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作品中,苦难是一个被频繁探讨的主题。苦难可以指人物经历的身体或精神的痛苦,也可以指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所带来的磨难。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苦难。
文学作品中的苦难
一、人物经历的苦难
文学作品中的苦难最直接的形式就是人物经历的身体或精神的痛苦。例如,许多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经历了战争、疾病、失去亲人等苦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莫过于《动物庄园》和《1984》。在这两部小说中,动物和人类都承受了极度的痛苦,而最终却没有得到真正的解放。
二、社会、历史和文化因素的苦难
除了人物经历的苦难,社会、历史和文化等因素也会对人们带来苦难。在中国文学中,对于历史上的苦难尤为关注。例如,鲁迅的作品《阿Q正传》和老舍的《骆驼祥子》都描述了旧中国社会的贫穷和人民的苦难。这些作品不仅反映出社会的问题,更是呼吁人们去反思人性的本质。同样,在美国文学中,托马斯·哈代的作品《红字》也揭示了早期美国的文化和道德对人们带来的苦难。
三、苦难与人性
苦难是人类普遍都会经历的事情,而文学作品中的苦难常常反映了人性的本质。实际上,苦难往往会让人们面对自身的怯懦、欲望、亲情等方面的问题。例如,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中,美丽而顽强的斯嘉丽·奥哈拉在困境中不断挑战自己,最终变得更加坚强。因此,苦难也可以视为一种磨砺,能够促使人不断成长和进步。
综上所述,文学作品中的苦难来自人物经历、社会、历史和文化等因素,同时也反映了人性方面的问题。通过对苦难的探讨,文学作品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度。苦难是必须面对的现实,也是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主题。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 ? ? ? 我们常常会为某部文学作品打动,感动甚至流泪;有些作品读后会引起我们长久的思考,也许会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甚至影响了我们的一生。看了《巨匠与杰作》这本书,才知道世界上那些不朽的文学作品之所以不朽,是因为作者本人原来都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有的可能是一时,有的则是一生。
? ? ? ? 马尔克斯:我只会做苍白的梦,且都关乎贫穷。
? ? ?《百年孤独》成稿后,马尔克斯和妻子在投递稿件时发现自己连寄稿的邮费也凑不够,只好拆开捆好的书稿先寄一半,不料慌乱中把作品的后半部分寄出了,还好编辑预支了稿费,前半部分才得以寄出。
? ? ? ? 为了写《百年孤独》,马尔克斯把自己关在屋里写了十八个月,他哪儿也不去,只是每天吃着妻子做好送过来的饭,马尔克斯还好奇妻子居然每天能揭开锅!直到他告诉妻子作品写完的那一刻,妻子才说:“你真的写完了吗?我们已经欠下一万两千美元了”。
? ? ? ? 加缪出生在阿尔及利亚,在他11个月大时父亲在一战中死亡,和目不识丁且两耳失聪沉默寡言的母亲回到外婆家住,从此他们多年生活在贫民窟贝尔库。在加缪的记忆里,外祖母家没有一本藏书,连书桌也没有,他只能在餐桌上写作业,头上吊着油灯。加缪从小热爱阅读,依靠爸爸的死亡抚恤金和学校的奖学金完成了学业。加缪17岁时不幸患上了肺结核,从此他一生都在与病魔作斗争。在他29岁时,完成作品《局外人》,34岁时完成《鼠疫》,凭借此二作品,他于44岁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文坛上继英国小说家、诗人吉卜林之后,最年轻的诺奖的主,比吉卜林获奖时大两岁。
? ? ? ?索尔仁尼琴: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条生活的道路。
? ? ? ? 索尔仁尼琴出生在北高加索,出生时爸爸已经死了,所以他从没见过自己的生父。他和母亲的生活穷困潦倒,从来没有吃过一天饱饭。无论鞋子和衣服多么破旧,布满污渍,他们还是不得不穿两年以上才能更换。他们没有资格享受政府分配的住房,只能租赁高价、没有水源和暖气的狭小的房间。为了减轻母亲一点负担。索尔任尼琴尝试了各种维持生计的苦力活,推运工,砌石工,油漆工,木工……
