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家长培养孩子良好行为的方法

时间: 2023-11-01 03:28:4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让家长们十分苦恼。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摆在每个家长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

家长培养孩子良好行为的方法

1. 建立正确的家庭环境

孩子的行为往往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家长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稳定、和谐、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这需要家长正确处理家庭关系,相互尊重和包容,保持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和交流;同时也需要家长们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不要在孩子面前展示负面情绪和行为;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爱。

2. 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一环,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传统家庭教育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需要。因此,家长应该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进行改进和升级。如:自信、乐观和正能量的引导;教会孩子适度地使用网络;给予孩子责任感和自主性等实践训练;帮助孩子理解家庭规则和社会规则;教会孩子如何理性思考等。

3. 对孩子关心体贴,给予孩子难度适当的任务和奖励

家长的陪伴、关心和理解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动力和保障。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随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鼓励孩子不断进步。

另外,在孩子的行为问题处理方面,家长也要掌握一些技巧,例如: 给予孩子恰当的赞扬和惩罚;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和规划;鼓励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等。

综上所述,家长培养孩子良好行为的方法有很多,需要家长们综合考虑孩子的年龄、性格、需求,掌握科学、全面的教育方法,正确、坚定地引导孩子成长。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父母应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拥有良好的习惯?

父母正确引导孩子拥有良好的习惯有以下几点:

第一、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列清单,把习惯变成具体、清晰、可执行的事项内容,便于孩子理解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应该做到什么程度。而坏习惯的改正应采用渐进方式,降低难度,逐步要求孩子递减不良行为的次数。这就需要家长学会建立适当的标准。注意:要求和目标不能定得过高,否则会对孩子心理造成较大的压力,从而削弱了行动的动力,这也是很多习惯还没开始就失败了的原因。环境会对人的心理造成暗示性或诱导性影响。想要孩子养成某种好习惯,应该尽量维持一个有利于习惯形成的稳定环境,减少孩子行动的障碍。

第二、父母给孩子立规矩,就是在告诉孩子规则与界限,让他们从小学会克制,懂得及时地收缩自己。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时间管理,父母的规矩都像是在孩子心中播下了种子。当他们对界限越来越清晰,这颗种子就会从“他律”内化成习惯,最终形成真正的自律。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家长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而孩子的模仿能力有时能超乎我们想象。此外,多鼓励和赞美。效果比批评要好得多。

第三从小培养孩子的选择能力,舍得意识,也是培养他的一种思考习惯,这会让他在以后人生中面临重大选择时,有自己明确的目标。越早有自己目标的人,成功的几率就越大。父母首先要做到有耐心听孩子说话。倾听孩子说话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父母倾听了孩子说话,也要告诉孩子耐心倾听别人说话,理解别人。改变孩子已有的不良习惯需要一个过程,养成一个好习惯也是需要时间的。在习惯培养的过程中,父母要学会宽容地对待孩子不好行为的反复,给孩子足够的耐心。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方案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方案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方案,其实一个人一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他将终身受益无穷。那么如何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方案,仅供参考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方案1 1、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

小学阶段的孩子需要睡眠时间长,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才能有助于孩子身体发育和第二天的正常学习。可以规定孩子作业必须在几点前完成,如果不能按时完成那就没有机会再做了,可以私下里跟老师沟通一下,让老师第二天适当的教育一下,这样就会改正孩子作业不积极的毛病,而且还保证了孩子的睡眠。

2、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跟周围的小朋友都要和睦相处,结交几个好朋友,这样孩子就会有自己的小世界了,他(她)会变得更加阳光。

3、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放学独立认真的完成作业,题目能够举一反三,考试放松心态,仔细检查等等等等都对孩子的行为产生良好的影响。

4、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如果父母不能树立良好的榜样,孩子就无法习得好行为、养成好的习惯,父母可以和孩子达成约定,互相监督,谁没有达到要求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5、坚持就是胜利。

