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如何辨别孩子抑郁和焦虑症状

时间: 2023-11-01 17:54:15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孩子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学业竞争压力大,家庭环境紧张等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焦虑和抑郁症状,家长应该及时识别这些症状并采取合适的措施帮助孩子。

如何辨别孩子抑郁和焦虑症状?

一、情绪变化

孩子如果突然变得情绪低落、焦虑或者易怒,这是一个可能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孩子常常会变得情绪不稳定,出现抑郁的情绪可能会表现为哭闹、烦躁,或者是没有兴趣和乐趣。焦虑的情绪可能会表现为害怕、紧张、担心或者恐慌。

二、身体症状

孩子的身体症状也可能是抑郁和焦虑的表现,这些症状包括头痛、腹痛、恶心、失眠、食欲不振、胃部不适等。如果这些症状没有明显的病理学表现,可能是由于心理压力引起的。

三、行为变化

孩子的行为变化也是抑郁和焦虑的表现。孩子可能会变得孤僻、沉默、退缩,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活泼好动。此外,孩子可能会变得过分自责,或者是过分挑剔,对自己的要求过高。

四、学习成绩下降

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开始下降,也可能是抑郁和焦虑的表现。孩子可能会变得注意力不集中,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或者是反复检查作业,删减作业内容等行为。

五、社交障碍

孩子有时会变得不愿意与人交往,避免与朋友接触,这可能是抑郁和焦虑的表现。孩子可能会变得胆怯,害怕面对陌生人或者是在公共场合。

总之,家长应该密切观察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如果发现孩子有抑郁和焦虑的症状,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如与孩子沟通,安排课外活动,帮助孩子学会放松和应对压力的技巧等。如果症状严重,应该及时咨询专业心理医生。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父母如何快速判断孩子是否有抑郁症?

身体的表现常常是发现疾病,确定健康的依据。每一种疾病都会存在着一定的表现,而要清楚表现,才可以做到对疾病的早发现。抑郁症是多见的疾病之一,得了抑郁会出现以下几种身体表现:
1、头疼:这在抑郁症患者中相当常见。如果你原来就有偏头痛,抑郁会使得疼痛越发剧烈。
2、背痛:如果你的背原先就痛,抑郁会使得疼痛更剧烈。 3、肌肉和关节疼:抑郁会使得任何一种慢性疼痛更甚。
4、胸口疼:很明显,请一个专家检查胸口疼非常重要。这可能是严重心脏病的一个征兆。但胸口疼也与抑郁相关联。
5、消化系统问题:食欲减退的抑郁症患者占30%以上,广州协佳医院的专家介绍轻者表现为食不甘味,但进食量可以,减少不明显,在一段时间内体重变化的也不明显;病情严重者完全丧失进食欲望,体重明显减轻,甚至导致营养不良,易出现便秘,这与胃肠蠕动受抑制有关,必须注意的是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不一定成正比,有的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增加和体重增加的情况。
6、睡眠问题:许多抑郁症患者没有优质睡眠。他们早晨很早醒来,或者晚上无法入睡。有些患者睡的超过正常水平。
7、晕眩或头晕眼花:许多抑郁症患者从来没有获得帮助,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些躯体症状也许是抑郁引发的。有些医生也会错过对这些症状的诊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抑郁症发病时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其中很多症状表现的极为平常和普遍,很易被大家忽视是因为抑郁而导致,这对疾病的及时发现诊治是不利的,希望现在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以最大程度的远离抑郁症的困扰。
那父母如何快速判断孩子是否有抑郁症呢?
父母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来快速判断孩子是否有抑郁症:
孩子可能性格突变,行为突变,也可能过度嗜睡或者晚上失眠,甚至抑郁症早期的孩子会向父母求助。如果父母能够及时识别,儿童抑郁症就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
儿童抑郁症的症状、时间:虽然所有的孩子都会有感到伤心难过的时候,或是经历一些低潮期。不过,有抑郁症的孩子坏情绪常常会持续数周或数月。
表现: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常常会觉得上学是种煎熬,渐渐孤立起来,远离朋友,在家不断地制造麻烦,变得敏感脆弱、忧伤和易怒。其实有抑郁症的孩子也像她们的父母一样常常为自己的情绪感到困惑,他们无法准确地描述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于是他们可能开始抱怨自己胃痛、夸大自己的恐惧、觉得烦闷、缺乏精力,甚至谈论死亡。
快速判断孩子是否得抑郁症 如果你的孩子有五条以上的症状,而且这些情况已经持续有两周以上,那么孩子可能得了抑郁症:
●暴躁、易怒、情绪波动却毫无理由;
●对约会朋友和参加有趣的活动毫无兴致;
●总是抱怨胃痛或头痛;这个症状可能是孩子的躯体反应,也可能是孩子为了逃避上学、社交的借口。
●体重下降;
●更加嗜睡;
●在学校的表现越来越差;
●开始谈论离家出走;
●总是无精打采,总是抱怨太累或太无聊,缺乏自信,讨论自杀,对喜爱的东西变得无所谓了。
格外注意一:孩子行为突变 儿童还不具备和成人一样能全面用语言表达复杂情绪体验的能力,因此,行为的异常突变就成为儿童抑郁症的重要诊断标准。
性格突变:当一个外向乐观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自卑、内向、退缩时,或当一个文静、有礼貌的孩子突然变得急躁、容易激动、没礼貌,以及经常与家长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时,就应考虑患抑郁症的可能。
学习突变:当一个一贯成绩优良,勤奋好学的学生突然出现学习困难,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上课不专心,作业完成困难,成绩急剧下降,以及自暴自弃时,一定要带他们去看心理医生,以便及时诊治。
失眠:儿童一般很少失眠,若一个孩子失眠、夜惊、多恶梦、睡眠中经常辗转反侧,且持续时间长达数月,日间精神萎靡不振,这就应警惕患抑郁症的可能。
格外注意二:儿童抑郁症表现与成人不一样 和成年人相比,孩子往往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抑郁情绪,而以儿童的方式发泄自己的“不快乐”。
抑郁症孩子一般有两种表达形式:外向型症状和内向型症状。前者是以扔东西、发脾气、烦躁不安等为主的“不安定状态”,让人难以和“抑郁”联系在一起;而后者则不爱与人交流、独自发呆,如果不受重视,也很容易被忽略。
格外注意三:孩子的求助
处于抑郁症早期的孩子,也会向周围的人求助,表达自己的苦闷情绪。这次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孩子会向母亲求助,约三成的孩子向父亲求助,然后是同学、老师。
值得关注的是,有两成孩子不向任何人求助,独自承担痛苦。
深入访谈后,医生们了解到孩子的想法:他们不理解我怎么办?平时就和爸妈交流很少,他们会听我说吗?我跟妈妈讲过,她说我不该东想西想,应该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如果我说出来,会让爸爸妈妈更担心,或者批评指责我……而心理医生表示,求助时遇到困难,抑郁倾向的孩子就更容易把自己封闭起来。因此,对于孩子的求助,父母要格外引起注意。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出现异常问题的话,不要轻易下结论,要倾听孩子的想法,帮助他一起分析,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后再决定如何处理。和孩子单独吃饭、饭后的散步、短途旅行等都是走进孩子心灵的好方法。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如果父母无法调节孩子的抑郁情绪,则需请教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医生加以解决。

