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不喜欢别人指责

时间: 2023-11-05 09:11:50

人类是社交性动物,常常需要与他人互动交流。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意见不一致或错误的行为。有些人能够从别人的指责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而有些人则会对别人的指责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会变得更加固执和自大。这种情况下,人们为什么不喜欢别人指责呢?这个问题从多个角度来探讨。

不喜欢别人指责

思维定势

首先,人们对自己的认知和态度很难做出深度的改变。这是因为人们的思维定势和认知习惯非常难以改变,而且一旦形成很难被打破。如果别人指责我们的行为或者态度,我们往往会觉得,自己已经做得足够好了,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和指导。这种固执的态度导致人们很难接受新的知识和体验,也不容易改进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工作效率。

情绪影响

其次,人们经常会受到情绪的影响。如果别人指责我们的行为或态度,我们可能会感到受伤、愤怒或者脆弱,甚至会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这种情绪反应会使我们倾向于逃避指责,陷入消极的情绪中,未能正视自己的问题,也不能充分地挖掘自身的潜力。

自我保护

第三,有些人会将别人的指责视为攻击自己,从而变得更加固执或自大。这是因为人们往往对自己的形象和品牌感到自豪,并愿意为自己辩护和保护。如果别人指责我们的行为或态度,我们可能会感到自己的形象和品牌受到了侵犯,从而产生自我保护的反应。这种自我保护的态度,往往会使我们错失发现自身问题的机会,也影响我们的自我发展。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人际关系。身边的人总是指责我,挑我缺点。我真的很不喜欢他们,怎么办?

其实,你可以换位思考一下,为什么身边的人会指责你,是不是你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呢。还有,应该多与身边的人沟通,这样既能增进友谊,又能让身边的人多了解你,而他们或许会发现先前对你的指责也只是对你的不了解吧

为什么不能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

你的困惑:青少年往往不能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不能听到任何对自己的质疑与否定的声音,即便是自己的喜好的事物,也决不允许被质疑被指责。其实,这是一种十分有害的狭隘心理,必须要克服。

我来为你疏导:

心灵故事之→

有一次,爱德华·史丹顿称林肯是“一个笨蛋”。因为林肯为了讨好某个自私的政客,就签署一道命令转移某些兵团。史丹顿不仅拒绝执行林肯的命令,而且大骂林肯签发这种命令是笨蛋的行为。有人忙不迭地去报告总统,而林肯却平静地说:“如果史丹顿说我是该死的傻瓜,那么我一定是,因为史丹顿一向是对的。我得过去看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究竟错在哪里。”林肯果然去见史丹顿,他知道自己签发了错误的命令,于是收回了成命。从此事可以看出林肯是一个服善之人,只要是诚意的批评,是以知识为根据而有建设性的批评,林肯都非常欢迎。可见,只要批评是出于善意的,而且言之有物,它的作用比赞美还要大。

透视心灵深处→

好听赞誉之言,好闻顺耳之话,这是人之常情。和许多成年人一样,青少年往往也喜欢听表扬而反感批评。而法国家长和教师普遍认为,那些在孩提时代难以接受批评的青少年,长大后,也大多会对批评持“敬而远之”,或干脆“拒之门外”等消极态度,而且会逐渐因为没有批评而变得自负。人不能没有自负。尤其对青少年来说,在适当的范围内,自负可以激发他们的斗志,使他们能勇往直前。但是,自负又必须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脱离实际的自负不但不能帮助人们成就事业,反而影响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严重的还会影响心理健康。因此,西方有句谚语:恭维是盖着鲜花的深渊,批评是防止你跌倒的拐杖。听惯了谀辞的人常常狂妄自大,只有虚心接受批评的人,才能改正缺点,提升自己。所以,青少年必须要养成善于听取别人批评的品质。

比尔·盖茨认为,一个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虚心接受批评,尤其是成长中的年轻人。但是在现实当中,能做到这一点的青少年又有几人呢?他们在接受别人批评的时候,一般都会在脸上表现出一些不自在的表情,心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抵触和不服,哪怕是别人批评的对,也要在批评者的言谈话语里找出那么一丁点不恰当的语言,为自己狡辩几句的。这是青少年朋友们在面对批评时的主流态度。

解开心结→

那么,怎样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呢?

