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他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尽管如此,在当今社会,一些家长可能过分强调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道德素质。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通常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责他们,但是否合理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家长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责
家长的责任
首先,家长确实有责任教育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认识和建立道德标准方面,家长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果孩子做错事,家长应该及时发现并指出问题,并给孩子做好辅导和教育。
然而,家长并不是绝对的道德先锋。很多情况下,家长只是以自己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而忽视了孩子的实际情况。其次,一些家长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就会站在高处,指责孩子。这并不能解决问题,相反,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了压抑和不公平的待遇。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和缺点,并且在教育孩子道德观念时,也应该注意态度和方法。
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家长也可以依靠道德的制高点来激励孩子。如果孩子做了好事,家长可以指出这种行为的道德意义,引导孩子重视道德品质的培养。但是在指责时,我们应该注意方法,采用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孩子,而不是简单地对孩子施加道德上的压力。
家长指责的边界
除了上述问题,家长的指责还存在着一定的边界。当孩子做错事时,家长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责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孩子做正确的事情,却被家长以道德高度的姿态指责,这就不妥了。在这种情况下,家长的行为可能会使孩子感到羞辱和无助,甚至导致孩子失去自信心。因此,在指责孩子时,家长也应该侧重分析各种情况,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评价。
此外,家长的道德观念也受到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当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社会变革和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家长需要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及时调整自己的观念和态度,以更好的方式教育孩子。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前段时间,一位妈妈给我打电话,崩溃的大哭。
孩子高考结束,凌晨12点出分,可孩子希望和朋友早晨八点一起揭晓分数。
到了凌晨,孩子妈妈着急想知道孩子的分数,问了好几遍,他也不查,于是妈妈就把孩子的成绩查了,并告诉了他。
同是身为母亲,听到孩子说“我恨你”,就像在我们的心上插了一把刀。我们身为母亲,把能做的都做了,真的不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为什么会这样?
《家庭的觉醒》一书中曾写道, 世界并非非黑即白,当我们对事情的评价只是单纯“好”或者“坏”的评价时,这时我们将会进入一个非黑即白的模式。
世界是一个整体,很多事情很难用好坏来进行形容。
世界如此,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当我们家长站在道德审判的位置对孩子进行“好”或者“坏”的评定时,大多都会采用抱怨、指责、解释、讨好的应对方式,
比如刚才的例子,妈妈就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孩子进行 情感 审判:
抱怨:我付出了那么多, 你凭什么那么对我?我很伤心、失望,养出了这样一个孩子。
指责:你为什么这么对我?你怎么能这么说话?
解释: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我觉得你考的也挺好,我时着急帮你报考
讨好:你要的衣服我帮你买了.
每一种方式都在告诉孩子,你做的不对,我已经妥协了。即使我做的不对,你也不应该这样对我。孩子会在这种 情感 打压下,无所适从,甚至会披上反抗的外衣来对抗我们。
我们看孩子的需求不能只看孩子的行为表象,每一个行为的后面都有其内心受伤脆弱的部分,我们抓住了,在此的基础上,我们的管教才会起作用。
我们看孩子的行为问题也好,亲子冲突也好,不能从对错出发。因为亲子关系中没办法去评定谁对谁错,只会两败俱伤。
—— 解决冲突的关键,是如何理解孩子,找到孩子的内心核心需求。
这个孩子的内心需求就是希望母亲能够尊重自己的想法,能够给自己空间,只要这位妈妈道歉就可以了。
最后妈妈按照我说的方式和孩子道歉,孩子也发了道歉的信息,这次冲突就很好的化解了。
记得有一次,我的孩子三岁的时候,他第一次撒谎了。
他不小心把商场的商品价签,碰掉了,服务员说:“小朋友,小心点,别伤到了你的手。”
他解释说:“这个本来就掉了,我帮着捡起来。”
当时我不知道怎么说?我选择的是不说,因为说错了,比不说的危害还大。
这个孩子有这个特点,他肯定还会在做的,我想等到我有方法了再教育。
我问了我的老师,《拯救男孩》的作者李文道老师,我该怎么去教育孩子?
李老师说,“我这样的处理是对的,当不知道如何去做的时候,可以选择不说。
孩子三岁,根本没有意识到我是撒谎了。如果我们直接就说,你怎么撒谎呢,就给他贴标签了。”
“先去找孩子撒谎是因为什么?大多是怕自己受惩罚,你只要让他知道他不会受到惩罚就可以了。”
原来孩子是用“撒谎”来保护自己免受惩罚,他对自己的保护是没有错的,当我了解到孩子的内心需求后,我就会给孩子正确的引导了。
告诉孩子:“没关系的,我们捡起来就好!”
现在,我的孩子不小心做错事情时,他自己就会告诉自己,“没关系的,我有方法弄好!”
如何做到理解孩子呢?
在没有倾听的前提下,所有的理解都是我们家长的想当然,我们永远也不知道孩子到底是怎么想的。只有倾听,才能真正的走进孩子。
最好的倾听语言是:
这些语言能激发孩子表达的欲望,孩子表达的多了,我们才会知道孩子的内心想法是什么,我们的引导才会更有效。
有一个妈妈讲,自己刚回到家,还没来得及脱掉外衣,她的十二岁的儿子?就从卧室里冲出来开始向他抱怨,说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太多了,我一年也做不完,我怎么可能在明天早上写完这首诗呢?我还有上个星期的一篇短文没有完成呢
妈妈大多会说:
别的孩子怎么都能完成?
你怎么就能抱怨?
老师留这些作业也是有它的道理的。
孩子会有什么反应呢?气冲冲的就走了
如果我们只说:你这样想是不对的,这句话并不能平息孩子的情绪 。
这个时候我们要表达的是 理解和共情 ,我们要知道, 当孩子发现他们的感受是正常人经历的一部分时,他们会感到深深的安慰。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家长很容易因为孩子的问题而感到焦急,这时,孩子生气,往往我们会用更生气、更愤怒的情绪应对回去。
上述的例子中,孩子因为妈妈看了自己的分数而感到生气,妈妈采取的方式是,你觉得我做错了,我更生气,直接爆发了更激烈的冲突,孩子的那句“我恨你”,何尝不是母亲“暴力对抗下”的结果?
我们去找孩子“坏”的行为背后的真正的需求,不是默许孩子的行为,而是为了更好 的 引导孩子。
我们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知道,谁才是成年人,谁会用更成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当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我们不妨弱势下来,孩子闹情绪的时候,理智是不存在的,没办法沟通,等他情绪平复了之后,才是我们沟通的最好的契机。
讽刺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名言如下:
1、为什么总有人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指责别人。
2、其实,我们大可不必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来评判别人的行为,而是需要反思自己;也不要把自己变成真善美的化身,“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3、不要站在道德至高点去批判别人是什么意思。
4、少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批判他人,你又不是圣人。
5、下次想批判人的时候,希望你是个“圣人”。
6、“谁都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责别人”什么意思。
7、说别人之前先把自己做好,有些事情也可能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样简单,不要动不动扯到道 德。
8、因为人在道德方面,没有一个人能做到完全没错过。
9、没有人能站在道德制高点批评别人。
10、道德绑架,道德绑架就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以看似道德的逻辑去约束或规范别人的行为。
11、以道德为筹码,要挟个人或众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是愚蠢的行为。
12、一般是一个群体思想道德低下,认为资源多的人就必须帮助资源少的人,才能达到一种心理平衡,也顺带达到了自己帮助别人的虚荣感。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