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薛定谔的猫是讽刺吗

时间: 2023-11-03 07:03:24

在量子力学中,薛定谔的猫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实验。该实验探讨了一个粒子可以同时处于多种状态的可能性。 薛定谔的猫实验可以被视为对量子力学发展途径的讽刺。但是,这个实验到底是讽刺还是科学探究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薛定谔的猫是讽刺吗

首先,有些人认为薛定谔的猫是对传统物理学的讽刺。传统物理学假设微观粒子在没有被观测之前是不确定的,而在被观测时则只会处于一个确定的状态。而薛定谔的猫实验挑战这个概念,因为它引入了量子纠缠的概念。在这个实验中,一个封闭的箱子里有一个猫和一个放射性物质。如果物质分解,释放出的辐射将导致氰化合物释放,杀死猫。在量子力学的这种情况下,放射性元素的状态是不确定的,因此猫的状态也是不确定的。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讽刺,因为它挑战了物理学传统的假设。

其次,薛定谔的猫也可以被视作为一种娱乐细胞的产物。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它得到了广泛的媒体关注,尤其是在当它第一次提出的时候。公众往往对量子物理学感到困惑,而薛定谔的猫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抓住了人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想知道更多关于量子力学的信息。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实验缺乏科学意义。

最后,薛定谔的猫实验也代表了一种科学探索的进程。这个实验是为了研究现象和理论模型之间的不一致性,以及解决这些不一致性的可能性。它恰恰探讨了一个微观粒子可能处于几个互相排斥的状态的可行性,这是现代物理的基础之一。它们是科学探索中的科学家们试图寻找解决方案的一个例子。

因此,无论是从讽刺的角度,还是从娱乐的角度,薛定谔的猫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最重要的角度,是从科学探究的进程中探讨未知, 正是不同的观点和猜测之间的竞争,总有机会引导人们理解和强调外层的科学探索。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薛定谔的猫是什么梗 薛定谔的猫介绍

1、镭衰变的概率是50%,因此猫活着的概率是50%,而它死掉的概率也是50%。在打开这个盒子之前,猫的存活状态是生与死的叠加态。它既可能还活着,也可能是死了。因此我们现在经常用“薛定谔的猫”来形容处于叠加态的、不确定的事物,比如后来衍生出的“薛定谔的猫”这个梗。

2、而这些梗在生活中其实就是一些很简单的例子,比如你爸妈出门前叫你洗碗。在他们回来的时候,你既可能洗了碗,也可能没洗碗,此时你就处于洗碗和没洗碗的叠加态。因此,“薛定谔的猫”现在常用来形容不确定的事物。

薛定谔的猫实则是指薛定谔在1935年做的一个理想实验,但后来“薛定谔的猫”被我们用来指处于两种状态的叠加态的事物。而“薛定谔的猫”会这么火,是因为撒贝宁曾在《明星大侦探》这档综艺中给人们科普过这个词,而人们觉得“薛定谔的猫”很有意思,就开始让这个词融入我们的平常生活中了。

3、薛定谔的猫(英文名称:Erwin Schr?dingers Cat)是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Erwin Schr?dinger, 1887年8月12日~1961年1月4日)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是指将一只猫关在装有少量镭和氰化物的密闭容器里。镭的衰变存在几率,如果镭发生衰变,会触发机关打碎装有氰化物的瓶子,猫就会死;如果镭不发生衰变,猫就存活。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由于放射性的镭处于衰变和没有衰变两种状态的叠加,猫就理应处于死猫和活猫的叠加状态。这只既死又活的猫就是所谓的“薛定谔猫”。但是,不可能存在既死又活的猫,则必须在打开容器后才知道结果 [1] 4、该实验试图从宏观尺度阐述微观尺度的量子叠加原理的问题,巧妙地把微观物质在观测后是粒子还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观的猫联系起来,以此求证观测介入时量子的存在形式。随着量子物理学的发展,薛定谔的猫还延伸出了平行宇宙等物理问题和哲学争议。

5、基本概念

“薛定谔的猫”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有关猫生死叠加的著名思想实验,是把微观领域的量子行为扩展到宏观世界的推演。这里必须要认识量子行为的一个现象——观测。微观物质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即粒子和波。通常,微观物质以波的叠加混沌态存在;一旦观测后,它们立刻选择成为粒子。实验是这样的,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之后,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同时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

“薛定谔的猫”和“上帝不会掷骰子”有何关系?


这是一段历史,是爱因斯坦质疑哥本哈根诠释的一段争论史。

爱因斯坦说:?上帝不会掷骰子?;波尔说:?别去管上帝能做什么!?

这是网络上流传的爱因斯坦与波尔之争的精辟语言。其实这都不是原话,但意思差不多。

争论的两边都知道这个世界没有上帝,他们争论的?上帝?是指自然规律。

那么这个被号称为世纪之争的科学理论大战具体是怎样一个过程,最终鹿死谁手呢?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这段历史,看看这些科学大师们的风采。


哥本哈根诠释是什么?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量子力学崛起,以波尔和海森堡为代表的的一群科学家,经过对发现的量子新颖特性研究,得出了一些崭新的理论,因为这种理论是在哥本哈根研究出来的,因此被称为哥本哈根诠释。

而研究出台这些理论的科学家被称为哥本哈根学派,这个学派主要核心骨干人物有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

哥本哈根诠释最主要的一些核心内容为:

1、量子系统的量子态可以用波函数完全描述,但这种描述是概率性的,这个概率就是波函数的绝对值平方;

2、在量子系统,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无法同时被确定,这就是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

3、物质具有波粒二象性,实验中无法同时展示出物质的两种行为,即粒子性或波动性;

4、所有的测量仪器都是经典仪器,可以用于测量经典物质性质,但在量子世界,测量会改变粒子的行为和状态,因此无法同时测准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通俗的说,这些理论中最大的一个争议就是量子世界的不确定性原理和量子纠缠的超距作用。


这些理论刚开始被很多经典物理学家们反对,爱因斯坦就是其中的领头羊。

他认为量子世界现在还有许多不被人认识的奇异特性,是因为还有许多深层次的原因尚没有弄清楚,也就是所谓的?隐变量?还没有找到,在今后的研究中,一定会有一个?完备理论?出来。

就像掷出的骰子,虽然有概率和随机性,但这些概率和随机在投出的那一瞬间就已经决定了。如果是一个公平的骰子,在n次的投掷下,每一面向上的概率是基本均等的。

他的意思是任何事物里面都蕴含着规律,只不过需要找出来而已。


爱因斯坦多次对哥本哈根派反击,结果都被波尔等人破解了。

比如爱因斯坦提出了一个光盒实验:光盒里装着一个与实验室同步的时钟,他提出当光盒里的光子从小孔释放出来时,完全能精准的知到它出来的时间。

爱因斯坦试图用这个实验来反对哥本哈根派提出的测不准定律。也就是说,测量会改变粒子的状态,从而无法同时测准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当时的确把波尔等人打蒙了,一时无法反应。但波尔想了一夜后,用爱因斯坦自己创立的广义相对论否定了他的实验。

波尔认为,盒子里的时钟与实验室的时钟高度不一致,不同的重力条件导致了不同的时间膨胀率,因此无法确定时间的同一性,结果就无法精确。

爱因斯坦的实验失败了。


他并没有服输,而是准备进一步反击。

EPR论证并没有质疑量子力学的正确性,它质疑的是量子力学的不完备性。认为或许在不久的未来,物理学家会想出更完备的量子理论。

为了更好的反击,他们还准备了一个思想实验。


这就是著名的?薛定谔的猫?。

薛定谔当然有许多的科学成就,但流传至今更为广大吃瓜群众所知的却是这只?薛定谔的猫?。

简单的说,薛定谔的猫实验就是假设在一个密封的盒子里,有一只猫,还有少量的放射性物质,一系列的机关。放射性物质可能发生衰变,也可能不发生衰变,当发生衰变时,就会触发机关释放出毒气,这只可怜的猫就会死掉;而不发生衰变,这只猫就会幸运的活着。

薛定谔认为,在没有打开盒子前,人们无法知道这只猫是死是活;打开了盒子,才能够知道这只猫是死了还是活着,但并不能认为就是打开那一瞬间它突然或死或活的。

这是一个常识。


量子力学的观点是观察改变了这只猫的状态。

爱因斯坦、薛定谔等科学家,就是以这只猫来讽刺量子力学的这种观点,认为你观不观察,这只猫的状态都是确定了的,不是死了就是活着,只是到打开盒子才知道而已。

按照宏观世界现象来理解,薛定谔的解释当然非常符合逻辑,完全正确。

但爱因斯坦、薛定谔没有赢,哥本哈根派用的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薛定谔波动方程的?几率?分布解释?薛定谔的猫?。

事实上,德布罗意和薛定谔共同创建了波动力学以及薛定谔方程,是描述量子力学的一根支柱,为量子力学理论的创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哥本哈根派认为,不进行观测,在默认的粒子本征态下薛定谔方程可以阐述粒子波动规律。但是在观测下,波函数崩溃,粒子特性无法被认知。

这就是个哥本哈根诠释与爱因斯坦、薛定谔等的根本分歧。

现在的认识是,?薛定谔的猫?是把量子微观领域的一些性质,企图用宏观事物来描述,这是不恰当的,因此最终当然以惨败告终。


但争论并没有止步,一直到爱因斯坦、薛定谔双双离开人世,争论还在继续。

但爱因斯坦并不否认量子力学的正确性,也没有否认量子领域的一些奇异表现,只是认为这些现象是由于理论的不完备性而得不到正确的解释。

后来爱因斯坦转向了统一场论的研究,试图从大统一理论中找到解释量子现象的正确途径,但无果而终。

爱因斯坦和薛定谔都是科学界公认的量子力学奠基人,即便他们后来的各种质疑,也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重大促进作用

薛定谔的猫是什么意思?

薛定谔的猫网络含义是比喻一件事如果你不去做,它就可能有两个结果,而一旦你去做了,最后结果就只能有一个,你的参与也直接干预了结果。“薛定谔的猫”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有关猫生死叠加的著名思想实验,是把微观领域的量子行为扩展到宏观世界的推演。
扩展资料:根据经典物理学,在盒子里必将发生这两个结果之一,而外部观测者只有打开盒子才能知道里面的结果。在量子的世界里,当盒子处于关闭状态,整个系统则一直保持不确定性的波态,即猫生死叠加。猫到底是死是活必须在盒子打开后,外部观测者观测时,物质以粒子形式表现后才能确定。这项实验旨在论证量子力学对微观粒子世界超乎常理的认识和理解,可这使微观不确定原理变成了宏观不确定原理,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猫既活又死违背了逻辑思维。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