大多数青少年都希望别人重视他们,只要做了什么事,就希望获得别人称赞。如果别人说他们的错处,便觉得受了委屈,或怒气冲天。于是,朋友们便往往不敢讲你的弱点说出来,他们或者是称赞,或者是默默无语。但是有时候他们提出的批评并不是针对个人本身,而是对其做事或是对人态度的不满,他们的批评是对我们做事的建议,并不是无中生有的挑剔。聪明人会微笑着接受,因为那可让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以便能逐步弥补和改掉它们,去完善自己;而愚蠢的人则对此不屑一顾,甚至对提出者心怀怨恨。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如果你真的明白良药苦口这个道理,敢于坦然去接受药的苦味儿。那么,我们就很容易接受别人的批评了。其实,凡是有头脑的人总是时时警惕自个儿不是完全的人,他晓得他自己确有许多缺点。批评是揭发这种缺点的一种好方法,是应当受到欢迎的。批评是一种恩惠,是在教导自己认清看不到的那一面。正如富兰克林所说:“批评者是我们的益友,因为他点出我们的缺点。”

生活中免不了挨别人的批评指责,如何回应别人的批评是一个重要的生活技巧。青少年们如果不经过深思熟虑就回应批评,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只要愿意张开双眼认真观察,双耳用心聆听,用心去领悟,用慧眼去看透,用智慧去解剖,用真理去分辨,用足够的决心和恒心去面对并且改过,勇往直前,终究会变得更加的完美。当遇到别人的批评指责时,请先考虑下面的问题:

1.摆正心态,直面批评

批评不管是处于什么目的,不外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批评的对,一种是批评的不对。但是不管是对哪种批评,都不能立刻做出反驳。如果因为别人的批评,使你感到愤怒或者自尊受到伤害而立即回应的话,你可能会很快感到后悔。所以,在回应别人的批评之前,要先耐心等到自己冷静下来,然后再做回应。经过考虑之后,对的批评要善于采纳,因为这能够改变自己的缺点,对于不断改造自己完善自己是至关重要的。当批评是错误的时候,这时,自己可以完全避开、忽略它,并认为这个批评是毫无意义的。如果青少年学会以静制动,那么别人的批评就会失去作用。所以,面对批评,心态最重要。

2.应当锻炼一幅“厚”脸皮

在生活中,偶尔有一幅“厚”脸皮,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不可对一点小小不快的批评就忧心忡忡,差不多全身要崩溃了,要有不怕丢脸的精神,敢于面对别人的批评。但是,这也要把握一定的度,不要到了麻木不仁的地步,否则将会比不接受别人的批评更为可怕。脸皮不可太薄也不可太厚,要学会利用别人的批评以求自己进步,第一步就是要能够得到这种平衡。无论批评者的动机如何,我们总可以利用批评用为改进自己的一种指南。只要敢于面对,就会有进步。

3.重视别人的批评

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香皂推销员,主动要求人家给他批评。当他开始为高露洁推销香皂时,订单接得很少,他担心自己会失业。他确信产品或价格都没有问题,所以问题一定是出在自己身上。每当他推销失败,他会在街上走一走,想想什么地方做得不对,是表达得不够有说服力?还是热忱不足?有时候自己得不到答案,就会回去问刚才的商家,让他们告诉自己,到底自己哪个地方做得不好,请他们指证。他这个态度为他赢得了许多友谊以及珍贵的忠告,他得到了快速的成长。很快,他的销量就上去了,但是他的这种精神却一直保持了下来,后来,他被升为高露洁公司的总裁,他就是立特先生。如果想让自己进步,就需要重视别人的批评和建议。这是立特先生的成功告诉我们的真理。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当别人对你说好听的话时,你会觉得高兴;当别人批评你的时候,你就会觉得难受。但是,如果我们只听到别人的虚伪的赞美和歪曲的谄媚,就会飘飘然而自得,怎么可能会取得进步呢?

