,应该放手让儿童去探索外部世界,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系统。教师应该布置情境,提供材料,让儿童自己得出答案,而不能只靠课堂上听教师的讲解,看教师的演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反面例证,促使学生重新进行组合和思考。
4、教育应该按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
皮亚杰认为,在对儿童施教以前首先要鉴别儿童已经发展到什么水平,然后再确定教学内容并进择教学方法。当儿童在不同领域处在不同的阶段时,就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教育的灵活性,不要把超越儿童发展阶段的知识教给儿童,不要强迫儿童学习心理发展还没有准备好的材料。
5、注重儿童的社会交往
皮亚杰所重视的交往重点应放在儿童之间的合作而不是竞争之上。皮亚杰提倡同伴影响法,积极鼓励儿童的互教和互相影响,以此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