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我”是一个由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概念,它是与“自我”和“本我”共同构成人的心理结构的一部分。超我代表着一个人的道德和文化标准,它是个人内心的“守卫者”。超我的作用在于批评、判断和约束个体的行为和欲望,以此来防止冲动和不合适的行为。然而,随着社会和环境的变迁,现代人的超我越来越强大,这最终导致了个体失去了自我,使个体难以自主地选择和行动。
超我太强失去自我
从社会角度分析,“超我”对个体的束缚主要来自社会道德标准的影响。现代社会的道德价值观越来越多地受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社会道德标准大都由少数人或集团确定。这就使得我们的超我往往是一种由外部强制操作的集体观念,不能够满足个体的真实需求和欲望。
从个体角度分析,“超我”对个体的束缚主要体现在个体无法真正接受和认可自己的真实欲望和情感。个体往往会在偏向自我的“本我”和外在的社会标准之间徘徊,而无法确定自己真实的内心需求。这种束缚和矛盾带来的情感负担有时候会导致个体陷入情感困境和心理压力。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个体的超我过程也涉及到自尊、自我形象、焦虑和压力等多个层面。超我整合了个体对所处社会文化环境的认知和评价,并扮演着“内心仲裁者”的角色。如果超我过强,便会过度限制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为了避免超我过强的影响带来的负面心理效应,人们应该更加重视个体的内在需求,减少超我的强化和体现。促进自我认识和真实表达,减少社会对于个体的规训和限制。同时,个体也应该更加自主地理解和体验自身的情感需求,多元化地思考和行动。这样可以有助于减少超我过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命幸福感。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超我是指道德原则,既是做什么都从有益于社会的一方做起。自我就是自私自利,一切为了自己的欲望,讲究及时行乐的原则,本我只是协调双方。要是真的是超我很强大的话,就继续强大下去吧。
但是你又提到多数时候又是柏拉图式的爱情,向往悲壮的献身如古代的士兵
也就是说你没有搞清楚自己的问题。按照后面的说法,你带有悲观主义色彩罢了。
《西游记》大家都看过,孙悟空被唐僧从五行山下救出后,一门心思的保护师傅西天取经,无论取经路上遇到什么困难,总是设法解决。
孙悟空积极向上,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去到西天。孙悟空认为自己有责任保护师傅去西天取得真经,自己应该这样做。
孙悟空就好似人的超我, 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超我遵循道德原则,要有良知,要符合人伦。
猪八戒真是让人又爱又恨,他又懒又馋,关键时刻掉链子。觉得去取经是个苦差事,就想着怎么赶紧回自己的高老庄,碰见厉害的妖怪立刻扭头就跑,看见好吃的第一个冲上前去。
猪八戒就像本我,代表着人最原始的,本能的欲望。本我是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能、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遵循享乐原则,要求食物的饱足和性欲的满足,以及避免痛苦。
沙和尚呢,是最默默无闻的那个,走在师徒四人的最后,挑着沉着的行李,牵着白龙马。虽然法力不高,但是任劳任怨,不时的劝和大师兄和二师兄之间的矛盾。当孙悟空被师傅撵回花果山后,又是他下跪劝说,让孙悟空回心转意。
沙和尚就是三我中的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主要作用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它一方面调节着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自我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满足本我的要求。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
那么,以上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意识分为三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从他们之间的联系中得到合理的解释,自我永远存在,而超我和本我几乎永远对立,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自我需要进行调节。本我是人的本能,超我是我们的理想目标,自我则是二者冲突时的调节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驾驭三我呢?
