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自我意识中的自我调节

时间: 2023-10-30 14:48:46

自我调节是一种个体能够规律自身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过程。就我们的生活而言,接收和反馈信息是我们意识中自我调节的两个主要方面。自我调节是精神和心理的非常注重的课题,它涉及情感管理、人格培养、行动指导、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我们本文将从心理学、哲学、教育学三个角度对自我调节的概念和意义进行分析。

自我意识中的自我调节

心理学角度

自我调节是心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最重要的概念是自我意识,它是人类在使用自身感觉和知觉反思自己的状态、运动、感受和意识的能力。自我调节需要自我意识作为支持,人们在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时,可以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自我调节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人们需要在不断实践中不断地纠正自己的错误。

哲学角度

对自我调节的研究在哲学角度下,更多地关注人的灵魂。人的灵魂是人行为的原动力,促使他们追求幸福,并将理智、意志、情感和感官统一在一起。自我调节是人灵魂的重要属性,它帮助人们控制欲望、选择正确的行为、以及调整内部冲突。最终,自我调节可以促进人的心灵成长和完善,使人成为真正的自我。

教育学角度

自我调节在教育学中也很重要,因为它是培养人的良好品质和习惯的关键。教育学的目的是培养良好的人格,自我调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手段。在教育中,自我调节的常用方法是通过奖惩和反馈机制进行。从负面反馈中学会自我调节,从正面反馈中获得自我肯定,不断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和水平。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怎样解决自我意识偏差?

自负或者自卑。

人的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自我认知、自我意志和自我情感体验。人评价自己,要靠自我认知,有的人过高地评价自己,就表现为自负;有的人过低地评价自己,就表现为自卑。自负往往以语言、行动等方式表现出来。

自负实质是无知的表现。主要表现在不自知。俗话说:“自知者明”,“人贵有自知之明”。无知有两种表现,一是盲从,二是狂妄。自负有时表现为狂妄,容易造成对方的反感。

解决自我意识偏差的方法: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怎样调适大学生自我意识偏差的问题呢?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

1、以自我为中心:

很多大学生一旦进入青年阶段,就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将自身的地位抬到过高的水平,在思考问题时也更多地关注个人的感受和利益,而轻视了其他人的情况和现实中的具体条件,这样思考出的结果无疑是有失偏颇的。

2、自负或自卑心理:

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学生接触新事物、新技术的能力是极强的,加上青年更加成熟,实力不断增强,认为自己有独立生存、干大事的才能,因此自信心爆棚,发展到自负的极端。

3、从众心理:

当人融入某个群体后,很可能因为团体作用,逐步放弃个人意见而妥协于团体中的领导者,表现出从众心理。人是社会性动物,有很强的从众倾向,一旦进入这种状态,会暂时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缺乏主见。

4、虚荣心:

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说法,社会中的个体均具有需要被他人尊重的渴望,企图得到大众的认可和关注,这种心理是正常的,但是一旦发展过度,就会变成负面的虚荣。

二、大学生调适自我意识偏差的方法:

1、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认识自我是让个体形成正确自我意识的基础,这是为现在的我达到理想中的我的有力保障。

2、欣然接受自我:

学生要正视现实,比如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需要认识到学习成绩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敢于打破不满的现状,主动接受自我并实现个人提升。

3、不断完善自我:

在对个人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认识后,学生要认清自己的优缺点,明白人无完人,克服心理障碍,主动接受自我。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不断参与社团活动,打开交际面,让自己融入团体,学会与人交流,树立自信心。

扩展资料:

自我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能动性等特点,它对人格的形成、发展起着调节、监控和矫正的作用。它包括对自身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意识,对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自我观念、自我知觉、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控制等是其重要的内容。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是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自我意识是人的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结构中的自我调节系统。因此良好的自我意识对人的良好个性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儿童的自我意识各要素中,自我评价能力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 自我意识

- 有意识偏差

有什么好的自我心理调节方法?

在心理学上有许多好的自我心理调节方法。

1.自我暗示调节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暗示作用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内部语言可以引起或抑止人的心理和行为。自我暗示即通过内部语言来提醒和安慰自己,以此来缓解心理压力,调整不良情绪。

2.自我放松调节方法:放松调节是通过对身体各部分主要肌肉的系统放松练习,抑制伴随紧张而产生的血压升高、头痛、手脚冒汗、腹泻、睡眠等生理反应,从而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焦虑情绪。放松调节首先要学会体验肌肉紧张时的感觉,即收缩肌肉群,注意体验其感觉;然后再放松肌肉群,注意体会相反的感觉。?

3.自我想象调节方法:受挫心理调节能力并非要等到受挫后再来培养,而是在平时就要训练。想象调节法即是指在想象中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情境和使自己感到紧张、焦虑的事件的预演,学会在想象的情境中放松自己,并使之迁移,从而达到能在真实的挫折情境和紧张的场合下对付各种不良的情绪反应。

自我调节就是自我意识对心理与行为的控制、调节作用。表现在:始动或阻止行为;心理活动的转移;心理过程的加速或减速;积极性的加强或减弱;动机的协调;根据所拟订的计划监督检查行动;动作的协调一致等。

自我调节系统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自我意识是意识发展的最高阶段,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出现较晚,并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着。自我意识对各种心理现象与行为的调节作用是彼此联系的,所以称之为自我调节系统。自我调节系统对个性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与人的个性品质差异的主观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自我调节系统功能的差异。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