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是心理学领域最知名的思想家之一,他提出的防御机制理论对于探索人类心理特征以及解释人类行为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本文中,我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弗洛伊德的防御机制理论。
弗洛伊德 防御机制
首先,防御机制是指由于心理上的不安或威胁,个体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心或心理平衡而采取的一些手段或方式,包括回避、否认、投射、转移、互补等多种形式。这些机制可以帮助人们应对压力、解决焦虑和其他心理疾病。
其次,弗洛伊德将防御机制分为了一系列类型。其中之一是最基本的“否认”,指个体对不愉快的现实做出拒绝或忽略的反应。另一个常用的机制是“投射”,指个体将他们自己的情感或需求转移到其他人身上。还有“退行”和“逃避”,分别指面对不安或者威胁时所选择的依赖或者逃避的反应。
第三,弗洛伊德的防御机制理论还涉及到儿童早期发展的概念。他认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通过这些机制来处理压力和焦虑。另外,他还提出了“心理动力学”这一概念,它强调人类行为是由内在冲突和压力所导致的,并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产生分裂。
最后,弗洛伊德的防御机制理论在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经常被用于心理治疗中,帮助人们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以及如何应对人生中的挑战。
综上所述,弗洛伊德的防御机制理论为我们理解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它启示我们注意到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模式中的潜在因素,并为我们在真实生活中反省自己的响应方式提供了指南。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 ? ? “防御”一词最早源于1894年弗洛伊德的《防御性神经精神病》一书,当时提出并描述了九种防御机制。1936年,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在《自我与防御机制》一书中发展了防御机制的理论,至今已有数十种防御机制被提出。
? ? ?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学说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一个人直接的、习惯性的心理保持机制,即当个体潜意识中本我的欲望与现实或超我之间出现矛盾造成心理冲突时,会出现焦虑反应。此时自我通过心理防御机制来控制本我的欲望和冲动,从而起到减轻焦虑的作用。因此,防御机制也被称为“自我防御机制”。弗洛伊德认为防御机制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是一种“无意识”的过程。
? ? ? CBT最好的领路人徐勇认为,“防御”一词听起来比较消极,他习惯用“心理策略”一词替代。
? ?一、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
? ? 根据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早晚可分为四大类:
? ?1.“精神病性”防御机制? 也称自恋性防御机制。在婴儿期就开始被使用。婴儿期尚不能区分自我与客观现实间的界线。常轻易地否定、歪曲“现实”来保护自己,正常成人偶尔也会暂时使用这种机制,如在做遇到重大的精神压力或打击时。精神患者则常常极端地使用,故得名。这种类型的防御机制包括否认、歪曲、外射等。
? ? 2.幼稚的防御机制? 出现于婴幼儿期,成人中多见于较轻的精神患者或人格障碍者,也称为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包括倒退、幻想、内向投射等。
? ? 3.神经症性防御机制 在少年期得到充分利用。因为这时儿童能分辨自己的欲望和现实要求间的区别,但需要处理内心的矛盾、冲突,故常使用压抑、隔离、转移、反向形成、抵消、补偿、合理化等防御机制。因为在成人中常被神经症患者使用,故得名。
?4.成熟的防御机制? 出现较晚,是个体成熟之后才能表现出的。这种防御方法不但有效,能解除现实的困难,满足自己的欲望,也能被社会所接受,具有积极意义,包括理智化、幽默、升华等。
? ? 二、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 ? 1.潜抑 潜抑是指把不能被意识接受的念头、感情和冲动不知不觉抑制到潜意识中去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其是各种心理防御机制中 最基本 的方法。潜抑常常是焦虑的来源。
