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心理学错误概念

时间: 2023-10-30 11:21:17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它尝试解释我们为什么会有某些感觉、想法和行为。然而,在这个领域中,有些错误概念和迷思被广泛流传,这些概念可能会导致误解和不良的心理健康。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心理学中的错误概念。

心理学错误概念

第一个错误概念是“人格类型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的性格可以被归类为若干个类型,例如乐观、悲观、稳重等,每个类型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行为模式。这种理论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因为它让事情变得简单了许多,但是也有许多问题。首先,这种分类方式过于死板,它无法有效地表达人们多样的性格特点。其次,这种分类方式缺乏科学的基础,它没有经过严谨的实证研究。

第二个错误概念是“反应形成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当一个人强迫自己做一件事情时,他的内心会产生反感,从而导致他不再喜欢那件事。这种理论缺乏充分的科学根据,事实上,一些研究表明,我们的行为可以影响我们的态度和想法。

第三个错误概念是“心理学是严格科学”。尽管心理学通常会使用科学方法,但是它也具有艺术的成分,心理学家通常要和人打交道,而人的行为是多变的。因此,心理学研究往往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干扰,难以得出完全准确的结论。

第四个错误概念是“心理学可以解释一切”。尽管心理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模式,但是它并不能解释所有的事情。世界上有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它们不一定遵循逻辑或理性,这使得心理学无法完全理解并解释所有的事情。

综上所述,心理学中存在着许多错误概念和迷思,这些概念可能会导致误解和不良的心理健康。我们需要更加理智和科学地看待心理学,认真探究心理学中的各种理论并进行分析。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心理学的「犯错误效应」是指什么?

心理学家阿龙森的“犯错误效应”实验最受人欢迎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埃利奥特阿伦森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一场竞争激烈的演讲会上,有四位选手,两位才能出众,几乎不相上下,另两位才能平庸.才能出众的一名选手在演讲即将结束时不小心打翻了一杯饮料,而才能平庸的选手中也有一名碰巧打翻了饮料.实验结果表明:才能出众而犯过小错误的人更有吸引力,才能出众但未犯过错误的排名第二,而才能平庸却犯错误的人最缺乏吸引力

心理学上对这种现象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一个能力非凡的人给人感觉总是不安全不真实的,人们对这样的形象不是真正的接纳和喜欢,而是有距离地敬而远之或敬而仰之。鲁迅先生曾说:“凡是神圣的、神秘的事物都是值得怀疑的。”

另一种解释是从人的自我价值保护角度来说的。通常人们喜欢有才能的人,才能与被喜欢的程度成正比例关系。但是,什么事情都有一个限度,如果一个人能力过强过于突出,强到足以使对方感到自己的卑微无能和价值受损,事情就会向反方向发展。人首先是进行自我价值保护的,任何一个人,无论如何不可能选择一个总是衬托出自己无能和低劣的对象来喜欢。相反,一个犯小错误的的能力出众者则降低了这种压力,缩小了双方的心理距离,保护了他人的自尊,因而也赢得更多的喜爱。

对心理学的误解有什么原因

对心理学的误解有什么原因

对心理学的误解有什么原因,我们在看书阅读时,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问,这些疑问的产生会让人们继续去探索。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们心理的学科。下面分享的是对心理学的误解有什么原因。

对心理学的误解有什么原因1 1、雾里看花。

大家总是从通俗意义上去理解心理学,以为心理学就是很神奇的、灵异的或是深不可测的,所以,才有很多人胡乱去猜想心理学的内涵,其中不乏很多夸大、离奇的猜想,一传十,十传百,久而久之,都不知道传成什么样儿了!

2、媒体信息被错误理解与过分夸大。

看电影吧,多是《沉默的羔羊》里那类的变态心理医生;看《犯罪心理》吧,罪犯都是心理变态的;看新闻吧,哪个哪个人杀人了,可能他有精神分裂症,哪个哪个人跳楼了,可能他有抑郁症……看吧。

媒体总对一些东西进行了过度的渲染,而观众们也很是喜欢或恐惧,总之是完全关注到了,因为这些东西或是情节曲折,或是刺激有趣,或是耸人听闻,但他们哪知道,这只是看到了心理学的冰山一角,更可能是经过过度的再加工的信息,早已面目全非了。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啊!

