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标准10条

时间: 2023-10-11 21:14:20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适应性和健康状态,是一个人能够正常地、有效地应对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的一种状态。具有良好心理健康的人具备稳定的情感、愉悦的心态、积极的思维、高效的行为和适应复杂生活的能力。科学的心理健康标准十分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心理健康状况,评估自身和他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心理健康标准10条,助您了解心理健康,维护健康的心理状况。

心理健康标准10条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基础,如合理饮食、科学锻炼、良好的睡眠质量等,这些习惯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减轻身体和心理的负担。

2.积极应对挫折和压力

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压力,这是成长和进步的必经之路,需要做好心理准备,通过积极应对、学会调适和寻求帮助来减轻压力。

3.维持社会支持和家庭联系

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和关爱对于维护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有了积极的人际支持和关爱,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稳定和逆境。

4.培养生活的爱好和兴趣

合理安排和规划生活中的爱好和兴趣可以增加生活乐趣,减轻压力和疲劳,让我们更好地适应身心负荷,维护心理健康。

5.塑造积极的人生态度

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寻找积极和正面的方面,对于维护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同时也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

6.保持强大的自尊心和自信

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帮助我们应对各种挑战的重要素质,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享受和掌握生活。

7.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

情绪调节和控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会控制和处理情绪的方法有利于预防和缓解一系列情绪问题。

8.注重个人培养和职业规划

个人的成长和职业规划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经之路,注重个人发展培养,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可以在职业生涯中找到乐趣,同时也增强心理健康。

9.学会表达和沟通

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彼此,增强信任和支持,缓解紧张情绪。

10.寻求及时的心理支持和治疗

遇到心理问题需要及时寻求心理支持和治疗,可以有效地调整心态,减轻负荷,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障全球人民的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关于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十大标准。

发展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发展自我意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行为,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建立情感能力。情感能力是指一个人处理情感的能力。建立情感能力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从而更好地应对和管理情感。

学习应对压力的技能。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压力,学习应对压力的技能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挑战。

提高自尊心。自尊心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和自信。提高自尊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和自我价值感。

改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和沟通,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增强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指从社会中获得的支持和帮助。增强社会支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积极的生活态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从而保持心理健康。

具备应对危机的能力。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危机和灾难,具备应对危机的能力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危机和灾难,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培养个人成长。个人成长是指一个人在不断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进步。培养个人成长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推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对人们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宣传。推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从而保持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包括发展自我意识、建立情感能力、学习应对压力的技能、提高自尊心、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支持、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具备应对危机的能力、培养个人成长和推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遵循这些标准,人们可以更好地保持心理健康,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心理健康标准的十条标准

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

1.心理活动强度

特指对突然的、强大的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在遭遇精神打击时,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类精神刺激,反应各不相同。抵抗力差的人,往往反应特别强烈;抵抗力强的人,虽然有反应,但不会很强烈。这种抵抗力或者说心理活动的强度,主要和人的认识水平有关。一个人对外部事件有充分理智的认识时,就可以相对的减轻刺激的强度。所以,心理活动强度是衡量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

2.心理活动耐受性

是指在长期的精神精神刺激下,耐受力差的人会出现个性改变、精神不振、心理异常。但是耐受力好的人,虽然倍感痛苦,但不会在精神上出现严重的问题。比如,长期家庭贫困,会被亲友视为负担,大人和孩子精神上都会有压力,有的人会自暴自弃,有的人虽然心里难受,但是却能发愤图强,力图改善现状。或者,面对高强度的学习和工作压力,有的人无法承受,选择放弃;有的人虽然也觉得痛苦,但依然能坚持完成任务。

3.周期节律性

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比如有的人白天工作效率低,但一到晚上就很有效率,有的人则相反。这都是个人内在的节律性。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内在的节律经常处于紊乱的状态,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都可以说他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了。

4.意识水平

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品质的好坏为客观指标。如果一个人不能专注于某种工作,或者是不能专注于思考问题,思想经常“开小差”,也会被认为其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

5.暗示性

易受暗示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围的环境左右,进而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想的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容易被他人的言语左右,自己严重缺乏思考,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6.康复能力

在人的一生中,难免遭受精神创伤,在这之后情绪出现波动、行为暂时改变、甚至出现躯体状况,比如失眠,没有食欲等都是正常的现象。但由于每个人的认知能力和人生经验不同,从创伤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也不同,此能力称为康复能力。这个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程度的标准。

7.心理自控力

一个人情绪的强度、表达,思维的方向、过程都是在自己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个人对情绪、思维和行为的自控程度和心理健康水平息息相关。因为当一个人身心十分健康时,心理活动会十分自如、情绪表达会恰如其分、辞令通畅、仪态大方、不过分拘谨、也不过分随便。所以,一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是反映心理健康水平的标杆。

8.自信心

当一个人面对某种生活事件或者工作任务时,首先是估计自己的应对能力。有的人对自己进行评估会高估,而有的人会低估自己;前者是盲目自信,后者是不自信,都是不好的。我们要正确、客观的看待自己才是最好的效果。自信心就是正确自我认知的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的标准。

9.社会交往

人类的精神生活得以产生和维持,其重要的支柱就是充分的社会交往。社会交往的剥夺,必定会导致精神崩溃,出现种种异常心理。因此,一个人能否正常的与人交往,也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否达标。

10.环境适应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是适应环境的工具,人为了个体的保存和种族的延续,为了自我发展和完善,就必须适应环境。因为,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也不能离开其生存的环境,环境条件会不断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措施,使自己与环境达到平衡,这就叫适应。一个人适应环境能力的高低也是衡量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


心理健康10条标准是什么

一,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二,能够充分的了解自己,并且能够对自己的能力做出一个适度的评价。

第三,生活理想要切合实际,不妄自菲薄,不自高自大。

第四,不脱离周围现实的环境,活在当下。

第五,能够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和谐,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第六,善于从经验当中学习,学习自身的一些优势。

第七,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社会性的一个重要的属性。保持一个好的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十分重要,能够让我们在快乐的人际交往当中,健康的人际交往当中,获得一些自我的需求。

第八,能够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有压抑通过发泄的这样一个方式,将自己的一些能量进行一个有效的释放。

第九,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第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恰当的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以上这十条就是我们心理健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