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比较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时间: 2023-11-06 21:29:20

比较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作为两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比较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都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提出了重要的贡献。尽管两位学者的理论存在差异,但都为我们揭示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如何学习、适应和认知世界。本文将以“比较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为题,从多个角度对这两位心理学家的理论进行分析。

比较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理论背景

比较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都出现在20世纪初期,这个时期正值心理学领域的发展繁荣期。两位学者都从儿童认知的角度出发,试图探索儿童认知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二、认知发展阶段的差异

比较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运动智能期,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儿童对肢体的控制和协调。接下来是感觉智能期,儿童开始对外界的感觉做出反应。随后是具体操作智能期,儿童开始能够使用各种工具进行操作,这也标志着儿童认知向着更加复杂和抽象的方向发展。最后是形式操作智能期,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儿童开始能够使用逻辑、符号和数学概念进行思考。

维果茨基则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存在明显的分期。他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是通过社会文化的影响进行的,逐渐从具体到抽象,并通过语言和社会互动获得知识和经验。

三、观点局限性

比较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并没有考虑到社会和语言因素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过于强调了儿童个体自身的因素。而维果茨基的理论则可能过于侧重于社会文化的作用,而忽略了个体自身因素的影响。

四、教育应用

比较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可以为教育者提供指导,帮助他们了解儿童在不同阶段的认知需求和发展状态,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提供依据。维果茨基的理论则强调社会互动的重要性,强调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与同学之间的互动,为教育者提供了启示,如何通过教育活动帮助儿童更好地参与社会和文化生活。

综上所述,比较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都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见解。教育应用方面,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选择。不同的理论和观点,可以为教育者提供更多的思路,为教育的发展和改进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维果茨基)的异同.异同

一、理论来源上的共同背景 皮亚杰与维果茨基在心理学背景上有许多共同性。他们都偏爱机能主义,皮亚杰毕生坚持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并认为科学思想也是生物适应的高级形式,这无疑体现出他的机能主义背景。维果茨基更是把他的理论的研究对象规定为“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过程”。正如布鲁纳所说的那样:“维果茨基的观点从表面上可以称作机能主义或工具主义,或者有点类似于意动心理学。另外,他们俩都共同偏爱格式塔心理学并寻找各自的超越途径。皮亚杰对格式塔心理学一向评价很高,誉之为“最引人注目的”、“很有启发性的”等等。他曾多次表示,如果他早一点遇到格式塔心理学,他可能会成为他们阵营中的一员。维果茨基把格式塔心理学归於“描述心理学”的范畴,认为它是“现代心理学极重要的派别”,它强调整体的意义及其自身的特性。它对于抵制心理学的原子论和还原论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发展的大视野 维果茨基与皮亚杰理论虽然都以儿童为中心,但他们的理论却不仅仅是一种狭义的“儿童心理学”。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把发展的大视野纳入了心理学传统中。皮亚杰为了解决“传统认识论问题”即只顾到高级水平的认识或认识的某些最后结果 而追溯认识本身的起源(认识在儿童心理学和生物学方面的开端)。所以他的认识论是一种“发展的”认识论。皮亚杰曾引证道,儿童不是成人的雏形,而且儿童的心理从一定程度上说也不是成人的心理。就发展概念本身而言,两位思想家也有许多一致之处。他们都试图探讨儿童心理机能的构造;都相信发展过程中认知的质的变化;都希望解释成熟的理性知识和科学思维的发展,都采纳发展的辩证法(能动的有机体在发展中所创造的对立或矛盾,被建构的新结构所超越;新思维结构在后继的水平上出现);发展是一个动力学过程(从较少的知识状态向更高的知识状态的过渡或转变),等等。 三、“动作”概念的重要性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都把动作或活动作为儿童发展的出发点。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为了认识客体,儿童必须对它们施加动作(如移动、连接、组合、拆散及再集拢它们),从而改变它们。知识总是与动作或运算联在一起的,也就是与转变联系在一起的。皮亚杰还精细地分析了动作的构成。他把动作分为个别动作和协调动作(以及相应形成的物理经验和逻辑数学经验)两大类型,特别是揭示了协调的动作对于建构逻辑数学结构的意义。他进而把活动理解为外部物质动作和内部内化动作(运算)两种水平。从而勾画了一幅从动作到思维(或概念化)的清晰图景。维果茨基以相似的方式揭示了儿童高级心理机能“由外部向内部的转化,由社会机能向个体机能的转化”过程。 四、研究方法上的趋同性 皮亚杰的“临床法”贯穿着研究者与儿童之间的会谈或谈话,因而这种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基于语言的测验”。正是在依赖于语言这一点上,我们可以找到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的趋同点。而“最近发展区”,是维果茨基描述儿童从在成人帮助下能做一些事情到自己独立做事情的发展阶段,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真实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其他儿童合作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它旨在分析儿童目前的或现有的发展状况,并预测儿童可能达到的下一个或最近的发展水平。至少在两个方面与临床法是相似的:一是采取成人与儿童“对话解释”(dialogical interpretation)的形式。这种成人儿童谈话形式对于早期儿童的意义协商,特别是关于“他人”的意义的协商来说,肯定是支配性的形式。它构成一种儿童理解他们的世界的探索区。二是正如皮亚杰的“图式”是不可测量的一样,最近发展区也不可能被测量到。它没有基线,因为它不是学习者的特征。已有人用“测验-训练-测验”的实验范式试图把最近发展区加以数量化,但未成功。也许像皮亚杰的临床法一样,最近发展区概念本身并未赋予数量化的测量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