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残是指刻意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单纯的自残行为,即没有明显的自杀倾向或其他心理问题的自残行为。这个行为在一些人群中出现率较高,值得我们深入分析。
单纯的自残行为
首先要明确的是,自残并不是一种少数人才会有的行为。据研究发现,自残行为在一些青少年中出现率高达20%以上。而在一些成年人群体中,自残行为也并不罕见。其次,自残这个行为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它通常与心理问题有关联。
自残的原因复杂多样。一些人出于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的压抑,无法得到宣泄或者调节,就会使用自残这个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缓解内心的痛苦。另外,一些人可能因为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们想逃避自己的感情痛苦,就会使用自我伤害这种方式来转移注意力。还有一些人可能是出于自想受到关注的想法而采取自残行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比较低,害怕再次被忽视、被抛弃,因此选择极端的方式来引起他人的关注。
除此之外,一些被心理疾病困扰的人也可能采取自残这种方式来缓解症状。若出现以下情况,建议专业人士对其进行诊断:频繁进行自残行为、经常有因此需要求助于医院的,有较为明显的情绪问题,无法自我控制等。
但是,自残行为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其负面影响远远超过了短暂的纾解感。自残行为在表面上给予了人们一种暂时的解脱感,但是实际上强烈的疼痛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加剧情绪和身体上的困境。
因此,我们需要给予自残的人适当的帮助。首先是要保持内心平静,不要对自残者进行过度指责或谴责。我们应该尝试去理解他们的心理,让他们感知到自己的感受是被理解、被接受的。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寻求专业的帮助。在专业人员的指导和治疗下,自残者可以渐渐摆脱自残行为,获得更好的心理状态。
总之,自残行为是一种常见的行为,与心理问题有关。给予理解、支持和专业治疗,是帮助自残者的可行方式。我们应该尝试去学会理解、尊重,去面对他们的需求,并帮助他们走向更好的生活。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自残的行为和人的性格无关,任何性格的人都有可能自残。
自残的原因:
1、发展异化
每个人都存在着创造毁灭欲,GOPLA在解释自残行为的时候是通过发展需求这层面的。
发展受阻的结果就是另类改变。这是通过毁灭来实现精神能量的释放。
2、断绝期望
很多人都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他们往往会比其他人感受到更多的挫折。
对于一些他们已经失去信心(可以说绝望)的事情,由于他们存在较好基础,不可避免还是有一些欲求或期望出现,自残往往也为了斩断这些来源。
3、焦虑转嫁
焦虑、紧张、不安、痛苦等得不到化解。自残是一种压力转移的方式。自残是一种不良的发泄方式。一些人会习惯于增加自身肉体的痛苦来减轻精神的痛苦。
扩展资料
自残心理控制方法:
1、自我安慰法
当一个人遇有不幸或挫折时,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或不安,可以找出一种合乎内心需要的理由来说明或辩解。如为失败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用以安慰自己,或寻找的理由强调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以此冲淡内心的不安与痛苦。
这种方法,对于帮助人们在大的挫折面前接受现实,保护自己,避免精神崩溃是很有益处的。因此,当人们遇到情绪问题时,经常用“胜败乃兵家常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坏事变好事”等词语来进行自我安慰,可以摆脱烦恼,缓解矛盾冲突、消除焦虑、抑郁和失望,达到自我激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之目的,有助于保持情绪的安宁和稳定。
2、交往调节法
某些不良情绪常常是由人际关系矛盾和人际交往障碍引起的。因此,当我们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有了烦恼时,能主动地找亲朋好友交往、谈心,比一个人独处胡思乱想、自怨自艾要好得多。因此,在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找合适的人谈一谈,具有缓和、抚慰、稳定情绪的作用。另一方面,人际交往还有助于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增强自己战胜不良情绪的信心和勇气,能更理智地去对待不良情绪。
自残是指人对自身肢体和精神的伤害。一般来说,对精神的伤害难以觉察,自残仅仅是指对肢体的伤害。小孩有自残倾向怎么办?孩子的自残行为有哪些表现呢?
一、有自残倾向的人怎么办
1、有自残倾向的人怎么办
解决方法有很多但是没有几个可以真真实在的奏效有用,而最好的方法是找一个可以和他们聊上几句话,不被他们反感可以使他们平静下来的人,去与他们一点点交流,当他们的倾述者,不要太心急直奔主题那样会更快的暴露你的目的,同样在与他们交流的同时也别太在意他们的不说话,而他们交流的人尽量多与他们接触,多自己去观察出一些他们的事情。
不论与他们交流的是亲生父母还是心理医生或是朋友,都要用对他们零理解的思想态度来面对他们,尽量不要自以为很了解他们,而从从那时开始就是一场竞争赛,一场与死神的争夺战,从想解决他们的“病”开始,慢慢接触的便会是他们敞开心扉。
2、自残的形式
对于很多女性,长发也被认为是肢体的重要部分。而在对于感情重大打击,或者还有一种压力的促使下,她们很可能就以头发作为突破口,不断的拔自己的头发,从而得到一种思想上的慰藉或心灵是的“解压”。
3、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易致心理健康问题
作为个体而言,学生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与青少年发育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关,由于身体的快速发育及性的成熟,青少年希望能得到社会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但他们的心理发育相对缓慢,其思维方式、认知能力、心理控制能力、社会经验尚不成熟,这种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是产生心理冲突和矛盾,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
另外,与个体自身的性格特点也存在一定关系。例如,自身性格比较内向、孤僻,或者对外界事物过度敏感,多疑,凡事追求完美,嫉妒心强等等,这类性格的学生往往不能恰当的处理人际关系,容易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个体感情的纠葛和性方面的困扰也是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部分原因。
除了个人因素外,环境因素同样对青少年造成一定影响。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是他们的首要任务,提高成绩是他们的长期目标。老师的期许、父母的希望、同学们私下的竞争,这些都会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