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如何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时间: 2023-11-01 14:55:10

家庭是每个人最温馨的港湾,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在家庭中,孩子得到的不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是精神上的关爱和温暖。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家庭的生活节奏变得快速而紧张,父母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也不断增加,导致家庭关爱的缺失。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呢?

如何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一、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一个家庭的氛围可以影响到孩子的情感和行为。因此,家长应该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参与家庭活动,增强家庭凝聚力。同时,也要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尊重和理解,不要出现过度批评和指责的情况。

二、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孩子的情感需求是家庭关爱的核心。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在孩子遇到困难或者情感问题时,家长应该耐心倾听、理解和支持孩子,给予孩子安全感和信任感。同时,也要注重孩子的积极情感培养,鼓励孩子积极向上、自信自立。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习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家长应该注重孩子的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鼓励孩子努力学习。同时也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给予孩子足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让孩子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

四、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家长应该倡导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等。同时,家长也应该自己身体力行,成为孩子健康生活的榜样。

总之,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是每个家长的责任。通过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家长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关爱和温暖,让孩子健康成长。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如何让孩子从小体验被接纳和关爱?

教育孩子的终极目标,是希望孩子幸福快乐。而唯有孩子从小体验过发自肺腑的快乐,感受过无条件的接纳和爱,内心才能形成一条连接通往未来的精神之所。

这样的孩子在成年以后,即使身处低谷,被爱滋养过的心灵,依然会有一种免于奔溃的力量,和给予别人爱的大度。

01
享受过被爱的人,才更懂得去爱。

我的先生是个身上有着许多闪光点的人,除了他的脾气,我找不出他太多的缺点。

在满世界妈妈都在声讨“缺席爸爸”时,我的女儿正和爸爸玩手工,骑自行车,捡松果,放飞机,骑高大马...她被父爱包围。

在别人都在埋怨老公是“甩手掌柜”时,他在认真的挑选奶粉、母婴用品、家庭生活用品,只要他在家里的饭菜都是他打理,我反而成了那个“甩手掌柜”的人。

有一次我削水果不小划伤了手指,那天一切需要碰水的家务,他都承包了。

还有一回我来大姨妈肚子痛,他满屋子找暖水袋没找到,后来他用喝空了的矿泉水瓶,做了一个临时暖水瓶塞我被子,还从冰箱里翻出红糖,熬了一碗红糖姜水。

女儿乖乖的在一旁看着爸爸为我忙活,睡觉时,女儿爬到我们中间,一脸娇嗔的说:“我最爱爸爸和妈妈了。”

以前我以为这是他“金牛座”顾家特有的优点,后来跟婆婆住了一段时间后,才知道那是他从小在爱中长大的结果。

我婆婆不会表达爱,但从她的行动中,你能感受到她的关爱。

以前养过一只巴西龟,那是我们第一次养乌龟,没经验也没人指点,我们就把它放在一个大的洗手盆里养着。

周末我们爬莲花山时,婆婆偷偷的捡回来很多小石子,她一边往水盆里加石子,一边跟蹲在一旁的先生说“这样它就有地休憩了。”

先生因为公司业务问题换了工作,头天晚饭时随口提了句“明天最后一天在公司上班”,第二天婆婆掐着下班的点在地铁口等,她说辞职一定有很多东西搬回来,她来帮忙。看到先生满手不得空的出来,婆婆忙去拎走了文件夹和装书的袋子。

爱细润无声,婆婆给予先生的点点滴滴的爱,让我看到了他的童年成长轨迹,那是一条铺满爱和温暖的轨迹。02
被温暖过的心,始终有温度。

成名之后的奥黛丽.赫本一直投身于公益,这与她过去坎坷的童年经历有关。因为在饥火烧肠的时候,有人曾给予了她温暖和爱。

奥黛丽.赫本的一生很坎坷,她经历过父亲的离开,二战的席卷,芭蕾梦想的破灭,她走过的那段辉煌的人生,是靠那份的坚韧的毅力。

二战时,在她居住的地方昂赫姆被德军统治后,她和当地的居民已很难再找到吃的,奥黛丽回忆起那段痛苦的经历时这样说:“最后那年的侗年是最糟糕的,城市的事物已经所剩无几,还要优先供给德军,虽然我们还不至于饿死,但离死忙很近...”

战争结束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红十字会想他们日工了药品、衣物和食品。

漫漫人生路,让我们最刻骨铭心的,往往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这段来自联合国儿童基金的爱,在儿时的奥黛丽心里种下了温暖的种子。

多年后,她用这份温暖真诚的融化在非洲索马里,为那里的可怜儿童带去了关爱,就像自己小时候曾接受别人的赠与一样,将那份爱的玫瑰赠与别人。

她说:“记住,如果你在任何时候需要一只手来帮助你,你可要在自己每条手臂的末端找到它,随着你的成长,你会发现你有两只手,一只用来帮助自己,另一只用来帮助别人。”

奥黛丽就像天使般落入非洲索马里,这种发自肺腑给予别人的爱,正是她曾得到过的温暖。03
没吃过糖果的人,对糖果带来的甜美永远只停留在幻想里。未享受过爱的孩子,一定也体会不到被爱时的幸福。

这会延伸出一个很可笑的问题,什么是爱?这世上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遗憾的是有些孩子走着走着就失去了爱的能力。

大学时有个舍友跟我讲了一个她的秘密。

她说,她永远记得那次风尘仆仆回家,掀开饭锅后里面空空如也的感受。当时的她躲在厕所里嚎啕大哭。

这种被“抛弃”的感觉以前也有过。10岁时有晚半夜突然肚子隐隐作痛,她摇醒了睡在另一头的妈妈,她妈妈起身看了下同学不严重,迷迷糊糊的说了句:“睡一觉就好了”,然后倒头睡着了。同学捂着肚子挺了一晚上。

