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眼中有光是什么

时间: 2023-10-30 10:32:44

这是一个常见的词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种情境下展现出的不同寻常的气质和神采。那么,眼中有光到底代表了什么?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个话题,我们可以探究它的含义、影响因素和表现方式等方面。

眼中有光是什么

眼中有光的含义

眼中有光指的是眼睛呈现出明亮的神采和某种特殊的光彩。这种眼神往往被视为积极、有吸引力和富有热情,它可以积极地传达出一个人的内在情感和态度。当眼睛中的神采变得明亮、清澈、自信或炽热时,通常可以理解为这个人正在经历着某种积极的变化或特别有激情的经历。

影响眼中有光的因素

研究发现,眼中有光通常是在特定情境下体现出来的,它涉及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因素:

1、情感状态:当一个人处于高兴、满意、激动或者被深深感动的时候,眼中的神采往往会变得更加明亮和有活力。

2、环境氛围:当人们处于欣赏美景、对话兴致高涨、或者是享受美食的情境中,眼睛往往会更加明亮。

3、个人特质:一些人天生眼睛就很有神采,而另外一些人则需要通过后天的努力和外在因素的帮助才能使眼睛有光彩。

眼中有光的表现方式

眼中有光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1、眼神自然:具有真诚、自然和舒适的眼神通常能够让人看到魅力和自信,有时候这种眼神会包含平静的目光和某种内敛的力量。

2、笑容灿烂:一个人的笑容所表达的情感程度和能量往往被视为与眼中有光相关的因素之一。

3、姿态自如:当一个人展现出舒适和放松的姿态,能够自在地表达内心情感时,眼睛就会变得更加明亮。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内心成熟的人,看什么都顺眼,眼里有光,目光所及皆是美意

一个人的成熟,不是年龄增长,

而是渐渐的看谁都顺眼,

懂得自我审视,不再以己度人,

——这也是一种修养!

别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你看别人像什么,你就是什么。

有什么样的心境,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人和事。

眼里有光,目光所及皆是美意;内心无花,似锦繁花与荒芜无差。

万千世界,无奇不有,勾勒出了丰富多彩的模样。

著名哲学家罗素说:“须知参差多态,才是幸福的本源。”

如果天空永远只是蓝色,我们便无法看到绚丽多彩的黄昏和晚霞;

如果所有花朵都只有一个颜色,我们便看不到姹紫嫣红的春天;

如果所有人都一个样,那这个世界该有多无趣?

老子早就道出了这个本质:“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世间唯一保持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保持多样而共存。

看别人不顺眼,本质来源于不认同,即观点或意见的相左。

其实,大多数事情本无绝对的对错之分,每个人的认知都来源于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把自己的价值观当唯一,甚至固执地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标准行事,只要跟自己不同,便看不惯,这是狭隘和局限。

正如,在正常人的认知里,一年有四季,众所周知。

可蚱蜢春生秋死,一生只经过三季,从没见过冬天,在蚱蜢的认知系统里,一年也只有三季。

相传,这是孔子弟子子贡和蚱蜢化身的绿衣人之间的故事,却说得颇有道理。

我们讽刺别人:“见识短,不跟小人计较。”

但反过来想想,是不是自己眼光狭隘而不自知呢?

越成熟理智的人,越能看到世间万物的多面性,便越能包容和尊重他人的差异性。

曾有学生问王阳明:“花在深山中自开自落,跟我的心有什么关系吗?”

王阳明答:“你没看到这花时,花与心同归于寂,你来看它时,花的颜色一时亮白起来,你说这花在不在你心外?”

眼中所见之物,其实是内心之物。

也就是说,当总是看别人不顺眼,觉得别人全身都是缺点时,这些缺点也存在于这人身上。

这在心理学上叫“投射效应”。

诗人苏轼与僧人佛印是好友,有一天,他们一起坐禅。

苏轼问:“在大师眼里,我像世间何物?”

佛印答:“像一尊佛。”

苏轼打趣道:“但我看你倒像是一坨牛屎。”

佛印笑而不语。

苏轼认为自己占了上风,一回家便得意地跟妹妹说起这事。

妹妹听了噗嗤一笑,说:“因为佛印心中有佛,所以在他眼里万物就皆是佛;而在哥哥不能静下心来修禅,所以眼中自然而然也就看到不净之物了。”苏轼听完很是惭愧。

正所谓“相由心生”。王阳明也曾说:“满街皆为圣人。”

将自身的价值感寄托在别人的行为和看法上,不就等同于将幸福放在别人的手上吗?

看不惯他人,觉得无法理解他人,甚至因此看低别人,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优越感,随时都可能崩塌。

因为在产生优越感的那一刻,就已经暴露了自己的短板。

人的满足感最可靠的应该来自于内心的丰盈,若是心中有风景,懂得不断扩展自己的眼界,拥有百态的心境,便能看到百变的风景,眼前自然无是非。

时光易逝,与其将时间耗费在看不惯他人上面,不如转头完善自身。

著名哲学家伏尔泰说得好:“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经常听到有人在吐槽:“三观不同的人在一起,实在是太累了!”

什么是三观不同?

是你喜欢吃榴莲,而我讨厌那个味道?

是我觉得某部电影有趣,而你觉得一般般?

不是的,是你喜欢榴莲,我看不惯,说真恶心。

是我喜欢那部电影,你看不惯,说真没品味。

因看不顺眼而去贬低别人喜欢的东西,本身就是一种情商低的表现。

看不惯别人小气时,不妨先反省下自己是否也有小气的时候。

看不惯别人颓废时,先反思下自己是否也有丧气的时候。

看不惯别人之前,先把自己的生活过好。

学会“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已之心恕人。”

因别人的生活不符合自己的标准,去横加指点,甚至要求别人应该怎么做,这是在要求别人满足自己,是一种自私。

看不惯的背后,有一颗强求的心。

殊不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选择,都是“不一样的烟火”。

说到底,还是修养不足。

有修养的人,很少认为自己才是正确的、高级的,因为他们同时尊重他人的努力和选择。

古人有云:“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面对那些自己不能理解的人或事,要以宽容的心态包容。

看人不顺,未必是别人不对,有可能只是自己不能理解而已。

不成熟,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价值观里所认为的一切当做唯一。与他意见相左,就都是错误的,低级的。

成熟,就是允许、尊重别人与你不同,不会随随便便评论别人。

当看不惯别人的时候,不要急着下判断,不妨换位思考,多了解一下对方,尊重别人的不同。

所谓成熟,就是不断的去掉“我执”,面对那些我们看不惯的东西,不再指指点点,而是尝试去包容一切、接纳一切。

看谁都顺眼,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行。

心怀戒尺 眼中有光是什么意思

心怀戒尺,眼中有光意思是心里怀有戒尺,眼里就有光芒。戒尺,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木板。也叫做“尺”,它是用两只木块制成的。两木一仰一俯。仰者在下,长七寸六分、厚六分、濶一寸分馀,下面四边有缕面。俯者在上,长七寸四分、厚五分馀、濶一寸,上面四边有缕面。上木正中竖安木钮一只,钮长二寸五分、高七分,捉钮敲击下木。这种“尺”,是在“皈依、剃度、传戒、说法”、以及“瑜伽焰口施食”等等的仪节中使用的。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