超我太强,会生活的太累,一直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太放纵本我,会失去目标,只享乐,不劳动。这个时候,自我就出现了,那边拽拽超我,这边拽拽本我,开始启动调节作用。超我、本我、自我三者相互制衡,人才能健康成长。
举个例子,孩子写作业磨蹭,本我遵从本能,只想做哪些相对舒服的事情,比如玩游戏。这时超我会出来干预,不完成作业太丢人,会被同学看不起,会被老师批评。面对冲突,自我给出了这样的办法,如边玩边写,这就是家长眼中的写作业磨蹭拖拉。
这时,如果长时间完不成作业,还会产生焦虑,会引起各种情绪。当家长批评或者催促的时候,就难免会产生冲突。
前面只说了三个徒弟,那么唐僧代表了什么呢?唐僧代表了人,很好的调节着超我、本我、自我,为其所用。
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才好呢?那就好好读一读《西游记》,品一品唐僧如何带领三位徒弟?如何配合着?最终历尽千辛万苦取得正经的。
大量的实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实现超越自我的首要条件是了解自己的“本我”。例如,在人对食物的“本我”欲望与为了健康而实行控制饮食的“超我”之间存在着不断的冲突;在人寻求安逸的“本我”欲望与为了能够出人头地而参与竞争的“超我”之间也存在着不断的冲突。这些冲突正好体现了弗洛伊德所提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联论。
人对食物的欲望,对安逸生活的向往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本我”,是一种原始的生命本能,没有道德是非的限制,旨在寻求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这种本能的需要。但人的“自我”往往要求对自己的欲望或生活方式加以理性化,并根据现实环境的许可程度来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而在一个对健康问题颇有微词的社会里,人则需要用“超我”的精神,按照一种比较理想的健康模式,而不是简单地按照现实环境的允许程度来规定自己对食物的欲望。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本我”的一举一动因受到社会道德的制约而无法展现其本身。因此,人们的行为更多地表现在“自我”这个层面上。一个人的“自我”行为大多反映了一个人对现实环境的理解。例如,当现实环境允许一个人只可以吃一个馒头时,这个人就需要以“自我”的行为方式,即让自己按照现实环境的允许程度去满足自己的食欲。在这种情况下,人的“本我”可能想吃两个馒头,但其“自我”通常可以在外界限制的帮助下规范自己的行为。然而,要想做到“超我”,即不但压制自己获取一个馒头的“自我”欲望,甚至还将自己的馒头让给其他更需要这个馒头的人的时候,这个人就要通过“超我”来实现这种崇高的道德境界。但是,他这样做是否能成功,就要看他的“本我”条件了。也就是说,与一个容易产生饥饿感的人相比,一个不容易产生饥饿感的人更容易在这种情况下使自己的“超我”胜出。
从以上的解释中不难看出,超越自我是一种努力向善,努力表现成熟卓越的境界。但是,超越自我是建立在“本我”的自然基础上的,如果没有“本我”这个基础条件,无论对社会道德与行为准则有多大的认同程度,超越自我也很难在与“本我”的斗争中得以胜出。
■超越自我应旨在创新
与做任何事情一样,在每个人的“超越自我”后面,都有着不尽相同的动机。在现代社会生活里,超越自我可以指一种不断进取、向上、创新的态度。例如,当一个人的业务水平达到了一定高度时,向前走就会十分困难。可以说越是优秀的人,自我提高的难度就越大。而“超我”的心理意识正是试图挖掘人身上可能存在的潜力,并利用这些潜力使自己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但超越自我也可以是一种为抑制“本我”的不被社会所接受的冲动或行为做出的非凡努力。例如,当一个人染上毒瘾后,毒瘾通过影响他的神经系统成为一种“本我”的需求,因此,想改掉这种不被社会所接受的行为,染毒者需要用“超我”的精神去与“本我”斗争。
此外,大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性冲动也是一种人自身极难控制的生理“本我”。在一个对性行为有着严格限制的一夫一妻社会里,人们想要不越雷池一步,需要用“超我”的精神与这种“本我”进行抗争。
■超越自我也会“水中捞月”
超越自我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暗示。但这种心理暗示并不一定能够成功地导致超越的实现。在现实生活中,希望能够“超越自我”者不乏其人,因为人们都愿意冲破自己目前的状态而升华到一种新的境界。然而,一个人做事的能力总是有限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超越自我,更多的应是开发自己尚未开发出来的那些能力,而并非去做一些自己根本办不到的事情。弗洛伊德所提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概念是一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互动过程。也就是说,超越自我总会受到“本我”的制约,两者之间的冲突不断,妥协点通常会落在比较现实的“自我”上。
当一个人由于“本我”的制约而不能实现超越自我时,往往会患上神经衰弱症。当超越自我的想法发展到极致而又无法实现时,人往往容易反过来坠入虚无的深渊,突然对周围的事物变得淡漠,患上人们常说的“抑郁症”。因此,人在为自己设定超越自我的目标时,应量力而行,去发掘那些尚未开发的潜能,而不是让自己去“水中捞月”。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没有哪个人能真正地实现超越自我,因为人不可能在超出自己能力的情况下实现任何企图。超越自我更多地是一种发掘潜能的心理暗示。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