以上要求做到的方面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就会有好的收获了!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方案2让孩子有礼貌地对待亲戚朋友,父母应该培养孩子从小就应该学会礼貌地对待他人。让孩子礼貌地称呼他人,学会说谢谢,牢记对不起,不应该让孩子从小就以为自己得到的是应该的,自己做了的永远是对的,让孩子明白对错和是非观念,这对以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让孩子学会去担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成年人都会犯错,何况是小孩,犯错是避免不了的,犯错时不可避免的,但犯了错一定要认识到错误,并努力去改正,这才是难能可贵的。

所以家长在孩子犯了错误后,应该告诉他错了,并且给孩子一个改错的机会,比如,小孩故意将饭菜倒在桌子上,大人应该告诉他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是不允许的,同时让他自己把倒掉的饭菜处理掉。当然这样做了后,在以后他就不会在做类似的事情了。

教育别人,首先是自己应该做好。只有自己做好了,教育的效果会更加的良好。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注重言传身教,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孩子。给孩子阳光般的环境。比如,我们教育孩子说不要乱扔垃圾,但我们当着孩子的面乱扔垃圾,我们教育孩子要爱惜粮食。

可我们经常将剩菜剩饭倒掉,我们说要孝敬老人,可我们经常对父母恶言相向,如此这般,我们在孩子的心中是什么样子,怎么能让孩子对我们说的话信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做不到,怎么能够指望一个孩子做到呢。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现代社会经济压力大,很多父母会委托爷爷奶奶来照顾孩子。这样无疑会疏远父母与孩子的距离,导致亲子关系问题,从而父母很难管教孩子。所以父母一定要多与宝宝互动,下班或者休息的时候一定要多陪宝宝。

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是由母亲来带孩子,会更容易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给孩子树立榜样。孩子在幼儿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不要一味地去要求孩子,要自己做给孩子看,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孩子自然而然会模仿大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很多有暴力倾向、坏脾气、说脏话的小孩,一大部门都是模仿父母的行为。所以教育孩子,父母任重而道远。不要轻易妥协。很多孩子会以哭闹的方式威胁大人。这个时候要注意,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不能轻易妥协。最好的办法是冷处理。

等孩子冷静下来的时候,给孩子讲道理,及时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立规矩。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要让孩子从小遵守规矩。比如按时洗手、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等行为。要奖惩分明。该夸奖的时候,要夸奖宝宝;如果宝宝做错了,也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朝夕相处的生活早已在孩子的心目中根深蒂固现在的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但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还有一项内容极为重要,那就是从小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高尔基说过:“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做为一名现代家长,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应注意从孩子的呀呀学语阶段,就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

家长在教过程中要让孩子学会说话和气、举止文雅、活泼大方、形成待人诚恳、落落大方的良好习惯。孩子最早接受的教育是对生活环境中接触最多的人的模仿。模仿是孩子最早的学习方式,父母如何待人、如何做事、如何学习等行为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本生动教材。所以父母具有的良好习惯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主要前提。父母的日常行为习惯是教育子女最好的典范。

做父母的在日常行为中要处处小心谨慎,处处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影响孩子,感染孩子。尊敬长辈是传统美德,教育孩子尊敬长辈,父母首先要尊重老人,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感化。使孩子学会从小就尊重别人。教育孩子在学校,见到老师或同学,要主动说一声“老师好”或“您好”,同时报以微笑;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在别人不小心冒犯了你时,要用微笑表示你的谅解。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讲究卫生,卫生习惯不好,直接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要常洗手,早晚刷牙,同时还要注意对孩子进行讲好公共卫生的教育,让孩子养成不随手扔垃圾的习惯。家长要尽量保持孩子的生活起居在所有时间里的一致性。长期做下来,孩子自己也能学会独立按一贯的生活规律来制定合适的作息时间表。一旦孩子习惯过一种有规律的生活,那么时间观念就已内化成他自己的一种宝贵素质,自我意识的控制力与意志力就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应该有意识的从小锻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一些小件的衣物锻炼由孩子自己去洗。要孩子做家务的目的,并非仅是要把繁琐的工作做好,或教孩子“如何去做”。厨房整洁的重要性,比不上发展孩子的责任感、自立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和办事能力,因为这些都是健康人格的基础。做家务也可帮孩子了解人必须合作和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上网要有度。家长要在看电视、上网上以身作则,少看电视多读书,用行动产生说服力,这样的纠正效果会更好。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但要正面引导孩子玩那些益智的、健康的游戏,这样来避免孩子去玩那些充满暴力与色情的游戏。同时要多培养孩子的多种兴趣爱好,这样孩子就不会把注意力只放在玩游戏上了。在孩子玩游戏之前,要与孩子一起制定玩游戏的规则,切不可因孩子一时表现好了,家长一高兴,就可以允许他上网或超时上网,这样是把上网玩当成奖品了。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方案3 一、 首先,家长们要做的就是 必须明确孩子应该具备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些习惯必须是能够帮助孩子生活与学习的,是有益于孩子身体健康的,例如: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包括个人卫生(衣物、身体),还包括了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扔垃圾);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不长时间玩手机看电视、按时吃饭睡觉等。

