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关系之一,它不仅对个人的心理健康、社交能力、价值观塑造等方面产生影响,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心理营养是指人们通过思想、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满足,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幸福感。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心理营养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心理营养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1. 提升亲子沟通质量
沟通是维系亲子关系的重要途径,而心理营养可以提高沟通的质量,增加亲子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亲子之间的沟通不仅是信息的传递,更重要的是情感的沟通。合理的沟通可以促进双方情感的升华,释放负面情绪,增强亲子之间的共情和情感纽带。
2. 减轻亲子压力
现代社会的压力让很多家庭面临亲子关系的危机,而心理营养可以帮助缓解亲子压力,提高家庭和谐度。通过学习心理调节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家庭成员可以更好地面对压力,并在一起共同克服困难。
3. 增进亲子之间的体验
心理营养是亲子间增进体验的重要途径。亲子共同的体验可以提升双方的情感认同,增加亲子之间的理解和信任。精神层面的互动比物质层面的更具有意义,一次美好的体验可以带来长期的情感根植和回忆。
4. 塑造亲子关系的价值观
亲子关系的价值观在人生观、道德观、文化观等方面都产生着重要影响,而心理营养可以帮助亲子在这些方面建立正确的认知和价值观念。家庭是人们学习价值观的最初场所,通过传递正能量、宣传正确的价值观,亲子之间可以建立起坚实的文化认同和道德认同。
综上所述,心理营养对亲子关系有着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将心理营养融入到亲子教育中,可为亲子关系带来新的活力,推动家庭的和谐稳定,为家庭成员带来更加健康、快乐、幸福的生活。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摘要:“问题少年”中原生家庭存在父亲缺位或者父亲与孩子关系紧张的比例高达95%。缺少父爱的男孩更容易出现暴力倾向、陷入困境、成绩不佳、更容易加入不良团伙,而女孩则容易自卑、发生不良性关系、受到家庭暴力。
心理学科普
在20世纪初的美国,每个家庭的男人都要承担非常繁重的工作,很多人经历了战争,养成了脾气暴躁、酗酒的习惯,在那个时期,大部分的孩子很难接近父亲,更谈不上什么得到父爱和父亲的教育,当时的儿童、青少年离家出走案例特别多,美国布兰肯霍恩在《得不到父爱的美国》一书中,发现并记载了这些现象。同时,他也指出,得不到父爱的男孩以后更易产生暴力倾向、受到伤害、陷入困境、在校成绩不佳,而且在青春期时更有可能加入不良团伙。缺少父爱的女孩更易自卑,会更早与人发生性关系,虽然并不是出自她本意,然后可能怀孕,受到别人的鄙视,以致不能继续学业。
在近些年,心理学家对父亲在孩子养育中作用的研究也更加深入。耶鲁大学一项连续进行了12 年的研究表明,从小由爸爸带大的孩子智商高、精力旺盛、善交际、学习成绩好。在我们的咨询案例中,父亲们常常会表示,“孩子和我不亲,只找妈妈,我也有些沮丧”、“工作太忙,总是出差,没有时间”、“带孩子的事情太琐碎了,我总是丢三落四”、“我们有家庭分工,爸爸负责赚钱养家,妈妈负责烧饭带娃”——最终的结果就是父亲开始被边缘化,变成了家里的“室友”,似乎除了每个月带回来的收入以外,再无别的价值。果真如此吗?父亲这个角色在孩子的生命中,到底意味着什么?
父亲在女儿成长中的意义:
一、提高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心理学家发现,妈妈负责提供安全感,安全依恋的形成大部分是由妈妈提供的,而爸爸提供了女儿的自信心,提高了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有爸爸长期陪伴的女儿,在升学、求职、恋爱、婚姻等人生关键节点上不太容易焦虑。电影《剩者为王》中,女主角盛如曦是一位年届三十的优质单身女白领,伴着事业有成的同时,感情生活上却空白,成为了家人朋友间乐此不疲操心的话题,在这样一个“大龄即是剩女”的境地下,面对事业和爱情的天平、年龄增加而带来的身价下跌,盛如曦历经了百转千回,终于认清自我并大胆告白,收获了圆满人生。电影中,盛如曦的父亲说“我的女儿在我这里,只能幸福,别的都不行”“三十几年前是她来了,才让我成为一个父亲。我也是希望她幸福,真真正正的幸福,能够结一场没有遗憾的婚姻。我可以把她的手无怨无悔的放在另外一个男人的手里,也不至于我后悔当初怎么就这么把她送走了”。试问,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如何可以不从容?