?2.否认? 是最原始简单的心理防御方法,指拒不承认某些痛苦、难堪的事实或经历,以减轻心理上承受的压力,可以暂时起到缓解焦虑的作用。如小孩子不当心打碎了碗,发觉自己闯了祸,会马上蒙起眼或把手背后说:“不是我打的”的。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或癌症患者开始往往都采取否认来拒绝接受自己患病的现实。
?3.反向形成 为了防范具有威胁性的行动,人们可能会主动的表现出相反方向的行动。借助在意识的层次上形成与不安的欲望的截然相反的态度与行为,人们不需去面对令人不安的欲望所带来的焦虑。例如,表现出强烈的爱来掩饰心中的恨,在心中浮起负面的反应时,表现出特别的亲切,以及超乎寻常的仁慈来掩饰残忍的念头等。
? ? 4.外射? 即以个人想法推断客观事实,或认为别人的想法也是如此,常将自己认为要不得的观念、品质归于他人。如一个经常对他人怀有敌意的人会找出许多理由说别人对他都不友好,以减轻自己内心的不安和痛苦。这种外射作用是产生妄想的基本机制,常见于精神病患者。
?5.内向投射 与外射相反的心理防御机制,即把原本是外界的东西吸收到自己内心,变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如一个尚未涉世的小孩子就对周围人都不信任,保持高度警惕觉,是因为其已通过潜移默化,从父母那里获得了“防人之心不可无”的观念,并把这种观念吸收(内射)到自己的脑子里,成为自己的观念了。
?6.退行 指一个人不能适当地应对紧张的情境,其行为表现出人格发展不成熟阶段的某些特点。如一位女性排队买火车票时要“加塞儿”,当大家纷纷指责她这种自私行为的时候,她感到无地自容,竟然一下坐在地上又哭又喊,声称大家合起来欺负她。又如一个已经能控制大小便的孩子,不满意母亲生了另一个孩子后很少照料自己而又开始尿床。
? ? 这种放弃已经习得的技能,而恢复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是由于不这样会引起内心的恐慌和不平衡。成年癔症患者的“童样痴呆”也可被看作极端的倒退。
?7.转换 是将潜意识的内心冲突转变成躯体化的一种防御机制。例如一个成就感很强的人在接受了一项重大科研课题后不久,便出现血压升高、心率不齐。临床上也常见心因性疼痛、痉挛、皮疹、感觉缺失甚至瘫痪等症状。
?8.转移? 也称“置换”,人们有时对某一对象的情感,因某种原因(不合习俗或有危险)无法向对象表达,便会转移到其他比较安全、为大家所能接受的对象上去。心理治疗过程中,患者也往往会在无意识中,把自己与亲人、密友之间的关系转移到医师身上。这种特殊关系被称为“移情”。心理医生对这种移情关系要有充分的认识并能妥善处理。
? ? 9.补偿 指个人理想受挫或因生理缺陷、行为过失而遭失败时,转而努力发展其他方面,借以弥补因失败或失误丧失的自信。这也机制运用得当可以获得巨大的动力,而过度补偿也会导致病态。
?10.合理化 又称为“文饰作用”,是最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指人在遭受挫折或做了不符合社会规范的事的时候,往往会为自己找一些能被自我和社会接受的理由来解释。这种自我宽慰方式可以帮助人接受难以接受的现实,但用得过度也妨碍人对远大目标的追求。
?11.幽默? 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防御形式,指以诙谐的语言行为,应对尴尬处境,使自己摆脱困境,维持心理上的稳定。比较有修养的人常使用这种方法把僵持、尴尬的局面转为轻松自然。
?12.升华 是把不易实现的本能欲望,经改头换面指向能为社会所接受的、比较高尚的目标和方向。例如考场落榜、情场失意等,若不顾一切地坚持自己的强烈要求,势必违背社会道德或触犯法律。但如果能把这些欲望引导到高层次的科学发明、文学艺术创作等活动中,既使自己的欲望间接得到满足,又有益于社会和他人。所以升华是最具有积极意义和建设性的防御机制。
1、投射:你把自己的东西加到别人身上。在婴儿看来,把他喂养的很舒服的乳房(母亲)是好的,并且是一切好东西的代表。此时,他觉得乳房(母亲)是好的,社会是好的,自己也是好的。相反,如果婴儿经常被饿着活着没有得到适时的照顾,那么他会认为乳房(母亲)是坏的,社会是坏的,自己也是坏的。长大以后,就变成自己是好的,社会是坏的,形成反社会型人格。很多人认为自己知道的别人也应该知道就是一种投射,把自己的东西加到别人身上。
2、内射:你形成了一个他人的意象。?一位男士的父亲经常指责他,而且在他看来这些都是无端的恶毒的指责,他想要自杀,心理咨询师告诉他这是想用自杀的方式报复他的父亲。之后,在他再度想自杀的时候,他想到了咨询师的话,没有自杀。这位男士形成了咨询师的意象。内射与内化的对比:内化是指这个人的意象永远活在自己内心。比如:一位父亲告诉儿子在生活中要坚强,当儿子遇到困难时,他想到了父亲的话,这是形成了父亲的意象,也就是内射。在以后的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告诉自己要坚强,这就是内化,把父亲的教诲内化成自己的信念。
