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史上最伟大的心理分析学家之一,他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类心理活动的理论和观点。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意识的三个层次”理论了。这一理论从多个角度解释了人类心理活动在不同层次之间的交互作用。本文将以弗洛伊德意识的三个层次举例,探索这个理论对心理学的重要影响以及分析它在现代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弗洛伊德意识的三个层次举例
弗洛伊德意识的三个层次分别是意识层,前意识层和潜意识层。意识层是指一个人正在感知和注意到的信息,前意识层是指那些人可以轻松召唤到意识层的信息,而潜意识层是指那些人不能自觉注意到的信息。下面我们分别从这三个层次来探讨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意识层
对信息的感知和注意是人类的基本能力。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收到一条短信。在接到短信时,我们会马上感知它,读取它并转化为一种意识形态来理解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例如高兴、难过、惊讶和无所谓等,这将直接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情绪状态。
前意识层
前意识层是指那些意识层下方但可以轻松召唤到意识层的信息。我们可以拿学习语言来举个例子。一个学生在学习一门外语时,可能会在意识层中很难记住某些单词和语法规则,但是在前意识层中已经有了认知。经常复习这些内容可以让他们在意识层中熟练掌握。这也告诉我们,要让信息留在前意识层中,我们应该经常复习和实践。
潜意识层
潜意识层是指那些人不能自觉注意到的信息,它们对我们的行为和思维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我们可以拿恐惧症为例。恐惧症是一种特殊的心理障碍,患者会对某些事物感到过度恐惧和不安。这种心理障碍通常与人们的潜意识中和某些事件有关的令人不安的记忆有关。在治疗恐惧症的过程中,治疗师通常会通过探讨患者的潜意识中存在的不安感和记忆,从而改变患者对这些事物的看法和行为。
综上所述,弗洛伊德意识的三个层次理论实际上是一种人类心理运作的模型。通过了解和应用这种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我们的情感、行为以及思维。这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在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中认为,人的心理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意识,另一部分是无意识。弗洛伊德在治疗歇斯底里病中曾经发现,患者不能意识到自己的一切情绪经验。患者在催眠状态中,如果能够回忆起自己的有关病症的经验并向医生和盘托出,心里就会感到舒畅,病也就好。弗洛伊德认为,这是患者经历过的情绪经验受到压抑,被排挤到意识之外,潜伏在无意识之中,因此产生了病症。从这一早期的设想开始,弗洛伊德逐渐形成了他的意识和无意识的概念。这样,导致他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的两部分。 意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比如说我意识到现在是白天。 所谓意识阈,是指能否意识到的分界线 潜意识很难或根本不能进入意识,前意识则可能进入意识,所以从前意识到意识尽管有界限,但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前意识处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担负着“稽察者”的任务,不准无意识的本能和欲望侵入意识之中。但是,当前意识丧失警惕时,有时被压抑的本能或欲望也会通过伪装而迂回地渗入意识。 但是,它们并没有被消灭,仍然在不自觉地积极地活动着,追求满足。所以,无意识部分是人们过去经验的一个“大仓库”。由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具有这样的性质,所以人们把他的无意识称为潜意识,有的书上也会将其翻译成下意识。 弗洛伊德有时用冰山里比喻无意识的重要性。就像冰山的主要部分存在水面之下,人类个性的主要部分也位于意识水平之下;弗洛伊德认为人类行为的真正重要的引起因素位于个性的这个部分之中,因此,要了解人类行为就必须揭示无意识。 在弗洛伊德看来,如前所述,前意识是意识的一部分,从前意识到意识,或者从意识到前意识,都是转眼之间的事,二者虽有界限,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我们可以用虚线来表示。而无意识(潜意识)要回到意识里来,在弗洛伊德看来,是很困难的,因为二者之间壁垒分明,似乎在意识的门口有着严密的防守,不准无意识中的本能欲望随意侵入。因此,我们可以用实线来表示。在弗洛伊德的早期理中,把这种防守作用叫做“检查作用”或“检查员”。 无意识(潜意识)的概念,是精神分析的核心部分,是弗洛伊德的理论的基础。弗洛伊德在自己的理论中,把无意识(潜意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意识只占一个次要的地位。他认为,“精神过程本身都是无意识的”,他反对把心理学说成是“意识内容的科学”。他不但认为,“有意识的精神过程只不过是一些孤立的过程”,而且还认为有一种“类似无意识的思维、无意识的意志这样一种东西”,对无意识过程的认可与否是影响到世界和科学一个决定性的倾向。因此,弗洛伊德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像,主要应该是人的各种无意识的精神过程,也就是说,心理学应该是无意识(潜意识)内容的科学。 1923年弗洛伊德发表了《自我和本我》一书,以另一种方式来看个性:即一个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结构模式。 本我是个性中最原始的部分,它是新生婴儿出生时具有的初始系统。本我不知道对错,对现实世界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一无所知,对自己没有抑制。它只寻求满足,根据”愉快原则”行事,弗洛伊德的本我概念确实描述了刚刚出生后的婴儿的特点。在生命这一阶段的人还没有体验过渴望所需东西的困难,也没有道德信念;因此把婴儿看做“全是本我”不是没有道理的。 本我是人类本能存在的地方,人生来具有生产本能和死亡本能。生产本能支持和助长个体和种族的生存。及饿、口渴和性趋力是生存本能的部分。本能具有能力,本能的心理能力驱动着人类的活动。生命本能的能力称为力比多。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内心保存着死亡的倾向,即返回生命状态的倾向。这种倾向以死亡愿望的心理形式出现,它可能以自杀的方式直接出现,也可能间接出现,如从事赛车、雇佣军或其他高危险活动的人所做的事情。然而,总的来说生命克服对死亡本能的直接执行。 超我就像是内心的司法系统,就像是良心。良心常常是思想和意图以及行动的严厉的不妥协的内心法官。它观察明令自我并以惩罚如内疚来威胁自我。除了惩罚的能力,超我还可以给以奖励。如果自我和好喔行动一致,例如拒绝做错事的诱惑,就会产生骄傲感和自尊感。
在弗洛伊德心理学中将人的心理过程分为三个层次: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虽然是三个层次,但他们又是彼此相互联系的。
人的心理过程自身就是潜意识的。潜意识是指人的本能冲动和被压抑的欲望。
潜意识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和内驱力,决定着人全部的、有意识的生活,但它是出于意识之外的。潜意识是有强度的精神力量,所以通常也被称为无意识。
潜意识还分为动力性和非动力性,被压抑的本能欲望属于动力性潜意识。
而非动力性潜意识也被称为前意识,这是一种可以被回忆起来的、过去的经验,是一种临近意识但还未进入意识的被压抑的欲望。
前意识处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负责稽查工作,也就是意识和潜意识之间信息核对工作。它不允许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侵入意识,所以潜意识很难或者根本不能进入意识。而前意识是可能进入意识的。潜意识要想进入意识的话就必须经过前意识的审查,借助前意识的某种形式才能够进入意识。
而意识是心理的表层,是同外界接触所感知到的,稍纵即逝的心理现象,它在精神活动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其背后的潜意识才是心灵的主宰。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