3、概念混淆。

如果说:“你神经病!”大多数人认为这就等同于“心理有问题”,殊不知心理学上根本没有“神经病”这一说,而心理学里有的“神经症”、“精神病”与大众所谓的“神经病”也完全又不是一个概念;

最令人囧的就是,“变态=心理学”,特别是去查那种所谓的“XX部必看的心理学电影”,你会发现,多数都是讲一些所谓的BT做了一些BT的事情,经历了相当BT的过程,产生了一个BT的大结局,无一不符合一个字——“怪”,一些灵异片、血腥暴力片也扯进来了,有的真是一点内涵没有,弄得好像变态的东西就属于心理学的范畴,让人大跌眼镜。

4、恐惧心理。

你害怕么?其实,更多时候,是人心底的恐惧在作祟。所有的人都需要隐私,需要空间,你会不会觉得一个人在你面前,可以看透你任何一个动作、眼神代表的含义,就像你穿着衣服,他却透过一层玻璃看到你赤身裸体一样,非常不舒服?

所以说,大多数人都害怕被人看穿,所以他们恐惧。但这种恐惧并不是直接表现出来的,但是会通过一些间接的表现来体现。首先就会有某些人错误理解与推测心理学,不自觉的心理学“妖魔化”也是他们潜意识里对自身安全的维护与对侵犯隐私的抨击,而这样的恐惧又是那么地容易传染,造成恐惧的泛化。

对心理学的误解有什么原因2 1、哪类人适合学心理学

心理学是适合每一个人学习的,学习心理学的人群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对心理学感兴趣,无所谓考不考证书,第二类是心理学相关专业人群,准备从业的。第三类就是目前有稳定的工作将心理咨询师作为储备职业的。

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人群,其实是想通过心理学的学习,将心理学相关知识能够应用到自己目前的工作、学习、生活中。

能够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婚姻情感、家庭关系、亲子教育等问题。这类人群一般都有较为丰富的社会经历,年龄相对较大处于中年,对于心理咨询师证书没有要求,以学习实际技能为主。

2、适合学心理学的人的特点

首先是对任何事物都特别敏感,对细小的东西很敏锐,尤其是具有超出常人的敏锐的洞察力,观察仔细;其次是心理素质比较好,遇到任何事情都能静下心来去处理,不惊慌失措,能泰然处之;最后是喜欢独处,善于思考,能享受孤独和寂寞,一般性格不太外向的人适合学心理学专业。

3、什么人适合学心理学专业

适合学心理学专业专业很好,但是对这类人群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这类人虽然最好能独处,但是也需要他们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要接触大量的外界人群,研究人们的心理,多交流多沟通,了解别人对一件事情的看法,这样才能逐渐看透人心,了解人们的想法。

对心理学的误解有什么原因3 学心理学的人的特征

特征一:习惯性无视别人的存在,只把别人当成自我的延伸

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他们都习惯性以自我为中心,会打断别人的谈话,会将话题转移到自己身上来,会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好的`人,别人都是陪衬。

其实这样的人就是典型的自恋,他们习惯性看不起别人,无视别人的存在,无论别人说什么做什么,他都觉得不尽人意,只有自己才是最好的。

最常见的表现是,如果某一个人说自己买了新车,或者拥有了某样东西,他们会很轻蔑地翻一个白眼,然后不屑的说一句: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早就有了。

如果对这样的人并不了解,可能会与之相处,但如果熟悉了,了解的足够多了,便会想着远离,因为跟这样的人在一起,只会觉得窒息,他谁都看不起。

特征二:没有感同身受的能力,从不去体会别人的感觉,亦不具备为别人着想的能力。

如果一个人太过自恋,多半没有感同身受的能力,他们为人处事向来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会为别人考虑。

这样的人只会让人敬而远之,因为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会觉得极其压抑,甚至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他们不具备同理心,也不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无论你有多苦有多难,他们全都视而不见。可人是群居动物,如果凡事只想着自己,又如何在社会上立足?

人与人之间交往,往往都是相互的,如果你不总懂得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如果你不懂得以诚待人,别人也不会对你付出真心。久而久之,你便没有朋友了。

特征三:不会把别人当成独立的个体去尊重,而是习惯性的控制别人。

一个控制欲强的人,通常以自我为中心,也是典型的自恋狂会具备的特征。

正如前文中提到的苏珊的母亲一样,她不会把女儿苏珊当成独立的个体去尊重,去看待,而是习惯性的控制她,以至于苏珊得了严重的精神疾病。

后来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苏珊逐渐痊愈,可苏珊的母亲,依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依然把苏珊的人生强加到自己身上,然后以自己的想法去控制她。

她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根本没有想过子女是因为她而来,却不是为了她而来,如果不承认她的独立性,不把她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那么久而久之,苏珊依然会觉得窒息,依然会想要远离。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