3、幻觉:你看到或者听到你想听到或者看到的—愿望、评论、想象或者批评—没有现实检验。?4、投射性认同:三种使用方式。A投射给B,B认同了A给予的投射。?a)投射了如此之多的自己给他人,以至于造成了他或者她的巨大改变;例:父母反复说孩子的数学成绩不好,孩子的数学成绩果然不好。b)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痛苦的恋人伙伴”)例:你不高兴,刺激别人跟你一样不高兴。c)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加上使这个人像那个曾经让你不快的人一样对待你。出现投射性认同时,咨询师要警觉,可以采用面质技术:你刚才指责我,让我很难受,我想知道你在以前是不是也有过这种感觉。文章推荐《投射性认同在夫妻治疗中的运用》
5、投射性指责:你因为自己的问题不公正地指责他人。例:一个部长放了个屁,大家看向部长,部长看着科长,科长连忙说:不是我不是我。回去之后,部长对科长说:本来要提升你,现在看还是算了吧,屁大的事你都担不起。
6、否认:假设你自己感知到了现实:a)本质否定:尽管现实明确存在仍加以否认。b)行为中的否认:用行为象征性地说,“那个肮脏的现实并不是真的!”c)幻想中的否认:坚守不正确的信念,所以不愿意看到现实。d)言语上的否认:使用特殊的词汇让自己相信现实是虚假的。?7、失区别(自体-客体混乱):你变成了别人要你变成的那个人。?有一些来访者,会让你帮他做出决定,总是说:你说怎么办?你告诉我怎么办吧?这时候,咨询师可以采用面质技术:你这样好像是让我代替你做决定,我想知道你以前是什么样的状况?这样的来访者往往是在生活中总被要求的人,已经变成了别人要他变成的样子,以致自己什么事情都拿不出自己的主张。
8、分裂:你认为一些人是完全可恨的,另一些人是完全可爱的。或者,你现在恨着你爱过的魔鬼。最常见的就是认为“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的女人。
9、泛灵论:你将人类的属性给与非人类。小孩经常做这样的事:与桌椅板凳说话等。这是一种将孤独投射给桌椅板凳的方式。
10、去生命化:你看到的那个人不是人,所以你不必担忧。“不跟地球人一般见识!”很多咨客会把咨询师去生命化,神化咨询师,咨询师暴露个人生活时,咨客会有崩溃的感觉,所以咨询师保持一定的神秘感是必要的。
11、反向形成:你有相反的感觉。总被人看不起的人反而成了成功人士,这个人就是反向形成。
12、抵消与仪式:你做着违背良心(超我)的事情。或者你做让自己感到内疚的事,作为弥补你又在另外的象征形式上惩罚自己。有外遇的丈夫给妻子买车、买钻戒,以显示自己是尽责的,抵消自己的自责感。不陪孩子的父母给孩子买衣服、玩具,以显示自己是爱孩子的。父母生前未尽孝道,作为子女深感内疚,办起极其奢华的葬礼,以减轻自己的负疚感。
13、隔离(情感):你不注意自己的情感。在地震中,有些人的亲人已经遇难,但他仍能救人,这说明他已将自己的情感隔离。
14、外化:你认为“社会”批评你,而事实上是你感到内疚。潜逃的罪犯往往一听到警车的声音,看见警察,以为都是抓自己的,其实是他自己内心感觉应该被抓的。这是投射的一种,把自己对自己的监视,变成了外界对自己的监视。把自己内心的东西投射到了外在的世界。
15、转向自身:你对某个人生气,转而攻击或者杀掉自己。自杀是孩子反抗父母的方式,这是把攻击转向自身。
16、消极主义:你拒绝合作,并且以谦卑的态度对待他人。与被动攻击差不多。某些人很容易承诺帮别人的忙,态度很好,但很少真的帮人忙。
17.小团体化(compartmentalization):你通过建立关系来限定自己。有些人只和老乡,或者同学交往,这样的人“玩不出去”。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党同伐异的现象。
18、敌意的攻击:你进入争斗以隐藏不愉快的情感。生活中有一些不扯皮就难受的人,这是满足攻击驱力和性驱力。打人是有性快感的,尤其是父母打孩子。
心理防御机制是弗洛伊德精分学派范畴的心理理论,心理防御机制是人在面对不太好的情感体验的时候,比如压抑,焦虑,恐惧……,内心使用的隔离痛苦的应对方式。
心理防御机制也是人启动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心理防御机制有很多,在应激状态下,防御机制只要启动,一般不只是一个,会呈现多个的防御状态。
常见防御机制如下:
一、情感隔离
原生家庭中,父母有情感上的强烈冲突,母亲会有很强烈的情绪,父亲无回应,或者回避时,就是情感隔离。我们说“无回应处心是绝境”,父亲不接招,妈妈就会更加崩溃,很容易就把情绪丢给孩子。孩子接不住妈妈的情绪,也会使用父亲的方式应对母亲丢来的情绪。表现好的是不关我的事的状态。
情感隔离就是不好的防御机制吗?我们换个场景,在职场中经常会有“情感隔离”,在职场中,面对压力,或者困难,甚至冲突,遭遇被指责被否定的情况,我们启动的“情感隔离”防御机制,会让我们暂时的屏蔽掉痛苦,像一个社会人那样,还是得前行,当下会因为用情感隔离,而冷静的处理接下来的工作,而不是意气用事。所以“情感隔离”并不能用好或者坏来评价。
在一个悲伤的团辅中,大家都沉浸在悲伤中,有一个女生却在笑,团队成员对这个女生是不接纳的,甚至有指责,指责她很麻木。老师问这位女生,你过往正是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所以你不能面对这个场景,不愿意去体验这份悲伤,所以你一直在笑,对吗。老师用的“面质”的方式问女孩,女孩停止了笑,进入沉默。
情绪是钟摆,隔离得多了,钟摆就不能动了。当同样的情绪能量,相同场景来的时候,就会使用异常,变形的应对模式,麻木是情感隔离,进入不了悲伤,不能共情,都是情感隔离。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