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动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让孩子参与文化活动,发掘他们的文化潜能,让他们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是每个家长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如何让孩子参与文化活动
一、营造家庭文化氛围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文化氛围对孩子的文化修养影响深远。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放音乐、看电影等方式,让孩子接触不同的文化形式,培养他们的文化兴趣。同时,家长要注重自身的文化修养,成为孩子的榜样,引领孩子走向文化的殿堂。
二、关注学校文化教育
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文化教育对于孩子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影响。家长要关注孩子在学校的文化活动,积极参与学校文化教育,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文化机会。同时,家长也要和孩子一起参加学校举办的文化活动,增强亲子关系,让孩子更加热爱学校文化生活。
三、参与社会文化活动
社会文化活动是孩子接触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孩子文化素养的重要方式。家长可以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图书馆、艺术展览等文化场所,让孩子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参加社会志愿活动,让孩子感受到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素养。
四、鼓励孩子自主参与
家长要鼓励孩子自主参与文化活动,培养他们的文化兴趣和文化自信。家长可以让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化活动,如绘画、音乐、舞蹈等,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和支持。同时,家长也要给孩子提供必要的文化资源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文化潜能。
总之,让孩子参与文化活动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孩子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家长要从多个角度出发,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关注学校文化教育,参与社会文化活动,鼓励孩子自主参与,让孩子在文化中成长,感受文化的魅力。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一、多种途径搜集资料,调动学生学习传统节日文化的积极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事之前一定要先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在最初开展传统节日教学活动时,缺乏适合教学对象的专业教材,为了上好这门课,我决定立足实际,没有条件也要为教学创造条件。首先制定教材内容,根据时令顺序,捋顺出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主要包括春节、元宵节、龙头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其次确定传统节日文化内容,如:传统节日的起源或传说、民俗及民俗的地方特色、饮食文化、文学作品、民谣谚语等;最后利用网络、图书、影像等资料,多方面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春节后的第一堂课,笔者充分利用学生们依然沉浸在春节氛围的机会,以学生熟悉的春节为例,把表现春节热闹场景的影像、音乐、图片、文字等资料做成课件在课堂上展示,而后把动画片“年的传说故事”播放给学生们观看,面对熟悉的场景和充满趣味性的传说故事,学生们的反应很强烈,生动的图片、影像信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接着笔者因势利导,号召学生们积极参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并教给学生怎样利用网络、影视、书籍、访问等多种途径搜集资料。第二节课的学习内容安排的是“元宵节”,笔者布置了搜集“元宵节”有关资料的作业,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响应,很多学生也通过这种学习和参与的方式开始喜爱上这门课。随后,我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根据学生居住区域、家庭状况、学习能力等情况合理搭配,学生选定组长并完成下面四个题目:(1)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2)元宵节习俗;(3)元宵节诗词文化;(4)元宵节的地方特色。然后分发表格,让小组成员之间合作完成。由于准备比较充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特别积极,一堂课下来,学生们轻松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次教学活动让我深切认识到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多种途径搜集传统节日的资料,做好计划、准备何等重要。
二、优美的传说故事,激发学生探究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活动更是如此。小学生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怀有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但也很浮躁,做事情缺乏耐心。怎样培养学生学习传统节日的兴趣呢?怎样让学生乐意并主动地去了解传统节日呢?我发现每一个传统节日背后都蕴藏着生动、美丽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大人喜欢,孩子们更喜欢。所以每一个传统节日来临之前,笔者首先启发学生搜集关于该节日的相关故事。例如:端午节来临时,我让学生搜集有关端午节起源的传说故事,其实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有源于纪念伍子胥、源于纪念孝女曹娥、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还有源于纪念屈原的。很多学生告诉我,没想到过端午节也有那么多的由来和传说故事。拓展学习“聊聊曲阜的端午节风俗”,学生通过口头访问、阅读书报、上网查询等方式,更深层次地了解有关端午节的知识。了解到曲阜人过端午节有凌晨门口插艾、挂香荷包和用艾叶煮鸡蛋的风俗,还有吃粽子、饮雄黄酒的习惯。同时学生通过学习还了解到曲阜旧民俗与新民俗的不同,以及旧时的孔府里过端午节的习俗。这些活动让学生们对端午节的理解更深刻了,也更喜欢了。
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传统节日文化的热情
为提高小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视及学习热情,笔者力求做到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授课方式既要符合实际,又要带有新鲜感,还能开阔孩子的眼界。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学形式如下。
