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防御机制是人类心理在面对困难、冲突和压力等不良事件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而采取的自我保护的心理策略。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在适应环境和处理情绪上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
常用心理防御机制有哪些
首先,我们可以从心理防御机制的类型进行分析。心理学上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多种类型,如否认、抵制、回避、转移、投射、退行、幻想等等。这些机制在不同的情况下,个体会选择不同的防御机制来应对压力和冲突。
其次,我们可以从心理防御机制的功能进行分析。心理防御机制主要的功能是保护自我,减轻焦虑和压力,维持心理平衡。当个体面对困难和冲突时,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他们避免或减少危害,保护自己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
再次,我们可以从心理防御机制的影响进行分析。心理防御机制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有一定的影响。适度使用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应对压力和冲突,维持心理平衡。然而,过度依赖心理防御机制可能会导致问题的积累和心理健康的恶化。
最后,我们可以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进行分析。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使用心理防御机制来应对各种情况。例如,当面对失去亲人的悲伤时,个体可能会采取否认的防御机制来减轻痛苦。当面对工作压力和竞争时,个体可能会采取转移的防御机制来缓解焦虑。当面对自己的不足和自卑感时,个体可能会采取幻想的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尊。
总之,常用心理防御机制有多种类型,包括否认、抵制、回避、转移、投射、退行、幻想等等。这些机制的功能是保护自我,减轻焦虑和压力,维持心理平衡。然而,过度依赖心理防御机制可能会导致问题的积累和心理健康的恶化。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常会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防御机制来应对各种困难和压力。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心理防御机制有哪几种
(1) 自恋心理防卫机制:包括否定、歪曲、外射,它是一个人在婴儿早期常常使用的心理机制。早期婴儿的心理状态,属于自恋的,即只照顾自己,只爱恋自 己,不会关心他人,加之婴儿的 “自我界限”尚未形成,常轻易地否定、抹杀或歪曲事实,所以这些心理机制即为自恋心理机制。一名成年人还运用“自恋机制”来进行自我心理防御,是很危险 的。
(2) 不成熟心理防卫机制:此类机制出现于婴儿期,成年人中出现于较轻的精神病患者。包括内向投射、退行、幻想等。
(3) 神经症性心理防卫机制:这是儿童的“自我”机制进一步成熟,在儿童能逐渐分辨什么是自己的冲动、欲望,什么是实现的要求与规范之后,在处理内心挣扎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机制。
(4) 成熟心理防卫机制:是指“自我”发展成熟之后才能表现的防御机制。其防御的方法不但比较有效,而且可以解除或处理现实的困难、满足自我的欲望与本能,也能为一般社会文化所接受。这种成熟的防卫机制包括压抑、升华、补偿、幽默等。
逃避机制:这是一种消极性的防卫,以逃避性和消极性的方法去减轻自己在挫折或冲突时感受的痛苦。比如假装听不见或听不见,假装不知道,当做没发生一样。这类防卫机制包括压抑,否定,退行,潜抑四种。
自骗机制:此类防卫机制含有自欺欺人的成分,也是一种消极性的行为反应。包括反向作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合理化(寻找理由为自己辩解)、抵消(与合理化作用相似,但除了理论之外还有行动)、隔离、理想化、分裂。
攻击机制:人心里产生不愉快时,但又不能向对象直接发泄,便会利用转移作用,向其他对象以直接或间接的攻击方式发泄,或把自己的不是转嫁到别人身上,并判断他人的对错。这类防卫机制有转移和投射两种方式。
代替机制:代替性防卫机制是用另一样事物去代替自己的缺陷,以减轻缺陷的痛苦。这种代替物有时是一种幻想,因为现实上得不到实体的满足,他便以幻想在想像世界中得到满足,有时用另一种物件去补偿他因缺陷而受到的挫折。这类防卫机制分幻想型和补偿型两种。
建设机制:在防卫机制中较好的一类,是向好的方面去做补偿,是属于建设性的,它可分为认同和升华两种类型。
一、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心理防御机制(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s)又称心理防卫机制或自我防御机制(Ego Defense
Mechanisms),由弗洛伊德首先提出,属于精神分析学概念范畴。是指人们在面对压力源时,采取的自我保护的心理策略,以减轻焦虑、紧张和痛苦。弗洛伊德认为这种心理策略是无意识的被动的,其理论解释以本能学说为基础。
二、心理防御机制的类型及内容: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以下14种。
1)否定(denial):对自己无法接受的事实潜意识地加以拒绝,以逃避心理上的痛苦,并不是有意否认事实。
2)合理化(rationalization):用有利于自己的理由为自己辩解,将面临的窘迫处境合理化,以掩盖自己的行为动机或解释结果。合理化有好恶、抱怨及需要三种类型。好恶型指以自己的好恶为理由而掩盖不足,以维护自尊,如“酸葡萄效应”。抱怨型指将自己的过失归于客观原因,以推卸责任,减轻内疚,如“难题效应”。需要型指将自己的行为动机归为当时的需要而解脱自己。
3)转移(replacement):将一种情绪从一个目标转移到另一种可以接受的目标上。即将自己对某人无法发泄的情绪发泄到可以接受的人或物身上。
4)投射(projection):将自己的错误夸张地归于他人,以解脱自己。
5)认同(identification):有意识或潜意识地接受所仰慕的人的品质及行为。
6)退化(regression):是人的心理阶段暂时脱离现实的倒退性行为,即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回复幼年时的幼稚行为以应对现实,满足自己的需要及欲望。
7)幻想(fantasy):用白日梦的方式来逃避现实,减轻痛苦。
8)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极力否认自己所忌讳的动机及行为,采取与自己动机完全相反的态度及行为,以掩盖自己本来的愿望。
9)潜抑(repression):将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感情、思想及冲动潜意识的加以抑制。
10)抑制(suppression):用理智的力量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及心理需求。
11)补偿(compensation):潜意识地企图克服事实上或想象中的不足而产生的自卑感,用各种方法来弥补由于身心不足而产生的自卑感。
12)升华(sublimation):将被压抑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
13)幽默(humor):以自嘲的方式来缓解窘迫的处境及心理压力。
14)选择性忽视(selective inattention):潜意识地忽视对自己不重要或烦恼的事情。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