抑郁症和焦虑症一般该如何鉴别?

1、抑郁症是一种大脑生物胺不足导致精神功能全面低下和抑制性心理症病,总的临床表现为心理活动阻 抑、功能低下、迟缓不敏、体力、精力、脑力全面性下降;焦虑症是脑功能警觉性增高的心理疾病,临床 总的特点是惊恐、紧张、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不稳定,导致病人焦虑不安。如果用一种简短通俗比拟,抑 郁症症状是抑制向下的,而焦虑和紧张是惊恐向上的。 2、典型抑郁症病人具有"懒、呆、变、忧、虑""五D征"特征,加上顽固性失眠和躯体不适;典型焦虑 症病人具有"不宁、不适、不安"三A征--莫名其妙紧张不宁、全身不适和精神性不安,可资鉴别。 3、年龄分布:抑郁症见于全人群患病,年龄高峰为25~35岁青年群,儿童和青少年,老年人居次。女 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焦虑症以中老年患者居多。 4、心理测定:SCL-90、SDS其他临床评定表,都提示忧郁分值明确显高于焦虑分值(抑郁症);焦虑症 则焦虑分值大于忧郁分值。 5、抑郁症除非难治性病例:一般预后良好,首次发作可以自行缓解,抗郁治疗疗效超过90%。有一定 复发倾向,再治疗康复率能够很高,一般无精神残病后患玻焦虑症治疗后短期恢复,症状消除速度很快, 但是部分病人病情延迟不能完全恢复,需要长期小剂量维持用药,尤其是中老年期焦虑症患者。 6、治疗原则:抑郁症以抗郁剂为主干药物,抗 参考资料: www.sy93303.com

怎么分辨 抑郁症

(1)抑郁心境:基本特点是情绪低落,苦恼忧伤,兴趣索然。感到悲观绝望,痛苦难熬,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的感觉。常用活着无意思、高兴不起来等描述其内心体验。典型者有抑郁情绪,昼重夜轻的特点。常与焦虑共存。
(2)思维迟缓:思维联想过程受抑制,反应迟钝,自觉脑子不转了,表现为主动性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思维问题费力。反应慢,需等待很久,在情绪低落影响下,自我评价低,自卑,有无用感和无价值感,觉得活着无意义,有悲观厌世和自杀打算,有自责自罪,认为活着成为累赘,犯了大罪,在躯体不适基础上出现疑病观念,认为自己患了不治之症。
(3)意志活动减退:主动性活动明显减少,生活被动,不愿参加外界和平素感兴趣的活动,常独处。生活懒散,发展为不语不动,可达木僵程度。最危险的是反复出现自杀企图和行为。
(4)躯体症状:大部分抑郁病人都有躯体及其他生物症状,例如心悸、胸闷、胃肠不适、便秘、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睡眠障碍突出,多为入睡困难。
(5)其他:抑郁发作时也能出现幻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强迫和恐怖症状。因思维联想显着迟缓及记忆力下降,易影响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出现抑郁性假性老年痴呆症。
参考资料:
www.sy93303.com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