4.接受批评时,要保持平静,带着微笑

其实,大多数的批评的出发点是好的,所以,在接受别人的批评时记得保持平静,用真理用智慧去思考及衡量。别人给你提出批评,无疑是想让你改正,别人批评我们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冒险,因为批评一个人的同时也可能成为了别人的敌人或仇人,更有可能被人责骂或责怪。善意批评者是伟大的,所以我们要报以微笑,甚至一个虚假的微笑,都可以使我们更轻松,也会让事情朝着积极、缓和的方向。在对批评分析后,知道什么是对的就要赶紧改过自己的缺点,这就是感激别人的最佳方法,这也是一种感恩。

青少年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经常反省自己,虚怀若谷,不可唯我独尊,妄自尊大。

为何总怕别人指责自己

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不仅有生理需要,还有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在人的心理活动及个性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愿意被他人和社会接纳,维护自尊、增加自信,这些都是一种心理需要。批评指责往往意味着怀疑,否定,不被认同或接纳,可能使一个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会产生情绪障碍。但过分谨小慎微、患得患失,过分害怕他人批评指责也是心理障碍的一种表现 生活中有一部分人工作认认真真,做事尽善尽美,经常处于紧张不安状态,因为他们总是害怕学习工作纰漏、缺陷,害怕被同事议论或上司指责:如焦虑性人格总是内心紧张、忧虑重重,自我敏感、有不安全感及自卑感,不断追求被他人的认同和愿意得到表扬,对批评指责过分敏感;强迫性人格做事刻板固执,按部就班,因循守旧,凡事反复核对,关注细节,做事优柔寡断,追求完美,过分谨小慎微,内心有强烈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感。 情绪也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在情绪抑郁状态下,心境恶劣,悲观绝望,无望感,自卑自责,消极退缩,看任何事物总是“带着有色眼镜”,强化自我负性的评价,整天忧心忡忡。在焦虑状态下,人的警觉性和敏感性增高,引发不必要的恐惧和无根据的担忧,如对自我健康和家人状况过分关注,常常预感有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担心结果不尽人意,不尽完美,这也是害怕指责的一种心理状态。当一个人遭受失败或敌意增强时,容易产生挫败的心理和敌对情绪,特别是发生人际关系冲突后,认为每个人都可能是坏人,不信任任何人,把一些友好的劝告当作是嘲讽和打击,警觉性和防御性过分增高,这样就容易产生害怕指责的心理。 有些人在生活经历中确实有过精神创伤或不良的生活事件,其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有时会对威胁到自尊心很小的事件产生过度的担忧反应。追溯害怕他人指责的原因,发现其幼年的成长经历、家长的教养观念、态度和方式对成年后的认知有很大影响。儿童最初是通过别人,特别是他心目中的权威人物对自己的评价而开始关注自己的优劣,别人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影响作用,尤其是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生理心理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有些父母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孩子,动辄批评、谴责、恐吓孩子,使孩子的幼小心灵留下焦虑恐惧阴影,形成对自己缺乏自信、讨厌自我等,导致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歪曲的看问题,做任何事情总是反复担心自己会出什么差错,怕领导批评,怕同事指责看笑话,怕丢面子问题等等,从而产生了害怕别人指责的心理。 还有一部分人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或者自我能力不足,被“揠苗助长”,这种人可能会害怕指责。这些人应该建立自信,稳定心态,积极面对,珍惜机会,主动锻炼,提高创新能力。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害怕指责,当面对指责时,应该学会正确的对待自我,学会两分法看问题。①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我,学会欣赏自己,自我欣赏也是一种充满自信的表现。②采取以事实为原则的态度,客观的接受他人的观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免。③积极的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自我的应对能力和心理修养,同时又要摒弃完美无瑕的认识观。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