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建立安全型的亲子依恋关系

时间: 2023-10-10 05:44:12

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言而喻。亲子依恋关系是影响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安全型的亲子依恋关系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从三个角度分析,如何建立安全型的亲子依恋关系。

建立安全型的亲子依恋关系

1. 父母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建立安全型的亲子依恋关系,首先需要父母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父母应该始终关注孩子的情感状态,了解孩子的想法、感受,主动与孩子沟通。在孩子需要关注时,父母应该给予安慰和支持。在孩子无法承受的情况下,父母应该引导孩子逐渐适应,适当给予支持和鼓励。父母的情感关注和支持是建立安全型亲子依恋关系的重要手段。

2. 父母营造稳定的环境

稳定的环境是建立安全型亲子依恋关系的前提之一。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稳定的生活环境,这包括家庭的稳定,学习环境的稳定等。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成长需要,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也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避免过度的期望和控制。一个稳定的环境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和信任,从而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

3. 父母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孩子成长的核心能力之一。父母应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这包括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面对挫折时的情感调节和认知能力。父母可以通过游戏、读书、交流等方式,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模式,让孩子学会调节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安全依恋关系是如何建立的?

安全型的依恋关系是如何建立的?母婴之间的的互动、身体接触、喂养方式、分离和重聚等都会对安全依恋关系产生影响。这种关系很大程度上由孩子出生的前三个月期间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方式决定的。

Mary Ainsworth在1963年进行了一个长达一年的跟踪研究,研究对象是26个刚出生的婴儿,跟踪是从这26个婴儿出生第3周起一直到第54周,研究人员每三周会到孩子家中进行4个小时的观察,记录孩子和妈妈的互动方式,包括孩子哭泣的频率,妈妈的反应方式,妈妈和孩子的交流方式,妈妈离开房间时孩子的反应等等,在第54周时,这26个孩子和妈妈到实验室进行了安全依恋关系的测试,以此来研究孩子和妈妈的互动方式以及最后形成的依恋关系之间的相关性。

整个观察研究有以下发现:

1、妈妈喂养孩子的方式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在前三个月,如果妈妈对孩子饥饿的信号很敏感,喂养孩子的节奏和方式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与妈妈更容易建立安全依恋关系;而如果在前三个月,妈妈对孩子的饥饿信号不敏感或没有按照孩子的节奏和方式喂养孩子,孩子的进食状况很不理想,这种状况在整个研究的1年过程中一直存在。

2、妈妈对婴儿哭泣的回应方式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研究观察记录了孩子哭泣的频率,时间长短,妈妈的回应方式,听到孩子哭泣之后妈妈采取回应的时间间隔等数据。

研究表明,孩子在前三个月哭泣的频率和时间长短与后几个月孩子哭泣的频率和时间长短没有相关性,但在前三个月,如果孩子哭泣时没有及时得到妈妈回应,这些孩子在后来更容易哭。研究数据并不支持如果孩子一哭妈妈立刻回应会导致孩子将来更容易哭。只要妈妈能够做到及时回应,孩子就会建立对妈妈的信任。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和孩子建立了安全依恋关系的妈妈在听到孩子哭泣时回应是最快的。

3、妈妈和孩子的互动活动:

从第6周到第15周,孩子与妈妈之间的互动方式与妈妈对孩子的表情和言语表达相关。如果妈妈采取很愉快的方式,面部表情很丰富地和孩子交流,孩子也会有相同的回应,如果妈妈与孩子交流时表情“僵硬”,没有什么语言交流,孩子就不会注视妈妈。那些在1岁时没有和妈妈建立安全依恋关系的孩子就是在前三个月没能和妈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活动,或者交流刚开始就立刻终止了,因为这些妈妈和孩子交流时没有面部表情。

4、在每天的分离和重聚过程中孩子的表现:

研究记录了每次妈妈离开房间和回到房间时孩子的表现,发现那些在前三个月哭泣时没有能得到积极回应的孩子在妈妈每次离开时更容易哭泣或不满。虽然妈妈离开时哭泣意味着孩子与妈妈建立了亲密的依恋关系,但是如果孩子在每天每时每刻妈妈离开时都哭泣或表示不满,却说明孩子和妈妈之间没有建立安全依恋关系,孩子处于焦虑的状态。与妈妈建立了安全依恋关系的孩子当妈妈回来时会表示出开心,渴望妈妈的拥抱;而那些没有和妈妈建立安全依恋关系的孩子当妈妈回来时会表示出愤怒、哭泣、无所适从或置之不理。

5、妈妈和孩子的身体接触对孩子的影响:

研究过程中孩子每次被抱起来都做了记录,包括记录抱的频率和时间长短以及抱的状态,研究同样也记录了孩子被抱起来和被放下时的反应,以及抱起和放下的动作是由孩子还是由妈妈发起的。妈妈抱孩子的状态一种情况是非常温柔、爱护以及愉悦的,另一种是麻木的及干扰孩子的(比如孩子正在玩突然把孩子抱起来)。研究发现,妈妈抱孩子的状态而不是抱的时间长短决定了孩子对于抱起来或放下是否有积极的回应。如果妈妈麻木地抱着孩子、经常抱起孩子或者干扰地抱起孩子都会引起孩子消极的回应。

没有和妈妈建立安全依恋关系而是建立了焦虑/回避关系的孩子往往在妈妈抱的时候都不会积极回应,这些妈妈就是在前三个月抱孩子时十分麻木的妈妈。研究还发现,这些妈妈本人也不喜欢亲密的肢体接触,因此虽然她们抱孩子的时间并不短,但是她们在抱孩子的过程中当孩子需要亲密肢体接触时表现出了消极的回应,这点对孩子影响深远。同时这些妈妈在与孩子交流时也很麻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更容易愤怒、不安和生气。

根据1年对于26个孩子的跟踪研究结果,孩子是否能够与妈妈建立安全依恋关系与妈妈是否能够敏感地回应孩子发出的信号及交流十分相关。

在看这篇文章的时候,引发我思考了另外一个问题,根据文章的实验结果,孩子与妈妈的安全依恋关系很大程度上由孩子出生的前三个月期间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方式决定的,妈妈如何回应孩子的需求,妈妈如何抱孩子,妈妈如何与孩子交流等等,但是,现在很多孩子在前三个月甚至是前1、2岁都是由月嫂或育儿嫂带大的,应该在中国进行这样一个研究:由月嫂、育儿嫂带大的孩子与妈妈之间的安全依恋关系。孩子从出生起必须要先和一个人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随后才能和很多人(比如爸爸、奶奶、姥姥、爷爷、姥爷等)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如果这第一个人不是妈妈,是月嫂或育儿嫂,那么就需要月嫂或育儿嫂对孩子要有象妈妈一样的爱,敏感地关注孩子的需求、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和孩子进行感情丰富的交流、抱着孩子的时候充满温柔和爱……希望前三个月都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妈妈能够找到这样的月嫂或育儿嫂来替代自己。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