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是积极向上的状态,而是缺乏动力,不愿意学习和进步,这让很多家长很头痛。他们会认为孩子的不上进是一种性格问题,认为孩子天生就是这样,无法改变。然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孩子的不上进不仅仅是性格问题,也可能是外在环境、家庭教育、自我认知等因素影响的结果。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孩子不上进的原因,并提供心理学的解决方案,从而帮助家长有效改善孩子的学习状态。
孩子不上进是性格问题?心理学教你改善
一、外在环境
外在环境是影响孩子学习状态的重要因素。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的优劣都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影响。如果孩子身处的环境比较糟糕,缺乏正能量,他们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这时,家长需要注意孩子的环境是否合适,是否需要调整,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
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节,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如果家长本身没有重视学习,孩子就会认为学习不重要,也就不会有上进心。如果家长过于强调成绩、竞争,孩子就会产生压力,甚至失去信心。因此,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鼓励孩子勇于尝试、不断进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三、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指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如果孩子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不够聪明、学不会,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因此,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充满信心和勇气去面对学习的挑战。
四、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是指通过心理学的方式帮助孩子改善学习状态。家长可以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方式,比如鼓励、赞扬、支持等,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被爱。同时,也可以通过咨询心理医生、参加心理培训等方式,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成长。
总之,孩子的不上进不仅仅是性格问题,也可能是外在环境、家庭教育、自我认知等因素影响的结果。家长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孩子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调整孩子的心态是一个重要的教育任务,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健康的心理状态以及适应能力。以下是一些建议:
倾听和理解:首先,要认真倾听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让他们知道他们的感受被尊重和理解是很重要的一步。
培养积极思维: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学会看到事物的积极一面,而不是只关注消极的方面。可以通过让他们列举一天中发生的好事情,或者问他们如何能从困难中找到解决方案。
提供支持和安全感:让孩子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他们都能够依靠你,你会一直在他们身边支持他们。
鼓励尝试和探索:鼓励孩子尝试新的事物,即使他们可能会失败。失败是成长的一部分,通过失败可以学到很多有价值的经验。
设定清晰的目标和奖励机制:帮助孩子设定具体的目标,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努力奋斗。同时,设定一些奖励机制,以便在达到目标时提供积极的反馈。
教导情绪管理技巧:教导孩子如何识别和处理自己的情绪,例如通过深呼吸、放松练习等方法来保持冷静和平静。
提供适当的挑战:为孩子提供一些适合他们能力水平的挑战,以激发他们的成长和自信心。
注重身体健康:保证孩子的良好营养、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这对于保持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孩子建立友谊,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这将有助于他们的社交技能和情感稳定。
示范积极心态:作为家长或者教育者,要成为孩子的榜样,以自己的行为示范积极的心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请记住,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法和时间来调整心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的心态问题持续存在或变得严重,考虑咨询专业的心理健康专家或心理医生的意见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正面管教》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3岁的乔乔一起床,妈妈就给他准备了热气腾腾的玉米粥。 乔乔看了看玉米粥,皱了皱眉表示抗议 :"我不喜欢吃这个。"
妈妈立马像个推销员似的,卖力说服 :"这玉米粥多好吃啊,早上起来喝一碗粥,暖胃,而且还能长个。"可惜乔乔不为所动。
妈妈没法,为了能让乔乔喝下一碗粥,她又是加糖又是加葡萄干。 可是乔乔尝了一口就说什么也不肯再吃了。 这时候,妈妈生气了,开始说教 :"你怎么这么不懂得珍惜?别人家孩子想吃妈妈都不给做呢!"
乔乔立马接话:"那你送给别人家孩子不就好了。"
见自己一片苦心都白费,妈妈很生气,一巴掌就打在乔乔屁股上,并让他饿着肚子。 可没过多久,妈妈又自责又愧疚。而玩了一会的乔乔回来,说肚子饿了。
这时候,妈妈有些得意 :"早就让你吃你不吃,这下肚子饿了吧?" 接着,又是长达10分钟的说教。 乔乔无奈地盯着钟表,迷茫地看着它摆来摆去。终于等妈妈说教结束,他拿着饼干飞快地跑了。
到了第二天,乔乔并没有妥协,仿佛昨天妈妈的话都成了耳边风。 这让妈妈特别有挫败感:"孩子怎么越大越难带,才3岁呢,就开始叛逆了?"
我们观察身边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模式,多多少少有点乔乔和妈妈的影子。家长想要孩子做什么,他们偏不听。再长大一点, 孩子甚至变得特别懒,家务活不干,学习的事也不关心。 成绩好不好也不着急,仿佛跟自己没关系。
回想起我们当孩子时,哪会这样啊。 现在的孩子,到底咋回事呢?
