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残,也被称为自伤或自虐,是指个体在无意义或难以承受的精神压力下,用刻意使自己受伤的行为来缓解痛苦。自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虐待行为,通常包括割腕、用利器划伤皮肤、擦伤、吓 ==唬==自己等行为。对于自残者,他们会感觉到什么呢?本文将从心理学和生理学两方面来分析自残者的感觉。
自残的感觉是什么
心理学角度
自残者通常会感到绝望、无助、孤独、愤怒、情感失控或焦虑等情绪。自残可以为自残者带来短期内的缓解感,伤口释放的疼痛与血液的流出能够使自残者感到身体上的刺激和施加受伤痛苦。这种体验形成了一种与自我负面情感的交换,这使一些人突破个人的痛苦和苦恼。但是,长期以来,自残可能会使自残者变得越来越早期的感到不适和痛苦。
生理学角度
当人体受到伤害时,神经兴奋会促使体内产生内啡肽作为镇痛剂来减轻疼痛并促进康复快速发生。这是人体自然反应的一部分。但长期自残可能会干扰这种过程。自残者在多次伤害身体后,可能会过度耗尽该荷尔蒙,从而导致身体对压力的不适感变得严重。这种压力是循环的,同时加深了自残者的心理痛苦和身体伤害。
完全回答这个问题的确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在许多情况下,自残者对于伤害的感觉是个人和独特的。现实情况中,许多自残者的经历和动机都十分复杂,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和接纳他们呢?
对于自残者来说,任何一种行为,都是背后必有原因。像许多行为习惯一样,自残可能与一些心理问题有关。自残可能是一种痛苦,痛苦的发源地可以在多个方面抱怨。因此,作为支持者,我们应该努力了解他们的痛苦,并相信他们会想要帮助自己,也需要帮助自己。要真正的帮助自残者,要注意到不是简单地中止他们的自残行为,而是要关注他们的痛苦源头,并找到长期的解决办法。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自残的行为和人的性格无关,任何性格的人都有可能自残。
自残的原因:
1、发展异化
每个人都存在着创造毁灭欲,GOPLA在解释自残行为的时候是通过发展需求这层面的。
发展受阻的结果就是另类改变。这是通过毁灭来实现精神能量的释放。
2、断绝期望
很多人都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他们往往会比其他人感受到更多的挫折。
对于一些他们已经失去信心(可以说绝望)的事情,由于他们存在较好基础,不可避免还是有一些欲求或期望出现,自残往往也为了斩断这些来源。
3、焦虑转嫁
焦虑、紧张、不安、痛苦等得不到化解。自残是一种压力转移的方式。自残是一种不良的发泄方式。一些人会习惯于增加自身肉体的痛苦来减轻精神的痛苦。
扩展资料
自残心理控制方法:
1、自我安慰法
当一个人遇有不幸或挫折时,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或不安,可以找出一种合乎内心需要的理由来说明或辩解。如为失败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用以安慰自己,或寻找的理由强调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以此冲淡内心的不安与痛苦。
这种方法,对于帮助人们在大的挫折面前接受现实,保护自己,避免精神崩溃是很有益处的。因此,当人们遇到情绪问题时,经常用“胜败乃兵家常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坏事变好事”等词语来进行自我安慰,可以摆脱烦恼,缓解矛盾冲突、消除焦虑、抑郁和失望,达到自我激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之目的,有助于保持情绪的安宁和稳定。
2、交往调节法
某些不良情绪常常是由人际关系矛盾和人际交往障碍引起的。因此,当我们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有了烦恼时,能主动地找亲朋好友交往、谈心,比一个人独处胡思乱想、自怨自艾要好得多。因此,在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找合适的人谈一谈,具有缓和、抚慰、稳定情绪的作用。另一方面,人际交往还有助于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增强自己战胜不良情绪的信心和勇气,能更理智地去对待不良情绪。
从真正的医学角度来说,自残的人一般不会轻易自杀,因为他们的心理比较特殊,他们的意识停留在一个区分于行动与心理的空间隔阂上,那里在我们说来什么都不是,但是那里却会随着病患者情绪心理的高低欺负而变化个中的性质系统。 他们自残大多数都是由于小时候家长的忽略,或者是一些不良的习惯行为,或是心理曾经受过重大冲击而造成的一种逆反性病态。他们会一直的自残,甚至有些病例记录过,有一些病患者,他们会毫无目的地自残自己,并不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力,也不是贪图一些什么奇特的生理上的一种舒服感觉,只是他们从生活的本能上已经改变了性质,他们自残仿佛已经成为一种人生的本能,与正常的吃饭、睡觉、上厕所,几乎没有什么两样。 但是……长期自残,最终还是会死掉,只不过,那些人不会真的一次性地把自己杀掉。他们好像当自己不是自己,他们的身体已经被精神力量占据,他们的脑里,只有精神上的需求,而忘记了肉身的需要,所以他们随时都可以把当自己的身体是一件发泄的玩具,开心就对自己好一些(如果患者严重,开心也是会自残自己的。),不开心,则开始自残的行为。
采纳哦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