1.多媒体教学。观看各种有关传统文化的图像、视频等,这种展示方式能更直观、生动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
2.双向互动。如学习重阳节,带学生走进社区敬老院,与老人共度重阳节,使学生懂得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游戏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如正月十五猜灯谜,清明节放风筝、荡秋千、踢毽子、踏青等。这些教学活动更具趣味性,更能抓住孩子的心,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4.亲子互动。邀请学生家长加入活动,协助学生在家完成学习任务。如:端午节包粽子,腊八节熬制腊八粥,春节包饺子等,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既培养了学生爱劳动的美德,同时又增加了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习俗的了解。
5.知识竞赛。节日来临之际,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传统节日文化的资料,并且通过必答、抢答等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6.远足活动。如清明节来临之际,带学生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让学生通过扫墓活动追念革命烈士的高贵品质,树立继承先烈遗志、认真学习、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
7.诗词朗诵。每个传统节日都有许多优美的诗词美文,让学生积累与节日有关的趣联妙对、古诗词名句、谚语、歇后语等,开展一个节日诗词朗诵会,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另外,还有举办故事会、绘画课、手工制作课等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总之,引领学生认识传统节日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精心设计特色活动,师生一起参与,切实提高教育效果,加深了小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认识。《中国节》的实施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让他们对中国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让学生学习到了传统节日中所蕴含、承载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给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奠定基础。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从而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位。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厚重,格调高雅,哲理深邃,意境高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不要说其全部的思想和著作,既使是一家一派,一人一事,乃至一篇一章,一则格言,一首诗歌,一幅绘画,一段乐曲,一帧书法……往往都给人以巨大的艺术享受或深刻启迪,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甚至回味无穷,终生难忘。在不知不觉当中,达到陶冶情操,砥砺道德,摆脱庸俗,提高境界的功效。一个人的传统文化修养,往往与精神气质、言谈举止、仪表风度等密切相关。
然而体验传统文化要从娃娃抓起,如围棋、书法、国画,既能满足孩子修心养性,又能促使孩子多才多艺,身为家长,何乐而不为?
1、促进儿童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在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节日的风俗习惯,常常和孩子们一起制作食品,安排了不少动手实践的活动。如:幼儿园的端午活动主题《甜甜的粽子》中,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和孩子一起合作“包粽子”的活动。家长们准备了包粽子的材料,已经泡好的糯米、煮软的棕叶、馅料、棉绳。孩子们在家长的指导帮助下有模有样地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粽子,粽子大小不一,形状不一。让孩子们一起看粽子,认识形状的同时,还让孩子介绍自己包粽子的过程以及用了哪些材料,体验了成功的快乐。最后念着儿歌,品着粽子,在欢笑声中结束了过端午的这个活动。这样的过程靠教师一人之力,完成起来必定有诸多不便。但发挥家长对教育的协助作用,意义和效果上会大大提升。
2、促进传统文化的感受和人文背景的了解
如何让孩子了解我们民族特色,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既宽泛又抽象的概念,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活动一方面让孩子们感受了节日的乡土气息,如我们中国最盛大、最热闹的春节,按照我国的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过节是以“红色”为主,收红包、挂灯笼;孩子们放鞭炮、点烟花;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让孩子们心中留下一个红彤彤、甜滋滋的年,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年。
另一方面也让孩子们了解了节日的人文背景,如端午节前人文背景的铺设,我们先带领孩子们跨越历史时代,聆听《屈原》的故事,观察屈原这个热爱国家的大诗人,了解他被人怀疑和陷害的经过,感受屈原的痛苦,投江自尽,以及江上的渔夫和百姓知道后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人们还拿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江中的鱼虾们吃饱后不要伤害屈原的尸体画面。这一天刚好是农历五月初五。
通过故事让孩子们感知了屈原热爱国家、热爱人民,人民也热爱他,怀念他。所以把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一些特殊的端午节物品。每个节日都一定的背景,积极的,不积极的,但不是每一点都适合幼儿去体会。所以这个过程中,作为家长和老师需要挑选合适的感受途径和策略,即贴近孩子的思维和眼光,又新奇地吸引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孩子的正确人格品质。
3、让儿童在传统节日活动中进行实践与思考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节日都隐含着不同且极具文化内涵的教育价值,可以让孩子们喜爱、了解、感受传统节日,是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在幼儿园中,大家都重视每一个传统节日,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选择有效合适的教学活动,以孩子们容易接受的形式来让孩子们了解、学习、感知、体验各种传统节日的由来、风俗,让传统文化不断在孩子们心中不断发芽、生长,结果,激发孩子们热爱我们的祖国,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品质。如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是纪念介子推。在幼儿园大班或者小学的主题活动中,可以给儿童讲解革命英雄的故事,一起动手做小白花,让孩子们的心中升起对英雄的敬畏之心。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