二、父亲是决定孩子是否幸福的关键人物。 父亲作为女孩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奠定了对孩子对男人的看法。爸爸在自己的陪伴中,让女儿练习开玩笑、争论、探讨,都可以提高女儿与异性交往的技巧,在人际关系中会更加大方得体,不容易被诱惑和操纵。如果女儿受到了爸爸的尊重,他就不会接受别的男人对她的不尊重,更不会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和父亲相处融洽的女孩,更容易处理好恋爱关系和婚姻关系,直接影响了女儿婚姻生活的质量。
三、缺少陪伴的女孩会发生什么? 和父亲关系恶劣、冷淡的女孩子,在青春期更容易叛逆,并且出现极端行为。因为缺少父亲的关心和关注,缺失的父爱会让孩子变本加厉报复,报复不爱自己的父亲,报复“不可爱的”自己,报复身边关系亲密的人,其破坏力远远高于普通女孩,常常是非常极端的,她们可能会早恋、自虐、性滥交、酗酒、做刺激的事情如飙车、吸毒。而那些父亲因为工作忙,常常不在的家庭中的女孩子,则更容易产生自责的情绪,会希望去讨好父亲,而在恋爱或婚姻关系中,则表现为没有底线的牺牲,甚至失去自我。
父亲在儿子成长中的意义:
父亲向男孩传递了一种具有男性特征的行为方式,对于男孩来说,父亲是他的典范,是最直接的行为模板,爸爸的一举一动会像胶片一样留存到孩子的脑海里,而爸爸类似的行为将内化为自己的审美标准和努力方向。
一、兴趣爱好。 爱好长跑的爸爸,往往可以培养出一个爱运动的男孩;经常动手修理东西的爸爸,儿子一般都会喜欢动手能力比较强的游戏;在家里经常看书的爸爸,儿子一般也会喜欢看书。在我们对多组家庭的实验中,在父亲和母亲与孩子相处时间基本一致的情况下,父亲对儿子兴趣的影响力远大于母亲的影响力。
二、价值观。 孩子的一部分价值观,由孩子的天生气质类型决定。对于男孩子的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受到父亲的影响。父亲勇于直面困难,男孩在人生抉择时往往更加勇敢、不易退缩。父亲尊重女性、重视家庭,男孩也会表现的更加会关心女性。父亲的道德感强,男孩尤其在进入青春期以后,也会表现出比较强的道德约束力。
三、孩子的情绪表达方式。 儿子通过观察父亲和其他男人来学习如何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如悲伤、生气、高兴和恐惧等等。我们在流露感情时,没有必要避开孩子,因为孩子必须知道自己的父母是有感情的人,这是孩子很好的学习机会。比如,当父亲非常生气的时候,是妥善的、正面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寻求解决方案还是大发脾气、乱砸东西甚至与人冲突,不同的处理方法就会留给男孩不同的学习模板。
四、缺少陪伴的男孩会发生什么?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中国孩子的脆弱、抗挫折能力低等问题都跟父教的缺失有重大关系,中国父亲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长期缺乏父爱,宝宝就可能患上“父爱缺乏症”。美、英、德等国的一些研究发现,缺乏父爱的孩子年龄愈小,罹患综合症的危险愈大。父亲缺席对男孩的影响更明显,会使得男孩子对男性的性别认同弱化,变得不自信,其症状为经常情绪烦躁、做事缺乏耐心、食欲减退、好冲动、胆小、依赖、容易沮丧;人类行为学研究表明,80%的“少年犯”都属于这样一种情况:他们要么没有父亲,要么不与父亲生活在一起,要么就经常得不到父亲的关注。由此可见,对于青春期的男孩来讲,父亲就像一股道德的力量,他在时刻束缚着儿子的行为。
如何做个称职的父亲:
一、固定亲子活动时间。 时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最难的一件事。如果父亲认为工作等于爱孩子,那么可能仍然会无法抽出时间。透视我们自己的内心,并不难发现工作中包含的内容更多是个人价值的实现,同时,我们也会经常看到,还是有一部分父亲将自己的放松时间,比如刷手机、刷视频、玩游戏的优先级排在亲子时间之前。我们必须清楚的是,要做到爱孩子,就必须懂得除了工作以外,还有更多的事情要陪孩子来做。如果我们可以在每天、每周、每月安排出固定的亲子活动时间,对于孩子争取到父爱的获得感帮助是非常大的,这并不会成为负担,反而会让我们体会到最大的满足和放松。
二、经常拥抱、爱抚、亲吻,把爱说出来。 多与孩子拥抱,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陪着孩子一起打滚,一起开怀大笑,告诉孩子“爸爸爱你,永远爱你”,告诉孩子你开心、难过、悲伤的情绪并告诉孩子你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与孩子一起共读绘本,探讨感兴趣的话题,不做沉默的爸爸,因为孩子还没有能力很好的捕捉到大人沉默背后的情绪。