1、能够帮助孩子自立自信的事: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鼓励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不要过度骄纵孩子,孩子可以独立完成一点小事,家长一定要及时的给予赞同和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小孩子的自信心。 相比较起来,自信的孩子在之后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会更加的自立自强。 同时,那些家长安排一切的学生们,会严重的缺乏自信,也有很少的孩子可以自立,这样的孩子在未来所面临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2、能够帮助孩子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

别人的东西不可以随便拿,要学会爱护、尊重他人,这些也是在维护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除此之外,还要教会孩子不打人、不说脏话,学会分享,同情并帮助他人等。 要知道,在如今这个社会,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3、有益于孩子事业成就的:

集中注意力,持之以恒有毅力。这是影响孩子将来学业成就最重要的一个行为习惯。常听说家长给孩子报了许多辅导班,整日疲于奔命却又总是不了了之。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自己依兴趣选择一到两件喜爱的技能坚持学习,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技能经过日积月累终会有所成就,也并不需要“以文补武”或“以武补文”,因为无论学习什么技能都有益于注意力的集中,而这一习惯会自然向其他技能学习领域转移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请大家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孩子具有了以上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的孩子哪个不爱?又怎会不成功呢

4、能够帮助孩子未来成就的:

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 要知道,注意力这是影响孩子学业成就最重要的一个行为习惯。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会选择给孩子报许多辅导班,整日疲于奔命却又总是不了了之。 这不仅浪费了时间,浪费了金钱,还会影响孩子注意力的培养,建议各位家长让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几项技能,并坚持下去。

请大家试想一下,假如你的孩子具有了以上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的孩子谁会不喜欢呢?又怎么可能会不成功呢?

二、 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

1、 以身作则: 家长和教师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指望孩子做得到,比如:教师如果打骂孩子就无法去要求孩子别打骂小朋友,孩子的长辈自私的话就不会培养出宽厚仁爱的孩子,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所以,很多心理学家都建议各位家长朋友们,要以身作则,在言传身教中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当孩子做得不到位时能多正向引导少一些责骂。

2、赞扬为主: 孩子表现出好的行为,家长一定要及时地给予赞扬,让孩子能够继续坚持;对于不好的行为,家长应及时批评指正,让孩子逐渐学会区分好坏行为。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一种气质特征,以赞扬为主,因材施教。

家长与教师不应逆水行舟,正确办法是去发现孩子所擅长的、所感兴趣的,在此基础上多表扬多鼓励孩子能够进步,逐渐引导孩子发挥长项,弥补短处。我们可以想一想,不仅是孩子,哪个人不喜欢被夸呢,被夸奖能提高自信,从而能有胆量尝试他原先不擅长的。例如可以对好动的孩子说:宝贝你表演得真好,妈妈再讲个新故事你来表演,那他是不是就会安静地坐下听你讲故事呢?对于那些太过文静的孩子,你可以说,宝贝你画的画真漂亮,跳舞也一定很棒吧。假如你细心耐心的沟通,是不是会有不同效果?试试不就知道了吗。所以,孩子的每一点小小进步都需要你能够及时地、大张旗鼓地表扬他,使他知道我们在关注关心着他,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 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