? ? ? ? 由于索尔任尼琴对统治当局不满,而遭到了当局8年的劳改和流放。劳改期间艰苦而残酷。在雨水、泥浆和刺骨的寒风中步行至工地。犯人在这里没有名字,只有编号。每月休息三天。早上和晚上排队等来的只是一块500克的黑面包和飘着一两片烂菜叶的稀汤。如此恶劣的生存条件,使是大批的劳改犯死于非命,恶劣的集中营生活,使索尔仁尼琴的腹股沟长出了一个肿瘤,他曾在绝望中等待死神的降临。出来后他根据自己的切身经历,先后写出了《854号劳改犯》和《古拉格群岛》,立刻名声大震,一炮走红,并获得诺奖。
? ? ? ? 罗曼·罗兰:世界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 ? ? ? 罗兰日后追忆童年生活,将它形容为“鼠笼”,惨淡忧郁。不满一岁的他,在冬天被粗心的保姆遗忘在房子外面,差点冻死,从此患上了支气管的各种疾病。一战开始后,罗兰持反战思想。他曾说法德之间的战争,让他整个青年时代都在战争与死亡的威胁之下度过,而现在适龄的青年们又要被送上战场,充当炮灰。他慨叹自从1910年,托尔斯泰之后,欧洲再也没有一个伟大的道德权威。罗曼罗兰的逆流而上,引起一片哗然。在法国,社会舆论谴责他是卖国贼,一些友人公开表示与他断绝关系。罗兰四面楚歌,还收到过生命威胁。他将目光投向了自己崇敬的对象,发现越是深入研究伟大作家们的生活,就越对他们毕生遭受如此众多的不幸而感到震惊。罗兰转而歌颂那些不甘平庸的天才,在痛苦与患难中奋斗的灵魂,就有了《贝多芬传》,《米凯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而他的英雄主义代表作《约翰克里斯托夫》,就是献给各国的受苦奋斗而必然战胜的自由灵魂。这部作品最终使他荣获了诺贝尔奖。
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是以悲剧结尾,很少有那种大团圆的结局,那我个人认为悲剧有的时候是一种偶然,同时也是一种必然。任何一个时代都有生活很悲惨的人,同时也有幸福的人。正如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开篇所说的那样:幸福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作为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是一种人性,也可以说是揭露最真实的社会现象,悲剧性的结尾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那我认为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那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祥子的人生就很悲惨,他是过去北平(北京)底层的车夫,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多么远大的志向,唯一的愿望那就是希望有一天可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子,为了这个目标,他拼尽了全力,可是每当理想刚刚快要实现时,噩运就会突如其来,最终打破他肥皂泡一样的美梦。
祥子所代表的正是北平过去最底层的人群,这些人整日为了生计奔波,他去北平最初是为了讨生活,希望可以改变现状。但他只有一把力气,只能去拉黄包车。期间他经历了种种的磨难,他一直坚信只要有一口气中,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那就是有一辆属于自己的黄包车。但是故事的发展并没有让他如愿,每一次都会有一些外在的因素打乱他的计划。
虽然后来他与娶了虎妞(黄包车老板的女儿),但是他的爱情同样是一个悲剧,虎妞是一个彪悍性的女人,她自身长得丑,已经是大姑娘了,还没有出嫁,这时她勾引了祥子。但是对于祥子来说,他爱的是小福子,可是在爱情里他没有得选择,只能是任由虎妞排布,所以他的爱情也很不幸。
祥子最后的结局是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废物,当虎妞和小福子相继逝世后,祥子身上的悲剧性突现得更加明显,最终沦为了一位乞丐。老舍用一种极为深情的笔触,在这部《骆驼祥子》一书中,写出了祥子一生的悲剧,所以祥子的人生很悲惨。
准确说,苦难不是文学的灵魂。
苦难不是文学里的灵魂,而是人生经历的大背景而已,在文学作品中被刻意放大之后,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人物的内核,它只是衬托人物极端情况下的生存欲望,完全剔除了世间其他因素的纷纷扰扰,让读者看得更清楚、感悟得更深,继而可以把希望捧得越高。
所以,文学作品只是把苦难当作一个壳子而已,里面是破土而出的嫩芽,这才是作家们最专注、最用心、也最希望读者看到的精华所在。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