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有人总喜欢跟别人对比

时间: 2023-10-10 04:41:24

在人类社会中,对比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行为,这种行为表现为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比较,或个体与社会群体之间的比较。在这种比较中,人们通常会带有各种各样的心态,有的人希望通过比较来激发自己的动力,有的人则是出于嫉妒和攀比的心态,总是试图通过比较来压倒别人。事实上,这种比较在任何场景下都可能发生,人们可能会比较他们的外貌、技能、成就、财富、生活方式等等。

有人总喜欢跟别人对比

一些人常常会不自觉地拿自己与别人作比较。这种对比心理,可以推动自己不断进步,但也可能导致自卑感或者炫耀心理。慢慢地,他们建立起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差距。自卑感源于别人的比较,颜值高的人、学习好的人、工作顺利的人、身体健康的人都会成为比较的对象。当一个人总是关注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时,他很难拥有自信,难以获得生活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人们习惯于不断地和别人比较,也许这可以成为一种进步的动力,但是很多时候这就是一种扭曲、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情感专家们提醒,经常拿自己和别人比较的人,容易产生焦虑、痛苦等负面情绪,长期下去还会损坏原本良好的心理健康。比较自己和别人的行为,是一种比较自己与别人的缺点,更多是关注自己的不足,但只有关注自己的优点,才能更好地发扬光大。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也常常使用孩子的成绩等方面来和他人作比较,这是不可取的。在上学的过程中,很多孩子就会产生自卑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不是将他是否优秀作为唯一的标准,而是了解孩子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并给予特别的关注和支持,让孩子走出自己的路,追寻自己的理想。

总的来说,人们总喜欢与别人比较,但通常难以达到超越自我的目的。只有反思自己的价值,和在内心中建立起自己独特的价值观,才能走上属于自己的快乐道路。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为什么人们喜欢和别人比较?

你会发现,总有一些人喜欢和别人比较。小时候比谁的书包好看,谁的字写得好,谁的成绩更好,长大之后比穿着打扮、比受欢迎程度,出入社会之后比收入、车子、房子......没完没了的比较。

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和他人比较的心理,只是 深浅程度 不同而已。这来源于人类的动物性。

动物在丛林中作为个体存在的时候,它只有在明确自己和群体中其他个体的位置距离后,才能对自己的安危处境做出判断。

而且,动物为了更好的生存,在遇到非同类动物的时候,会以最快的速度探寻,对方和自己相比,哪一方更强,哪一方更弱,根据判断来采取行动。否则,可能会面临生命危险。

《原则》一书的作者瑞.达里欧说: 动物性就是人性 。所以,人类天生就倾向于和别人比较。

陌生人会面之后,短短几秒钟的时间之内,双方就能大概的 感知到彼此的地位差距 。

人类这种严重依赖“比较”来衡量事物价值的直觉习惯比我们想象的还更为根深蒂固。 ?

提起比较这个词,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攀比。

得到订阅专栏“马徐骏·世界名刊速读”介绍了《今日心理学》(11月)的封面文章《比较陷阱》(The Comparison Trap)。这篇文章说,其实比较和攀比不太一样。

攀比大多是出自虚荣心,但比较是用来进行自我认知的。

伦敦商学院的行为组织学教授托马斯·穆斯维勒说:“社交比较,也就是和别人做对比,是我们用来认识自我最基本的方式之一。

可见,产生“和他人比较”这种思维状态,其实是因为自己不够自信,评价自我的标准不够清晰,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以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作为评估自己的尺子,从而不自觉的通过比较来确认“自我价值”。

为什么人们会倾向于,以别人的观点和评价来作为定义自己的标准呢?

因为 我们会不自觉地认为,别人和自己评价事物的标准是一样的。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李·罗斯做过一个实验:制作一块大牌子,写上颜色鲜艳的标语:欢迎来傻瓜餐厅吃饭。

然后随意挑选一些大学生,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在校园里举着牌子走一圈,并估计其他同学愿意接受这项工作的数量。

结果那些愿意去干这件事的学生都认为,这件事情有趣又好玩,其他同学也都会同意干。

而那些婉言谢绝的学生们认为,这件事情就像白痴一样,其他同学也一定不愿干。

两种人都觉得自己对他人的判断是对的,而且非常自信。

这种现象叫做 “虚假同感偏差”。

我们总是倾向于高估别人跟自己的一致性。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总是喜欢 情不自禁的推己及人 ,觉得其他人的感受和判断,肯定都和自己差不多。

这种“过于自信”的毛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比如每个作家,在出版自己的书时,总是认为自己的书能够大获成功。但遗憾的是,读者们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对于书籍,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喜好。

再比如,政治领域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竞选总统的政治家,在正式投票之前,总会高估自己得到的选票数量。

“虚假同感偏差”这种思维里面,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对于那些不同意我们观点的人,或跟我们感受不同的人,我们往往会倾向于认定对方“不正常”。

李·罗斯的实验中,那些愿意举牌子的学生,会认为不愿意举牌子的学生小气、拘谨、固化。而拒绝举牌子的学生,都认为同意举牌子的人是神经病或者想出风头的人。

那么, 如何避免这种思维模式给我们带来的干扰呢?

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要盲目自大。一定要充分意识到,别人可能有自己一套完全不同的判断体系,而这套评估体系可能跟你的大相径庭。

另外,要养成包容和宽容的心态,对于那些跟我们想法或感受不一样的人群,不要先去怀疑甚至指责,应该多一些尊重和信任。

言归正传,既然已经知道,他人的评价体系和你不一样,那么就意味着,不管你怎么做怎么说,总会有人喜欢你,有人不喜欢你,有人满意你,有人不满意你。

即使你做得再好再完美,周围每个人对你的评价都不会完全一样。

既然如此,你又何必在意别人的看法和眼光呢?

总有人会比你在某些方面更好,你可以在看清楚他们的优点之后,向他们学习和取经,激励自己更好的进步。

但是,千万不要因为这样的对比而时刻牵动自己的情绪。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向上比是永远没有尽头的,持续的比较下去,因为别人比自己好而难过,只会影响自己的自尊水平,其实是得不偿失的。

但是你可以和自己比较,让现在的自己比过去的自己更优秀,绝不能输给以前的自己。

柴静说: 生命不是用来比较,而是用来完成。

其实我们更需要的,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播种和收割。虽然有时候这个过程也许会有些长,可是不要慌, 生命没有那么分秒必争。 觉得乱的时候,就停下来把自己整理清楚。然后再出发。沉住气,忠于内心,生命才会饱满。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用自身与别人作对比?

喜欢跟别人做比较,虽说现象比较普遍,但却与个人的修为涵养息息相关。有的人总是怕自己被别人比下去,生怕自己落伍跟不上时代,跟不上周遭人与事的步伐,有时往往是虚荣心在作祟。有的人总是在人前特别爱表现,总想处处表现的比人强,实际上并不是真的很强,恰恰相反由于内心自卑导致。这些表现往往是自我内心不够强大,修为不足,唯有不断自我驱动学习充实,方有可能改善此陋习。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