现在很多家庭都由于各个原因而只选择生一个孩子,由于家中只有一个宝宝,养育者又不一定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很容易会对孩子有所溺爱和娇纵,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孩子会养成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 在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已习惯了,可是在孩子进入幼儿园这个社会环境之后,孩子所暴露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就会引起小朋友间、家长与教师间或家长之间的矛盾。 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们只有意识到孩子所表现的不良行为习惯会对孩子今后的人际关系有多么重要的负面影响,才会明白矫正孩子不良行为的重要性,才会痛下决心的采取措施。 不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不良行为是非常正常的,家长们切忌采用简单粗暴的打骂,这样不仅不会解决问题,还有可能会使情况恶化。

正确的矫正方法为一定要认真对待,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时,会认为,这没什么啊。 我的孩子在两岁的时候,上街第一次哭着要买糖,第一次打小朋友或拿别人东西,我都非常严肃地先告诉他这样做事错误的,同时会给予他小小的惩戒,比如让他独自站在一边或者大家有一段时间不理睬他。 然后再抱着他,再次认真地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他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孩子的不良行为之后,假如在第一次就被及时发现制止,即使还会出现第二次,但简单的劝阻后孩子就会听从了,出现三次、四次的可能性更少,甚至以后都不会再出现。

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转载,希望可以给你帮助。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是每个家长的共同愿望。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好的习惯会使你受益终生。我们都知道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自身是很有好处的,但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人并不是单纯地受理性支配,还要受自己思维和行为惯性的制约,良好的习惯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可以认为习惯决定了孩子的命运。现就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朝夕相处的生活早已在孩子的心目中根深蒂固现在的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但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还有一项内容极为重要,那就是从小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高尔基说过:“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做为一名现代家长,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应注意从孩子的呀呀学语阶段,就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家长在教过程中要让孩子学会说话和气、举止文雅、活泼大方、形成待人诚恳、落落大方的良好习惯。孩子最早接受的教育是对生活环境中接触最多的人的模仿。模仿是孩子最早的学习方式,父母如何待人、如何做事、如何学习等行为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本生动教材。所以父母具有的良好习惯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主要前提。父母的日常行为习惯是教育子女最好的典范。做父母的在日常行为中要处处小心谨慎,处处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影响孩子,感染孩子。尊敬长辈是传统美德,教育孩子尊敬长辈,父母首先要尊重老人,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感化。使孩子学会从小就尊重别人。教育孩子在学校,见到老师或同学,要主动说一声“老师好”或“您好”,同时报以微笑;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在别人不小心冒犯了你时,要
用微笑表示你的谅解;尊敬、爱护和关心老人,尊重外地人、有困难的人或残疾人,对他们有礼貌,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方便等等。
