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一受刺激就自残咋回事

时间: 2023-11-03 04:42:20

自残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不理性的行为,但在另一些人看来却是一种突发的、情感的宣泄方式,在受到刺激或压力时,通过划伤、烧伤、碰撞或挤压身体来减轻心理痛苦。自残行为常常被视为是年轻人的问题,但实际上,不同年龄段的人都有可能自残,而对于那些一受刺激就自残的人来说,他们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帮助。

一受刺激就自残咋回事

从心理学角度看,自残可以视为情绪失调的一种表现。通常来说,情绪失调会导致人们情绪低落或者兴奋过度,自残行为可以成为一种让这些情绪得到释放的方式。同时,自残也可能是一种管控情绪的方式,某些人会把身体上的疼痛视为比心理上的痛苦更容易忍受,因而选择自残来减轻情绪压力。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自残行为还可能是由于某些心理问题所引发。比如,某些人可能因为患有身体形象障碍或者其他身体意识障碍,而进行自残行为。

从生物学角度看,自残可能与脑部神经化学物质的变化有关。据研究,一些人在进行自残行为时体内的脑部神经化学物质(如内啡肽、多巴胺等)水平可能会有所变化,这些化学物质与情绪的产生和调节有关。一些人自残可能是为了获得与内啡肽等神经化学物质相关的愉悦感,同时还可能会产生成瘾行为。

除了心理和生物学因素外,社会环境和家庭背景也会对自残行为产生影响。对于一些人来说,自残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家庭中遭受了虐待、忽视或者其他种种不良经历,自残变成了他们面对这些问题、应对这些压力的方式。一些人可能在学校或社交场合中遭受了欺凌和排挤,因而选择自残来表达自己的痛苦和悲伤。

总的来说,一受刺激就自残可能是因为多种因素的复合作用所导致。对于那些出现此类行为的人来说,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帮助;在未来,我们还需要更好地认识自残行为,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为什么,当人们受到挫折或伤害时往往想做的是自虐、自残呢?

生活中会有太多的不如意,往往我们也会不知所措;但是,我们似乎没有去想过,在最艰难的时候,我们仔细想想,人生中除了生命,除了自己的那点事,我们又能找到什么比这些更重要的呢?我们能够做的,能够去努力的,去珍惜的不过就是自己罢,遇到艰难又何必去伤害自己呢?我们不能够把我们最后的那点希望给熄灭。 遇到困难,遇到阻碍,遇到不如意,我们不能够去伤害别人,我们不能够把自己的不快乐抛给别人,同时也自己更不快乐。但是惟独自己,惟独最后的那点希望,是我们最值得信任的港湾,是自己最最值得依赖的角落,是自己最温暖的归属!在这里我们可以肆无忌惮,完全放荡自己,完全释放自己,完全解脱自己~是寻找出口也罢,是寻找借口也罢,是发泄,是逃避,是躲藏也罢。自己终究是自己最信赖的心理医生。不是自闭,不是偏激~是一种字我调节的方式,也是近几年心理界特别提倡的自我疏导的心理自我调节学问,在现代这样紧张,压抑的社会,自我调节是非常重要的生活方式。上面说到的是在一些遇到困难时。喜欢自己一个人解决的情况,我表示支持,赞成,好~ 但是你说到,自残,字虐~这个是一种被生活压抑得太严重,而又不知道怎么去调节的错误方式;也许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好的而正确的引导,解决事情的方式还不够成熟,也至于错误的选择伤害自己。遇到挫折,我们可以找朋友,找亲人,找自己信赖的人去倾诉;可以去运动,跑步,游泳~出一身的汗,以发泄出来;也可以写出来~总之不要伤害自己!!!过于自残,自虐,比如用自己的身体去幢击硬的物体,用刀割伤自己,觉得流血很刺激很畅快,还有轻生的念头~都是不成熟的表现,严重者就是心理疾病。近年来经过调查,在自我处事方面,中学生自残,自虐的人数在升高,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正直叛逆期,青春期,心理成长期,都还不完善,稳定,所以很容易做出不利的方式。而也有研究表面,这样的情况在整个社会在逐渐扩大,调查表明最主要是社会压力的逐渐紧张化导致的,但是在近几年的心理学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下,人们也逐渐开始学习怎么自我从心理方向来调节。上面是我对你的 问题的小小感受希望对你有启发,我说的话也希望能够对你有感悟!

莫名其妙想摔东西,大叫,自残,或者人身攻击,是不是精神崩溃的表现?

