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自我概念是什么

时间: 2023-10-13 01:34:45

自我概念是人们对自己的理解和意识,是每个人对自己的信念、态度、观点和价值观念的总和。它构成了人类自我意识的核心,塑造了人们的行为、决策和人际关系。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自我概念的意义和影响。

自我概念是什么

从认知角度分析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可以被视为一个人的意识状态。它是由这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的认知、注意和思考所形成的,包括对自己的身体、智力、性格、价值和社会角色等多个方面的认知与评价。

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认知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例如,个体的道德准则、社会角色、成就和失败经历等都会影响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塑造。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一名优秀的父母或一位专业的艺术家,他们的自我概念通常与他们非凡的成就和身份有关。

从动机和行为角度分析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也对一个人的动机和行为产生影响。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决定了他或她对某些行为或活动的兴趣和意愿,从而影响他或她的决策和行为。例如,一个早期形成了“我是一个不努力就会失败”的自我概念的人,可能会避免挑战自己,而一个形成了“我是一个实力超群”的自我概念的人,则会寻求更多的机会来证明自己。

此外,自我概念还会影响人际关系,因为它会影响个人对待其他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自我概念对个人的决策和行为也有重要的作用,决定了他或她对社会、文化和环境的适应方式。

从心理健康角度分析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的健康程度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当自我概念稳定、积极、合理和准确时,个人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相反,自我概念不稳定、消极、错误和不准确时,可能会引发心理健康问题,例如情绪不稳、焦虑、抑郁和自杀行为。

自我概念的重要性在于它们对个人的生活质量、幸福感和满足感的影响。当人们拥有一个积极、稳定和出色的自我概念时,他们通常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挑战和困难,享受生活和事业的成功和成就。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什么是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个人主体自我对客体自我的看法

关于“自我是什么?”心理学研究者还没有一致的看法。概念混乱的一个原因是“自我”并不是单一的实体,它有许多结构和过程。例如,关于“愉快”,自我的一个方面是愉快本身的感觉或体验即哲学家所指的可感受性(qualia)或者感觉性(sentience);第二个方面是有意识的识别,我的愉快感属于我──是我感觉愉快;第三个方面指注意的焦点──我能意识到或不能意识到我目前的愉快状态,如我能感觉到愉快但没有注意它,因为我集中精力滑雪下山;最后,我对自己是愉快的有一个稳定的表征即我能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愉快的人,或者我认为“滑雪时,我总是感到愉快”。自我的这四个方面仅是自我的例子,说明了“自我”的复杂性。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最早于1890年提出自我有两个不同的方面即主体我(I)和客体我(me)。“主体我”是一个代理者(agent)、行动者、心理功能的执行者。“主体我”作为执行者,有一定的功能,如控制冲动、计划未来,监控并评价自己的进步、控制自我表现的方式。自我另一个重要的方面:被观察和感知的“客体我”。当一个人的注意集中在自我上时,他看到的是“客体我”,“客体我”作为一个对象,表征在人们的自我概念中。每个人形成的关于“客体我”的自我理论(self-theory),是一组关于自我的概念。个体的自我概念并不是对现实像镜子式的简单反映。自我概念包括大量有关信息的整合和组织,如对他人和世界的印象。人们自我概念的来源是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和评价以及在与他人交往时他人对自己的反应。虽然在人的一生中自我概念是在变化着的,但它的基础在人幼年时就形成了。儿童从经验中形成自我概念,已经形成的自我概念反过来又影响儿童未来的经验。 罗宾斯(R.W.Robins)等人认为,有关自我的所有定义可归结为两类基本的现象:一类是正在进行的自我觉知(self-awareness)感,另一类是稳定的心理表征。这一观点与詹姆斯将自我分为“主体我”和“客体我”的观点是一致的。 罗宾斯认为自我觉知与自我表征有不同的特点(见表8-1)。自我觉知指意识的特定形式,对象是自我,作为公开的或个人的对象。例如,我能意识到我正在看一幅画,但当我意识到我认为画是美丽时,或者当我开始担心他人正评价我对这幅画的欣赏时,我的意识便成为自我意识。平克(S.Pinker)提出,自我觉知有两个方面:感觉性(sentience)和通达信息(access to information)。感觉性指个体能意识到,与无意识相反。通达信息指个体报告心理内容的能力,包括思想、感情和意向等。 稳定的自我表征是反映活动的产物(“客体我”),而不是反映活动本身(“主体我”)。米德(G.H.Mead)提出,“自我的基本难题”是个体“到自身之外,成了自己知觉的对象”。自我心理表征可把人作为过去、目前或者未来中身体的、社会的、心理的或者道德的人,这就是研究者所指的自我概念(self-concept)。 表8-1两类自我现象 正在进行的自我觉知感稳定的自我表征“主体我”“客体我”自我作为主体自我作为对象自我作为感知者自我作为被感知者感觉性个人的(情景的)记忆可感受性自我认识(语义记忆)现象学语言的/符号的自我主观体验 自我概念作用者自我表征自我觉知 自我理论自我意识 理想的/应该的/可能的自我 (资料来源:R.W.Robins, J.K.Norem & J.M.Cheek,1999) 哈特等人(D.Hart)曾提出自我表征(self-representations)的内容从具体水平到抽象水平有三种形式。一是具体水平上的个人的或自传式的记忆,与情景记忆有关。如“我记得上次与这个人在一起时,我感到害羞。”二是语义表征或关于自我的概括化的知识。如“我是一个害羞的人。”三是抽象或概念水平上是关于自我的理论。例如,德韦克等人的内隐自我理论认为,一些人拥有“我总是害羞”的信念,而另一些人认为“如果我付出努力,我能克服自己的害羞”等。 自我觉知(“主体我”)和自我表征(“客体我”)一直被认为是个性因素。有的人有较多的自我觉知,而有的人有较少的自我觉知;有的人注意自己的公开自我,有的人注意私人自我;人们自我表征的内容、结构、稳定性、清楚性和复杂性也是不同的。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