(二)养成自觉、自主学习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古语说得好“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也曾使我体会颇多,细细想来别有一番寓义。专家研究观察表明,如果在学前阶段,孩子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那么孩子将来入学后很可能就会学习能力低下,跟不上学校学习的进度。为人父母者,在孩子幼年阶段,不仅要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更要注意激发孩子爱学习、爱看书的兴趣,这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极为有益。小学一二年级是养成阶段,要让孩子逐渐养成按时休息、按时起床、按时学习等习惯,以适应今后紧张的学习需要。家长的榜样作用是可小看的。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首先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家长要喜欢学习,善于学习,读书,看报纸。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从自身的行为习惯做起,再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让他们能通过点滴培养、训练,养成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这对孩子一生都会有影响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由成人有意识地培养成的,而习惯一旦形成,就不易更改。正因此,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是孩子教养的重要一环,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不妨从生活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行为做起。“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让孩子从细小处做起,成长为一个独立、有自信、有责任感、乐于学习、善于与人相处的人。
(三)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好习惯,克服“骄、娇”二气。
无论在学习、生活中都应该克服孩子的骄气和娇气。学习成绩好不能沾沾自喜,要懂得谦虚,认识自己存在的不足和缺点,不断地完善自我。生活中要注意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克服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极力反对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让她从小懂得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逐步适应环境,培养独立生活的习惯,为今后的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四)培养诚信,要做事必先做人的道理。
诚实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尤显重要,所谓“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道理等等无不体现出诚信两字的重要性。就因现在的坑蒙骗不少见,作为家长更要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树立一面诚实守信的旗帜。从小让她认识到要想做事必先做人,讲话做事必定要言行一致,任何谎言都是不应该,而且应得到严厉地批评指正。
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都在享受着它的利息。坏习惯则是道德上无法清偿的债务,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的兴趣,首先是老师教育孩子的第一课。有了兴趣孩子才会积极关注,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因此对于老师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想方设法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他向上的积极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新《纲要》中较多的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语,这既突出了对幼儿情感、态度、兴趣等方面发展的重
视,也体现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的理念。《纲要》第五部分“评价”这中又指出:“应尊重儿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理解儿童内在感受和表现,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即要了解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更应注重儿童的发展潜能,注重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事物力求于某种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做他感兴趣的事,他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即使是过分疲倦和辛劳,也总是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即使困难重重也决不丧气,而去想办法百折不挠的去克服它。如果让孩子学他感兴趣的知识,学习的时间也许很长,但他丝毫不觉得苦,反倒像在游戏。爱迪生几乎每天都在他的实验室辛苦工作长达18个小时,在里面吃饭、睡觉,但他丝毫不觉得苦。“我一生中从未做过一天工作”,他宣称“我每天其乐无穷。”兴趣是人们探求事物和进行活动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感兴趣时,就会观察得仔细,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强,思维灵活。那
么,怎样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呢?
一,鼓励孩子多动手。