这种表现应该是平时压力特别大完了突然有一件事刺激到你了给你压死了表现出来的报复性心里,确实是一种精神崩溃的表现,这边建议你多出去放松一下换换心情(洗浴中心挺不错)或者是去找心里医生诉诉苦心里会好受很多心结也会打开

为什么人会出现自残行为

发展异化
每个人都存在着创造毁灭欲,GOPLA在解释自残行为的时候是通过发展需求这层面的。
发展受阻的结果就是另类改变。这是通过毁灭来实现精神能量的释放。

断绝期望
很多人都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他们往往会比其他人感受到更多的挫折。
对于一些他们已经失去信心(可以说绝望)的事情,由于他们存在较好基础,不可避免还是有一些欲求或期望出现,自残往往也为了斩断这些来源。

焦虑转嫁
焦虑、紧张、不安、痛苦等得不到化解。自残是一种压力转移的方式。自残是一种不良的发泄方式。一些人会习惯于增加自身肉体的痛苦来减轻精神的痛苦。

策略
为了获取其他东西。比如敲诈、获取保险赔付等。
另一个明显做法就是为了逃避惩罚而进行的逃避性自残。罪犯往往可能自残。特别是小偷,往往这已经成为惯偷早就计划好的行业脱逃手段,甚至团伙规则。在帮派中,为逃避惩罚而自残的现象也比较明显。
逃避性自残也体现为为某些不作为或不成功找借口等。
舍车保帅,以自残换取生命也是一种策略。

兴奋点短路
自虐的快感。一些人会从痛苦中感到放松、刺激或兴奋。他们会习惯性地自虐。自虐中对肉体的伤害就是自残。
其他痛苦的减轻,如毒瘾发作等。

自杀未遂
本意自杀,自杀未遂的肢体伤害现象被认为自残。

冲动
冲动时的极端想法也能导致自残。比如赌气,发誓,食用酒(酒精)达到一定程度 无法控制自己等。

外界压力
许多外界压力会促成自残。这时,自残是被迫的,自残者并不愿意自残。伤害与否取决于外部意志。比如以肢体伤害为标的的赌博的履约等。再如被恶势力强迫自残等。校园暴力中自残现象也不少见。

无知
一些孩子并不知道自残的危害,有些是在不良的风气中受到误导。比如纹身,看起来是在追求“酷”。他们都是在轻率决定后才出现后悔。[1]

心理因素
由于受到了某些心灵上的伤害而产生自残的想法,目的是分散痛苦。
调节情绪
这是自残者最常想达到的一种效果。当个人有太多负面情绪,包括对外界愤怒、强烈的焦虑或挫折感,就可能把自残当成应对压力的方式。特别是求学的青少年和儿童,因表达、处理情绪能力还未发展成熟,常用自残行为来减轻负面情绪,家长和教师应多注意。

自我惩罚
对自己较无自信,或容易自责的人,会用自残来表达对自己的愤怒,以及惩罚自己的不是之处。如果父母给予孩子过度要求与批评,可能会在孩子心中种下一个过度严苛,让孩子变得自卑,未来遭遇挫折或表现达不到父母要求时,容易用自残来惩罚自己。

影响人际
自残者身边不乏有关切他的家人、朋友或教师,但自残者每每让关切者感到疲累、挫败,甚至让人不想理会,因为他惯以自残行为操弄他人或吸引关心,甚至控制身边重要的人。

标榜独立
当对方要自己做不想做的事,例如亲密伴侣要求分手、老板要炒自己鱿鱼,这时出现的自残行为是为了表达独立自主,显示只有自己能掌控自己,对方是不可能控制他的。

抵抗解离
解离状态(dissociation),是当人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时,会让自己变得麻木,希望能忽视痛苦。但麻木也让人失去活着的感觉,因此借着自残,让自己感觉痛楚,重新取得活着的感觉。

抵抗自杀
这项功能乍听吊诡,其实也合理。当负面情绪累积到一个程度,自残者可能考虑自杀;在尝试自杀前,如果以自残来减轻某部分负面情绪,就可能远离自杀。因此,自残或许是自杀的保护因子,提醒自己或他人,的确有心理困扰,必须积极面对与处理。

追求刺激
人体受伤时,脑部同时分泌“脑内啡”(endorphin),让人产生欣快的感觉,将痛苦驱除。有时候,自残也会引发像坐云霄飞车或高空弹跳的快感。青少年集体公开割腕,常常是用这种自残行为,一同追求快感,并借以建立同侪认同。
伤害身体会痛,但自残者常认为:“伤口一点都不痛,心比较痛。”这里的“心”,可能就是上述七种心理原因之一。自残,大多数都是不理智的行为,对身体极其不负责的行为。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