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认为 ,孩子缺乏责任心和上进心,主要有两大原因:
1、 社会 的变化
在越来越进步的 社会 ,女性地位提高,甚至可以和男性平起平坐。 在夫妻关系里,父亲失去了对母亲的控制权,父母双方也就失去了对孩子的控制权。 因为,妈妈不再树立顺从的榜样。这样,孩子会更多地发展自我,而不是顺从。
2、很少有机会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
孩子在家庭中付出的太少,而得到的包办太多。 父母无私付出,却没有教孩子如何做贡献。孩子不需要为家庭事物负责,那么,也就没有机会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
3、缺乏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除了以上2个原因, 《正面管教》作者简·尼尔森还认为,如果孩子缺乏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很容易做出不良行为,让父母感到担忧和愤怒。 这些感知力和技能包括:
①自信心 :相信自己有能力,觉得"我能行"。
②价值感 :感觉自己是有价值的--"大家都需要我,我的付出是有价值的。"
③影响力 :觉得自己有影响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
④共情力 :能理解别人情绪,并做到自律和自我控制,不做出伤害他人感情的事情。
⑤沟通力 :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善于合作,并在沟通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⑥把控力 :能自我控制,把控事情发展方向。
⑦判断力 :运用智慧,判断和评估局面。
一个孩子,如果拥有以上7种能力。那么,他的不良行为,便能很快自行消失。
当孩子出现"叛逆",与父母做的决定出现分歧时。很多亲子间,会出现以下互动方式:
1控制
像文章开头提的乔乔妈妈,就属于控制型。孩子必须按妈妈的方法行事。他没有选择权,一切要听妈妈的安排。
2娇纵
全听孩子的,他想要啥就给啥。一天到晚围着孩子转,遇到分歧,家长第一时间让步。
那除了这两种,我们还能怎么办呢?
简·尼尔森提出一种正面的养育方法,既尊重孩子,又尊重我们自己。 并且,通过这样的方法,帮孩子发展出必要的感知力和人生技能,培养责任心和上进心。
(这本书提供了非常多的实用方法,帮助孩子发展能力、培养好习惯、与父母合作等。)
控制型父母缺乏和善,对孩子不尊重。娇纵型则缺乏坚定,对我们自己不尊重。我们需要正面引导,既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布谷妈从书中挑出4种和善坚定的方法来,供大家参考:
场景A:孩子和你顶嘴,体现对你的不尊重
这时候,既不要惩罚,也不要娇纵默许。
①可以走开,给自己一个积极地暂停 :既然我不能迫使你尊重我,那我要尊重我自己。
不要在生气的时候解决问题 ,因为人有怒火时,很难理智地进行分析,反而陷入 "有情绪--发脾气" 的原始思维中。
②等双方都冷静后再解决问题 :
理解对方感受 :"我知道你刚刚很生气,所以才会大喊大叫。"
不认可行为 :"但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伤害别人并不能使事情好起来。相反,你那样对我,我觉得很伤心。"
找到解决办法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和你一起找到解决这件事的办法。"
和善地引导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解决方案上,而不是问题本身。这既不会让你控制孩子,也不会娇惯他。
场景B:孩子不配合
每次遇到家庭作业,家长都能被孩子气到怀疑人生。有时候你叫他一百遍,他也在电视机面前一动不动。
③想要赢得孩子合作,就必须让他自己制定计划,而不是听你指挥。
可以问问孩子,他决定每天什么时候做作业,并且,怎么安排看电视和 游戏 的时间。 比起服从你的命令,他更愿意执行自己制定的规则和计划。
但这并不代表,孩子就能一直乖乖听话,每天按照规矩办事。当孩子违反规则时,父母也不要陷入"控制"和"娇纵"中,开启说教、唠叨模式,或者干脆不管。
④要问孩子启发式问题:
帮助孩子思考和反思,给予鼓励而不是羞辱和责骂,能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技能。
布谷妈妈说:
不管在学校还是家庭,决定孩子表现的首要因素是: 归属感和价值感 。惩罚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有价值,而娇纵也不会让他有归属感。只有他感觉有能力、有力量、被认可时,他才会培养出责任感和上进心来。
相关阅读推荐:
心理学家:一个孩子越聪明,婴幼儿期表现越明显,爸妈多留心
娃反应快就是智力高吗?心理学家给出几点建议,养育高智力孩子
没有改 是因为她不知道怎么改,不上进是因为她不知道从哪里使劲,从哪个方向努力是正确的!17岁太小没成年不能找工作……可以去学个技术……去选选感兴趣的喜欢的……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告诉她学不好也没关系,用心就好…减轻心里负担…压力越大期望越高往往是学习的累赘~学历只是一方面……出身社会后很多工作都是靠日积月累的工作经验……这个社会不懒哪里都能挣到钱……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