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行为矫正的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一种通过各种手段调整和改变不良行为的方法,行为矫正的技术在改善个体行为、社会秩序和道德价值观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将从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行为矫正的技术及其影响。
行为矫正的技术
心理学视角下,行为矫正的技术着重研究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变化。通过正向激励、负向激励以及认知重建等手段,心理学家可以帮助个体建立正确的行为模式。例如,对于有攻击倾向的个体,通过认知重建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攻击行为造成的后果,进而减少敌对情绪。此外,行为矫正的技术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积极的情绪激发,可以提升个体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能力,从而减少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教育学的角度下,行为矫正的技术可以用于学校、家庭等教育场景中。在学校教育中,行为矫正的技术可以通过奖惩机制来引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表现良好的行为给予肯定,激发他们的积极参与和学习动力。同时,通过惩罚机制,也可以纠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此外,行为矫正的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家庭教育中,帮助父母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
从社会学角度看,行为矫正的技术对社会秩序和道德价值观的维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社会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不良行为,例如犯罪、违法乱纪等。行为矫正的技术可以通过监狱、社区矫治等方式对罪犯进行行为改造,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同时,行为矫正的技术也可以帮助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弘扬社会正义和道德风尚。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行为疗法的四大类方法:
行为治疗称为行为矫正或学习疗法,是心理治疗的一种。它是根据行为学习及条件反射理论,消除和纠正异常并建立一种新的条件反射和行为的治疗方法。
(1)应答性行为疗法:属于本类疗法的有系统脱敏法、满灌法、矛盾意向疗法、厌恶疗法、消退疗法、发泄疗法、思维阻断法等。
(2)操作性行为疗法:归属予此类的有奖励法、惩罚法、行为塑造法、标记奖励法、链环技术、过分改正法等。
(3)替代学习疗法:如示范法、自信训练法、行为契约法、渐隐法、集体依随法、习惯转换法等。
(4)自我调节(控制)技术:如气功中的放松功、瑜伽、坐禅、静默法、渐进性放松训练、自主训练以及自我管理技术、呼吸训练、生物反馈等。
一,阳性强化法的基本原理
阳性强化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与动物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是行为结果被强化的结果,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可以对其行为进行阳性刺激,即奖励,通过奖励强化该行为,从而促进该行为的产生和出现的频率,行为得以产生或改变,这就是阳性强化法的基本原理。
二,定义,阳性强化法是建立训练某种良好行为的治疗技术或矫正方法,也称为正强化法或积极强化法。其操作过程如下:
1.明确目标行为
设定的目标行为应当是可以客观测量与分析,并能够反复进行强化的。目标行为越具体越好。
2.监控目标行为
详细观察记录该目标行为发生的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及制约因素,从而确定目标行为的基础水平。
3.设计干预方案,明确阳性强化物,
4.实施强化
5.追踪评估。举一反三,用强化法规范其他行为。
三,使用注意事项:
1.阳性强化法要改变的行为,应该单一、具体,非常明确,保证强物我对该行为的强化,如果有多个目标行为要改变,需要一个一个的进行,不可同时开展。
2.阳性强化应该适时适当,应该在行为出现时进行,不可提前或错后,对目标行为的强化也要强度适当,过大可能造成动机过强,或缺乏后期的强化,过小无法达到刺激的强度,可能使阳性强化无效。
3.随着时间进程,强化物可以由物质刺激变为精神奖励,待目标行为固化为习惯后,最终可以撤销强化物。
四,行为疗法基础理论
行为疗法又称“行为矫正疗法”或“行为治疗”,是通过学习和训练矫正行为障碍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他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是继精神分析之后重要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
代表人物: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美国的华生、桑代克和斯金纳,英国的艾森克,南非的沃尔普和拉扎洛斯以及美国的班杜拉和贝克等人。
五,行为矫正的常用方法
1.增强法
①正强化:给他一个好的刺激,
②负强化:去掉一个坏的刺激。
前提:知道孩子喜欢和不喜欢的东西。
2.惩罚法
正惩罚:给他一个坏的刺激。
负惩罚:去掉一个好的刺激。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却比较柔和的厌恶技术,即饱和策略。例:要矫正儿童乱撕扯衣服的不良习惯,给他提供大量的破旧衣服督促他反复的去撕扯,即使累了也要让他继续撕,直到他感到厌恶并要求把衣服拿走为止。
3.消退法,是指对不良行为不予注意,不给予强化,使之渐趋削弱直到消失。
例如孩子通过哭闹来引起大人的注意,达到自己的目的,父母不予注意,不予理睬,孩子的无理取闹行为就可能慢慢减弱,最后消失。
4.代币管制法,是一种利用强化原理,促进更多的适应性行为出现的方法。例如,通过发放小铁牌、小红旗、小票券,求助者可以通过这些证券换取自己所需的物品。这一方法可用于培养儿童的适应性行为。
六,建立新行为的常用技术
1.行为塑造技术
①行为塑造是通过强化手段,矫正人的行为,使之逐步接近某种适应性行为模式的强化治疗技术,多采用正强化的手段。例,学生学习社交行为和运动行为,尤其在用于单一行为方式的建立时,更为有效。
②使用行为塑造技术时的注意事项:
a,观察需要帮助的对象,弄清他什么反应最经常出现?其前因和后果是什么?
b,根据观察到的资料考虑需要塑造的最终目标行为,是否能从求助者已有的行为反应中衍生出来,如果可行,便要考虑朝向最终目标第1步应该是什么.
c,确定达到第1步的评估标准。
d,改变环境条件,造成求助者有表现被期望的反应的最大可能性。
e,使用对求助者而言最强有力的刺激物。
f,不断的改变中间过程的行为目标,使其接近最终的行为目标。
g.在行为塑造过程中,应重视使用言语、体态和手势等进行指导,以加速学习的进程。
2.行为渐隐技术
渐隐技术是通过利用明显刺激改变非适应性行为,建立新的适应性行为的方法。
先利用明显线索帮助形成正确的反应,然后逐渐消退这些线索,使他们达到与自然环境相同的水平,再让行为者利用这些自然线索,作出正确的反应。
七,阳性强化法的应用
可用于矫正神经性厌食、偏食,降低焦虑,治疗性变态,矫正儿童的多动遗尿孤独和学习困难等,以及成年人的不良行为的。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