三、建立情感联结。 如果父亲工作经常早出晚归,也可以建立一些属于彼此的特定的情感联结,比如一个笑脸画、一个纸飞机、一张留言纸,当孩子清晨起来时,一定会感受到爸爸无时无刻不在的爱,这是多少金钱也无法替代的。
四、做更好的自己,成为榜样。 父亲为女儿树立的是今后择偶的榜样,为儿子树立的是人生的榜样。有研究表明,父亲对待女人的方式,会成为女儿对男人的最初看法,形成首因效应。如果这个方式她喜欢,她会按照这个方式去寻找未来的伴侣,会发自内心的骄傲。如果鄙视或者排斥,会在未来的亲密关系中感到混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很有可能会在判断上出错。与其担心女儿会在社会上遇到风险,不如现在就好好陪伴,给她乐观宽容的父爱,她也会懂得如何去爱。而对于男孩,父亲更需要做自己、更优秀的自己,男孩会学习、模仿父亲对于事情的态度,并认为这是应该学习、值得学习的观点,弗洛伊德将此描述为父亲的自居作用——儿童往往追随仿效父亲,以期将来也成为像父亲那样的人。
疗愈绘本推荐《给爸爸的吻》
故事简介:世界上还有比《给爸爸的吻》更温暖、更智慧的亲子故事吗?它的温暖和智慧之源,来自小熊的爸爸那柔和、细致和耐心的舐犊之爱。好父亲和好母亲一样,都是孩子的学校。就像故事里面的熊爸爸,他对自己孩子的心理、个性和倾向了如指掌,因而能够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在看似游戏和玩闹中,完成了对孩子的照料、鼓励与引导。贯穿着这个故事的,是暖暖的的亲子之爱,熊爸爸心灵里、目光里、谈话里,还有那机智举止中,轻轻地、缓缓地流出来,滋润着小熊幼小的生命和单纯的心灵。而小熊献给爸爸的那个甜甜的吻,还有那个大大的拥抱,就是对那温暖的、无私的舐犊之爱的回报。
适合场景: 2.5-6岁,父亲与女儿或儿子的亲子共读绘本,可以作为睡前读物。即便目前与父亲的亲子关系有些疏离,相信通过绘本中的隐喻和引导,通过爸爸绘声绘色的表演,一定可以让孩子爱上这本书,更加爱上与父亲单独相处的快乐时光。
图书版本: 建议精装硬皮,以便长期、频繁阅读。
继续向下,千万不要错过→→《给爸爸的吻》的绘本阅读指导,提高绘本阅读效率。
阅读指导:
(一)陈述阅读。 这本书即便是刚刚开始接触亲子共读的爸爸也可以很好驾驭,不需要太多的想象,只需要读出书中的故事即可。
(二)边玩边读。 在阅读中,为了尽可能抓住宝贝的注意力,可以边读边做,边玩边读。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尝试与孩子共同表演这本绘本。对于6岁之前的孩子,适度的边读边做、边玩边读,并不会养成不好的习惯,反而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绘本内容。但是,阅读者需要注意,“边玩边读”的“玩”仅限于绘本相关的内容进行模仿和学习,而不同于孩子在玩其他的玩具或者游戏,而阅读者仍然在自娱自乐的阅读绘本。
(三)自我学习。 这个故事还将告诉所有已为人父、将为人父者怎样去做个好父亲。
大家有关儿童心理问题和绘本阅读的疑问,可以留言,我会逐一回复。
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有父母亲的抚养品质、父母亲的缺失。
1、父母亲的内在工作模式情况。内在工作模式是一种重建记忆,是影响主要照料者与孩子建立起来良好亲子关系的主要原因。
2、父母亲的抚养品质。照料者的抚养品质,如敏感性、接受性等也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安全依恋和亲子关系。如研究发现,高敏感性的母亲能使一岁的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恋。
3、父母亲的缺失、稳定情况。孤儿院等机构的儿童在早期表现出哭泣、对周围环境退缩等更多的不良行为,在成长后期也同样受到影响,表现出更多的情绪和社会交往问题。
亲子关系简介:
1、亲子关系是指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家庭中最基本的关系之一。亲子关系的质量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不良的亲子关系则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
4、家长应该注重亲子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