我问她为什么因为父母没有留饭,就哭的那么伤心?她泪目了。她说在宿舍整理行李时,听到我们在电话里都有父母问,想吃什么好吃的?而她只要想到别人回家有着热腾腾的饭菜,自己只能找些家里剩下的食物充饥,心里面就特别难过。

同学父母在老家不远的工厂打工,一天工作10来个小时,在家其实也很少开火,同学回去那天虽有提前通知父母,但父母觉得那么大个孩子了,回来能自己解决,就没预留饭菜了。

其实同学父母是爱她的,为了给她和弟弟念书平日里省吃俭用,每个月生活费在宿舍算不上最多,也能中等了。

同学说她不怨父母,只是心里总觉得有些遗憾,她不能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享受父母的爱。爱有很多种,陪伴的爱,给予优渥生活条件的爱,为孩子牺牲自我的爱...哪种都是父母的大爱。

然而爱又像学科的分支,细分出很多类型,有触碰孩子心灵的爱和蛮横的爱。

所有孩子感受不到的爱和隐晦不清的爱,我叫它蛮横的爱。譬如,为了让孩子将来少走弯路,把自己多年积淀下来的教训与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看似为了孩子能上名校倾其所有,实际是让孩子负重前行,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除了压力,他们应该还想逃离。

什么是隐晦不清的爱,像我的同学,父母虽爱着她,可从未在她需要爱的时候给予爱。

真正的爱是能触碰孩子心灵的爱。一句刚刚好的问候,一个细微被照顾的动作,简单却直抵人心。

做父母的,怎么才能让孩子感觉到家庭的温暖呢?

俩娃就都坐下等饭,女孩子还是靠在妈身上,男孩子坐在桌子对面,一直在不停的说:妈妈我饿了,那个妈拿着手机眼睛都不抬一下,理都不理他,在外面都是如此,在家里又是什么样?敢问!这样的娃有温暖吗?一个孩子行为举止的好坏,就取决于他的母亲”,所以与其你花钱教儿子,还不如花钱栽培自己的妻子。

为什么要说这些词语呢,从这些词语当中 我们能够看到这些都是描写良好家庭关系的一些词语。我们能给孩子提供的一个温暖的家,多花点时间去琢磨,孩子需要什么?买再多的玩具,他自己玩也是枯燥的,何不把打游戏、闲聊的时间留给孩子呢?其实仔细想想孩子成长的很快,你不觉得有些遗憾吗?无非也就是这些词语所形容的。

家庭才是他赖以生存的地方,对他们的影响远比成年的社会要大得多。在孩子们眼中,家庭不仅仅是一个生活场所,还是他们接受爱,学习爱的地方。买玩具、带出去玩这些,其实只不过是辅助,如果没有爱的铺垫,只会让孩子拜金、感受金钱的爱,而失去本质的意义,等孩子长到青春叛逆期的时候,那完全是听不进去、我行我素了。因此,一个良好的、温馨的,和睦的,甜蜜的家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发育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夫妻相亲相爱。在爱的环境里成长的孩子才会感觉到什么是爱,如何关爱自己的亲人,孩子从小在爱的环境里长大,自然在潜移默化中长出一颗友爱善良的心灵。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的言行身教都将是孩子模仿学习的榜样,父母和谐恩爱,孩子也会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父母要是经常吵架、打架,孩子就会脾气暴躁、暴力,父母尊敬对长辈,孩子也会有礼貌孩子看到他的父母相亲相爱,无需更多的向她解释什么是友爱和美善。

怎样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爱是出于本能,但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会对孩子表达爱缺乏爱的语言会给孩子造成心灵的伤害。有的父母喜欢用“刀子嘴,豆腐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却不知道孩子的心灵是很脆弱的,承受不住你的“刀子嘴”。

伤人的话一旦说出口,就算你再是怎样的用心良苦,都是无法挽回对孩子造成的伤害的。所以能用温和语言表达的,就不要去恶语伤人了。打骂教育不可取。民间有一种说法叫做“棍棒底下出孝子”还有“打是亲,骂是爱”的说法。

这些教育方法都是一种偏激的行为。父母的这种行为会让孩子对爱的理解产生误解,更可怕的是他们还会把这种错误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别人。

那些有暴力倾向的人,一般都是在童年时期被人粗暴对待的孩子。所以父母如果还有这种错误想法的,就要及时改正了,没有人不想被温柔的对待,孩子的心灵需要温柔的呵护才能健康成长。

爱是出于本能,但是爱的方法有讲究。对孩子要使用爱的语言,用温和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爱意,所谓的棍棒教育和“刀子嘴”,都是不可取的。

学会如何表达爱、建立爱、维护爱,才能使家庭和谐

1.对孩子使用爱的语言父母要真诚的夸奖孩子,肯定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关心孩子的成长,对孩子进行高质量的陪伴。在重要的节日和纪念日为孩子精心挑选礼物,用具体行动表达对孩子的爱,多与孩子进行亲密接触,让孩子在爱的包围中成长。

2.对伴侣使用爱的语言父母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之间的相处也要充满爱的表达,让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样孩子在于他人相处的时候,也会使用爱的语言。

3.对待长辈使用爱的语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长辈和爱护幼小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我们在爱孩子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孝敬长辈。孩子有长大的一天,父母也有老去的时候。我们在扮演每一个角色的时候,都要顾及到身边的每一个亲人,家庭的和谐需要大家共同去营造。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