(1)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有些孩子喜欢拆这拆那,碰到这种情况,老师首先不应立即加以制止,这是一种积极的探索愿望,老师要加以引导,要向孩子说明哪些东西可以拆,哪些东西不能拆;同时要给孩子提供一些可拆装的东西,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引导他思考为什么,进一步激发他的学习兴趣。除了让孩子拆装一些东西外,还可以让孩子动手进行一些小制作,如运用橡皮泥制作面条等、纸张制作一些飞机等,这些活动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大有收益的。
(2)在孩子玩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有意识的给孩子更多的环境刺激,让孩子在游戏中借助玩具表现活动内容,反映孩子的情感和意愿。如:一根小棍子,可以启发孩子想出多种多样的玩法,如当金箍棒、当钓鱼竿、船桨等等。这样一物多用,即激发了孩子玩的兴趣,也开阔了孩子的思路,发展了造性思维。另外,老师还可以用废旧材料和孩子一起自制玩具。如:用废布料做的小娃娃,用各种纸盒做的汽车、家用电器等等。孩子通过制作的整个过程发展了注意力、动手能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同时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美的感受。
(3)兴趣是学习知识的最大动力,一个孩子如果对一种活动感兴趣,毫无疑问,他一定会学的主动、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如果像是一个孩子对某一门课程产生兴趣,老师应充分调动孩子的求知欲望,使孩子从“要我学”的状态转变为“我要学”。有时候,在和孩子学习时,涉及一个小小的“游戏”,在“玩”中就能激发孩子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孩子是童真的,要问他们最喜欢做些什么?我想:大部分的孩子都会回答“玩”,玩是孩子的天性,能够在玩中得到学习,得到帮助,得到知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很多时候,幼儿的探索欲望受到了我们的限制。幼儿时期,是一个好奇、好问的时期,他们会问一些探索性的问题。如:“太阳是从哪儿升起来的?”“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等等,因为他们对这些事物感兴趣,所以问的也多。
面对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有的老师则会显得不耐烦。然而,这些问题恰恰是求知的萌芽。孩子爱提问是受好奇心的驱使,是兴趣爱好的标志,也是其智力活跃的行为特征。老师应以十分认真的态度关注孩子的提问,并耐心启发、解答、保护孩子的这种求知和探索精神,帮助他们解决“为什么”,认识“是什么”,并从孩子的发问中,仔细揣摩孩子的兴趣方向,发现孩子的爱好。
二、扩展视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如果没有机会接触世界上各种奇妙的事物,他们很难对外界产生兴趣父 母也就可能很难找出孩子的兴趣。因此,父母应该创造机会扩展孩子的视野。比如:
(1)当发现孩子遇上了一些令他双眼发光的事物时,这种兴趣就值得培养,父母应该鼓励他们去探索,而不是因为某些原因去回避这些问题,或者转移话题,这样似乎剥夺了幼儿好奇的权利。当他们感兴趣、好奇的时候权利受到了限制,以至于失去了兴趣。
其实在生活中,老师应该对孩子多进行鼓励,在他们对一件事物很认真时,在他们取得了一点点儿的小进步时,我们应该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认可。
(2)有很多小孩子,在刚刚进入幼儿园小班时,在吃午饭时,都不会自己进餐,可是突然有一天他跑到你面前告诉你“老师,今天是我自己吃完饭的”这时老师的反映应该是很高兴,然后给予这个小孩肯定和鼓励的的眼神以及话语,那么我相信,在接下去的时间里,这个小孩将会越来越能干;因为他的努力,他的进步,得到了认可;恰恰相反,如果一个孩子在生活中不管做什么事情,经常被老师所忽视,对他的进步视而不见,那么这一孩子将对这些事物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也许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提不起那种兴致,慢慢的学习落后与其他的孩子。
三:引导孩子,找到自信。
兴趣是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事物力求于某种活动,并且有积极的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连心理的情绪色彩都失去了,那么还怎能看见美丽的事物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管是我们还是孩子,身边都有美丽的色彩存在,只是看我们怎么去看待,是把这一色彩看成是黑白的色儿还是彩色的了。被看成是黑白环绕在身边的,那么就如缺乏自信心的人,觉得反正自己做什么都是一个失败者,一但产生这样的想法,做什么都没那么精神去做,他们只有一个想法:“做和不做都是一样,观察不观察也是一样,想与不想还是一样。”被看成是彩色环绕在身边的,那么就如那些对事物都有着浓厚兴趣,都有一颗努力探索与研究的精神在里面,告诉自己“只要肯努力,铁棒也能磨成针”
孩子的内心世界很童真,很单纯;其实只要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动作,一句简短的话语,就可以培养起他们做一些事情的态度与看法。他们就愿意试着去改变,他们便开始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从而进行摸索。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有个性地发展。”《纲要》中的这一精神以及关于社会教育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有助于我们反思当前的规则教育。规则教育从属于社会教育,是社会育中关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合作意识、初步的责任感和帮助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方面的教育。
四、尊重孩子,聆听孩子的内心世界。
很多家长常常把孩子在暑假期间报名参加很多的所谓兴趣班。可是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孩子是否喜欢这样的兴趣班。他们只是认为,孩子学的越多,那么就越能跟得上社会、不会落后与他人。他们往往忽视了“兴趣班,兴趣班,“兴趣”的所在” 他们在报名的同时忽视了孩子们的意见,往往没有去尊重孩子们的思想。
(1)其实孩子们也有自己的思想,自己想去接触的事物,在这个时候,老师和家长就应该去聆听他们的内心世界,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少家长把“兴趣”和“爱好”两个概念等同起来,发现孩子爱好某一事物时,就认为他对其产生了兴趣。
(2)所谓的爱好并不一定就是兴趣。
其实在这两个概念中,“爱好”的范围很广,所含感性因素偏多,而兴趣是人们对某一事物高层次的需求。就比如有些幼儿喜欢看电视,这只能说他爱好看电视,而非兴趣。所以,老师培养孩子的兴趣要多样化,但不能太滥,要让孩子专心致志地集中到一两门主要兴趣上,而把其他的兴趣作为一般爱好就行。老师和家长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把它们区分开来,才能有效地对孩子兴趣加以引导和培养”
(3)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老师也许常常会依据新的儿童观告诉自己:幼儿是主动学习者。但是,当幼儿表现出“退缩”“萎靡”或者情绪和行为“失控”时,老师又又不得不这样说服自己:“幼儿是不成熟的,不够懂事”的学习者;或干脆按照心理治疗来安慰自己;老师往往不能解释:“为什么同样的幼儿在另外一些集体教学活动中又表现出“进取”“热情”或“专注”的状态呢?实际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和静止的,而是受兴趣和环境的影响变化发展的。如有一次我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选材应注意幼儿的可接受性、可接纳性。不同的音乐会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在音乐活动中,我让幼儿欣赏《秋天》这首曲子,幼儿都说很好听,
是树叶飞来了,而且立刻做出了树叶飞的动作,动作优美,当男孩子在乱蹦乱跳时,有的女孩就会说:“不能这样,树叶要飞的还漂亮的,要轻轻的”;于是我和幼儿们一起参与到树叶飞的动作;当我放到热情奔放的音乐时,幼儿个个扭头扭腰,跳起了欢快的动作,而且还在大声说笑,尽情发泄,就连平时不怎么言语的小朋友也在活动室中间蹦跳起来……。在让他们听《两
只老虎》中,他们还模仿着老虎的动作和叫声,虽然他们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是在他们的动作、表情中完全能感受到他们对音乐性质的理解和表现。
当然,音乐的选材是很重要的,要能吸引幼儿,老师的参与性也很重要。有一次在游戏时间,我让幼儿听一首钢琴曲,幼儿在刚听到钢琴曲时表现出了好奇,但没过一会儿就表现出了不感兴趣,因此只顾做自己的事,对音乐置之不理。可见,音乐的选材必要贴近幼儿生活能 幼儿有切身的体验,他们才能对音乐产生表现的欲望。一位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幼儿园教师在谈到规则教育时,多次用“双刃剑”这一词感慨规则教育的利与弊。在她看来,成人在借助规则教育这把利剑斩去人性的弱点以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同时,似乎也影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如一些幼儿变得听话了,但是似乎不再那么亲近教师,甚至也没有以前那么活泼而富有灵性了。规则性教育还包括一个导航性的目标,即《纲要》总则中提到的“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背离了这一重要目标,便会在客观上引发规则教育与幼儿个性健康发展之间的矛盾。所谓的适应性规则的教育应该充分体现《纲要》总则中指出的“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关注个体差异”这两个原则,做到“可变”与“不变”的和谐统一。
(4)信任孩子,为孩子自豪。
在一次实习当中,执教老师提了一个有点难度的问题,一时没人敢举手回答。活动现场很安静,老师有点紧张,她试问:哪个小朋友能回答这个问题?答错了也没关系。勇敢的举起手好吗?“在老师的鼓励下,一个小女孩胆怯的举起手来,但是这位老师并没有马上让她回答,而是又说了一遍:“哪个小朋友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小女孩着急了,把手举的更高,老师只好让她回答了。可是小女孩回答得结结巴巴,老师听的心不在焉,没等小女孩说完就迫不及待地请另一个并未举手的孩子回答。小女孩坐下后明显觉得很不开心,很是失落。后来,老师又提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孩子们都踊跃回答,气氛非常活跃,只有那个原先举手的小女孩像做错了事一样始终低着头,再也没举过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学习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这个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

我想:如果在小女孩回答问题后,这位老师能针对她的回答作适当点评,对她的勇敢精神给予表扬,那么小女孩后面的表现肯定会不一样。如果老师能更细心一点,体会到小女孩那一刻的感觉;帮助她获得成功感,那么她对学习必定会更加充满信心。遗憾的是,老师没有那么做。
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比让孩子掌握知识更重要。老师不应以让孩子说出标准的答案和目标,而应重视孩子是否积极思考,勇于表达;当孩子勇敢地举起小手时,老师们一定要给予关 注和鼓励,呵护和支持,因为这往往是培养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好时机.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